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C卷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 浙教版

1.2《水的组成》课外同步练习[基础过关]1.电解水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电解水的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氢气+氧气。
2.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 100℃,凝固点是 0℃。
3.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清澈透明,喝起来有一种甘甜的滋味,因此矿泉水是纯净水。
这句话对吗? [答] 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物质是否纯净,要从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含有多种物质去分析。
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它含有多种物质,应该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4.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B )A.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B.纯净的水略带甜味C.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D.通常情况下,-10℃时水是固态5.一只烧杯中盛有100克水,测得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如图1—1所示,从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4℃时体积最小。
6.任何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而水在这方面却有一种异常现象,这就是当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是膨胀的(即反膨胀现象),结成冰体积更大。
[深化提高]7.你曾把饮料放到冰箱(或冰柜)中冷冻过吗?请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回答将一瓶可口可乐(玻璃瓶盛放)放入冰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1)提出问题: 将可口可乐瓶放入冰柜中冷冻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建立假设: 可口可乐瓶可能在冷冻过程中破裂。
(3)实验设计: 将一盛满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密封)放入冰柜,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4)观察到的现象: 瓶子在可乐结冰后破裂。
(5)得出结论: 可乐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最后使瓶子破裂。
(6)合作交流(略)。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_1.2水的组成测试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_1.2水的组成测试科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电解B.水结冰C.水蒸发D.水沸腾2.在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中,阴极与阳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大致为()A.1:2 B.2:1 C.8:1 D.1: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电解后负极产生的是氧气D.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空气B.氢气C.氧气D.二氧化碳5.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水会电解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D.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液体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是()A.发出白光B.没有火焰C.发出淡蓝色的火焰D.发出桔红色的火焰7.在通常情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利用的方法是:()A.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B.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C.分别用吹肥皂泡的方法D.通电电解后利用电极来判断8.小明在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使水变成红色,他制得的蒸馏水颜色将是:.()A.无色B.白色C.红色D.微带点红色9.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10.电解水实验中,阴极产生氢气4㎝3,则阳极产生的氧气体积应为()A、8㎝3B、2㎝3C、4㎝3D、1㎝31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是常见的溶剂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12.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溶液的目的是()A.增加水的导电性B.可以增加氧气的量C.可以增加氢气的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13.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的图线。
八年级科学上册 1.2 水的组成同步试题 (新版)浙教版

1.2 水的组成1.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C)(第1题)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A)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生成的氧气的量C.增加生成的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D)(第3题)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4.如图是用家庭中的物品制成的电解水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4题)A.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是2∶1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C.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5.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第5题)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6.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第6题) (1)电源A端是正(填“正”或“负”)极。
(2)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c 中的气体是氧气,验证此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能否复燃。
(3)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没有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7.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某临界点以上时,水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液态,又不同于固态和气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
在超临界态水中,某些有机高分子会很快被氧化为无毒小分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 .超临界态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B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物质C .超临界态水由氢和氧组成D .超临界态水可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解析】 超临界态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与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它不是新物质。
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解析】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

【解析】2023-2024 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2023-2024 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2022八上·义乌期中)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知()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3.(2022八上·平阳月考)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4.(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5.(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氢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是电源的负极B.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6.(2022八上·浙江期中)如图是张强同学自制的简易电解水装置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连接B的是电源的正极B.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试管A中得到的是氧气D.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7.(2022八上·鹿城月考)下图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8.(2022八上·长兴月考)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9.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10.(2022七下·慈溪期末)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氢气B.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有助燃性C.水电解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11.(2022八上·杭州月考)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1.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需要饮用适量的水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蒸气的密度比水小,而冰的密度比水大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和氧组成C.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3.利用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还可以从实验中得到其他结论。
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都能燃烧B.氢气和氧气都能助燃C.氢气可以燃烧,氧气可以助燃D.氢气可以助燃,氧气可以燃烧4.模型法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常用手段。
水分子很小,只能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下列模型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的是( )。
A. B. C. D.5.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管收集到的是氧气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C.a、b两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4∶1D.a管中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第5题)(第6题)6.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原子”最早是在公元前470年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提出来的。
如图所示为现在人们利用所看到的硅原子图像。
(第7题)7.如图所示为水电解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极。
(2)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目的是。
(3)观察到的现象是。
(4)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8.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鉴别氢气和氧气的一种方法,其实鉴别这两种气体还有许多方法。
1.2水的组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

1.2水的组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C.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D.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答案】C【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体积比为1:2,质量比是8:1,可以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一比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详解】A、试管a中的气体体积大,应该是氢气,故此项错误;B、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比为2:1,质量比是1:8,故此项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此项正确;D、电解水过程,分子都发生了变化,旧的分子消失,生成新的分子,故此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C.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D.电解水实验说明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再分【答案】B【分析】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发生的反应及反应的特点;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实验说明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再分。
【详解】A、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通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实验说明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再分,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用下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 .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 .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答案】D【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以及注意事项来考虑,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详解】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A 正确。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C卷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1 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7题;共15分)1. (2分)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
下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A .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B . 亚洲的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多C .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 .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2. (2分)面对干旱缺水,作为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做法是()A .B .C .D .3. (2分)2019年第21号台风“博罗依”于10月19日晚上8点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台风和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A . 水汽输送降水B . 降水水汽输送C . 蒸发水汽输送D . 水汽输送蒸发4. (2分)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 .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 . 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D . 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5. (2分)上海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
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 . 河流水源污染严重B . 淡水资源短缺C . 降雨量冬夏不均衡D . 取水点远离城市6. (2分)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而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A . 蒸发B . 水汽输送C . 降水D . 地表径流7. (3分)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那么能使陆地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_00002-word文档资料

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纯净的矿泉水不含任何溶质B. 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C. 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纯净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答案】A【解析】【分析】了解纯净水、普通水、矿泉水的不同特点,知道获得纯净水的方法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等,可顺利解答。
根据不同水的特点,获得纯净水的方法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等,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A.纯净的矿泉水中一般含有多种矿物质,所以它是含有溶质的,故A错误;B.纯净的水不导电,是绝缘体,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故B正确;C.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蒸馏法得到的水最为纯净,故C正确;D.从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故D正确。
故选A。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A. 水是由氢原子、氧原子组成B. 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约为2:1C.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 有气泡产生,且a、b管中体积比约为2: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第 1 页A.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但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D.根据“正氧负氢,氢2氧1”,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1.2 水的组成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7题;共15分)
1. (2分)(2015•温州)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毫升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电解水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C . 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小于氧气体积
D . 电解水证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3. (2分)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 .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 . 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D . 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5. (2分)(2012·义乌)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 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 . 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6. (2分)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 .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2H2↑+O2↑
C .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电能和太阳能的相互转化
D . 目前未能使用氢气作为普通燃料的主要原因是氢气易爆炸
7. (3分)如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________来检验,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二、中档题 (共5题;共23分)
8. (2分)水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水起隔绝氧气作用的是()
A .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
C . 燃烧条件的实验
D . 试管的洗涤
9.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一种混合物
B . 水中存在氢分子,所以水在通直流电时能生成氢气
C .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10. (2分)用你所学科学知识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B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 a毫升水和b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等于(a+b)毫升
D .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11. (4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如图8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
12. (13分)如图所示,实验Ⅰ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Ⅱ是电解水的装置.
(1)实验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__.(2)实验Ⅱ间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为________,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________检验.当b中产生10mL 气体时,则a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__;它们的质量比是________.
(3)点燃a中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构成.
(4)下列变化中,能用来确定水的组成的是.
A . H2和O2反应
B . 电解水
C . Na和Cl2反应
D . 酒精燃烧.
(5)“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三、拓展题) (共1题;共9分)
13. (9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 A 端接电池________极;
(2)A 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B 试管里的气体可用________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 .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 . “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 . 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7题;共15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7-1、
二、中档题 (共5题;共23分)
8-1、
9-1、
10-1、
10-2、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12-5、
三、拓展题) (共1题;共9分)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