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WiMAX与EV-DO、HSPA的技术比较

合集下载

移动WiMAX与EV-DO、HSPA的技术比较

移动WiMAX与EV-DO、HSPA的技术比较

卜 峰值速 牢 行
1'b t , D /U 一 { d i s L 'L : /
方式 ,可能会 引起数
4信道 的伙 迷 同步兀
H AQ — R
据包收敛时的过载。
6信 道 的 步怏巡 踪 合 并 多信道 的 步 踪 俞外
余增嵌
移 动W l MAX在 上 、下行链路 上也都
OD FM
1 V/ X E DO vA 和 Re
OD A F M
HSUP A引 入 AMC来
增 强 其 上 行 数 据 速
16 . 7毫秒 2 5皂 秒 /
率 。 其 方 法 是 将 有 限
I 行
6 6 毫 秒 .7
2 l/ 毫 秒 , 05
4  ̄ is D / L 3 6, t . L U l / b
发射 分集 方式 简单 的 I : 射分 集 简 单的 _ 纠 、 研 发 射 分集 : 发 q - j 、 T 、
可 以看到,三 者既 有共同点,也 有不 同点 。E / O VD
和HS A 3 P 是 G系统 的增 强 技 术 , 主要 是 为 了满 足 上 行 或 下
上 行 子 信 道 , 上 行 链 路 可 以支 持 6 QAM或 1 QAM调 制 。 4 6
时 , 可 以通 过 压 缩 解 决 。 表 3 各 系统 根 据 自身 特 点 采 用 是 AMC 的情 况 概 述 对 比 : 后
是 将 信 道 资 源 用 于 无 线 条件 最 好 的 用 户 。 H Ag 1 E / SP r x V l
D O、移动Wi X ̄ 使用 了快速调度功能。 MA 5 H P S A与1 E - O) 同,主要根据信 道条件 、待发射 x VD f I  ̄ 的数 据量和业 务的优先级 等 因素进 行调 度。H SUP A的快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有哪几种体制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有哪几种体制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有哪几种网络制式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3rd-generation),特指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一种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它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3G诞生于2000年5月,它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统一制定的结果,其中包含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和WiMAX四种不同的制式标准,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要是国内应用的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制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这三种制式标准的含义和应用。

WCDMA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而来,从官方看被认为是IMT-2000的直接扩展,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bps。

W-CDMA 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 (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

输入信号先被数字化,然后在一个较宽的频谱范围内以编码的扩频模式进行传输。

窄带CDMA使用的是200KHz宽度的载频,而W-CDMA使用的则是一个5MHz宽度的载频。

目前,WCDMA牌照被划分给中国联通。

CDMA2000,即为CDMA2000 1×EV,是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

分两个阶段:CDMA2000 1×EV-DO(Data Only),采用话音分离的信道传输数据,和CDMA2000 1×EV-DV(Date and Voice),即数据信道于话音信道合一。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後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

winmax 资料

winmax 资料

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

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

WiMAX还具有QoS 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 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目录简介一、工作原理二、主要构成三、相关区别四、技术特点五、优缺点六、具体分类七、发展状况简介一、工作原理二、主要构成三、相关区别四、技术特点五、优缺点六、具体分类七、发展状况∙八、发展部署∙九、应用前景∙十、解决方案∙十一、目前状况∙十二、技术竞争∙十三、标准进展∙十四、产业发展展开编辑本段简介WiMAX又称为802·16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

因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高覆盖范围(可以覆盖25~30英里的范围),以及对3G可能构成的威胁,使WiMAX在最近一段时间备受业界关注。

该技术以IEEE 802.16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

一如当年对提升802.11使用率有功的Wi-Fi 联盟,WiMAX 也成立了论坛,将提高大众对宽频潜力的认识,并力促供应商解决设备兼容问题,借此加速WiMAX 技术的使用率,让WiMAX 技术成为业界使用IEEE 802.16 系列宽频无线设备的标准。

虽然WiMAX 无法另辟新的市场﹙目前市面已有多种宽频无在线网方式﹚,但是有助于统一技术的规范,有了标准化的规范,就可以以量制价,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增长率。

短期而言﹙2004年﹚,WiMAX 论坛将在年底之前,着手开发认证流程,为最后一步的产品测试预作准备。

2G至4G-通信技术

2G至4G-通信技术

在很多通信专业名词,虽然对这些名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很多东西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专门解释常见通信专业用语的文章,希望能够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2G/2.5G/3G/4G·2G2G是second-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的缩写,即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不同于第一代的模拟信号,2G技术已经开始使用数字信号传送音频或其他数据了。

2G基于multiplexing多路技术而包含两个分支,一种是TDMA时分多址技术,另一个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2G 主要包含5个标准:·GSM:基于TDMA技术建立,起源于欧洲,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网络;·iDEN:基于TDMA技术建立,目前主要有两个iDEN网络,分别由美国的Nextel运营以及加拿大的Telus Mobility运营。

·IS-136:基于TDMA技术建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D-AMPS网络,在美国有运营商建网。

·IS-95:基于CDMA技术建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DMA ONE网络,主要在美国以及亚洲部分国家或地区使用。

·PDC:基于TDMA技术建立,仅在日本地区使用。

·2.5G2.5G是一种处于2G到3G的过渡阶段的通信技术,“2.5G”并不像“2G”、“3G”那样属于官方定义,只是一种为了细分2G通信技术的一种非官方的说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2.5G就是指GSM网络下的GPRS、EDGE技术以及CDMA网络下的CDMA2000 1x-RTT标准。

(CDMA2000实际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为2G的1x-RTT标准,后一阶段为3G的EV-DO标准)。

也有人将数据传输速率比GPRS快的EDGE或者CDMA2000 1x-RTT列入2.75G的行列。

当然了,这也是一个非官方的定义。

·3G3G便是现在如日中天的第三代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为了实现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合作、通用化、统一化,国际电信联盟建立了规范3G技术的全球通用标准——IMT-2000。

移动WiMAX与EV-DO、HSPA的技术比较

移动WiMAX与EV-DO、HSPA的技术比较
度等 。 ( )AMC 1 在 1 V / O 和 HS A规 范 中 ,AMC已 经取 代 了 原 有 XE D P 的 下 行 功 率 控 制 方 式 。 在 1 E X V/D v B 中 可 引 入 O Re
l WD ( e ) xE 0)
— 一
日目一


— ,疆 一 目 一

曩豫曩 ■

式 。在 异 步 操 作 时, 数 据 包 在 接 受 到 一 个 N K 后 , 有基 站 进 行 AC
基本标准
双工方式 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
侣 堤 常 觅
C M 20 / 一 5 D A 00I 9 S
FD D TM D C M D A
12 MHz _5
WC M D S D A D AT — C M
F D.T D D D C M TM D —D C M D A
5 0 16 M Hz /.
IE 0 . e 20 E E8 21 - 05 6
TD D 0D FM 0 D F MA
5, , 7 1 Hz 7 8.5,0 M
方 向。
行 链路 可 以支持 6 QA 或 1QA 调制 。尽管 这种提 前调 4 M 6 M 度 方式 能 很 好 地 支 持 可 变 数据 包 的 大 小, 但 还 是 可 能 存 在 过 载现 象 。对于 分裂 或者 填 充时 存在过 载 时, 可 以通 过 压 缩 解 决 。 表 3是各 系统 根据 自身特 点 采 用 AMC后 的 情
可 变 大 小 的 方 式 。 由于 采 用 了 OF DMA正 交 上 行 子 信 道 , 上
可 以看 到 , 三 者 既 有 共 同 点 , 也 有不 同 点 。E V/D 和 O

移动通信技术GPRS、WCDMA、HSDPA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GPRS、WCDMA、HSDPA简介

WCDMA的技术特点
更高的数据速率
具有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特别是支持Internet 业务。 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提供语音业务为主,一般能提供100~200Kbit/s 的 数据业务,GSM演进到最高阶段能提供384Kbit/s 的数据业务。而第三代移动通信 的业务能力将比第二代有明显的改进,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并且可根据需要 提供宽带。 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满足以下三种要求,即: 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144Kbit/s 室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最高速率达384Kbit/s 室内环境最高速率达2Mbit/s
HSDPA的技术特点
无线接口技术运用特点
为改善WCDMA系统性能,HSDPA在无线接口上作出了大量变化,这主要影响到 物理层和传输层:缩短了无线电帧;新的高速下行信道;除QPSK调制外,还使用了 16QAM调制;码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相结合;新的上行控制信道;采用自适应调制和 编码(AMC)实现快速链路适配;使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介质访问控制(MAC) 调度功能转移到Node-B上。 HSDPA无线帧(在WCDMA结构中实际是子帧)长2ms,相当于目前定义的三个WCDMA 时隙。一个10msWCDMA帧中有五个HSDPA子帧。用户数据传输可以在更短的时长内分 配给一条或多条物理信道。从而允许网络在时域及在码域中重新调节其资源配置。
GPRS网络结构
GSN有两种类型:一种为SGSN(Serving GSN,服务GSN),另一种为GGSN (GatewayGSN,网关GSN),SGSN的主要作用是记录移动台的当前位置信息,并 且在移动台和GGSN之间完成移动分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GGSN主要是起网关作 用,它可以和多种不同的数据网络连接,如ISDN、PSPDN和LAN等。有的文献中 ,把GGSN称为GPRS路由器。GGSN可以把GSM网中的GPRS分组数据包进行协议转换 ,从而可以把这些分组数据包传送到远端的TCP/IP或X.25网络。 另外,有的厂商提出了GR(GSMRegister,GPRS数据库)的概念。GR类似于 GSM中的HLR,是GPRS业务数据库。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和HLR共存,由服务 器或程控交换机实现。GR这个名称在ETSI的建议中没有专门提及。

wimax是什么意思

wimax是什么意思

wimax是什么意思WiMAX是什么意思WiMAX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代表着全球互操作性的微波访问(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它是一种广域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服务。

WiMAX技术是在IEEE 802.16标准的指导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类似于Wi-Fi的高速无线接入。

然而,相比于Wi-Fi,WiMAX 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度。

WiMAX技术可以覆盖几十公里的范围,并提供多达几百兆比特的传输速率。

WiMAX有两种主要类型:固定WiMAX和移动WiMAX。

固定WiMAX用于提供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类似于传统的有线宽带。

移动WiMAX则可以提供移动性,并支持用户在移动中保持无缝的互联网连接。

WiMAX技术使用了大规模多天线系统(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以提供高速和可靠的无线连接。

它还使用了多个频段和频谱聚合,以增加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WiMAX网络通常由基站和用户终端设备组成。

基站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并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

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特定的WiMAX调制解调器。

用户可以通过WiMAX连接到互联网,并访问各种在线服务和应用程序。

WiMAX的优点之一是其大范围覆盖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Wi-Fi网络,WiMAX网络可以覆盖更大的地理区域,适用于较为分散的人口区域或农村地区。

它还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大量带宽的应用,如高清视频流媒体和在线游戏。

WiMAX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WiMAX网络,以提供高速无线接入服务。

一些运营商还将WiMAX用于提供移动宽带服务,以满足用户对移动网络的需求。

然而,尽管WiMAX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需要安装基站和相关设备,WiMAX网络的建设成本较高。

WiMAX的基本介绍及发展现状

WiMAX的基本介绍及发展现状

移动WiMAX的发展现状基于IEEE802.16-2004及ETSIH IP erMAN空中接口标准的WIMAX,正在被证明是一个高性价比的替代有线和DSL服务的固定无线技术。

150多次的WiMAX试验及在五大洲的部署,清楚地证明了世界范围内对WiMAX作为固定无线服务技术的接受程度。

2005年12月,IEEE批准802.16e对802.16标准的修正成为WiMAX 演进过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为支持便携式移动服务,802.16e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必要的特点和属性,主要包括:1.25MHz~20MHz之间的具有可扩展性频道带宽的O FDMA技术;低时延、速度大于120km/h的高效率带宽切换;睡眠及不用时的模式能节省移动基站的能量消耗;在移动环境中增加了鲁棒性(robustness)的混合ARQ;支持先进的天线系统,如MIMO、时空编码以及空间多工。

凭借这些主要特点,移动WiMAX能以更高的频谱效率传输比基于CDMA 的3G技术大3倍的数据量。

一、WiMAX论坛的角色WiMAX论坛在固定WiMAX基础上已经开发了移动WiMAX系统应用框架来定义IEEE802.16e-2005标准必需和任选的功能。

这些系统框架明确说明执行一个移动WiMAX论坛认证的空中接口的必需功能。

移动WiMAX框架能使基于共同特点的架构为完全互操作的终端及基站提供基线的功能。

WiMAX论坛技术工作组于2006年2月批准了移动WIMAX系统应用框架Release-1,用来保证设备互操作性的测试,如表一所示。

这些系统框架预计将在2006年上半年中期完成,2006年年底即可获得最先认证的产品。

802.16e-2005标准为TDD和FDD提供频带低于6GHz从1.25HMz~20MHz的频率带宽。

论坛批准的Release-1SystemProfiles包括在2.3GHz,、2.5G Hz及3.5GHz频带上TDD方式的5MHz、7MHz、8.75MHz及10MHz 的频道带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WiMAX与EV-DO、HSPA的技术比较摘要移动WiMAX技术是宽带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市场占有率正在迅速上升。

1x EV/DO和HSPA是当前3G领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详细分析了移动WiMAX、1x EV/DO和HSPA 3者之间的异同点,重点介绍了移动WiMAX系统的优势所在。

1、引言HSPA、EV/DO和移动WiMAX是当前的主流无线宽带通信技术。

其增强技术特点和商用时间如表1所示:表1移动WiMAX、EV/DO和HSPA特点和商用时间表移动WiMAX、EV/DO和HSPA按照工作方式和空中接口上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导致了系统工作方式上差异,它们各有特点和侧重点,并以移动WiMAX技术见长。

它们的主要区别如表2所示。

表2移动WiMAX、EV/DO和HSPA区别比较可以看到,三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EV/DO和HSPA是3G系统的增强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上行或下行数据要求而提出的。

而移动WiMAX技术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2、移动WiMAX、EV/DO和HSPA比较2.1移动WiMAX、EV/DO和HSPA共同特征分析在增强数据的吞吐量方面,1x EV/DO、HSPA和移动WiMAX在技术实现上存在一些共同点,主要包括:AMC(自适应编码调制)、HARQ(混合自动重传机制)、快速调度等。

2.1.1AMC在1x EV/DO和HSPA规范中,AMC已经取代了原有的下行功率控制方式。

在1x EV/DO Rev B中可引入64 QAM调制方式来增强下行峰值速率。

1x EV/DO Rev A和HSUPA引入AMC来增强其上行数据速率。

其方法是将有限数量的传送格式与特定的数据包大小进行映射,超过的部分可以缩减。

然而,这种分裂的方式、或者填充到预设的包格式的方式,可能会引起数据包收敛时的过载。

移动WiMAX在上、下行链路上也都支持AMC数据包可变大小的方式。

由于采用了OFDMA正交上行子信道,上行链路可以支持64QAM或16QAM调制。

尽管这种提前调度方式能很好地支持可变数据包的大小,但还是可能存在过载现象。

对于分裂或者填充时存在过载时,可以通过压缩解决。

表3是各系统根据自身特点采用AMC后的情况概述对比:表3移动WiMAX、1x EV/DO和HSPA采用AMC技术后的情况对比2.1.2HARQHARQ作为一个重要的提高无线信道数据传输的手段,几乎所有的主流通信系统都支持。

但由于系统制式的不同,不同系统支持的具体HARQ方式有所不同。

移动WiMAX和HSPA支持HARQ CC(跟踪合并)。

因为在HARQ CC中,所有的转发方式是相同的,这很容易扩展到不同的传送技术中(诸如MIMO);而1xEV/DO支持支持HARQ增量冗余(增量冗余),这是因为在HARQ增量冗余中,所有的数据包都是先分成若干个子数据包,再编码的传送的。

这符合1xEV/DO的特点。

3个系统都支持多信道的HARQ。

移动WiMAX和HSPA采用完全异步的操作方式。

在异步操作时,数据包在接受到一个NACK后,有基站进行调度转发。

异步操作允许在转发之间有不同的延迟;而1x EV/DO支持同步操作,即所有的转发都有固定间隔。

同步操作允许先于转发进行调度。

2.1.3多用户快速调度多用户快速调度由基站执行,并受到流量QoS需求和CQI信道反馈等因素的制约。

多用户快速调度的目的是将信道资源用于无线条件最好的用户。

HSPA和1x EV/DO、移动WiMAX都使用了快速调度功能。

HSPA与1xEV-DO相同,主要根据信道条件、待发射的数据量和业务的优先级等因素进行调度。

HSUPA的快速调度是尽可能抑制上行干扰和功率过载,而1xEV-DO进行多用户快速调度时将综合考虑到AMC和HARQ等因素。

移动WiMAX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上都应用了快速调度机制。

与HSPA、1x EV-DO不同,移动WiMAX能在上、下行链路的每个帧头上组播调度信息到各个子帧,因此其调度效率极高。

这尤其适合突发数据业务快、信道质量变化迅速的环境。

2.2WiMAX、EV/DO和HSPA不同特征比较EV/DO和HSPA设计的初期主要是为了满足语音业务的需求。

与基于CDMA制式的3G系统不同,移动WiMAX的设计主要是用来满足对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同时兼顾高质量的语音业务。

移动WiMAX的物理层进一步改进了OFDMA功能,加入了前导码和小型子信道的划分功能。

因而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并由于移动WiMAX支持全移动IP机制而简化了移动管理。

2.2.1多径和自干扰允许在CDMA系统中,RAKE接收机通常用来抵抗多经衰落。

然而,除了多经效应外,诸如频偏、多普勒效应、缺乏时间的同步等因素也可能导致CDMA系统同一小区用户的内部干扰。

这些干扰尽管可以通过时域均衡器得到缓解,但不能象OFDMA那样彻底解决。

OFDMA物理层还支持子信道化。

移动WiMAX的OFDMA物理层在上行和下行均支持子信道化,并根据不同的子信道情况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从而提高信道利用率。

采用OFDMA方式的改进后,移动WiMAX多径信道内的子信道维持其正交性。

正交子信道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时间同步要求。

因此,在多径效应普遍的无线宽带系统中,采用OFDMA的移动WiMAX相比于CDMA系统显得健壮而简单,并允许自干扰的存在。

2.2.2信道带宽的可扩充特性移动WiMAX的信道带宽可扩充性是系统采用了OFDMA技术后最重要的优点之一。

可扩充特性是指在调整子载波频率间距时,通过调整FFT大小来适应信道带宽(见表2)。

当调整子载波频率间距和符号的持续时间时,物理上的时间和频率资源是固定的。

因此,扩充信道带宽对上层的影响有限。

OFDMA采用多个子载波(sub-carrier)捆绑为1个子信道(sub-channel)的方法,可以使无线频谱资源得到灵活使用,可扩充性的带宽给移动WiMAX带来了高性能的小区吞吐量和QoS能力。

而1xEV/DO和HSPA在给定的信道带宽内(由表2可知),对信道的带宽变化非常敏感,这是因为信号占满了整个信道,而在频域上没有与OFDMA信号类似的调制特性来适应可扩展特性。

事实上,CDMA码和帧结构都可以通过优化来适应新的信道带宽,这也是LTE(长期演进)发展所考虑的一部分。

2.2.3正交上行链路多址接入移动WiMAX由于采用了OFDMA技术,其子信道的正交性相比于CDMA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因为OFDMA系统中用户被分配到信道的不同子部分,多用户之间压根不存在MAI(多址干扰)问题。

因此,OFDMA支持上行高阶调制,并能获得上行高效频谱效率。

CDMA系统的每个用户信息是基于整个信道的转发,在目前比较盛行的同步CDMA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多址接入和MAI大大制约了其上行链路的频谱效率(国产的3G标准TD-SCDMA除外,这主要是由于TD-SCDMA系统的核心技术特点充分提高了频谱效率)。

而采用OFDMA技术的移动WiMAX系统能在上、下行链路的数据吞吐方面进行平衡。

正交的子信道还能为上行链路提供更好的控制调度和资源分配。

因此,其上行链路的性能可以得到很好的预期效果,QoS也能更好地执行。

2.2.4支持TDD频谱效率移动WiMAX支持时分双工(TDD)、频分双工(FDD),同时也支持半双工频分(HFDD)。

而且更倾向于支持TDD模式,这主要是由于TDD模式的优异性能所决定的。

这也是移动WiMAX能够有效地与TD-SCDMA技术结合的原因。

2.2.5频率的选择性调度1x EV/DO和HSPA的信号占用了整个带宽,而移动WiMAX的信号只占用带宽的一部分。

在无线宽带信道中,传播条件随着不同环境下的用户而不断改变,移动WiMAX支持频率的选择性调度来充分利用多用户频率差异,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移动WiMAX的相邻子载波可以交换,这为基于相同信号长度的移动用户分配相同的子载波成为可能。

这与TDMA/CDMA相比大大增加了容量和服务质量。

2.2.6频率复用与干扰解决HSPA、1xEV/DO和移动WiMAX都支持频率复用。

例如将所有小区或扇区操作放在同一个频率信道上以最大化频谱利用率。

然而,由于频率再利用存在的严重干扰,小区边界的用户可能无法满足链路质量要求。

HSPA和1x EV/DO通过调整网络的负载来解决此类干扰问题。

但是这种调整造成了系统容量的损失和业务的下降。

移动WiMAX系统中,用户是基于子信道操作的,子信道只占用整个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小区边界存在干扰时,系统通过子信道使用情况进行重配置。

避免了负载调整造成的容量损失问题。

在移动WiMAX中,子信道的分裂和可交换功能使得其再利用功能灵活多变。

2.2.7QoS为了满足宽带无线业务的市场需求,WiMAX技术应运而生。

同时,面向连接的QoS 必须在空中接口上提供精准的业务控制。

尽管空中接口通常是移动网络的瓶颈,移动WiMAX网络面向连接的QoS还是能提供有效的端到端的控制。

业务流参数可以通过MAC 消息对动态业务需求自动适应地进行动态管理。

业务流在上行和下行方向提供相同的控制机制。

此外,由于子信道是正交的,上行和下行都不存在内部干扰问题。

因此,基站可以轻易地控制上行和下行方向的链路质量和QoS。

WiMAX的空中接口定义了5种QoS等级:主动授予业务(UGS)、实时轮询业务(rtPS)、实时轮询业务(rtPS)、非实时轮询业务(NrtPS)、和BE(Best Effort)。

这些业务对于VoIP、视频直播、流媒体和Internet接入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反观3G系统的QoS,则存在着诸多限制。

3G系统只有优先级和非优先级的QoS策略,当业务流量大时,优先级的业务完全挤兑了非优先级的业务。

这对于各种数据业务的需求极其不利。

2.2.8先进天线技术与HSPA和1xEV/DO不同,移动WiMAX因为采用了OFDM/OFDMA和TDD模式,适合采用波束赋形、STC(空时码)、SM(空域多路复用)、AAS(自适应天线系统)和MIMO(多入多出)等先进天线技术。

这些天线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能够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大大提高系统的容量、覆盖和无线传输性,将来具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也可以看作3G系统中,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的未来发展演进方向。

3、结论HSPA和1x EV/DO与WiMAX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方法。

3G 是一项基于语音的技术,目标是向数据方向演进;而移动WiMAX是一项数据的技术,其目标是向移动化演进。

两者各有侧重点。

移动WiMAX由于物理层采用了OFDMA技术和多天线等技术,显得极具优势。

这些优势是现实的,实在的,甚至已经实现了的。

从网络演进来看,HSPA和1xEV/DO和WiMAX互为补充、相互竞争并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