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明。
一、说教材《冬阳·童年·骆驼队》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本文是《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围绕骆驼队进行回忆,表达了对骆驼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童年的无比眷恋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能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二、说学情作用,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字词和知识的积累,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重点的词句把握、理解运用还有待提高。
他们的认知水平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学习积极性强,并渴望得到肯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情: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设置: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书的某些特点与人某些品质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解决设置的重点难点。
我选择如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激趣引导法、朗读体会法、直观教学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四、说教学过程下面我着重说教学过程,我将从激趣导入、朗读感知、精读品析、总结全文、拓展提高、情感陶冶这六个方面来解说。
1.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播放歌曲驼铃让学生说一说从歌声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学生相应体会到战友分别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中也有驼铃也有依依不舍的情感,那么作者对谁有这样的情感呢?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觉走进文本。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说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一、说教材《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既是自传,便是一种追忆,这篇课文中便有着作者浓浓的回味、追忆。
作者回忆骆驼队,着重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绒“、”念骆驼“四个方面展开,把自己小时的呆傻天真表露无疑。
于是乎,林海音回忆骆驼队,倒不如说是在回忆自己的童年,而她写此文的时候却已身居台湾,童年的记忆被一条海峡生生隔断。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她回忆童年最终所吐露的却是思乡情节。
正因为本文是一种回忆,因此我们在教学上也应循着一条“忆”的线索展开教学,娓娓叙来、悠悠思之、细细品之,营造一种温婉追远的课堂意境。
另外,本文描写以一个孩童的目光展开回忆,因此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语言材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品味感情的主要素材,应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并展开想象,把自己的心与林海音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达到和谐共鸣,付之动情吟读。
第二单元的一个教学主题是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童年生活。
基于五年级的学生已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与心目中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有些距离并产生惋惜之情的情况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两个部分:1、认知上,掌握课标中要求的词语,学习作者叙事中质朴、纯真的语言;2、情感上,让语文课堂多一份柔软的魅力,也就是通过反复朗读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主人公小英子的天真可爱及对童年生活的思念,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
这两个目标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而情感目标即朗读与感受则是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基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我将采取参与式、讨论式、体验式、情境模拟、亲历体验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学法上,我让他们在讨论交流的互动中发挥想象,亲历体验,使每个人都参与,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1)、情境导入,走进林海音导入上,播放罗大佑的《童年》,让学生感受最接近自己的童年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并点拨:不管是成绩还是遗憾;不管是乖巧还是顽皮;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过往的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值得每个人去回忆,并由此走进“台湾祖母级的文学者”——林海音,结合资料袋了解作者及《城南旧事》,稍作介绍,引出它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并板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第1篇】《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1.板书课题,请生念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个题目很奇怪。
由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学生说,师点评。
2.师:一个题目,三个关键词,这其中到底包含着什么呢?我相信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一定能更明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第【1】篇〗《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冬阳童年骆驼队》。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关于童年生活的第二篇文章,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在日本出生的林海音在老北京城南度过了难忘的童年,那景那人那事,虽经不住岁月的打磨会慢慢模糊,但因为怀念,那份感觉却从未走远。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看到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的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
就在这种淡淡的略带感伤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绕。
(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
但由于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是民国十二年再加上描写的是老北京城的记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就增加了情感理解上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该课的目标定位: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优质、交错、寂寞、棉袄、傻事”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讲的四个片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句段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激发阅读《城南旧事》这本小说的兴趣。
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童年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作为一个成年人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从而懂得珍惜童年生活。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新课标反对以教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切教学要做到以学定教。
根据以上原则,及我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教学、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一一. 教材解析《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品围绕同一种事物——骆驼队选材,以朴实纯真的笔调,含蓄隽永的语言,运用白描、动静结合、排比、对话等手法依次写了“学咀嚼、谈驼铃、看驼绒、问行踪”四个片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英子童年的天真和好奇,体会到作者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好凭借。
二. 重点难点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 识字、写字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朗读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3. 体会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童年的美好和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教学本课。
准备让学生采用阅读法,练习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本课。
四、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容量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完成六个环节的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林海音的童年离学生非常遥远,我准备引导学生笑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兴趣,引起共鸣,顺势引出林海音,导入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间隔号并体味课题的特别之处。
(二)提炼内容,理清顺序。
默读有利于思考,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提出初读要求:“默读思考:课文围绕什么事物描写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同一种事物表达童年生活的选材方法和“言之有序” 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把我们带到作者童年的生活中,其中的景和情既清晰,又是那么朦胧。
骆驼队则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围绕着骆驼,作者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四个场景展开回忆,字里行间表现了儿时生活的童趣,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
而这种情感就蕴涵在课文那孩童般的语言中,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咀嚼课文文字来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
二、说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在品味语言、想象拓展,上下联系中体会“呆”“傻”的含义,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趣味。
二是在朗读感悟基础上,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恋。
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三、说过程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我觉得本文教学可以从这样几个板块展并划出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进行自主的学习,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词写下感受。
朗读语言、体会感动。
这一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读悟思考时间,以训练学生的自主研读能力。
第一画面是“学咀嚼”。
这是本环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这个自然段对于骆驼咀嚼的描写相当细致,因此,重点在于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出林海音对骆驼的喜爱之情。
但这只是文章教学的第一个层面,重点在于以此为契机,通过咀嚼文字,引导学生体会林海音看骆驼时的好奇的“呆”、专注的“傻”,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呆”的经历,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
之后,再通过插入文章最后一部分的相机教学,使学生感受到42岁的林海音,对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的怀念。
第二画面则是“谈驼铃”。
在这个教学环节我主要的教学手段为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猜猜骆驼戴驼铃的原因,尔后通过与爸爸告诉我的原因比较,让学生们感受童年时的林海音的纯真可爱的想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略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用饱含激情的一段开场白,勾起同学们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如:童年是一幅画卷,让人无限向往;童年是一串项链,闪烁美丽的光芒。
相机导入课题,并板书。
补充关于林海音的相关资料,了解此文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读书姿势。
2、交流字词,指名读出示的词语,然后指名提醒字词在音形义方面有哪需要要注意,教师可作补充。
此环节旨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且能有效提高识记字词的效率。
3、交流文章都写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情?此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学生交流时不必苛求概括多么精简到位,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三、精读课文,感受英子的天真可爱。
文中,分别讲了英子学骆驼咀嚼、谈铃铛用处、想剪驼毛、追问骆驼去向四件事,教学时可抓住相关语段,组织学生自读自悟,先同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最后相机指导进行有感情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悟,达到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情感交融,真正走进文本。
接下来,我就其中一个文段-学骆驼咀嚼进行预设:1、教师出示相关语段,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读完后,先同桌交流感悟,教师再组织进行全班交流:抓住三个“那样”体会小英子内心的惊奇;抓住“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了起来”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学生交流感悟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可先请两名学生读,再指导全班齐读。
关于其他几件事的相关语段研读,也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补充为辅,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出示倒数第二段,学生自己朗读后交流读后体会,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无限留恋之情,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教师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进行一小的口语交际:回忆大家童年做过的有趣的事情。
有感情的朗读、和小型口语交际,旨在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并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精选-《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设计-文档资料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本文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
是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序言。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单元训练重点】阅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地读写“毡帽、优质、咀嚼、铃铛、交错、沙漠、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特点。
【授课时间】两课时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谈话法、重点突破教学法。
三、说学法联想、感情朗读、默读、做批注。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轻轻地走进童年的记忆1、创设情景,走进自己的童年。
激发“共鸣”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上乘境界。
教师若能善设机巧,让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如此学习课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说课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具体来说。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年段课程纲要,以及本册书教材解读,结合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5个教学目标为:
1、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围绕骆驼队写了四个片段。
4、运用朗读、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四个小片段,感受童年的美好。
②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充分地读书。
学法:运用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四、说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二)出示资料袋,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品读“学咀嚼”片段
(五)对比阅读
(六)课堂小练笔
(七)布置作业
六、说得失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重难点明确,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重点学习了第一个小片段“看咀嚼”,引导学生用圈画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方法去品读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课上首次尝试了对比阅读,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课后,我们语文组就我这节课进行了详细的评课,通过全体语文老师以及张校长的点评,我才认识到我的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1、引导学生列出文章的四个小标题,分别是:学咀嚼、谈驼铃、想剪毛、问去处。
其中第一个想标题有明显的错误,根据课文内容应该概括为“看咀嚼”而并不是“学咀嚼”,作为一名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出现这样致命的错误真的很惭愧。
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我只让学生说了四个小片段,并没有引导他们发现这四个小片段都是围绕“骆驼队”来写的,并且在板书的时候只板书了四个小标题,并没有把它们整合到一起,给学生讲明白这四件事其实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因为此处没有讲清楚,让学生误以为这篇课文只是讲了这样零散的四件小事,因此在后面的感悟本文的表达方式的时候就有些难度。
3、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入情入境地朗读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读的时间不充分,朗读的指导也不到位。
4、课上尝试了对比阅读,但因为学生之前并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几乎发现不了两段文字的异同,几乎是老师说出来的,并且后面的两个小练习,因为时间仓促,我给学生讲解得并不清楚,所以学生也做得不理想。
所以这次的对比阅读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5、在时间的把控上也并不好,教学节奏前松后紧。
6、在教学第一个小片段时,让学生去谈体会,结果老师总是代替学生去说,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畅所欲言。
总之,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非常失败的课,示范的作用并没有起到,作为一名老教师,在课上出现如此之多的错误,真的是不应该。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认识到今后在备课方面必须多下功夫,反复研读教参,这节课就像是一面警示牌,时刻提醒我好好备课,千万不可误人子弟。
一机五小李海花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