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的转折

合集下载

政治建设的挫折和发展

政治建设的挫折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11.10——12.15
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 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 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 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各种必要的 法律, …… 邓小平
让我们说一说知道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40周年,请你根据本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1958)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 —1963)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1982)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1987)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1992)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1997)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2002)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2005)
性质: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
家以及各族人民带来灾难深重的内乱.
在批斗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悲愤地抗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 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 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 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 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C.党的民主集中制严重破坏
D.国家法律遭到严重破坏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 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 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 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 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 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②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 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③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100921
案件几乎涉及所有 行政管理领域
27125
37.84%
35.93%
1992年 2001年
1989年 后“民 告官” 案件概 况
32.38%
受案数
28.61%
原告撤诉率 原告败诉率
合作探究

某县大上工业、房产开发项目,征地、拆迁风 暴席卷城区、乡镇。村民反映县政府违法批地 、非法征地。村民将县政府和城乡建设局告上 了法庭,认为该局颁发的拆迁许可证违法。
你认为上述案例村民能上诉吗?法律依据 是什么?并请你为此案例开出解决此类问 题的处方 能上诉。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可以民告官。“处方”:政府行为要规范, 要依法行政;要倾听人民呼声,增强民本 意识。
时 间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1978-1982 1983-1987 1988-1992 1993-1997 1998-2002 2003-2008
制定\修订的法律
18部 7部 13部 10部 73部 115部
从1979年到2008年,中国总共通过了400多件 全国性的法律及关于法律的决定,地方人大及 其常委会制定了近8000件地方性法规。
材料:①十年来,我国90多万个村委会都建立起以村委会选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的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的转折

高考题
1、“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建 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 境中,容易将党内正常的意见分歧看做是阶级 斗争的反映,并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 ④权力过分集中、个人崇拜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 C.①1、原因 ①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恶果 ②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认为党中 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 复辟的现实危险 ③林彪、江青等人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 错误 ④导火线: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 瑞罢官〉》
2、全面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分别通 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表现①造反派夺取党政大权,建立革命委 员会,这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 倒退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遭到摧残 4、影响: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 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2、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 ) A.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 B.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A
重点问题分析: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与历史教训 1、原因 (1)主要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 为纲”。党内“左”倾思想在1957年后逐渐占了上风。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在经济建设上 急于求成,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反右倾”斗争,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对国内形势作了过于严 重的估计,使“左”倾错误不断积累和发展,终于导 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国际因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动荡, 各种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和改组,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 系趋向紧张。面对着侵略威胁的压力,党对战争危险 作了严峻估计,这些成为影响党在指导思想上转为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因素。

2012高中历史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12高中历史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

的有效实施。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
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提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 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
会主义法制,使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
领域都有法可依。一字之差表明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知识点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2010·福州高一检测)1999年宪法修正案指出:“中华
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 规定的重大意义是( )
A.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正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C.确立了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极大提高了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一规定
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A.甲: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 B.乙: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C.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解析】选D。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大改造
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
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 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
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
的改变而改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1997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作了准备?这

专题四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型:新课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课标导学】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基础梳理】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背景:①在中国基本确立。

②探索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内容:(1)依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的变化。

(2)任务:①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②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③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能够“”;④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意义:是探索中国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年),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和《》,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的局面。

邓小平同志的《》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思想: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政治:停止使用“”的错误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政治发展历程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和民主化道路的开启。

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经历了很多曲折和波折,从封建帝制到共和民主,再到军阀混战和内战连连,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一历程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选择。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迎来了短暂的民主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国民党成为党国政府唯一合法执政党,迅速推动立宪政治和由宪政转向民主政治。

但是,整个时期政治和经济都陷入混乱和危机之中,国共两党矛盾激化,加上共产党在中国的崛起,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分裂局面。

1927年,国共两党的分裂和“北伐”失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内战和动荡时期。

1931年,日本侵入中国东北,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这场战争把分裂的中国重新凝聚起来,也成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奏。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时期。

中国先后实行了计划经济、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政策,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不断推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提倡科技创新和国力强盛,这些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与变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然而,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还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政治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仍需要更深的政治改革,包括依法治国和民主化。

经济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和转型,进一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中国还需要处理好国际关系和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以及交流。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发展历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从封建帝制到共和民主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实践证明,中国有信心和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持续走向更加繁荣、稳定和和谐的未来。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高中历史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高中历史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①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坚持党的______________,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思考1 简述“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的原因?2.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②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

(3)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

(4)性质:“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5)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①造反派冲击党政机关,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之中。

②各地建立革命委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被破坏。

思考2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危害?二、历史的伟大转折1.背景(1)“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邓小平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四)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高考历史母题揭秘(必修一专题四)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必修一专题四: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0分)1.(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10题)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

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D.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

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表明宪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安全和不受侵犯。

2.(2011年9月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21题)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③社会的发展进步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点拨】每一个词汇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时代特征。

通过分析材料,把握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历史现象。

题干强调了改革前后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C为正确选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①项错误。

3.(2011年11月烟台期中2题)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恶果 ②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认为党中 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 复辟的现实危险 ③林彪、江青等人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 错误 ④导火线: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 瑞罢官〉》
2、全面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分别通 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表现①造反派夺取党政大权,建立革命委 员会,这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 倒退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遭到摧残 4、影响: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 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1、召开:1978年 2、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路线: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经济路线: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③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 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考点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的转折
一、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①背景: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 改造完成,实现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②内容: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 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 族团结;重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 端
2、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 ) A.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 B.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A
重点问题分析: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与历史教训 1、原因 (1)主要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 为纲”。党内“左”倾思想在1957年后逐渐占了上风。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在经济建设上 急于求成,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反右倾”斗争,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对国内形势作了过于严 重的估计,使“左”倾错误不断积累和发展,终于导 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国际因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动荡, 各种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和改组,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 系趋向紧张。面对着侵略威胁的压力,党对战争危险 作了严峻估计,这些成为影响党在指导思想上转为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因素。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发展 1、1982年,修订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3、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把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进宪法 4、基本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高考题
1、“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建 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 境中,容易将党内正常的意见分歧看做是阶级 斗争的反映,并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 ④权力过分集中、个人崇拜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4)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 和绝对化。
特别提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 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 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留给我 们最深刻最基本的教训是:在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 “左”的错误。
三、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其主要措施有 ( ) ①提出“有法可依”等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政治协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1946年的政协会议,达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决 议 B.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政协工作得到恢复和改进 答案1、A 2 、A
(3)其他因素: ①民主法制不健全:“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 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逐步发展,党的民主 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原则的削弱和破坏有关。 ②我国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是 “文革”发生的原因之一。 ③我国长期以来的专制传统影响深远,缺乏民 主传统。 2、历史教训 (1)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 家的基本方略。 (3)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 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