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折句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要求:(1)把古诗读通读顺。

(2)结合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石径”、“坐”、“于”、“啼”、“对”、“到”等字的意思。

第一课时

山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师: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去感受赏秋的情怀。(板书:山行杜牧)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

二、初读古诗

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屏显画面)

同学们跟录音读。自由朗读。

三、理解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师:那么,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除了写霜叶外,还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霜叶)(板书: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师:文章怎么写“山、石径”的

师:由“远上寒山石径斜”,你能想到山势怎么样的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远”、“斜”。

师:“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写出了山势的缓。“远”和“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另外写山势缓、坡度不大,从后文也能看出你找到了吗“停车”。

师:写“云”、写“人家”是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了一个“生”字,有一种版本印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从我们这几位同学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仿佛从“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了深山中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但最令诗人动心的还不是“石径”、不是“人家”,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

师(解说):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胜于春花的枫叶。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感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那么,作者借这样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哪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与感悟再来诵读这首诗。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要注意诗的节奏,也就是停顿、语速的快慢外,还要注意理解诗的内涵,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感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要读好诗,你还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诗人,把这首诗当成你自己的。同学们自由朗读。

四、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五、总结

六、作业:

1、《山行》写的是诗人在行走所看到的时节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由、、、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山行

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情: 热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着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枫桥夜泊》写的是诗人在(时间)把船在(地点)时的所见所闻。诗中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勾画了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

2、背诵课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