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点坐标1
控制点等级

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 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摄影测量重点总结

1、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像平面直角坐标系、像空间直角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2、解求单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最少需要3个平高地面控制点。
3、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作用是大量减少甚至完全免除地面控制点,缩短成图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最少需要2 个平高和1 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5、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6、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共面条件方程。
7、法方程消元的通式为=8、表示航摄像片的外方位角元素可以采用以Y轴为主轴的ϕ -ω-κ、以X轴为主轴的ω' -ϕ'-κ'以Z轴为主轴的A-a−k三种转角系统。
9、航摄像片是所覆盖地物的中心投影。
10、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和光束法三种方法。
摄影测量加密按平差范围可分为单模型法、航带法和区域网法三种方法。
11、从航摄像片上量测的像点坐标可能带有摄影材料变形、摄影机物镜畸变、大气折光误差和地球曲率误差四种系统误差。
12、要将地物点在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模型坐标转换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最少需要2 个平高和1 个高程地面控制点。
13、带状法方程系数矩阵的带宽是指法方程系数矩阵中主对角线元素起沿某一行到最远处的非零元素间所包含的未知数个数。
14、人眼观察两幅影像能产生立体视觉的基本条件是在不同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的两幅影像、观察时每只眼睛只能看一张像片、两幅影像的摄影比例尺尽量一致和两幅影像上相同地物的连线与眼基线尽量平行。
15、中心投影的共线条件方程表达了摄影中心、像点和对应地物点三点位于同一直线的几何关系,利用其解求单张像片6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称为单片空间后方交会,最少需要3 个平高地面控制点。
16、摄影测量中,为了恢复立体像对两张像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左右像片上的同名像点位于同一核面的几何条件,采用相对定向方法来实现,最少需要量测5对同名像点。
测量控制点-1

测量控制点传统的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
测量控制点是指在进行测量作业之前,在要进行测量的区域范围内,布设一系列的点来完成对整个区域的测量作业。
平面控制点的选择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
根据测区内现有的国家控制点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置。
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作调整。
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
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
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相应工程的基本要求《》(JTJ061-99)中规定。
公路平面控制网应满足一下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量距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以及。
高程控制点的选择高程控制点通常以的方法建立,成为。
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一下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赢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尽量避免跨越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
(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6)对于专用水准点,应选在公路路线两侧距中线50-300M的范围内,水准点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适当加密;大桥两岸、隧道两端、及其他大型附近亦应增设水准点。
平面控制点的埋设平面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
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角度、等都是以标石中心标志位准。
第五章 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

②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 搜集和分析资料 (1)测区内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全部有关技术文件、图表、手簿 等等)。 (3)有关测区的气象、地质等情况,以供建标、埋石、安排作业 时间等方面的参考。 (4)现场踏勘了解已有控制标志的保存完好情况。 (5)调查测区的行政区划、交通便利情况和物资供应情况。若在 少数民族地区,则应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对搜集到的上述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网的布设形式,起始 数据如何获得,网的未来扩展等。 其次还应考虑网的坐标系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择。 此外还应考虑网的图形结构,旧有标志可否利用等问题。
上海港GPS扩展网网图
2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是在甚长基线的两端(相距几千公里), 用射电望远镜,接收银河系或银河系以外的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辐 射信号,通过信号对比,根据干涉原理,直接确定基线长度和方向 的一种空间技术。长度的相对精度可优于10-6,对测定射电源的空 间位置,可达0.001”,由于其定位的精度高,可在研究地球的极移 、地球自转速率的短周期变化、地球固体潮、大地板块运动的相对 速率和方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 点位离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高压电线等应有一定的 距离。 图上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选用1:25 000~1 :100 000地形图)上进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a 展绘已知点; b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c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d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e 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说明,并拟定作业 计划。
2. 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 国家三角网的精度,应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在测图中 ,要求首级图根点相对于起算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在图上应不 超过±0.1mm,相对于地面点的点位误差则不超过 ±0.1Nmm(N 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为使国家三角点的误差对图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应使相邻国 家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小于(1/3) ×0.1Nmm。
第四章 CASS7.0的文件结构

第四章CASS7.0的文件结构4.1 坐标数据文件坐标数据文件是CASS最基础的数据文件,扩展名是“DAT”,无论是从电子手簿传输到计算机还是用电子平板在野外直接记录数据,都生成一个坐标数据文件,其格式为:1点点名,1点编码,1点Y(东)坐标,1点X(北)坐标,1点高程…N点点名,N点编码,N点Y(东)坐标,N点X(北)坐标,N点高程说明:①文件内每一行代表一个点;②每个点Y(东)坐标、X(北)坐标、高程的单位均是“米”;③编码内不能含有逗号,即使编码为空,其后的逗号也不能省略。
④所有的逗号不能在全角方式下输入。
4.2 编码引导文件编码引导文件是用户根据“草图”编辑生成的,文件的每一行描绘一个地物,数据格式为(如WMSJ.YD所示):Code,N1,N2,……,Nn,E其中:Code为该地物的地物代码;Nn为构成该地物的第n点的点号。
值得注意的是:N1、N2、……、Nn的排列顺序应与实际顺序一致。
每行描述一地物,行尾的字母E为地物结束标志。
最后一行只有一个字母E,为文件结束标志。
显然,引导文件是对无码坐标数据文件的补充,二者结合即可完备地描述地图上的各个地物。
4.3 权属引导文件该文件的作用是以宗地为单位描述权属信息及界址点信息。
它与坐标数据文件结合可生成权属信息文件。
其格式如下(如south.yd所示):宗地号,宗地名,土地类别,界址点号,界址点号,……,界址点号,E宗地号,宗地名,土地类别,界址点号,界址点号,……,界址点号,E……宗地号,宗地名,土地类别,界址点号,界址点号,……,界址点号,EE说明:①每行描述一宗地,行尾的字母E为宗地结束标志;②最后一行只有一个字母E,为文件结束标志;③宗地号的编号方法:宗地号 = 街道号(地籍区号) + 街坊号(地籍子区) + 宗地号(地块号)系统默认: 3位数字(XXX) 2位数字(XX) 5位数字(XXXXX) 街道号和街坊号的位数可通过地籍参数配置给定。
三(1)、TGO和RTK点校正的操作

点校正的操作一,TGO软件点校正1,准备首先要准备控制点坐标,这应该是你事先做静态测量之前已经准备好了的,在外业施测的时候应该联测了这些已知点。
其次要了解该已知点坐标系统的基本参数,例如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北东偏移等。
如果是任意坐标系,没有建立椭球转换关系的,就没必要了解这些参数了,小范围内基于WGS-84椭球就可以。
2,操作建立项目(选择建好的已知基本参数的坐标系),导入静态观测数据、基线处理、自由网平差见TGO操作说明书,从自由平差完毕以后,不进行约束平差,而进行点校正,步骤如下。
在测量视图的菜单,测量——GPS点校正:根据你建立项目时候选择的坐标系不同,此界面可能有所差别:如果你设置了自己定义的坐标系统,那么会允许你做基准转换,否则如果你没有改变坐标系,也就是说你建立项目时默认了WGS-84坐标系,就不允许你进行基准转换,这是很显然的道理。
根据你的不同情况,在要求解的项目前打勾,然后点击点列表:当光标在GPS点里的时候,可以用鼠标选择该静态网中联测测的已知点,鼠标会变成+123的形状,只需要点击测量的已知点就行了。
点开网格点左边的+号,在北坐标东坐标高程里输入已知值,点名称可以不输入。
如果你不输入高程,那么此点只能用来做水平控制。
根据校正出来的几个参数可以大致判断是否有错误发生,一般,平差比例尺在1左右,可能是0.9999…或者1.0000…,如果只输入了少于3个的水平控制点,那么最大平面残差将不能计算出来,如果输入了少于四个垂直控制点,那么最大高程残差将不能计算出来,因为高程方面是采用的斜面拟合方法。
输入完毕点击确认,在下个界面点击计算:如果想查看计算出来的参数,可以点击坐标系统按钮;如果想把坐标系统存储下来作为其它项目使用,那么可以点击点另存为按钮(请思考你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存储下来的坐标系统?)在此界面点击确定即完成了点校正。
注意:点校正和约束平差是两种方法,不能同时完成!也就是说不能进行点校正又进行约束平差,反之也不行。
2-1GPS定位的坐标系统(GPS)

}
Z − N (1 − e 2 ) sin B
在采用上式进行转换时, 需要采用迭代的方法, 在采用上式进行转换时 , 需要采用迭代的方法 , 先 求出,最后在确定H 将B求出,最后在确定H。
3、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站心(左手)地平直角坐标系 、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站心(左手) (1)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关系 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关系 O—XYZ:球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地心) P1— X Y Z: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站赤)
a = 6378245m f = 1 / 298.3
第二章 GPS 定位的坐标系统 §2-1 GPS坐标系统
该坐标系的高程异常是以前苏联1955年 该坐标系的高程异常是以前苏联1955年 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 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 该椭球并未依据当时我国的天文观测资 料进行重新定位, 料进行重新定位,而是由前苏联西伯利 亚地区的一等锁, 亚地区的一等锁,经我国的东北地区传 算过来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存在着很 算过来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存在着很 多缺点 。
第二章 GPS 定位的坐标系统 §2-1 GPS坐标系统
四、1980年西安坐标系 1980年西安坐标系
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统的地球椭球参数的 1980 年西安大地坐标系统的地球椭球参数的 四个几何和物理参数采用了IAG 1975年的推 四个几何和物理参数采用了IAG 1975年的推 a = 6378140m 荐值, 荐值,
(2)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与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关系 ) P1— X Y Z: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站赤) 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 站心赤道直角坐标系 站赤) P1— xyz : 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地平) 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地平)
界址点坐标一

图解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 前提: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 件精度 一致 的情况下采用 。
11
一、极坐标法 图7-1 极坐标法图示
XP=XA+S cos(AB+) YP=YA+S sin(AB+)
AB
arctan
YB XB
YA XA
表中详细地说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 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草编了宗地号, 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 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21
2. 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在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以下
工作: 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 了解权属主的用地范围; 在工作图件上用红笔 清晰地标记出界 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
8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 时必须 解析法 测量界址点。
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可以是: 光学经纬仪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电磁波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 GPS接收机 等。
9
(2) 图解法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 解法。
特点:
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 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 址点的坐标。 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
第四节 勘界测绘
一、勘界测绘概述 二、勘界测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 三、勘界测绘的技术问题 四、勘界测绘各级检查验收及成果上交
2
界址点坐标
一、含义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 位置的数学表达。 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 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 用。 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 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 如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则可以方便地进行 管理和用于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