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 教案

合集下载

《小溪流的歌》的教案

《小溪流的歌》的教案

《小溪流的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溪流的歌》。

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溪流成长的过程及变化的喜悦。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2.3 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 体会作者对小溪流变化的喜悦情感。

四、教学方法4.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小溪流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5.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5.5 情感体验: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小溪流的变化及作者的情感。

5.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7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6.2 学生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深刻的理解。

6.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展现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5 学生能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七、教学准备7.1 准备课文《小溪流的歌》的文本材料,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7.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小溪流的歌》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案《小溪流的歌》教案「篇一」【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学习目标】1、体味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特点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2、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我们要学习的精神3、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教学重点】弄清小乌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处理这些困难的。

【教学难点】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介绍作者2.写字注音。

沉diànz { 阻àiz { liàoz {望泡mz {卵石z { 牢sāoz { yǐn唱z { 恐吓z {3、词义:卵石:岩石经过水流冲击、磨擦所形成的卵形石块。

牢骚:沉淀diàn:兴致勃bó勃:恐吓hè:积蓄:眺tiào望:低沉:汹涌:怨恨:无穷无尽: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五颜六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无穷无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小溪流变成海洋的示意图,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小溪流往前奔流z {→形成小河z {→成为大江→z {→汇成海洋z {【合作探究】1、文章脉络:按分――总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5),写小溪流的歌。

(请写出下面各自简要段意)(1――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6),永远唱不完的歌。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精选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精选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小溪流的歌》。

详细内容为课文《小溪流的歌》的阅读理解,通过学习该课文,让学生了解小溪流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溪流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课堂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溪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溪流的歌》2. 生字词:清澈、欢快、蜿蜒、流淌、潺潺、悠悠等。

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结合课文内容,用“清澈”和“欢快”造句。

1)小溪流有什么特点?2)作者为什么喜欢小溪流?2. 答案:(1)略。

(2)示例:清澈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着。

(3)1)小溪流清澈、欢快、蜿蜒。

2)作者喜欢小溪流,因为它给人带来清新、舒适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溪流的歌》,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经历,体会小溪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溪流的歌》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一条小溪流从源头出发,历经曲折,最终融入大海的故事。

2. 生字词学习:涌、渊、嘛、喧闹、慰藉、澎湃。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小溪流总是欢快地唱着歌,向前奔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流的精神。

2. 难点:句子解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小溪流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溪流的精神。

3.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小溪流的欢快氛围。

5.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6. 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7. 分析课文中的代表性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

8. 课堂小结,强调小溪流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9.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10.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家长反馈,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生字词掌握和句子运用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 考察学生对小溪流精神的认同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该精神的实际情况。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并默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课文内容,了解小溪流的故事,并谈谈对小溪流精神的理解。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看到的自然景物,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

《小溪流的歌》教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小溪流的歌》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 技能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课件准备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2 教学用具准备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图片等教学用具,丰富教学手段。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3 朗读练习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提高朗读能力。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景描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第六章: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七章:课后反思第八章:课堂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

第九章: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十章: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6.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6.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反思7.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溪流的歌》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齐读第3自然段。

《小溪流的歌》教案15篇

《小溪流的歌》教案15篇

•••••••••••••••••《小溪流的歌》教案《小溪流的歌》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溪流的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溪流的歌》教案1【思路综述】关于本文的主题,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因此本设计力图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产生联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简说】一、导入启思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二、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三、合作探究1.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

如: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

——我成为了一条小河,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教案》。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

——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学生丁:(略)2.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有变化。

力量逐渐变大。

3.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

4.归纳指出主题思想要点:(1)坚持前进、永不停步;(2)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四、延伸训练1.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小溪流的歌》教案21、说明版本《小溪流的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2、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小溪流的歌》是一篇文字优美、内蕴丰富的童话。

作为教读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小溪流的歌》教案3

《小溪流的歌》教案3

《小溪流的歌》教案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第五单元《小溪流的歌》。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该篇文章的学习和理解,重点分析文章中描述小溪流形象的语言,以及其寓意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小溪流的美好形象,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探讨,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寓意深刻的句子,如“小溪流是大地的歌,是春天的使者”等。

2. 教学重点:文章中小溪流形象的表现,以及其寓意和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小溪流的声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小溪流的歌》。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描述小溪流形象的语言。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如“小溪流是大地的歌,是春天的使者”的含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以及小溪流形象所传达的寓意和启示。

六、板书设计1. 《小溪流的歌》2. 主要内容:生词:潺潺、清澈、欢快、蜿蜒等短语:大地的歌、春天的使者等句子结构:拟人、比喻等主题: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用“小溪流”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的小溪流。

解释文章中“小溪流是大地的歌,是春天的使者”的含义。

2. 答案:短文:要求语言流畅,形象生动,体现小溪流的美好形象。

解释:要求理解到位,表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好,用文字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11-19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问: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默读11---19段
讨论
指导读对话。
自由发言
朗读11---19段
板书设计
3、小溪流的歌
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
作业设计
1、必做题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方法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分段指导。
三、阅读课文1—9自然段。
1、自读课文1—3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3、自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原野的泥沙的枯枝
2、从小溪流唱着歌不断向前奔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提高题
读了《小溪流的歌》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三、选做题
小河长大后,还会有哪些经历?写一写。
教学反思
备注:须从“达标情况分析”和“教学心得体会”两方面撰写心得体会
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指导读对话。
6、齐读第10自然段。
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小河)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齐读课题
自学生字词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次备课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10自然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11-19自然段。
1、默读第11段,思考小溪流长成小河后又遇到了哪些阻挡?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齐读第3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齐读第4自然段。
5、指名读5—10自然段。
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读12—18自然段。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乌鸦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乌鸦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3、齐读第1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倾听一种声音好吗?(播放溪流的音乐)你们感觉这是什么声音呢?(生回答)对了,这是小溪流在唱歌呢!那么,它在唱一首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学习课文《小溪流的歌》,来听听小溪流究竟在唱一首什么歌。
二、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材内容
3、小溪流的歌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标
1、学会课后方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理解“清亮”、“清脆”、“阻止”“阻碍”“牢骚”“充沛”“汇合”“汇集”等词语,并会准确运用。
2、练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课文,从小溪流的语言和行动中感受小溪流的活泼快乐,体会他坚持向前,不断壮大自己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