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培训课件
急救中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
5
·
6
二.鼻
鼻腔:1、内径(10-11mm)
2、前后孔距离(12-14mm)
3、分部 (1) 鼻前庭(30-32)
(2)固有鼻腔
4、鼻腔外侧壁
·
7
·
8
三 咽峡 位置: 固有口腔的后部围成:由软腭的 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组成 意义:1 张口困难者,峡小。
2 扁桃体肿大者,峡小、易出血。 3 悬雍垂者,置镜困难。 4 舌根后坠者,峡小。 5 婴儿舌体相对大,有其特殊性。
1、呼吸衰竭、心跳停止最关健的应急措施是 给予有效的气道管理
2、保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和氧 合,是基础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
·
3
气道管理的目的
√保证气道的通畅
保证病人的氧合
·
4
相关解剖
• 一 口:
口腔前庭: 为一裂隙,由外面的 唇和颊,内面的上下牙弓围成
固有口腔 :前方、两侧是上下牙弓、 上方硬腭和软腭、下方由舌的前2/3和反折 至口底的粘膜围成
需大于25cmH2O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
• 呼吸道出血的病人。 • 扁桃腺异常肿大的病人。有潜在呼吸道梗
阻的病人,如气管受压、气管软化、咽喉 部肿瘤、脓肿、血肿等。
·
38
(七)、气管插管 ——建立人工通气道的可靠径路
·
39
其作用有:
①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有利于呼吸管理,辅助或控制呼吸 ③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 ④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或脓血 ⑤防止呕吐物或返流物所致误吸窒息的危险 ⑥便于气管内给药。
插管喉罩
•
(LMA-
Fastrach, Intubating LMA, ILMA);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共49页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五、CPAP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气压伤
✓原因:CPAP的压力过高,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 ✓表现:胸廓饱满,听诊呼吸音轻,患儿烦躁,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 ✓预防:根据肺部病变情况及肺顺应性变化,及时调整CPAP 压力。 ✓处理:1.暂停使用CPAP;
2.根据肺压缩情况进行处理,如面积≥30%,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五、CPAP使用注意问题
➢ 通气量减少的低氧血症:必须首先改善通气功能,单纯高浓度吸氧反 而会抑制呼吸,使肺通气量减少;
➢ 给氧必须加温、湿化:吸入干冷氧气会造成气道干燥,影响气道粘膜 纤毛清除功能,使痰液不能排除,并可造成气道粘膜炎症反应及坏死;
➢ 如压力过高可导致气漏,二氧化碳潴留,影响回心血流等; ➢ 对吸入性肺炎出现肺气肿,PaO2>65 mmHg时不宜使用CPAP;
3.CPAP的禁忌症:
(1)自主呼吸弱,频繁呼吸暂停;心跳和呼吸停止; (2)气道分泌物多,咳嗽无力,气道保护能力差,误吸危险高; (3)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膈气肿,严重的地氧血症和酸中毒; (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心律失常等; (5)未经治疗的先天性膈疝,应用CPAP可出现腹胀,进一步压迫脏器; (6)腹胀:CPAP可抑制胃肠蠕动,使胃肠胀气,且气道正压可将气体压向胃内,引起腹胀 ,
功的最好指标;一般实施无创通气1-2h应复查血气分析,了解治疗效果。
四、撤机条件
➢ 当逐渐降低CPAP压力时,应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情况,一 般FiO2 >40%或临床不稳定时很难撤机;
➢ 当CPAP压力为2-3cmH20和FiO2<0.4时,病情稳定及血气保持正常1小时 以上可撤离CPAP,改用鼻导管吸氧;
2、腹胀
✓ 原因:1.容易投入空气引起腹胀; ✓ 2.张口呼吸; ✓ 3.胃肠蠕动功能差。 ✓ 处理:1.避免苦恼,减少张口呼吸;
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

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一、作用模式与基本原理CPAP主要是对上气道提供一种物理性的“压力”支撑,内窥镜观察,CPAP治疗下的CT、MRI检查等均证实了这一点。
经鼻CPAP I均主要特点是使口咽部压力升高,从而使整个咽部气道跨压倾斜度逆转(图10-2)。
为获得适当的口咽部压力,给予压力的方式至关重要,必须考虑静态压和吸气过程中的压力经鼻腔气道提供压力的仪器装置必须具有在吸气过程中保持任何设定压力的“电容”。
(二)相关神经反射:许多强有力的神经反射起源于上气道,CPAP对各种神经反射具有一定的影响。
但各种实验表明,各种神经反射对CPAP治疗的影响作用很小,物理性的压力支撑是CPAP成功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
经鼻CPAP可能改变上气道肌肉的活动。
当上气道受到负压(吸气压力)影响时,则出现增强上气道扩大肌作用的反射,如颏舌肌等。
因此,CPAP所诱发的神经反射促进(而非减轻)上气道阻塞。
经鼻CPAP导致的其他类型的气流传入刺激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例如,气流、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可能对呼吸都有神经反射作用。
经鼻CPAP导致功能残气量的增加,理论上讲,可通过改变迷走神经反馈和胸壁神经传入而影响上气道。
研究表明肺的充气导致扩大上气道的反射。
这可能是通过逐渐适应的肺牵张感受器的调节来实现的。
因此,CPAP通过导致功能残气量增加,在理论上可引起上气道扩大的反射,然而,这些实验是通过使受试者主动吸气至最大肺容量来实现肺充气的。
在未麻醉的动物实验中(清醒状态),发现被动的肺充气使上气道轻度收缩。
相反,当大进行自然深呼吸(形成类似的大量的肺充气),出现与吸气驱动相应的上气道明显扩大。
因此,上气道并不因肺充盈传入而反射性扩大;其扩大与中枢神经呼吸驱动输出量成比例。
这项研究证据显不,肺反射不可能有助于经鼻CPAP的作用。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ppt课件

—— 自动充气式气囊 —— T-组合复苏器
3-13
脉搏氧饱和度仪
• 正压通气时应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
• 可同时显示心率和氧饱和度
3-14
脉搏氧饱和度测定仪
3-15
脉搏氧饱和度测定仪
3-16
脉搏氧饱和度测定仪的传感器
(新生儿专用)
应置于动脉导管前位置(右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3-17
显示动脉导管在主动脉的开口
3-19
生后动脉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1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10min
60%~65% 65%~70% 70%~75% 75%~80% 80%~85% 85%~95%
3-20
空氧混合仪
3-21
2016年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建议
• 如无空气-氧混合仪,用自动充气式气囊 进行复苏时,依据与氧源的不同连接可得 到以下几种不同的氧浓度。
压力不够
3-30
矫正通气步骤的6步记忆法
• 6个缩写字母MRSOPA
• M-Mask 调整面罩保证与面部的良好密闭
• R-Reposition airway 摆正头位成鼻吸气位 • S-Suction 必要时吸口鼻分泌物 • O-Open mouth 稍张口并下颌向前移动
• P-Increase Pressure 增加压力使胸廓起伏
3-24
面罩的安放
• 大小合适
• 必须覆盖: 下颌尖 口 鼻
3-25
面罩--面部密闭
面罩密闭是获得有效正压的基础。
• 自动充气式气囊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能使肺膨胀 • 堵住T-组合复苏器的PEEP帽,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
能使肺膨胀
3-26
持续气道正压nCPAP讲座2014年

设备
第四十页,共59页。
设备
• 医用床旁及便携两种机型
• 医用型体积相对较大(见图ARABELLA机型),需要高压氧及空
气输入,其流量及给氧浓度可以精确调节;通常在重症监护室用 于病情危重患儿
• 便携式则只需电源及一般氧源输入即可使用,其供给气流 及氧浓度的稳定性不如医用型,常用于稳定期病人
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
第十三页,共59页。
CPAP的治疗作用
• 改善肺氧合:恢复FRC、纠正V/Q失调、减少肺泡渗出 • 改善通气:节省呼吸功、扩张气道、刺激反射
• 支持心功能: • 休克:降低左室跨壁压、减少呼吸功,使后负荷下降
• 肺水肿:促进肺静脉回流,减少肺泡渗出和回心血量 • 先心病:降低肺血管阻力,减轻左右心负荷
第十四页,共59页。
CPAP对心功能的作用
• 有利因素:
直接作用--减少左室跨壁压;降低肺血管阻力 间接作用--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功
• 不利因素:
直接作用--减少回心学量和心搏出量 间接作用—呼气阻力增加;
第十五页,共59页。
CPAP与通气功能
• 有利于通气的因素:
扩张咽后壁等上/下气道;气流冲散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减少 胸腔负压/呼吸功,缓解呼吸肌疲劳;反射性刺激呼吸中枢 • 不利于通气的因素:
CPAP是什么
• 采用特定装置给输氧管施加正压,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 个呼吸周期都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以增加功能残气量, 防止肺泡萎陷,达到辅助呼吸及提高给氧效果。
• 改善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 减少插管机械通气的应用。
第一页,共59页。
持续气道正压概念
• CPAP:持续气道正压 • 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 • IPPV+PEEP:呼气末气道正压
正压通气课件

新型材料
采用新型透气材料,降低患者的 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设备间的无线通信,方便医 生远程监控患者的病情,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 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营养与运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和运动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正压通气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可以 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健
康状况。
慢性阻塞性肺病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正 压通气可以改善肺功能,减轻 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急性呼吸衰竭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情况下,正 压通气可以作为紧急治疗措施 ,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感谢观看
THANKS
呼吸衰竭时,患者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 二氧化碳潴留。正压通气通过提供一定的压力,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改善通 气功能,提高氧合水平,从而缓解呼吸衰竭的症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结词
正压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首 选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以严重低 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的急危 重症。正压通气能够迅速提高氧合, 改善患者的氧供状态,降低病死率。
心理干预
结合心理治疗方法,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远程管理
远程监控
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医生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 分析,为医生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简介PPT课件

.
15
分钟通气量
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MV)
为潮气量与呼吸频率(RR)的乘积(MV=VT×RR)。静 息时,MV为6~8L/MIN。
.
16
呼吸频率(RR)
(1)根据自主呼吸频率 • 自主呼吸频率基本正常或明显减弱、停止: • 按照正常呼吸频率设置(12~20次/MIN)。 • 自主呼吸频率快(>28次/MIN):初始呼吸频率不易设置过低,
呼吸机完全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由呼吸机提 供全部的呼吸功
.
9
辅助通气(AV)
ASSISTED Ventilation AV
依靠病人的自主呼吸来触发,呼吸机按预 设的参数提供病人呼吸
.
10
辅助/控制通气(A/C)
A/C是AV与CV的结合,当患者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患者
吸气努力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将以预置的VT及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C)+PS
按通气类型分为
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
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VT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 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
到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确定PEEP:当FiO2>0.6而PaO2仍小于60mmHg,应加用 PEEP,并将FiO2降至0.5以下。 PEEP的调节原则为从小渐增, 达到最好的气体交换和最小的循环影响
• 确定报警限和气道压安全阀
• 调节温化、湿化器。一般湿化器的温度应调至34-36℃
• 调节同步触发灵敏度。根据病人自主吸气力量的大小调整。一 :疲劳,早晨头痛,嗜睡,恶梦,遗尿,气促等; 2.体征:肺心病的体征; 3.气体交换的指标:(1)白天PaCO2>45 mmHg或(2)夜间血氧饱 和度下降(SatO2<90%持续>5分钟或超过10%的总睡眠时间);
4.其它的指征:(1)急性呼吸衰竭的恢复期伴有CO2潴留;(2)因 急性呼吸衰竭而反复住院;(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单纯CPAP 治疗无效。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4
机械通气目的和应用指征
机械通气目的
•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 纠正低氧血症 • 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 防止肺不张 • 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保驾 • 稳定胸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5
机械通气目的和应用指征
符合下述条件应实施机械通气
• 病情恶化 • 意识障碍 • 呼吸形式严重异常
1. 症状:疲劳,嗜睡,气促等;
2.气体交换的异常:(1)PaCO2≥55 mmHg或PaCO2在50~54 mmHg 之间伴SatO2<88%的时间超过10%的监测时间(常规吸氧下);
3.经合适的治疗后无改善:(1)大剂量的支气管舒张剂和/或激素;(
2)氧疗(符合长期氧疗指征者);
4.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经单纯CPAP治疗无效。
5. 使用。
治疗2个月后再持评续价气道;正如压果通依气从性足够(>2/42小7/时20/天21)和有效1者1 继续
NIPPV应用指征
• 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COPD急性发作 I型呼吸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
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节律异常,自主呼吸微弱或消 失
•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
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 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6
机械通气的目的
• 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 • 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 减少呼吸肌的作功 • 肺内雾化吸入治疗 • 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
• 按驱动方式分类
气动呼吸机 电动呼吸机
• 按吸气向呼气转化的方式分类
定压呼吸机 定容呼吸机 定时呼吸机 流速控制呼吸机 混合型多功能呼吸机
• 按通气频率的高低分类
常频呼吸机 高频喷射呼吸机 高频振荡呼吸机
• 按应用的对象分类
成人呼吸机 小儿呼吸机 成入/儿童兼用呼吸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3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完成有效的肺泡通气和 交换。在应用呼吸机时必然考虑两个主要问题 • 一是病人自主呼吸的目前情况,需要让呼吸机完成哪方面 的不足?若自主呼吸完全停上,毫无疑问需要呼吸机完成 替代;若尚有自主呼吸,则需要呼吸机辅助自主呼吸;若 肺泡气体交换障碍,需用呼吸机提高功能残气量 • 二是呼吸机本身的功能是否满足病人的需要?怎样调节呼 吸机才能保证既解决病人的通气不足,又能减少对病人的 生理干扰
1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 在呼吸道开口(口腔、鼻腔或气管插 管及气管切开插管导管)以气体直接 施加正压力,超过肺泡压产生压力差, 气体进入肺→吸气
• 释去压力,肺泡压高于大气压,肺泡 气排出体外→呼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2
呼吸机的临床分类
• 按通气作用于机体的部位分类
直接气道加压呼吸机 体外式呼吸机:铁肺、胸甲式、带式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8
建立开展NIPPV的基础条件
• 人员培训(专业组,医生,呼吸治疗师,护士) 基础知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监护等
• 场地(ICU,普通病房,人员/病人比例) • 设备(呼吸机及配件) • 监护和紧急插管的条件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9 9
NIPPV的基本工作程序
12. 辅助治疗(湿化,排痰等)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10 10
无创人工通气的参考指征
COPD 或 其他原因 引起的急 性呼吸衰 竭
限制性胸 廓疾病或 中枢性的 低通气引 起的慢性
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 疾病引起 的慢性呼 吸衰竭
1. 有急性呼吸窘迫的症状和体征
(1)中重度气促或气促比平时明显加重 (2) 呼吸频率>24次/分,辅助呼吸肌动用,反常呼吸。 2. 气体交换的异常: (1) PaCO2>45 mmHg, pH<7.35; (2) PaO2/FIO2<200 mmHg.
呼吸机的功能组成
• 基本功能
产生呼吸机驱动力 调节吸气时间及吸入气量 完成吸气向呼气的转化 呼气时间、气流和压力的调节 完成呼气向吸气的转化
• 次级功能
调节FiO2 加温加湿 压力安全阀
• 通气方式的调节和实施 • 附属功能
报警系统 监测系统 记录系统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27/2021
7
使用呼吸机的基本步骤
• 确定是否有机械通气的指征
• 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证,进行必要的处理
• 确定机械通气模式
• 确定机械通气的分钟通气量(MV)
• 确定机械通气所需的频率(f)、潮气量(VT)和吸呼比 (Ti:Te)
• 确定 FiO2:一般从0.3开始,根据PaO2的变化渐增加。长时间 通气时不超过0.5
1. 合适的工作/监护条件 7. 开动和连接呼吸机,参数的初始
2.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化和连接患者
3. 4. 5.
患者的教育 体位(头高30度以上) 选择和试配带合适的连接
8. 9.
逐渐增加辅助通气的压力和容量 (适应过程)
严密的监护(漏气,咳痰等)
器
10. 治疗的时间和疗程
6. 选择呼吸机
11. 防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