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范标准使用汉字的标准示范

合集下载

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是什么

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是什么

汉字规范化常识一、推行规范汉字的法律规定和主要依据标准(一)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依据: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二)主要依据标准:⒈规范汉字的第一个依据是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这个表中所收的简化字为规范字。

表中所收对照的繁体写法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

⒉第二个依据是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这个表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

这个表中所收的正体字为规范字。

表中所收与正体字相对的异体字为不规范字,除姓氏和某些特殊场合外,不再使用。

⒊规范汉字的第三个依据是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个表中所收的汉字字形为规范字形。

表中所收与规范字形相对的旧字形为不规范字形,一律不再使用。

二、街道商业区社会用字整治的重点内容:⒈滥用繁体字、异体字;⒉使用错别字、“二简字”、自造字;三、街道商业区社会用字整治的重点领域:⒈店铺招牌;⒉海报、招贴、标语牌、标示牌;⒊广告牌。

四、可以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情况:⒈文物古迹;⒉姓氏中的异体字;⒊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⒋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须在旁边配放书写规范的字牌);⒌个体工商户牌匾、招牌等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暂时无法改正的,须在旁边配放书写规范的副牌;⒍属于单位、企业单字造价超过1000元的牌匾、石刻、金属、锻铸等暂时无法改正的,须在旁边配放书写规范的副牌;⒎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⒏老字号、涉外企业的牌匾;⒐已注册的商标定型字;⒑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五、关于美术字、变形字:美术字、变形字除非存在随意增加或减少笔画或因变形足以引起误读或歧义,否则应视为艺术创作。

六、关于拼音与外文使用:⒈拼音作为一种注音和识字的辅助工具,一般不能单用;⒉拼音拼写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证词法基本规则》;⒊拼音与汉字混用:一般拼音在下方,二者相差不要太悬殊即可;⒋已注册的含有外文内容的商标应一律认可;⒌标牌、招牌、广告中外文与中文汉字的位置关系问题:如果是国内企业,应将汉字置于主要位置,如是外资企业,其企业外文名称可置于主要位置;⒍外文的大小写则尊从其正词法规则;⒎中外文混用在一个短语或句子当中则主要看其书写有无错误。

汉字的使用规范与规定

汉字的使用规范与规定

汉字的使用规范与规定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文表达的重要工具。

准确、规范的使用汉字不仅能够提高文字交流的效率,还能够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汉字的使用规范和规定并不被广泛遵守。

本文将探讨一些汉字的使用规范和规定,以期提高人们对汉字的正确使用意识。

一、汉字的基本规范汉字的基本规范包括字形、字义、字音、字体等方面。

首先是字形,汉字的字形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即笔画的书写顺序、结构的稳定性等。

例如,字形上的一些细节,如“曾”字中的“月”字在右边,而不是在左边。

其次是字义,汉字的字义应该准确无误,不应有歧义。

例如,“梦”字的本义是指睡眠中的幻觉,而不是指一种追求。

再次是字音,汉字的字音应该符合规范的发音方式。

例如,“犯”字应该读作“fàn”,而不是“fǎn”。

最后是字体,汉字的字体应该统一规范,不应出现乱写、变形等情况。

二、汉字的使用规定除了基本规范外,汉字的使用还受到一些规定的限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规定。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旨在规范汉字的使用。

根据该表,使用的汉字必须符合规范,否则将被认为是错误的使用。

例如,一些不规范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在正式场合中应该避免使用。

此外,一些过时的、不常用的汉字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扰。

三、汉字的简化与繁体汉字的简化与繁体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自1956年开始,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字简化方案,旨在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

然而,这一简化方案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汉字的简化使得书写更加方便,提高了文字交流的效率。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汉字的简化破坏了其美感和文化内涵,丧失了繁体字的独特魅力。

无论如何,汉字的简化与繁体在不同的场合和目的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四、汉字的保护和传承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保护汉字的方法包括加强对汉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重视。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调查报告》的作文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调查报告》的作文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调查报告》的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到处都是"乱写乱画"的汉字大家好,我是三年级的小明。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到处都有人不规范地使用汉字!先从我家说起吧。

妈妈总是在家里的便利贴上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买蕃茄""做红朝气汤"。

我经常问她:"妈妈,这是什么字啊?怎么写得这么奇怪?"她就笑着说:"哦,这没什么,就是我自己的一种速记方式而已。

"在学校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的同学会把"很"字写成"핳",把"了"字写成"覀"。

写作业的时候,老师总是把这些字都圈起来,说这样写是不标准的。

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乱写乱画"呢?于是,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

我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不规范使用汉字,是因为他们觉得用正确的汉字"太麻烦了"。

比如写"能"字,就会写成"ˋ能ˊ"或者"冫ㄖ"。

再比如写"吗",有的人干脆就写成"嘛"了。

通过调查,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乱写乱画"方式。

比如大人们经常把"的"字省略掉或写成" д"。

而我们小朋友则比较喜欢使用生僻字或者自创新字,比如把"很"字写成"헨"。

虽然"乱写乱画"的方式五花八门,但所有人的初衷都是一样的:为了方便快捷地书写汉字。

可是,如果每个人都任性地"乱写乱画",那么汉字就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将来就没人能够读懂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努力学习和规范使用汉字,这样才能让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字永远流传下去。

不规范标准使用汉字的标准示范

不规范标准使用汉字的标准示范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示例:(1)示例:①望文生义,不能准确地辨音析义。

②粗心大意,书写潦草。

③喜欢标新立异,尚未养成使用规范汉字的习惯。

④受社会中不规范汉字及网络语言的影响。

(2)示例:不仅不利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汉字使用的严肃性。

(3)示例:④让错别字无处藏身!②使用规范汉字,人人有责。

③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汉字。

④规范汉字书写,彰显汉字魅力。

一是别字将字“甲”写成字“乙”,这是最大量的错别字。

因为读音相同相近,如“账本”误为“帐本”,“粗犷”误为“粗旷”;又因为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装潢”误为“装璜”;还因为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

再就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还有,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

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二是错字书写中笔画多或少,如“污染”的“染”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盛”的“茂”下面多加一点。

三是不规范的简化字如写二简字(第二次简化字简称“二简字”,1986年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简化字方案),将“玻璃”的“璃”字右边写成“力”,将“酒水”中的“酒”右边写成“九”,将“算术”的“算”写成“”,将“太原”的“原”写成“元”。

四是滥用繁体字已经简化了的字仍然写成繁体字,这是用字不规范的表现,应该属于错别字的范畴。

如常用的繁体字“观点”、“表现”、“论坛”。

五是滥用谐音如今许多广告词中的滥用谐音最多。

如卖沙发的写成“坐想(享)其成”,卖饮料的写成“饮(引)以为荣”,卖蚊香的写成“默默无蚊(闻)”,卖衣服的写成“换(焕)然一新”等,这种谐音的滥用误导了学生对正确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

《聚焦不规范汉字》课件

《聚焦不规范汉字》课件

一些外来词汇直接音译,形成了不规范汉 字。
不规范汉字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影响
01
02
03
语言文字混乱
不规范汉字的使用会导致 语言文字的混乱,影响信 息的准确传递。
影响语言发展
不规范汉字的使用会影响 语言的自然发展,对语言 的演变产生不良影响。
降低文化素质
长期使用不规范汉字,会 影响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审 美水平。
总结词
识别和纠正不规范汉字对于提高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非常重要。
详细描述
在识别不规范汉字时,应注意字形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是否容易引起歧义或误解。对于书写错误的错别字,应及 时纠正;对于异体字和生僻字,应根据使用场合和受众情况选择合适的字体。同时,应加强汉字规范意识的培养 ,提高书写水平,避免出现不规范汉字。
不规范汉字的纠正实例
纠正错别字
例如将“冒”字纠正为正确的“冒”,将“具”字纠正为正确的 “具”。
规范简化字与繁体字的用法
例如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简化字,何种情况下使用繁体字。
规范异体字的用法
例如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窗”,何种情况下使用“窻”。
规范汉字的推广与应用实例
学校教育中的规范汉字教学
01

提高公众对规范汉字的认识与重视
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汉 字书写比赛、规范汉字知识讲座等,提高
公众对规范汉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媒体引导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 规范汉字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汉 字。
家庭教育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汉字书写教育,引导 孩子正确使用汉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02
推广标准汉字,加强对 简化汉字、异体字、错 别字等的规范和整理。

不规范用字检查情况汇报

不规范用字检查情况汇报

不规范用字检查情况汇报近期对百度文库文档进行了不规范用字的检查,以下是情况汇报:一、检查范围。

本次检查范围包括百度文库中的所有文档,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规范用字进行排查和整改。

二、检查方法。

通过人工和自动化工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人工检查主要针对一些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而自动化工具则用于对文档中的常见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进行批量检测。

三、检查结果。

经过检查,发现了一些文档中存在的不规范用字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错别字,部分文档中存在一些错别字,如“你”和“您”、“了”和“乐”等,这些错别字给文档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网络用语,一些文档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用语和网络流行语,这些用语并不规范,影响了文档的专业性和正式性。

3.口语化表达,部分文档中出现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挺好”、“蛮快”等,这些表达方式不够规范,影响了文档的严谨性。

四、整改建议。

针对以上发现的不规范用字情况,建议文档创作者们在撰写文档时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把关错别字,在撰写文档时,要仔细核对常见错别字,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同音字和近音字,避免在文档中出现这些错误。

2.规范用语,尽量避免在文档中使用网络用语和口语化表达,要选择规范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文档的专业性和正式性。

3.审慎使用新词,在文档中使用一些新词和新概念时,要审慎选择,确保这些词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因为使用不当而影响文档的质量。

五、总结。

不规范用字是影响文档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档创作者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提高对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的敏感度,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提升文档的质量和专业性。

以上是本次不规范用字检查的情况汇报,希望各位文档创作者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共同提升文档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出版物上汉字字形不规范问题及对策

出版物上汉字字形不规范问题及对策
为 每逢星期二
,
赫然写作 市 令人啼笑皆 非 实在 有 损 政 府 的 形 象 ! 所 以 字形 不 规 范
,


,
,
五出 版 可使多数地
;
,
l司 题绝 不 是 小 事
,
应 予重 视 和解决

区 及 时 收 到 具 有 周 末 版特 色 的 报 纸
委 在对 贵 阳 银 川 长 沙 南 京 合 肥
、 , ,
, , , 、 , 。 ,
,
内 最畅 销的报 刊之一
,
1 9 8 5
, 首 创福 建省 报 刊发 行史 上破
百万
已 经 对 影 视 屏幕 和 城 镇 街 头 用 字 的 规 范化 带来 某种 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负 面 影 响 我

大关
3 0

的 纪录 近
9 8
`
1 0
年来期发 , 一道
,
保持福 建全省 之冠 个省 市 区
。 ,
,
性 知 识性 趣 味性 于 一 体 形成 独特 的 格调 高雅 格

。 ,
之 大忌
,
如 此 字形 不规 范 风格 不 统



新鲜 活泼
,

的 办报风
,
一 的 汉 字 库 居 然 能 堂 而 皇 之进 人 市
它 竭 诚帮 助读 者 了 解 政策
开阔
场 那 么 影 响 出 版 物整 体质 t 就 不 是 什 么奇 怪的 事 了 事实上 由 于计算 机 汉字 库 某 些字 体 的 字形 不规 范 不 但 对纯 洁 出 版 物 用 字 形成 干 扰 而且

关于不规范使用汉字的作文550字

关于不规范使用汉字的作文550字

关于不规范使用汉字的作文550字英文回答:
Improper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a common issue that many people face,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not proficient in the language. For example, I have seen people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 tattoos without fully understanding their meanings, which can lead to embarrassing or even offensive situations. Another example is when people use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ir artwork or designs without knowing the correct stroke order or proper usage, resulting in a lack of authenticity and cultural respect.
中文回答:
不规范使用汉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不精通汉语的人来说。

比如,我曾看到有人在纹身上使用汉字,但并不完全理解它们的含义,这样就可能导致尴尬甚至冒犯的局面。

另一个例
子是有些人在艺术作品或设计中使用汉字,却不懂得正确的笔画顺序或合适的用法,导致缺乏真实性和对文化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示例:(1)示例:①望文生义,不能准确地辨音析义。

②粗心大意,书写潦草。

③喜欢标新立异,尚未养成使用规范汉字的习惯。

④受社会中不规范汉字及网络语言的影响。

(2)示例:不仅不利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汉字使用的严肃性。

(3)示例:④让错别字无处藏身!②使用规范汉字,人人有责。

③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汉字。

④规范汉字书写,彰显汉字魅力。

一是别字将字“甲”写成字“乙”,这是最大量的错别字。

因为读音相同相近,如“账本”误为“帐本”,“粗犷”误为“粗旷”;又因为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装潢”误为“装璜”;还因为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

再就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还有,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

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二是错字书写中笔画多或少,如“污染”的“染”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盛”的“茂”下面多加一点。

三是不规范的简化字如写二简字(第二次简化字简称“二简字”,1986年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简化字方案),将“玻璃”的“璃”字右边写成“力”,将“酒水”中的“酒”右边写成“九”,将“算术”的“算”写成“”,将“太原”的“原”写成“元”。

四是滥用繁体字已经简化了的字仍然写成繁体字,这是用字不规范的表现,应该属于错别字的范畴。

如常用的繁体字“观点”、“表现”、“论坛”。

五是滥用谐音如今许多广告词中的滥用谐音最多。

如卖沙发的写成“坐想(享)其成”,卖饮料的写成“饮(引)以为荣”,卖蚊香的写成“默默无蚊(闻)”,卖衣服的写成“换(焕)然一新”等,这种谐音的滥用误导了学生对正确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

”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对此条没有特别的规定,但建议学生在作文中尽量不要使用成语谐音。

六是书写不规范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有偏差。

如“本”指草木的根或茎干,泛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根源,与“末”相反,有的人写成“大十”上下结构,就失去了字本来的意义。

规范使用汉字的意义:我国现代汉字规范工作酝酿于20世纪上半叶。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这一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多项汉字规范,初步实现了社会用字标准化,推动了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近20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语言文字规范同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过去的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语言生活的需要,因此,对此前的汉字规范工作重新审视、制定新的可行性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世纪之交,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信息化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有了汉字这种传播载体的标准化,才能保证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信度。

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适应当代语言生活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使科技术语用字范围扩大,并且快速进入日常生活。

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激光照排成为出版的主要手段。

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广泛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字库的缺字和错字直接影响印刷出版与信息传播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在社会生活中,户籍、邮政、金融、保险等政府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信息存贮和检索已经实行数字化,姓氏人名、地名中的不规范字和生僻字影响多个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政府的社会管理,也给某些相关人员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制定适应现代语言生活的汉字规范,已经成为关涉人民生活的大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的需要。

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这一法律的颁行,使汉字规范进入了法律层面,需要为社会一般应用提供明确的“规范汉字”范本。

制定字表,对已有的汉字规范进行整合和优化,消除不同规范字表之间相互矛盾之处,集分散的规范于一体,明确“规范”的政策指向和法律效力,确定“规范汉字”这一法律概念在通用层面上的外延,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指称的“规范汉字”在一般社会通用层面落到实处,是保证该法顺利施行的重大措施。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饭店门口:“抄”饭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4、家具店门口:家“俱”5、装潢店门口:装“璜”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9、饭店门口:“合”饭10、水果店门口:“波”萝11、饭店菜单:鸡“旦”12、五金店标牌:“扦”座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15、农贸市场标牌:“蕃”茄16、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17、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18、某机场横幅:年“青”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20、某食堂菜牌:鱼“园”二、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规范使用汉字的历史意义和现代意义汉字古今传承,历史悠久,承载着华夏文明几千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查看现有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影印典籍,都能清楚地表明,汉字的历史不是几十年,而是几千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以前新时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至少在3600年前,汉字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文字符号体系,汉字在早期发展中,曾出现纷繁多样的局面:一个字有若干字形,结构也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际职能。

我国最早的以正字形为内容的汉字规范化运动始于西周。

周宣王命太史籀作的《史籀篇》(字书),用籀文(大篆)统一了当时的字形。

战国时期,汉字因地域不同也发生异形现象,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书同文”的政策,用小篆统一了天下汉字。

自汉以来的《说文解字》《玉篇》等字书,也是为汉字规范而编著的。

唐代有正字碑,收当时的规范字刻在石碑上。

自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朝各代,都在程度不同地规范各时期的汉字。

汉字的不断规范,促进了汉字的发展。

汉字经过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的演变,记写汉语的功能在提高,汉字也逐渐由图形化、线条化走向笔画化。

历史上汉字规范化运动一直在不停地进行,这既是汉字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汉字的不断要求。

所谓汉字规范化,是指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及用法,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交际和建设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颁布了多种法规。

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就文字规范化发表文章和讲话。

周恩来同志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

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

”周总理的上述讲话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汉字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因此,必须搞好当前的汉字规范工作。

汉字为什么要规范化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文字的基本功能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供全社会使用,因此必须有一个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标准。

规范化正是提高文字的社会交际作用的一种积极手段。

用字规范,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使信息传播不致产生人为的障碍,可以加强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生活的节奏;用字混乱,必然削弱文字的基本功能,妨碍工作及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文字规范化是实现文字交际功能的必要保证。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文字必须规范,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

有了统一的标准,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才会成为人们所共同认知的信息,才能为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排版印刷、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

爱国,首先必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而写字漫不经心,错字、别字连篇,是一种文化素质不高的表现,它标志着文明程度低下、教育落后,有损于国家、民族的形象。

因此,文字规范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和祖国的声誉。

总之,汉字规范化既是汉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我们每一个汉字的使用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提高自身的规范意识,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也就是为实现汉字的规范化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