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潜法治疗尿毒症伴失眠3例
温潜法治不寐三家医案述评

温潜法治不寐三家医案述评温潜一法,即温肾潜阳法,以此治疗不寐,为教科书所不载,一般临床亦少应用。
然而研习祝味菊(1884~1951)及其挚友徐小圃(1887~1959)、门人陈苏生(1909~1999)等名医医案,发现此方面记载颇丰,其议论互为羽翼,理法方药齐备,俨然已成一派之言,确能给人以启迪,故本文就此作一述评。
祝味菊医案胡夫人,1月20日,新闸路同安坊31号。
头昏耳鸣,苔白腻,夜不成寐,便秘,肌热,微有起伏,脉息弦芤,下虚上盛,中湿隔拒,虚阳上浮,失于潜藏,下虚上盛,隔阳于上,当与温潜为主。
灵磁石(先煎)30g,生牡蛎(先煎)45g,酸枣仁(先煎)24g麦芽(炒)15g,生龙齿45g,黄附片(先煎)15g,明天麻6g,大腹皮12g,朱茯神18g,姜半夏24g,茅术(炒)15g,酒连(泡冲)1.5g。
按:脉案中病机分析十分明确:下有肾虚,上有阳浮,中湿隔拒,故隔阳于上。
在治疗方面上要潜阳,中要化湿,下要补肾。
那么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呢?从“虚阳上浮”四字看,虚的是肾阳;从处方中用黄附片15g,且无补阴药,补的是肾阳。
陈苏生说:“祝味菊先生认为,附子通十二经,可升可降,为百药之长,能随所伍而异其用。
例如,附子加磁石,兴奋加镇静,具强壮之功,能抑制虚性兴奋,治神经衰弱之失眠有良效;附子加枣仁,辛通加酸收,有缓和作用,能调节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之紊乱,治心动过速,脉来早搏有效。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苏生》)显然,本案的温潜治法,正是由上述两配伍担当的。
此外,附子加黄连,泻心与护阳,交通心肾,与交泰丸有相似之功。
姜半夏、茅术祛除中湿。
如此,浮阳得以潜降,不寐可愈。
徐小圃医案徐幼。
气虚于下,阳不潜藏,囟门陷,夜寐不沉,舌白润,脉缓。
治以温潜,以善其后。
黄附片(先煎)4.5g,小川连1.5g,活磁石(先煎)1.5g,青龙齿(先煎)30g,朱茯苓12g,酸枣仁12g,夜交藤12g,石决明(先煎)30g,紫贝齿(先煎)30g,北秫米(包)9g,橘皮4.5g。
郭立中运用“温潜法”治疗不寐经验

郭立中运用“温潜法”治疗不寐经验
王珊珊;李英英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1(033)009
【摘要】郭立中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急难症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先后师从伤寒大家杜雨茂、肾病学家叶传蕙、国医大师周仲瑛等,擅长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俗称“失眠”.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多梦等.历代医家对不寐均有论述,且治疗方法丰富.不寐的病机可总体概括为“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包括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临床治疗多从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气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胆气虚,易惊善恐;瘀血停滞,血不养神等方面考虑.
【总页数】2页(P1285-1286)
【作者】王珊珊;李英英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级本硕连读班,江苏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级本硕连读班,江苏南京 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R741;R247
【相关文献】
1.郭立中从温潜论治血证验案3则 [J], 王珊珊;朱琳;吴其晶
2.郭立中运用大剂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虚寒性疑难杂症的经验 [J], 赵鼎;郭立中;
3.郭立中运用大剂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虚寒性疑难杂症的经验 [J], 赵鼎;郭立中
4.韩景波运用潜阳入寐汤治疗不寐经验总结 [J], 范业灵;韩景波
5.郭立中运用“温潜法”治疗急性白血病验案 [J], 朱琳;郭立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潜法针药并举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

温潜法针药并举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温潜法针药并举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陈学忠运用温潜法治疗自汗验案2则祝味菊(1884—1951)为近代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之一,沪上名医。
他学兼中西,倡导重阳思想,临床擅用"附子""麻黄"等温热药,往往起到惊人疗效,又因其用"附子"屡起沉疴,被时人誉为"祝附子"。
"温潜法"乃祝味菊先生临床所创,系采用附子与龙骨、磁石、牡蛎等重镇潜下药物相配伍应用,使处方既具温阳又具潜阳沉降之功,故称之为"温潜法"。
在临床中他常将此法用于"虚火证"的治疗,而此"虚火"非寻常阴虚火旺之火,实为气虚阳浮之火。
...心脏神经症以阳虚、虚阳浮越为主要病机,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以心悸、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用温潜法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顾老师常以四逆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与潜阳封髓丹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温潜法辨治肺癌思路浅析温潜法组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温潜法在阵发性房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温潜法治疗紫癜病之阴证案例分享医祝味菊先生首次明确提出"温潜"之说且善于灵活运用温潜法,该法是指以附、桂、姜等为代表的温阳药与磁石、牡蛎、龙骨、龟版等介石潜镇之品合用的治疗方法[1],具有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的作用,治疗阳浮于上、上盛下虚之病症。
张仲景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诸方,使用温阳药与重镇潜阳之品配伍,开温潜法之先河。
祝氏运用温潜法灵活变通,常与温清、温补、温润诸法合用。
笔者多年来研读祝氏著作,运用其温潜法...耳聋,自汗姜之炎温潜法调治幼疾膏方经验温潜法辨治恶性肿瘤温潜法治疗胆石症临证举隅思路探析黄蜀运用温潜法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经验总结。
吾跟随黄师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治疗脓疱型银屑病若以常规清热利湿、解毒凉血等方法,其疗效并不稳定。
温潜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

《 素问 ・ 阴 阳应 象大 论》日: “ 积 阳为 天 ,
积 阴 为 地 。阴 静 阳 躁 , 阳生 阴长 , 阳杀 阴
死因 中列在心 、 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 病
之后。
藏。 阳化气 , 阴成 形 ” 。在人 体 的 阴阳平 衡中 , 阳起 主导 作用 。壮 火食 气 , 是亢 潜 之火 , 非秘 藏之火 也 。火 气潜 秘 为少火 , 少火生气 , 所 以生万物 也 , 若能秘藏 , 则多 多益善 。阴阳互 根 , 而 阳为 阴之根本 。糖 尿病肾病固有阴虚 , 而阳虚往往 为其 病机 关 键所 在。阳气充盛则 阴得化生 , 阴阳平 和则燥 热之标可除 。阴虚燥热之证 , 滋阴 润燥 为正治之法。临证之时 , 糖尿病 肾病 患者 常见 口渴 、 舌红 、 少苔 等“ 燥热” 、 “ 阴
正常 。舌质红而少苔 , 脉沉细数 。诊断为 糖尿病 肾病 Ⅳ期 , 以温补心 肾 , 潜 阳滋 阴 , 活血利尿 为治 。熟附 子 1 2 g ( 先煎 4 0分 钟) , 干姜 1 2 g , 磁石 4 5 g ( 先煎) , 酸 枣 仁 3 0 g ( 打碎 , 先煎 ) , 茯苓 3 0 g , 丹参 1 5 g , 葛 根2 0 g , 黄芪 3 0 g , 熟地 3 0 g , 苍术 1 2 g , 玄参 3 0 g , 大腹皮 1 5 g , 猪苓 1 2 g , 3剂 。复诊 : 9 月 1 0日。腰痛 稍减 , 口渴减 轻 , 夜 尿 3~ 6次 , 夜 间 睡眠 较好 , 无 明 显心 慌 、 胸 闷、
陷, 引起碳水 化合 物 、 蛋 白质 、 脂肪 、 水和
电解 质 等 的 代 谢 紊 乱 , 临床以慢性 ( 长
期) 高血 糖 为 主要 共 同特征 。糖 尿病 的
自拟补肾温潜汤治疗顽固性失眠80例临床观察

..
2. 6 .
CiiaJunl f h ee dc e 0 1 VO . ) NO. l clo ra C i s ii 1 n o n Me n 2 L( 3 3
自 拟 补 肾 温  ̄- 治 疗 顽 固 , 失 眠 8 g汤 陡 0例 临 床 观 察
Cl ia b e v t n o e t e t f n r c a l i c 1 s r a i n t am n ta tb e n o o r o i
i s m n a8 a e yBu h nW e q a e o t nb n s l n o i 0c s s s e n in d c ci yo e ef b o
谢 静 红
( 河南省 焦作 市中医院,河南 焦作 ,4 4 0 5 0 0)
中图分类 号:1 5. 1 63 2 2
显 改 善或 反而 加 重 。 23 统 计 学 方 法 .
1 临床 资料
11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 . 中医病症诊断疗 效标准》[,符合心 肾阳虚 ,心神不安型 的失眠 的诊断标准 , 1 J 临床症状见 :顽固性失眠,心慌 ,乏力 ,面色恍 白,怕冷,四 肢发凉 ,大便溏 ,舌 淡暗,体大 ,苔 白滑,脉沉细。西 医诊 断 标准参照 《 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 C C DM.) 3 1 . 2排除标准 :排 除器质性疾病 ,如严重 心肾功能不全 、器 质 性精神病 、原发性抑郁症及急腹症 引起 的失眠 。 1 . 3一般资料 8 例 患者均 为我科 2 0 年 3月 ̄2 1 3月住院或 门诊 0 06 0 0年 患者,应用 随机法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组 4 O例 。治疗组 中男 3 ,女性 1 ,平均年龄 ( 63 .)岁 ,病程在半 0例 0例 5 _±62
温潜法溯源及临床运用

总之, 潜一法, 温 自张 仲景 以 降 , 至近 代祝 味 菊 , 可
谓久 有 渊源 , 代有 发挥 。
2 临 床 运 用
温 潜 配伍之 法 , 可上 溯至 张仲 景 。《 寒论 》 1 8 伤 第 l 条“ 火逆 下 之 , 因烧 针 烦 躁 者 , 枝 甘 草 龙 骨 牡 蛎 汤 主 桂 之” , 用 温 阳药 加 重 镇 安 神 之 品 , 温 潜 法 先 河 。 中 使 开 《 伤寒论 》 】 2条“ 第 1 伤寒 脉 浮 , 以火迫 劫 之 , 阳 , 医 亡 必
关 键 词 温 潜 法 中 医药 疗 法 临 床 应 用
温潜 法 , 指 温 阳 药 与 潜镇 药 同 用 的一 种 治 疗 方 是
法 , 将温 阳的 附 子 、 枝 与潜 镇 的 龙 骨 、 蛎 、 版 、 常 桂 牡 龟 鳖甲、 磁石 等药 组方 , 有 引火 归 原 、 龙 人 海 的作 用 , 具 导 以治疗 阳浮于上 、 盛下 虚之 病症 。 上
不 安 , 疗 当 以温 阳 潜 镇 安 神 。《 匮 要 略 ・血 痹 虚 劳 治 金
明显 , 经后 略 减 , 月 曾予 多种 清 热 解 毒 、 肝 解 郁 活 血 舒
等方 药效 不佳 , 时大 便 于结 , ~3天 1 , 天 畏寒 , 平 2 行 冬 四肢 不温 , 天多 汗怕 热 。就 诊 时 见 面部 痤 疮 , 夏 色多 黯
物 坚硬 , 得水之精 气而生 , 有通 阴助 阳之力… …。佐 以甘
草 补 中 , 伏 火 互 根 之 妙 , 日 潜 阳” 《 理 真 传 卷 二 》 。 有 故 (医 )
喝水均疼 痛难忍 , 素怕冷 , 平 夜尿频 多 。查体 见 口腔 内 2 处溃疡 , 最大处位 于舌根部 , 直径约 2m, 缘色红 , c 边 舌体
温潜法治不寐三家医案述评

心 血 管系统 植 物 神 经 之紊 乱 , 心 动过 速 , 来早 搏 治 脉
有效。( 中国百年百名 中医临床家丛书 ・ ”《 陈苏生》 ) 显 然 ・ 案 的温 潜 治 法 , 是 由上 述 两 配 伍 担 当的 。 本 正
良效 ; 子加 枣 仁 , 通 加酸 收 , 缓 和作 用 , 调节 附 辛 有 能
所 致 。徐 幼 案 , 病 后 气 虚 于 下 , 乃 阳不 潜 藏 , 阳浮 于 上, 导致 不寐 。 理 法 方药 与 祝 味菊 医案 类 似 。 见 其 可 成人 不 寐 之治 法 , 同样 可用 于 幼儿 。 而曹 幼一 案 , 乃 病 后气 阴 两虚 。 虚则 阳浮 , 得 潜藏 ; 气 不 阴血 亏虚 , 则
( 先煎) O , 3g 朱茯神 1g 石决 明( 2, 先煎) O , 6g 酸枣仁 1g 浮 小 麦 1 g 糯 稻 根 1g 白 蒺 藜 1g 油 当 归 5, 2, 2, 2,
1g 鸡 子 黄 ( 冲) 2, 打 l枚 。 ( 申 江医萃 ・儿 科名 家徐 《
小 圃经验 集 》 )
按 ; ,D d J 不寐 , 成 人 有 很 大 不 同, 与 不会 为 思 虑
片 1t 且 无补 阴药 , 的是 肾阳 。陈 苏 生说 :祝 味 5i . 补 “ 菊 先 生认 为 , 子 通十 二 经 , 附 可升 可降 , 为百药 之 长 , 能随 所伍 而 异其 用 。 如 , 例 附子 加磁 石 , 奋加 镇 静 , 兴 具 强 壮之 功 , 抑 制虚 性 兴奋 , 能 治神 经 衰弱 之 失 眠有
祝味菊_温潜法_临证应用举隅_高振华

文章编号:1001-6910(2008)04-0050-01#临床经验#祝味菊/温潜法0临证应用举隅高振华(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243000)关键词:祝味菊中医师温潜法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志码:B/温潜法0是用附子配伍磁石、龙骨、牡蛎等重镇潜下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乃名医祝味菊所独创。
笔者临床以此法治疗疑难杂症,多有所获。
兹举验案四则,以飨同道。
1复发性口疮某某,男,46岁,2006-09-16初诊。
自述/口疮0反复发作近10载,近1年来发作频繁,甚为苦恼。
刻诊:口腔左颊粘膜及右舌边分别见3mm@4mm和2mm@ 3mm大小溃疡,疮面内陷,局部疼痛,惧怕饮食,痛甚则妨碍语言表达。
伴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多,舌质红嫩,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乃肾阳失秘,虚火浮越。
投以熟附子(先煎)18g,磁石(先煎)、龙骨(先煎)各30g,牛膝12g,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各10g。
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mL温服。
连服5剂,口疮疼痛、头昏耳鸣明显减轻。
续治半月,口疮痊愈,余症亦平。
随访匝年,未再复发。
按:口疮之症,或责之心胃积热,或责之阴虚火旺,而以肾阳失秘,浮火僭越立论者鲜矣。
5内经6云:/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0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职司固秘,以潜降为顺,浮越则病矣。
此案病人肾阳失秘,浮火窜越,上则发为口疮,头昏耳鸣,下则病为腰膝酸软,尿频失约,故立方温潜并举,温以壮阳,潜以降火,切中窾要,因而获效。
2顽固性失眠某某,女,37岁,2005-03-02初诊。
2002年分娩时大出血,此后即夜难入寐,每晚服/安定片0方能入睡2~3h。
刻诊:身体瘦弱,夜难成眠,寐亦梦扰,伴头昏耳鸣,心情烦躁,腰痛如折,尿少浮肿,舌质淡红嫩,苔白,脉沉细而弦。
辨证为肾阳衰弱,阳不交阴。
药用熟附子(先煎)18g,磁石(先煎)、龙骨(先煎)各30g,酸枣仁(打碎先煎)24g,朱茯苓12g,巴戟天、桂枝、甘草各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于阴位 ,神 失所养 ,夜寐 不安。此病例 中患者的 中焦
症 状较 病 例 1中更 为 明显 , 治疗 上 也 是 立 足 于 中焦 脾 胃 ,
调 整脾 胃的 气机 升 降 ,为 阳 气 归位排 除 障碍 。
案例 3 :文某某 ,男 ,6 4岁 ,糖尿 病 肾病、慢 性 肾 功能衰竭 、尿毒 症期 、肾性贫血 、高血压病 患者 。患者
一
桂枝 1 2 g ,白芍 1 2 g ,法半 夏 1 5 g ,茯 神 1 5 g ,陈皮 1 2 g , 小茴香 l O g ,藿香 l O g ,乌药 1 0 g ,炙甘草 6 g ,苍术 1 2 g , 生姜 1 5 g ,砂仁 8 g ,紫菀 1 5 g 。上方水 煎服 ,每 日一 剂 , 3剂 。2 0 1 4年 2月 1 7日复诊 ,患 者 自诉 失 眠明显改 善 , 惟感恶心 ,腹泻水样 便 ,考虑 为寒 湿下迫之 象 ,继守上 方3 剂 ,再次复诊 加入补 肾之 品,继服 7 剂 。后 电话 回 访 ,症状均 已缓解 ,失 眠基本痊愈 。 按 :本案 与前 两个病例 都有相 同的病机特 点,也 就 是 中焦升 降失常 ,寒湿 内生,同时本案 患者还 有外感 的 因素存在 ,寒 湿可以 阻滞 阳气的运行 ,外感 同样 可 以阻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0 9 — 0 1 2 1 — 0 2
慢性 肾功能衰竭 是指各 种 肾脏病 导致 肾功能渐 进性 不 可逆性减退 ,直 至功能丧 失所 出现 的一 系列症状 和代 谢紊乱所组成 的临床综合 征 ,最终 也就发 展至终末 期 肾 病 ,也就是尿毒症 。尿毒症对机体各 系统均可产生影 响 , 临床表现多种 多样 ,与导致 慢性 。 肾功能衰 竭 的基 础疾病 种类相关 。失 眠是尿毒症 中很 常见 的一种 并发症 ,其 机 制 主要是尿毒症毒 素引起 的 中枢神 经系统病 变 以及 尿毒 症 引发患者 的心 理 问题 ,临床治疗 上西 医无 特殊 治疗方 法 ,一般都是对 症治疗 ,大部分 患者常使 用安 眠药 ,剂 量逐渐增加 ,给患者带来 了很 大的精神 压力 。近段 时 间 本作者运 用 温潜 法治 疗尿 毒症 伴 失 眠 3例 ,效果 明显 , 今将病例 予以分享 ,以期抛砖引玉。
案例 1 :陈某某 ,男 ,6 1 岁 ,慢性 肾炎 、慢性 肾功能 衰竭 、尿毒症期 、肾 陛贫血、代谢性酸 中毒、高血压病患 者 。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4年 ,失眠将 近 1 年 ,一 直服 用阿普唑仑治疗 ,目前每晚服用阿普唑仑 2 粒。 初诊 日期 :
2 0 1 3 年1 1 月1 9日,当 时症 见 :失 眠严 重 ,不 服用 安 眠药 ,
定 ,睡眠时间保持在 5 ~6小时 ,怕冷 也明显改善 ,胃纳
增 ,上方上方加入补 肾温阳纳气之品 ,继服 7 剂。后电话 回访 ,患者诉失眠基本痊愈。 按 :本案 的病机特点 与病例 1 相似 ,基 本上也是脾
肾 阳气 亏虚 不 能 鼓 动 ,寒 湿 内 生 , 阳 气 阻 滞 ,阳 气 不 能
1 医案
皮肤瘙痒严 重 ,胃纳 一般 ,大便干 结 ,口泛 浊气 ,小便 无 ,怕冷严 重 ,舌质淡 红 苔 白腻,脉 关 紧,尺 脉沉。辨 证 :寒湿 阻滞 ,阳气 不 降,阳不 入 阴。处方 :桂枝 1 2 g , 法半夏 1 8 g ,茯 神 1 5 g ,炙甘 草 6 g ,白术 1 2 g ,陈皮 1 2 g , 生姜 3 0 g ,白豆蔻 1 2 g ,藿香 1 0 g ,白芷 1 0 g ,小茴香 l O g , 乌药 l O g 。上方水煎服,每 日一剂 ,7 剂 。2 0 1 3年 1 2月 1 7 日复诊 ,患者诉服第一剂 中药后睡眠时间明显延 长,每晚 基本能睡 5 46 小时 ,安定 已减为 1 粒 ,效果 明显 ,故继续 守方 7 剂 。2 0 1 3 年 1 2 月2 4日三诊 ,患者 自诉 已未服用安
几乎彻夜不眠 ,胃纳尚可 ,小便无 ,怕冷明显 ,偶 可见头
晕 ,夜间偶有咳嗽 ,大便每 日两次 ,成形 ,质软 ,舌质淡 苔 白腻 ,脉寸关滑 ,尺脉沉。辨证 :中焦寒湿阻滞 ,阳不 归位 ,阳不 入 阴。处方 :桂 枝 1 5 g ,茯 神 1 5 g ,生姜 3 0 g , 法半夏 1 5 g ,砂仁 l O g ,白豆蔻 1 5 g ,苍术 1 2 g ,陈皮 1 2 g , 白术 1 2 g ,炙甘草 6 g ,小茴香 1 5 g ,乌药 1 5 g ,木蝴蝶 2 0 g 。 上方水煎服 ,每 日一剂 ,7剂。2 0 1 3年 1 1月 2 6日复诊 , 患者 自 诉失 眠已完全改善 ,已不用服用安 眠药 ,无 头晕 , 无 咳嗽 ,胃纳可,舌淡苔薄 ,脉关略滑 ,尺脉沉 ,上方加 入补肾温 阳纳气之品 ,如补骨脂 、淫羊藿 、巴戟天、肉苁 蓉等 ,继服 7剂。后电话 回访 ,失眠已痊愈 。 按 :患者尿 毒 症 E l 久 ,脾 肾阳 气亏虚 ,鼓 动 无 力 ,
阴霾 弥漫 , 中焦 寒 湿 内 生 , 阳 气 运 行 受 阻 ,入 夜 不 能 顺
维持性血液透 析 7年 ,失眠 1年余 ,目前每 晚服用 阿普 唑仑 1 粒 。初诊 日:2 0 1 4 年 2 月 1 5日,症见 :失眠,皮 肤瘙痒 ,怕冷 明显 ,小便 无 ,胃纳 一般 ,大便 成形 , 日 次 ,舌质 淡 红苔 白腻 ,脉寸 关 浮 紧 ,尺脉 沉 。辨 证 : 中焦寒湿 阻滞 ,风寒外袭 ,阳不归位 ,阳不入 阴。处 方 :
第 1 2卷 第 9期 ・ 总第 1 8 5期 2 0 1 4年 5月 ・上 半 月 刊
◎
温潜法 治疗尿毒 症伴 失眠 3例
周焕萍 文 辉 邓 朝 霓
( 江 西 省 萍 乡市 中医 院 , 萍 乡 3 3 7 0 0 0 )
关键词 :温潜 法;尿毒 症 ;失眠 ;医案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r r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0 9 . 0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