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项目记录表
科室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

科室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1. 序言近年来,医院院感管理工作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提高院感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工作质量,我科制定了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旨在通过持续改进,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2. PDCA是什么?2.1 PDCA全称Plan Do Check Act,即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2.2 PDCA持续改进模式是一种由日本人Deming提出的管理方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管理工具,适用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较高的管理环境。
3. 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内容3.1 记录表包括以下内容:3.1.1 问题描述:对院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3.1.2 PDCA持续改进计划: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持续改进计划;3.1.3 持续改进实施情况记录:详细记录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3.1.4 持续改进效果检查: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持续改进效果。
4. 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的使用步骤4.1 填写问题描述:当发现院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时,首先需要详细描述和记录问题;4.2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持续改进计划;4.3 实施持续改进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和责任人进行实施;4.4 检查持续改进效果:在一定时间后,对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持续改进效果。
5. 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的作用5.1 问题发现: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2 持续改进:通过PDCA持续改进模式,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5.3 效果评估:对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6. 实际应用案例6.1 某科室发现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可能存在院感风险;6.2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加强手术器械清洗培训,增加清洗次数;6.3 实施持续改进计划:培训医务人员,加强清洗工作;6.4 检查持续改进效果:定期抽查清洗情况,对效果进行评估。
精益改善周2.9、改善项目持续观测表

月份
序号
工厂 周
KBS改善周项目名称
改善达成目标 项目组长
改善有效果但未达到目
改善有效果但未达到目 改善无效果
改
项目副组长
指标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变幅度 改善前
当月1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跟进
改善前
当月2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前
当月3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前
当月跟进
改善前
当月5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前
当月6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前
当月7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
改善跟进
改善前
当月8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前
当月9月实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前
当1月0实月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
改善跟进
改善前
当1月1实月际
值
当月表现
改善前
当1月2实月际
值
当月表现
5-5S持续改善问题记录表

NO.
问题項 目
生产
要素
问题点摘要(请明白表示地点与所见事实)
地點
急迫
重要
一般
1
出货交期经常延误
方法
XXX产品交货时多其中一个时段,以至人员包装来不及
出货组
★
2
测量工具误测
设备
XXX测量仪器在测试产品时经常出现数据偏差
巡检
★
3
物料堆放多
物料
XXX工序上午物料堆放较少,而下午XXX时间段比较多
XXX组
★
4
手工焊锡气味重
环境
焊锡处通风不良,造成空气不流通,异味难闻,影响员工健康
XXX组
★
5
物料欠料
物料
XXX产品外壳经常出现缺料现象,每周出现3次
XXX组
★
5
员工工作积极性低
人员
员工在10点左右时间,效率较低,经常有打瞌睡现象造成不良品多
9
10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XX科年度:2017年要求填写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1.科室应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科主任负责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质控员填写。
3.科室每年应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应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XXX主任成员:XXX副主任质控员:XXX副主任(兼)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XXX主任: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XXX副主任: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7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一、需要改进的内容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必须达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标准。
二)病历书写1.重新研究和领会《病历书写规范》,并研究《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4、患者无上当受骗现象发生。
备注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第二周:病区内野广告见多,存在上当受骗的不安全隐患。
第三周:部分患者输液滴数与输液卡勾签不符,多组液体的输液卡勾签欠规范。
第四周:护士晨晚间护理不彻底,未按要求完成,个别床单不清洁,不整齐。
第五周: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
原因分析
1、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不善于沟通,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科室:脾胃二科检查日期:年月检查者
项目
内容
存在问题
第一周:血压计袖带、止血带、垃圾分类落实不到位
第二周:查5位病人胡须长。
第三周: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
第三周:护士晨晚间护理不彻底,未按要求完成,个别床单不整齐、不清洁。
原因分析
1、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不善于沟通,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
2、由于护士配置不足,治疗性工作较多,忽视了基础工作。
3、对晨间护理不够重视,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后果。
4、常规物品消毒未按要求落实。
整改措施
1、减少探视人员,加强管理、应协助整理好物品。应做好解释工作,督促患者家属整理好物品。
2、坚持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清洁。
3、对为重患者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
4、学习常规物品消毒制度。
跟踪评价
1、分析存在的问题,使每位护士从主观上有正确认识。
2、常规物品消毒制度落实到位。
3、病房管理质量有所提高
备注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

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The manuscript can be freely edited and modified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z w o l s 科室名称:护理部项目执行日期:2010年4月-6月科室名称:护理部项目执行日期:2010年10月-12月科室名称:护理部项目执行日期:2010年3月-6月注射室护理检查质量评价标准护理会诊小组成员与职责为保证做好危重病人护理;及时解决临床疑难护理问题;确保护理品质;成立护理会诊小组;由护理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成员与职责如下:一、成员组成组长:副组长:会诊护理专家:参加会诊的护理专家由护理部界定资质;一般为专科护士、护士长、或由护士长选派的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二、护理会诊组职责:会诊专家对科室申请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根据病情提出具体护理措施;帮助解决疑难护理问题;并将会珍意见记录于护理会诊单上..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及职责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主任:全面负责医院护理质量下设六个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一)病历质控小组组长:成员:负责:护理病历标准制定、病历质量管理以及各种护理书写管理(二)临床护理质控小组组长:成员:负责: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房管理、药物器械管理、特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三)护理安全、人文关怀管理小组组长:成员:负责:礼仪仪表、健康教育、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风险管理(四)护理制度、护理科研你、护理人员考核管理小组组长:成员:负责: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护理人员考核、护理科研管理(五)护理教育、培训小组组长:成员:负责:新护士培训计划、带教老师培训、实习生带教管理;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六)护理文档管理成员:负责:护理文书收集、数据统计、归档工作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修改、制定并完善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确定每月每季度监测考核内容;并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3.检查中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给病房护士长..4.将每病房考核内容列表上报护理部并对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列出有争议性问题..5.护理质量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分析共性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统一检查中发现的有争议性问题;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6.每季度吧护理质量分析以幻灯形式在院内网上讲评..继续教育学分统计的说明1.学分统计以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年度..2.Ⅰ类学分:按继续教育项目给分规定;凭学分卡统计..3.Ⅱ类学分:(1)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及综述以下类别计算学分..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国外刊物20~16分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8~6分省级刊物6~4分地级以下刊物4~2分内部刊物2~1分(2)凡到外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经考核合格;由接受进修单位每一个月授予3学分;6个月及以上;经考核合格给予25学分..(3)院级及护理部讲座、大内科、大外科组织的各类学习凭学习讲座记录卡统计学分须上交记录卡主讲者可授予2学分;参加者授予0.3~0.5学分..(4)护理部组织疾病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5)护理部组织理论考试;每次给予0.5学分..(6)护理部组织操作考试;每次给予0.5学分..(7)科室轮转;每次给予1学分..(8)各病区组织的业务学习;主讲者可授予0.4学分;参加者授予0.2学分..(9)自学考试及各类成育;每考试一门;成绩合格给予1学分凭成绩报告单或其他有效证明..以上4-9条均记录在继续教育登记本上;年度统计好学分由护士长负责审核上交护理部..专科护士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通过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水平;促进我院在ICU、急诊急救、糖尿病、肿瘤、母婴、手术室、造口/伤口、PICC、心血管及心理护理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为专科护士提供实践培养的空间;在护理实践、科研和教学能力各方面进一步得到提高;成为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的临床护理专家CNS..二、护理专科设置ICU护理、急诊急救护理、糖尿病护理、肿瘤护理、母婴护理、手术室护理、心理护理、造口/伤口护理、PICC护理..三、专科护士选拔条件1、热爱护理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临床护理骨干..2、本院注册执业护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具有8年以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在相关专科工作3年以上..3、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英语读写能力..4、本人自愿并经单位选拔、推荐..四、培训计划:1、个护理专科每年选拔护士到专科护士培训机构进行培训;3年内上述护理主课获得专科证书护士≧3名..2、专科护士每年外出继续教育至少一次;学习专科护理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3、专科护士参加全院专科护理会诊;负责专科护理知识讲课每年2-4次;发表护理论文每年1-2篇;护理课题研究每3年至少1项..4、每季度参加全院或全科性业务学习及疾病查房各一次;主持专科疾病查房每年一次..五、考核评估由护理部对专科护士的工作进行半年一次的评估、考核、登记;并作为专科专职护士及职称评聘的参考依据..。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一、前言护理质量是医疗健康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贯穿于整个患者治疗过程中。
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是医疗机构和护士团队不懈追求的目标。
为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制定并实施记录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本文将介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二、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背景护理质量的提升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制定旨在为护理团队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工具,帮助他们系统地记录和分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内容1. 护理问题记录在该部分,护士需要记录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操作不规范等。
2. 问题分析及原因探究护士需对记录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产生原因的深层次因素,以便有效制定改进措施。
3. 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护士应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改进行动能够有效实施。
4. 改进效果评价对实施了改进措施的护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评估改进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实施过程1. 制定记录表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需要护理管理团队的共同参与,确保内容具有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2. 培训与推广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内容进行培训,并推广给全体护士,确保每位护士都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
3. 日常记录与汇总分析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记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改进报告。
五、总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是保证护理质量稳定和提升的有效工具。
通过持续记录、分析和改进,可以帮助护士团队发现问题、改进护理过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六、参考文献XXX.(XXXX).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在医院中的应用研究. XXX杂志, XX(X), XX-XX.以上是关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Markdown文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入院服务流程PDCA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PDCA

检查(Check)
1.医务科、护理部多次对相关科室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中发现,设备科、总务科已按“通知”要求设置氧气、电源和床位,各科也能按“通知”要求进行。
2.春节期间,对危重症病人的收治已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仍存在收治难的问题。
2.内科系统走廊加床计划,因病区护理人员缺乏及住院患者的医疗安全问题而执行不利。
3.医务科、护理部检查发现急诊加床措施到位效果良好。
4.据总值班领导反应,转运车队驾驶员与救护员出车及时,未见无故不出车、迟出车现象
处理(Action)
1.内科病区加床计划暂停,等待条件成熟再予以PDCA改进。
2.急诊加床措施到位,予以常态化,并定期监管、保证医疗安全。
负责人:制定日期:完成日期:
实施(Do)
1.召开四季度安全医疗会议,讨论医院床位运转问题、并形成决议交院领导。
2.院领导针对急诊病人收治情况与“安全医疗会议议案”,于2月召开专题会议,协调住院难与急诊留观问题。决定在①内科增加床位②急诊留观室加盖简要房,扩充急诊用房与留观区③成立EICU④将ICU扩展床位,根据等级要求扩展为13张
3.医务科、护理部制定入院制度。增加预约住院制,并制作预约“住院登记本”下发执行。
检查(Check)
1.经院领导协调,内科病区内有两个大病房各加1张病床,走廊加3张,共5张,执行部分决议。该情况在医务科检查中发现,也在院领导视察病区发现,理由为护理人员过少。
2.急诊简易房开工兴建,于4月初完成,为急诊室多出2个抢救用房与6张留观床空间。部分缓解急诊留观问题,但患者滞留急诊问题仍严重。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单
年度:科室:医务科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