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完成)

合集下载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21页)

《登上地球之巅》ppt课件(21页)

郭超人
学习目标

1、速度课文,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中国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的精神
砭骨
(biān gǔ) (lǔ jiàn ) (cuī wēi )
滞留 窒息
(zhì ) liú (zhì xī) (púfú)
履践
崔巍
匍匐
认 识 三 位 英 雄
这些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或段落,可以 把它们分成两类,想一想他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A恶劣的自然环境:
写出了登山队员面临的巨大困难,更能表 现他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B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a给人美的享受,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心情得到放松; b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和感染力; c烘托了人物的伟大、美好形象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风光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喜马拉雅山 之珠穆朗玛 峰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 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在藏语中 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 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 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 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原),是世界最高峰。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登 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简介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 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 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原),是世 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 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 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 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课件(74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课件(74张PPT)
难——虚弱、寒冷、黑夜、缺氧;
b.他的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 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 c.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 现人物; d.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 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 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 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本文写了年轻的中国登山队 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巅的壮举,生动地 记述了登山队员们突击顶峰的过 程。
⑵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 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在体 力衰弱的情形下,承受着寒冷、 黑夜和缺氧对生命的严峻考验, 完成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壮举。
命 1.寒冷 的 ——“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 极 这 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大三 2.黑夜 威者 ——“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胁 都 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山上山。 构 下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天空闪 成 对 耀” 生
3.缺氧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
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
《时代的回声》等。
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
屈 银 华
贡 珠穆朗玛峰风光 布 ( 藏 )
王 富 洲
屈银华 王富洲 在峰顶展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 贡 布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背景资料: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 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 超人当时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 接地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 《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 自这篇通讯。

《登上地球之巅》ppt

《登上地球之巅》ppt
(1)山路险峻
(2)天气严寒 (3)缺乏氧气 (4)身体虚弱 (5)黑夜登玛峰北侧
刘连满同志的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 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 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桶 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 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 这些困难的?
1975年珠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1960年5月,英 勇的中国登山健儿 从珠穆朗玛峰北坡 成功登顶,书写了 世界登山史上的新 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优秀的 品质: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 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
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 牺牲精神。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 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章 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 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 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 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 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 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奥运圣火珠峰传递
第一棒
胜利
登上地球之巅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 群峰
珠 穆 朗 玛 峰
珠峰中绒布 冰川的景色
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
屈银华
王富洲


速读课文,简要复述四 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8844.13M 8830M 无氧攀登,冲击顶峰 留下氧气
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
8468M
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 峰时遇到哪些困难?
靠的是坚强的意力、坚韧 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 的精神。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 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 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 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 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 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 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 作的精神。 (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想(2篇)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想(2篇)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想不要说登山,仅仅是站在山脚下往上望一望,也会莫名涌起一股恐惧之情。

我想,登山是拿生命去冒险,拿生命当赌注的运动,我不喜欢体育,不过我很敬畏体育健将的我们刚学过的《登上地球之巅》,写的就是几位登山健将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事情。

那是1960年,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运动员们开始了与雪山险恶的自然环境斗争。

他们为了告诉世界人民,中国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民是顽强的,誓言不到8848米的顶峰绝不后退。

登山过程中雪山给他们造成了很多危难,但他们仍然斩钉截铁地前进。

因为后退就是放弃,放弃就是失败。

在这种顽强意志的支撑下,他们终于成功了。

其实,顽强的意志往往是拯救自己的最好办法。

在危难时刻,绝不退缩。

在马拉松比赛中,要跑下来没有顽强的意志是不行的。

我不爱运动,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那种抗争精神,虽然我不能成为登山健将,但我却能体会到他们的苦与乐,因为,我也在攀登人生的高峰。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想(2)《登上地球之巅》是一本描写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冒险故事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和同伴们攀登珠峰的经历,以及他们面临的艰苦和困难。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于人类的勇气和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生命的宝贵。

在这本书的开头,作者描述了自己对珠峰的向往和对冒险的热爱。

他不仅仅是为了攀登而攀登,更是想要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极限。

他知道珠峰代表了无尽的艰苦和危险,但他仍然义无返顾地投身其中。

这种对冒险的追求和勇气让我深感敬佩。

在他们开始攀登的过程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雪山的壮丽和美丽。

一路上,他们面临着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食物和氧气的挑战。

但他们从未气馁,始终保持乐观和坚韧。

他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团队的力量是无可取代的。

在攀登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比如身体不适和意外事故。

但作者和他的伙伴们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7篇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7篇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7篇登上地球之巅篇一[教学设计]创意说明:这是一篇通讯,它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课外必须了解有关背景。

教学本文,力求再现情境,借以直观感受,并迁移课外,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步骤:一、描述画面快速默读全文,按时间顺序将文章内容切分为以下几个画面,学生续说画面,再现情境。

可同时辅以播放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1.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四位登山队员轻装出发……2.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3.天渐黑,四人缓步前行……4.刘连满留下,他昏迷了……5.夜已黑,点点星光闪耀,三人辨认着路途……6.一次史无前例的无氧攀登开始……二、揣摩语言师生共绘突击“第二台阶”和刘连满牺牲自己为队友这两幅最感人的画面,引导紧抓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可尝试如下方法揣摩词句,比较体味:1.力求复活形象化的动词,在“活”的表演中直观呈现人物动作。

如“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一“插”一“蹬”显示岩壁垂直、光滑之态,可见突击“第二台阶”的难度。

2.删减词句,对比效果:“……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如删掉“也”,效果怎样?(特制的高山靴在陡滑的山路前无能为力,“也”字有力地体现了登攀艰难的程度。

“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如去掉“才”,不足以表现他们以全部精力凝聚于攀登,不足以体现时间是攀登艰难的有力证明。

)“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删去“更”比较效果。

(队友的安全、自己的生命,孰轻孰重,天平的指针偏向前者,“更”不正是为他人无私奉献自己精神的写照吗?)“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删掉“一寸一寸”,不能突出上升速度的缓慢。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为何不直接说“时间在过去”?(四肢愈来愈麻木,心脏因缺氧跳动愈加急促,这样的状况,一分一秒多么难熬!而此时的刘连满活着的愿望如此强烈,在分分秒秒中其内心经历了何等复杂的斗争!)3.改换词句,参照原文,反复品味。

2024年人教版《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类挑战极限的赞美。

培养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学会欣赏和评价课文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讲解重点词语。

4.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5.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6.作业布置让学生预习课文,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文分析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4.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文欣赏欣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如何欣赏和评价课文。

4.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欣赏的其他文学作品,交流欣赏心得。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让学生创作一篇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作文,体现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四课时1.课堂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和谐共处。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găo jì biān 冰镐 体力不济 砭骨 zhì 滞留 bè ng 迸散 zhì 窒息
wēi 崔巍 púfú 匍匐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 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 原文中标记出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①登山队出发。 ②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 登上第二台阶。 ③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 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④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 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⑤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弃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 上的无氧攀登。 ⑥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外国探 险队多次不请而至,试图从 这座巨峰的北坡攀顶,但每 回都以失败而告终。 1960年5月25日,珠峰北 坡“不可征服”的神话被打 破了。年轻的中国登山探险 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顶风 冒雪,蹬冰攀岩,顽强拼搏, 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在英国 探险家们称为“死亡路线” 的北坡,开辟了一条通向顶 峰的胜利之路,三个勇敢的 中国人——王富洲、贡布 (藏族)、屈银华,完成了 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珠峰北坡 成功登顶的壮举,他们把五 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缭绕 崔巍 匍匐 冰镐 镶 靴 颤抖 砭骨 滞留 崎岖 迸散 窒息 轮廓 履践 朦胧
2. 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作注释。 3.以21课中的劳伦斯· 奥茨和本文的 刘连满等队员为例,写一则心得笔记。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 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 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 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 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 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 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 作的精神。 (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 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 牺牲精神。

《登上地球之颠》

《登上地球之颠》

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 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试找出来。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 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第1段)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 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 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第18段)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 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 们三人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第23段) …… 乐学分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
课文中这些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 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5分
• 一是尽力渲染自然环境的恶劣,烘托登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 山英雄的大无畏气概。 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
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 二是不时用闲笔描写出珠峰的景色的美 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 丽,让人员遇到的困 难——虚弱、寒冷、黑夜、缺氧; b.他的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 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 c.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 现人物; d.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学生明确、做笔记
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 是怎样一个人?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 了什么样的作用?
流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展示:最先完成的小组先展示。 评价:答案准确者加分。
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的意 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5分
•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 台阶”的过程。 • 二是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 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学生明确、做笔记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四名英雄征服“第 二台阶”的过程? 学生明确、做笔记
靠的是顽强坚韧的意志,团结协作的 集体主义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文章表现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胜利, 或只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也不只是这次 登山活动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胜利, 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