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规划
科技特色校园学校的实施计划构建

科技特色校园学校的实施计划构建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科技特色校园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教育体验,培养他们的科技技能和创造力。
学校设施建设为了实现科技特色校园的目标,我们计划进行以下学校设施建设:1. 创客实验室:建立一个创客实验室,提供各种科技工具和设备,如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
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科技创新和制作实践。
2. 电子图书馆:建立一个电子图书馆,提供各类电子书籍和研究资源,以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3. 多媒体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互动白板,以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 虚拟现实实验室:建立一个虚拟现实实验室,提供虚拟现实设备和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研究各种学科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为了提供创新的教育体验,我们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项目制研究:引入项目制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来研究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参与科技项目,如应用开发、机器人制作等。
2. 翻转课堂: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互动,而将理论知识的研究放在课后完成。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
3. 科技竞赛和活动: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和活动,如编程比赛、科技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师资培训与合作为了支持科技特色校园的实施,我们计划进行以下师资培训与合作:1.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科技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科技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外部合作:与科技公司、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科技讲座和实践指导。
3. 学校间交流:组织学校间的科技教育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共享和合作发展。
资金筹措为了实施科技特色校园的计划,我们将采取以下筹措资金的方式:1. 向政府申请资助:申请政府教育部门的科技教育项目资助。
2. 寻找赞助商:与企业合作,争取赞助支持。
3. 筹款活动:组织校内外的筹款活动,如义卖、演出等,筹集资金。
实施计划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科技特色校园的计划:1. 确定目标和需求:明确科技特色校园的目标和所需设施、教学方法等。
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规划

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规划一、教育目标定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特色发展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目标。
学校应通过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资源,明确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的学生为核心目标,以全面发展为宗旨。
二、学科优势突出学科优势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和发展学科资源,形成优势学科体系,既注重基础学科的扎实建设,又重视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
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三、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源泉。
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探索,如项目制学习、协作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四、兴趣拓展与个性发展学校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兴趣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学校应重视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
五、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的结合。
学校可以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六、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创业教育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就业方面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可以开展国际学生交换项目,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师互访,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八、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应注重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
学校可以开办与本土文化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
同时,学校还应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让科技点亮校园 让创新推动发展

用科技点亮校园,让创新推动发展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 21 世纪的学生,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去适应科学化、现代化的社会需求,这是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上饶县第六小学根据校处上饶经济技术开辟区工业园内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科技教育定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并环绕科技特色教育明确了“质量立校、科技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思路,确立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的育人理念,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科技特色学校。
一、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打造校园的科技环境“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学校科技环境的营造,其目的就是要努力把学校科技环境的教育功效凸现出来,强调出来,即把学校环境中的一切因素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纳入学生的知觉和兴趣范围内,从而影响、催发、诱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心理与生理的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科技环境这一隐性教育资源“无声胜有声”的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1、丰富墙体文化,深化科技内涵。
谈到理想,说到人生,在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夸姣的憧憬,学生更不能例外。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学校的这一办学理念立于大厅墙正中,一方面能够激发师生参预科技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能较好的展现出学生自信、进取的精神风貌。
校园中的“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让我们走进科学殿堂”“ 让科技融入理想,用创新点亮人生”等科技标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熟记,用“科技”、“创新”两个富有时代气息的词汇锁定“人生”、“未来”和“理想”,时时在教育学生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丰富自己的人生。
为树立科技校园校风,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学校利用宣传展板建立了科普窗、科技角,展示学生大量的科技作品,还专门展示了学校科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科技小能手”风貌。
学校科技创新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科技创新三年发展规划(一)、总目标措施到位,形成特色,学校形成自己的科技创新特色项目。
注重科技培训和科普工作研究,强化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能配备动手能力强、勇于创新的教师担任科技特色项目的指导教师。
创建校园科技创新文化,加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工作。
注重校园科技创新文化的积淀与创建,注重办学优势资源整合,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的人文环境和氛围。
重视相关学科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
拓展科技教育的领域,广泛开展校内外科技或科普活动。
加大科学普及力度。
学校每年举行“科技创新季”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科技竞赛。
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
帮助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类的课题研究。
(二)、具体目标1、成立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
2、积极推进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教育。
3、探索堂教学与科技教育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
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领略科技前沿的风景(听科普讲座,参与科普实践活动等)。
4、积极创建学校的特色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对那些开展活动较好的科技小组给予扶持,使其能更上一个台阶。
5、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年度目标2021-2022年度:1、更新办学理念,确立科技教育的办学目标,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目标。
2、健全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3、建立一支较强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以此来带动更多的科技活动项目的开展。
4、改进校本教材,普及优化科普知识5、开设丰富的“科技创新季”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并力争在市、省、全国各类竞赛中取得佳绩。
6、积极参加区活动中心举办的科技创新比赛。
以科技创新拓展学校特色文化

以科技创新拓展学校特色文化-----科技创新申报材料丰庄中学我校创办于1999年,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764人,教职工78人。
是真新街道下属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坐落于中心城区的边界地区,与中心城区普陀、长宁区毗邻。
学校领导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上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学校师资队伍年轻富有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具有好学进取的态度与精神。
全校师生上下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经过11年来的共同努力,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文化课质量近几年连续在全区排名前茅,在办学目标上质量立校基本上做到了;在此背景下,特色创新强效略显逊色,因此去年校领导根据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尝试积累了厚实的实践经验。
我校申报了嘉定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创新项目学校,绿色环保和魔法制两个项目为创新项目,“异想天开”网站作为品牌阵地,一年来得到、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该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年度具体工作汇报如下:一、领导重视,管理规范健全学校科技教育管理网络健全,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直接担任组长,做到统一领导,分工明确,部门协助。
丰庄中学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名单:组长:王冰,副组长:金朝敏组员:单丽萍、程献生、吴静芬、朱慧敏、牛艳丽、许颖芸及科学组成员。
学校制定《丰庄中学2009-2011年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发展规划》,从机制建设、项目和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三大方面做了具体规划,对规划进行目标细化,实行项目负责制,分工到人,责任明确,保证规划落到实处。
二、项目建设情况汇报1、创新项目建设以校、区、市各类科技比赛为契机,建成并使用“异想天开”网站、“绿色环保”和“魔法制造”项目通过学校上半年“科技周”,下半年“文化科技节”已经见到效果。
效果带来效应,今年5月27日真新街道我校成功举办了真新街道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2、品牌阵地建设立足我校实际,着眼科技教师制作项目创新、学生科技活动创新,立足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异想天开”网站的优势极大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度,达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合作与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丰富文化生活的内涵;展现了学生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和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强烈的震撼,提高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黄河科技学院: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推进学校事业特色发展

贯彻落实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黄河科技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学校在武书连2017年“中国民办大学自然科学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在《广州日报》2017、2018年“应用型大学排行榜”连续两年位居民办本科高校第1名,在全国所有872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位居第87名,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大学发展之路。
育人之道: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以来,学校提出“面向全体、人人成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改革思路,探索了“课堂+园区+企业”的“三元合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四年不断线的“双创”教育体系,实现了教学过程对接工程实践和企业实务。
学校教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合作之道:“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形成发展合力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与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黄河科技学院: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推进学校事业特色发展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91河南教育专题ZHUANTI软件园集团、宇通重工、河南投资集团等企业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探索“教育+金融+孵化器+产业链”的合作模式。
二是密切校政合作,与省委网信办、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专门表扬说,黄河科技学院借助北京奇虎360的技术优势,建立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基地,是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和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探索。
学校与郑州市政府、二七区政府共建“U 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郑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郑州智库、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三是开展校所合作,学校与中科院无锡中心、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合作共建网络安全学院、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范文三篇

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范文三篇1. 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学校特色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升学校竞争力,我校制定了特色建设发展规划。
一、立足本土,注重文化特色我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
我们将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组织文化考察等形式,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并将之融入到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中,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课程体系。
二、注重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我们将立足学生需求,提供全面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师资建设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激励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探索,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扩大校际合作,拓展教育资源校际合作是提高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积极开展校际教育合作,加强师生交流,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以上是我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我们将秉承“立足本土、注重学生、加强师资、扩大合作”的理念,不断完善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2. 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为了打造区域内高品质教育品牌,我校提出了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
具体如下:一、育人为本,注重内涵建设我校将从“育人”出发,贯彻素质教育观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
在内涵建设方面,我们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为核心,构建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创新教育,在教学上下功夫我校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加强学科交叉及跨学科教育融合,提高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综合实践及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操作类教学,以达到实务感受、改进实践的教学目的。
学校教育特色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特色发展规划1. 学校教育特色的意义学校教育特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它能够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促进学校教育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发展。
学校教育特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学校教育特色的确定学校教育特色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地域文化以及学生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学校可以通过调研、民意调查等方式来确定教育特色,也可以参考其他优秀学校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 学校教育特色的目标学校教育特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4. 学校教育特色的内容学校教育特色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科特色、课程设置特色、教学方法特色等。
学校可以注重某一学科的强化培养,也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创设特色课程和开展特色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学校的教育特色。
5. 学校教育特色的实施学校教育特色的实施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特色的优势。
6. 学校教育特色的宣传学校教育特色的宣传是吸引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特色活动、办理特色展览等方式来宣传学校的教育特色,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该校。
7. 学校教育特色的评估学校教育特色的评估是改进教育特色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等方式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特色。
8. 学校教育特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教育特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特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术能力,还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9. 学校教育特色对教师的要求学校教育特色对教师的要求是全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力科技创新教育推进学校特色发展郑铁桥——会宁完小特色教育总结会宁完小以新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如何发展学校内涵”为导向,立足本校实际,倡导科学精神,点亮科技理念,拓宽科教途径,创立品牌学校。
近年来,确立了走“科技创新”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画科幻画,结缘科学体验之路2009年学生创作了一幅科幻画,以未来的玉米移植到火星上生长为主题,勾勒出对玉米利用的展望,课堂上孩子们议论纷纷,“我可以画太空船……”,“我可以画飞天扫帚……”,科技创新教育的种子就是因这幅科幻画开始了萌芽、成长。
后来,以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DV比赛等科技活动为契机,我校的科学教育活动逐渐开展。
我校组织学生办科技黑板报、手抄报,营造科学的舆论氛围。
通过这些学习宣传,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二、科技大篷车,探索科学奥秘之路2014年以来,邢台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多次到会宁完小开展巡展活动。
在懒惰环、神秘的磁力等26个展台前,小小科普员认真给学生讲解,学生们仔细听讲,用心观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的奥秘。
除了科普大篷车活动,市科协、县科协、县教师发展中心等各级领导还多次来我校指导工作。
为小学生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倡导了科学方法、传播了科学思想,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奠定了基础。
2018年4月1日,邢台县科协向邢台市科协提出申请,让科技大篷车放到会宁完小,让学生近距离体验科技的奥秘。
4月20日科技大篷车送到会宁完小,学校组织教师对大篷车26个展台进行学习,培训26名学生作为小小解说员。
4月13日中午,在邢台县发展中心巩主任带领下,邢台市150名小学科学教师冒雨到会宁完小参观科技活动。
教师们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观看了蚕的饲养、创意搭建、科技大篷车等学生科技活动。
体会了小球运动、铿锵锣鼓等。
4月26日上午,在邢台县2018年科技开放日暨会宁中心第二届科技文化节上,共计800多人参加大篷车体验活动。
我们每周安排两个班学生的学生利用下午第四节课到科技馆观察体验大篷车活动。
学生再次体验了科学的奥妙,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素养。
三、科技体验,承载科学梦想之路会宁完小历来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绿色点亮生活,创新实现梦想”为主题,以科技活动为抓手,植根农村教育沃土,以科学课堂为主渠道,以科技社团为主阵地,开设科技课程,充分整合校内外的科技教育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成立了科技社团,经常开展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机器人,画科幻画,参加科技实践活动。
省科协和市科协组织的“燕赵少普活动”多次走进会宁完小。
2014年9月23日,市科协刘俐伶老师给学生演示了“竹签穿气球”“纸火箭”“巧妙架桥”三个科技实验,丰富多彩的科技实验让孩子们时而屏息凝视,时而欢呼雀跃,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意识。
2016年9月21日上午,会宁完小举办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科普推广日活动,开展了科普教育讲座,邢台县科协领导到校参加活动,授予会宁完小“邢台县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并为会宁完小师生捐赠了价值近7000元的科普类图书,推进了我校科技教育深入开展。
2017年4月14日,会宁完小六3班举办“我趁春风放纸鸢”活动,学生用竹辟、旧报纸、胶带、线绳等制作风筝。
操场上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放飞自己的作品,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同时放飞了孩子们科技梦。
2017年5月12日,会宁完小成功举办了2017年全国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暨科技文化节。
全校700多人参加了科技盛会,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向各级领导展示科技成果,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科技体验之路。
2018年4月26日上午,我校承办了邢台县2018年科技开放日暨会宁中心第二届科技文化节。
邢台市县科协领导、邢台县教育局领导、各中心学校主管校长、科技骨干、完小全体师生共计800余人参加了此次科技盛会。
本届科技节的主题是:体验科学魅力,畅享快乐成长。
会宁完小学生激情诵读《我爱我的祖国》、唯美舞蹈《西域风情》、童话剧展《去年的树》、欢快奔放《花儿与少年》等文艺汇演更是让参会的人员大饱眼福,展示了会宁中心的新教育实验成果。
本届科技文化节科学体验活动有科普知识宣传、科技大篷车体验,各种科技作品展示参观,放飞梦想航模展示等等。
最后内丘中学教授、科技专家李连国对参会人员进行了科技培训。
这次活动,意在让学生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做一个既具有科学理念,又具有科学实践能力的新人。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学校在南围墙开辟了长98米的种植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计14个教学班,每班一块7米长的种植园,设立了标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翻土,施肥,种菜,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它们的生根发芽。
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植物生长的六要素:空气、土、水、光、温度、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在观察植物生长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2班37名学生开展养蚕活动,以班长胡雅静为组长通过认真喂蚕,仔细观察,撰写日记,录制视频,收获很大。
亲身体验养蚕经历让学生知道了蚕爱吃桑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蜕4-5次皮,蚕宝宝全身是灰白色的,它的背上两侧有一排小黑点,那是它的呼吸器官。
它没有眼睛,全靠它的触角来辨别方向和味道。
它的嘴巴由两个像弯勾一样的钳子组成的,能把新鲜的桑叶夹成一块块小碎片,这样就很容易的吞到肚子里。
它的触角共有8对,脚上有很多伸缩灵活的小吸盘,能吸住各种形状的桑叶,平平稳稳安安全全地走过每个角落,去寻找美味、脆嫩的桑叶。
你偶尔还会发现蚕宝宝的背部中间的位置会有一条不停波动的管子,那里是它的消化系统,非常有意思呀,增长很多知识。
她们经常给来参观的领导、教师介绍蚕的知识,让看惯了科技高、大、尚的人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觉得蠕动的蚕、乳白的蚕茧、绿色的桑叶很好奇。
为了更好开展蚕的研究,李晓青专门给五2班学生上了科学课《蚕的生命周期》,普及蚕的科普知识。
让学生养蚕,懂蚕。
四、创意搭建,点亮科技前行之路会宁完小教师多次辅导学生在省市创客比赛中获奖。
2016年3月29日,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的2016年河北省校园创客活动——未来工程师大赛之物联网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中,会宁完小学生张哲栋、靳士坤、刘国栋表现突出,制作的《飞天梦一号》和《太空之旅》都荣获省级二等奖。
随后,4月8日,新华网以《特色教育助飞农村娃》为题,报道了会宁完小开展的科技创新教育,5月14日,会宁完小学生携带创客作品《“太空之旅”探究车》参加了全国科技活动周展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学生科技作品,给与了好评。
2017年8月我校师生在“河北省第七届校外教育杯”比赛活动中,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多个奖项,会宁完小荣获河北省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同月我校被评为河北省科普e站。
2018年3月26日我校开展创意搭建活动。
首先购买五千元一套的《创客实验系统》,购置六千元一套的《小学物联网人工智能STEA》创客器材。
每班成立一个三人研究小组,科学教师是辅导员,每天到科技馆开展创意搭建。
通过学生的精心制作,完成了《移动的餐桌》《太空探究车》《防雾霾车》《盲人纽扣》等多个作品。
6月25日参加了河北省第二届创客比赛。
7月6日参加了河北省在唐山举行的创客比赛,8月参加北京创新思维比赛。
科技点亮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通过每次科普活动,零距离触摸科学,让学生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做一个既具有科学理念,又具有科学实践能力的新人。
自2013年以来,我校师生多次参加全国熊博士科学DV比赛,会宁完小教师郑铁桥、葛秀芳、宋志敏等教师指导学生拍摄的多部科学DV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自2011年以来,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30多项实践活动荣获国家省市奖项。
郑铁桥被评为市级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国最美科学教师。
自2015年来,连续四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会宁完小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活动示范学校、邢台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邢台市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科技教育先进集体、邢台县科技示范学校。
在2017——2018学年,会宁完小鼎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喜获丰收,斩获多个荣誉。
会宁完小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创客大赛组织工作优秀集体、邢台市十佳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邢台县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郑铁桥的作品荣获国家级优秀奖,在河北省首届创客设计大赛中,刘光起辅导学生周涵菲、曹浩淼荣获省级一等奖,王成彬荣获市级二等奖,宋志敏荣获市级三等奖。
在河北省第七届校外教育杯系列比赛中,郑铁桥、刘光起、李萌云辅导学生作品荣获二等奖、优秀奖,郑铁桥的科技论文荣获省级二等奖。
在第二十五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比赛中郑铁桥荣获三等奖,宋志敏在第八届全国科技影像节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第三十三届邢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郑铁桥开展的实践活动《绿色BABI在行动》荣获市级三等奖,宋志敏录制的科学DV荣获市级三等奖,麻芳辅导学生的科幻画荣获市级一等奖,许丽霞、李晓青等八位老师辅导学生的科幻画荣获二等奖,樊振芳、刘亚民等22位教师辅导学生的科幻画荣获三等奖,会宁完小荣获邢台市十佳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李晓青的科学课《蚕的生命周期》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郑铁桥、李靖华撰写的科学教育叙事《让孩子梦屏住呼吸,静听科学的声音》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王成彬撰写的《加强科普教育,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荣获二等奖。
在2018年创客比赛中,刘光起等五位教师辅导学生荣获二等奖,宋艳芬等二位老师辅导学生荣获三等奖。
2017年11月我校投资二十多万修建一座200平方米的科技馆,2018年投资30多万装备创客教室,来提高学校科技品味,加强对学生系列化的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热爱科技的兴趣。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我校科技创新教育蓬勃开展,得益于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学校将以此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力争创建国家级科技示范校园,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