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写尽西湖千年——林正秋《西湖文化景观史》评介

合集下载

三评西湖十景的历史杂谈

三评西湖十景的历史杂谈

三评西湖十景的历史杂谈
林正秋
【期刊名称】《杭州:生活品质》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正>最近,杭州市委、市政府举行《三评西湖十景》新闻发布会,我作为一名杭州市民参加此次活动十分高兴。

我与许多西湖文化的研究者一样,深感欣慰,并积极参加这次活动,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献出一点微薄力量。

下面我简要谈一下从南宋开始至今举行的三次评选西湖十景的历史与特点: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林正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5
【相关文献】
1.跨文化视野下"三评西湖十景"的英译研究 [J], 黄雁鑫
2.跨文化视野下“三评西湖十景”的英译研究 [J], 黄雁鑫;
3.三评“西湖十景” [J], ;
4.三评“西湖十景” [J], ;
5.和谐西湖品质杭州——三评“西湖十景”彰显杭州“还湖于民”理念 [J], 叶彬松;萧行;里尔;叶彬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写西湖的书籍

关于写西湖的书籍

关于写西湖的书籍
以下是关于西湖的一些书籍推荐:
1. 《西湖莲花》- 茅盾:茅盾是中国著名作家之一,他的《西
湖莲花》是一本描写西湖美丽景色与浓厚文化底蕴的小说。

2. 《我看西湖》- 龚曙:龚曙是西湖文化的专家,他以亲身经
历和深入的研究,书写了这本详细而全面的西湖游记。

3. 《西湖风韵》- 张培基:张培基是一位描写浙江文化的作家,他的这本书通过文学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山水之美。

4. 《西湖宝典》- 叶浙仙:叶浙仙是西湖旅游专家,他的这本
书介绍了西湖的历史、传说、文化和名胜景点等内容,是一本适合旅游者和学者的参考书。

5. 《断浦诗话》- 丁乙:丁乙是中国现代作家,他的这本小说
以断桥为背景,通过一位作家的亲身经历,展现了西湖的魅力与变迁。

这些书籍涵盖了西湖的历史、文化、景色和人文风情等方面,适合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西湖纪录片观后感

西湖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西湖》是一部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点西湖美景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感西湖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先,纪录片《西湖》的画面非常美丽。

导演运用了先进的摄影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展示了西湖的四季美景。

春天,西湖的碧波荡漾,柳树发芽,一片生机盎然;夏天,荷花盛开,碧绿的荷叶铺满湖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秋天,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山水,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西湖则呈现出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

其次,纪录片《西湖》展示了西湖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片中介绍了许多与西湖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苏东坡、白娘子、岳飞等。

这些人物和故事见证了西湖的历史变迁,也使得西湖成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此外,纪录片还展示了西湖周边的寺庙、宝塔、园林等人文景观,进一步彰显了西湖的文化底蕴。

观看纪录片《西湖》让我对西湖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为我国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湖泊而自豪。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西湖的自然风光,还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西湖,爱上西湖,共同保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纪录片《西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西湖的美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美景,努力学习,为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杭州西湖历史文化地位作文

杭州西湖历史文化地位作文

杭州西湖历史文化地位作文
杭州西湖,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中国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缩影。

说到西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苏杭可不就是咱们杭州的代名词嘛!
说起西湖的历史,那可真是悠久得让人咋舌。

从秦汉时期开始,这里就有了人工开凿的痕迹,到了唐宋时期,西湖就变得更加秀美,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吟诗作画。

比如说,白居易、苏轼这些大文豪,他们在这儿留下了多少千古流传的佳句啊!
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山水风光,还在于它的文化底蕴。

你看,那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哪一个不是让人心向往之?还有那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哪个不让人陶醉?这些美景背后,都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再说说西湖的文化内涵吧。

西湖文化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西湖文化”。

比如,西湖边上的岳王庙,就是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地方;而灵隐寺,则是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这些地方,不仅仅是旅游景点,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说到西湖的历史地位,那简直就是“一哥”级别的存在。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西湖都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美丽和价值,早已超越了自然景观的范畴,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杭州西湖不仅是中国的明珠,更是世界的瑰宝。

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每当我走在西湖边,看着那波光粼粼的湖面,听着那轻风
细雨的声音,我就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

西湖啊,你不仅是杭州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书写尽西湖千年——林正秋《西湖文化景观史》评介
杭州西湖,从中国历代文人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描绘她的文学作品不可胜数。

可是,西湖是怎样形成的,她都有什么雅号,古人如何治理泛滥的湖水,每个时代西湖文化景观是什么形态,和西湖有关的名人、名胜、山水、园林、游船,甚至西湖饮食具有怎样特点?这些史实原来都零散存在于隋代以来千百种的史籍中,未被世人熟知。

虽然当代介绍西湖的书籍已然不少,但是依据古代原始史料完整和系统整理西湖文化景观两千余年历史的著作却仍然空缺。

林正秋,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杭州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历史学家,对南宋故都杭州的研究已经有50年的功力。

早在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林正秋首部关于西湖的著作《杭州与西湖史话》(与人合著),此后在林教授代表性学术著作《南宋都城临安》等书中专辟章节,研究西湖文化景观历史;并陆续发表了《历代西湖的治理史》、《古代西湖的园林建设史》、《古代西湖游船史》、《雷峰塔的历史沿革》等十余篇学术论文。

在当代西湖建设过程中,林正秋两次受杭州市政府邀请,以专家身份参加“西湖十景”的评审(1985年和2007年),所以他对西湖历史文化研究从来没有间断。

为弥补国内西湖文化景观研究的不足,林正秋教授在原有学术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补充、修订,终于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他专门研究西湖历史文化的大作《西湖文化景观史》正式问世了。

《西湖文化景观史》分为上篇《西湖景观简史》和下篇《西湖文化景观诸论》。

上篇特点是完整系统,史实考证严谨扎实。

此前有关西湖的著作,都是以景点、景观为主的横向研究,该书则是学界第一次以时间为脉络进行西湖文化景观纵向研究的专著,即为西湖千年著史;下篇特点是重点突出,包括诸多对西湖最有特色、最负盛名的文化景观的专论,是对西湖文化的补充研究。

上篇宜做工具书,供学术人员研究之用;下篇宜做文化普及读物,可作为西湖文化爱好者和普通读者丰富西湖历史知识的读物。

上篇《西湖景观简史》的突出价值是里面有研究西湖完备的史料,要了解西湖从形成到晚清的历史,该书是必备的工具书。

更为难得的是,林正秋在正文后列出研究西湖的古代文献101种,近人著作45种,一书在手,即可了解西湖正史,也可由此溯源古籍出处,为学人带来诸多研究便利。

上篇的十一章中,林正秋教授梳理了西湖发展的历史,即西湖早期形成的渊源;隋唐时西湖文化景观初步建设发展;吴越国时期西湖佛寺景观大量兴建;到了北宋尤其是南宋,因为杭州成为首都,城市政治地位提升,随之西湖文化景观建设也达到第一个高峰期,西湖十景被提炼出来;元代西湖虽建设停滞,但仍不失为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到了明代,西湖文化景观得到恢复与建设,是西湖的中兴时期;而到清代,因为康熙、乾隆二帝数次南巡杭州,每次必到西湖游览,又御定“西湖十景”的景名,所以西湖也成为地方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促进了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的改善,迎来第二次发展高峰。

上篇有很多精彩的考证和论述。

比如在第一章第五节“王晫《西湖考》”中林正秋对清代文人王晫提到的除杭州西湖外的数十个西湖一一做了考辨。

王晫《西湖考》一文对全国各地西湖之名,做了汇集与考述,对研究杭州西湖历史多有帮助。

林正秋的贡献之一是在《民国杭州府志》卷一四五《文苑》中找到这篇原文,为西湖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贡献之二是查阅了数十种古书,对王晫提及到的近三十个西湖一一作了考证,这点尤为可贵。

如王晫原文提到:
“谢灵运有诗曰: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此为温州府城西之西湖作也。

”林正秋为之注“温州西湖:据《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十《山川﹒温州》载:会昌湖:《温州府志》云:在府城西南五里,《名胜志》:唐会昌四年(844)刺史韦庸重浚因名。

分为南湖与西湖,总谓之会昌湖。


又如,南宋时期西湖文化景观迎来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成为全国风景旅游中心地带。

林正秋援引大量的书画和文字资料,指出南宋西湖十景的形成是南宋著名画家与文学家共同推进的结果,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诗、画、景在审美和哲学层面的有机结合,是“诗情画意”的创新作品。

在明代杭州西湖中兴时期论述中,林正秋又敏锐地注意到,明人对西湖价值的认识更加客观。

他指出有一部分明代文人持一种观点,即不能把西湖仅仅视为“销金窟”,也要看到它对杭州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的正面作用,促进了西湖周边游船、旅游、休闲、餐饮等业态的发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而正是随着世人理念变化,西湖的地位也逐步上升,西湖文化景观成为旅游胜地的精品代表,甚至都城北京御花园里也复制了西湖景观。

下篇《西湖文化景观诸论》是对西湖历史与景观文化的专题探索与研究,是对西湖通史的重要补充,一些专题考证尤为可贵,其主要包含四大方面内容。

其一是西湖相关的专门史,如历代西湖治理史、古代西湖园林建设史、古代西湖游船史、西湖饮食文化史;如历代西湖治理史,梳理了历朝历代政府对西湖的疏浚治理,西湖正因被历代政府重视,所以从来没有荒废。

而史籍中记载的其他几十个也名西湖的湖泊,因为没有妥善的治理,现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再如西湖的饮食文化,曾有著名的湖上帮,创新了西湖饮食,名噪一时。

其二是和杭州西湖有关的名人,如“岳飞与岳坟、岳庙”、“黄龙洞的历史文化”、“马可‧波罗游记与杭州西湖的记述”、“陆游与西湖”、“康熙、乾隆与杭州名胜西湖”等。

记述了陆游、岳飞等非杭州籍名臣,但他们在杭州都有重要生活轨迹,陆游曾来杭州八次,他的故居还在杭州孩儿巷;岳飞次女银瓶,林正秋也做了历史考证;还有康乾二帝为西湖十景御定名称,乾隆赋诗数百首等。

其三是西湖名胜与景观的专题研究,如“雷峰塔的历史与文化”、“黄龙洞的历史与文化”、“西湖之畔的著名道观”、“灵隐寺与佛教文化”、“唐宋西湖的荷花盛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