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减轻对乙酰氨基酚的急性肝脏毒性_梁英丽
褪黑素的功效与作用-褪黑素的副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褪黑素的功效与作用-褪黑素的副作用
导语: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物质,通过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起作用,在体内有自己的代谢途径。
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有70%~75%在肝脏代谢成6-羟基褪黑激素
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物质,通过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起作用,在体内有自己的代谢途径。
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有70%~75%在肝脏代谢成6-羟基褪黑激素硫酸盐形式后,经尿(80%)和粪(20%)排出体外;另5%~7%转化成6-羟基褪黑激素葡醣苷酸形式,不会造成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且其生物半衰期短,在口服7~8h即降至正常人的生理水平,所以其毒性极小。
褪黑素的作用-褪黑素的副作用
褪黑素的作用
直接影响睡眠的褪黑素,正常情况下主要调节睡眠时相,失眠状态下如果外服褪黑激素可起催眠作用。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光信号激素,在调节动物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以及机体“睡眠-觉醒”节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常状态下,人体日间褪黑素水平比较低。
日间应用褪黑素可使体温降低0.3-0.4℃。
夜间给予明亮光线刺激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体温升高,同时致使夜间睡眠量减少。
如果外服有关褪黑素类的物质,对动物和人均具有快速催眠作用。
由于阳光和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
在大脑的松果体部位,受到光的刺激后,就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白天如很好地进行日光浴,则褪黑激素的释放被抑制,夜里能促进褪黑激素的释放,从而获得香甜的睡眠。
褪黑素的副作用
褪黑素治疗失眠有副作用,过量服用影响抑制生育能力,但是现代都市人地夜生活丰富,不能做到日落而息,所以大脑分泌褪黑素地能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提高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认识

・小专论・提高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认识钱燕 陈成伟作者单位:200235 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又称扑热息痛(paracetam ol ),是广泛用于临床的解热镇痛药。
目前该药是导致美国和欧洲急性肝功能衰竭(A LF )的首要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对乙酰氨基酚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少部分在细胞色素P4502E1、3A4、1A2和2A6作用下,转化为毒性产物N 2乙酰2对2苯醌胺(NAPQI )。
在服用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NAPQI 在肝细胞内由谷胱甘肽结合解毒;如服用过量,谷胱甘肽耗竭,NAPQI 便与肝细胞的高分子共价结合导致肝细胞坏死。
由于对乙酰氨基酚是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产生活性代谢物而致肝损害,因而这种非直接作用就显得更加隐蔽,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与剂量有关。
其常用剂量小于2g Πd ,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4g Πd ,若超过该剂量可致肝损害,大于10g Πd 可致A LF 甚至死亡。
在英国,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病例常见于蓄意自杀,仅8%与治疗目的有关。
而美国的资料显示,更多的患者是由于未按规定剂量服用,或不了解许多制剂品种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结果造成服用过量。
对乙酰氨基酚的中毒剂量并非固定不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有无饮酒史、营养状况、合并用药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诸多因素。
乙醇可诱导产生肝细胞色素P450酶并耗竭谷胱甘肽,使酗酒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饥饿、营养不良和体内硒、维生素E 缺乏者对该药的敏感性也增高。
因此,当患者有酗酒史、营养不良、合用肝细胞色素P450诱导药(如乙醇、异烟肼、奥美拉唑和苯巴比妥等)以及具有能增加谷胱甘肽消耗和NAPQI 形成的因素时,即使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在安全范围内,也要考虑中毒的可能性。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告诫人们尤应警惕的是乙醇,从2003年开始FDA 要求药品生产厂家在药瓶上均标明“酒精警告”。
毒理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1.什么是毒作用?什么是毒作用机制?答:毒作用:又称为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
一、直接损伤作用:如强酸或强碱可直接造成细胞和皮肤粘膜的结构破坏,产生损伤作用。
二、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与立体选择性作用: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效应。
三、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毒物可以多种方式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四、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通过干扰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以影响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例如,铁在血红蛋白中的化学性氧化作用,由于亚硝酸盐形成了高铁血红蛋白而不能有效地与氧结合。
五、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脂质)结合: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可逆的,一种是不可逆的。
六、膜自由基损伤:①膜脂质过氧化损害。
②蛋白质的氧化损害。
③DNA的氧化损害。
七、细胞内钙稳态失调: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钙稳态是由质膜Ca2+转位酶和细胞内钙池系统共同操纵控制的。
细胞损害时,这一操纵过程紊乱可导致Ca2+内流增加,导致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大分子难以控制的破坏。
八、选择性细胞死亡:这种毒性作用是相当特异的。
九、体细胞非致死性遗传改变:毒物和DNA的共价结合也可以通过引发一系列变化而致癌。
十、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受细胞内外因素的调节,如果这一调控失衡,就会引起细胞增殖及死亡平衡障碍。
2.为什么要研究毒作用机制?答:1 )通过对毒作用机制的了解,可阐明描述毒性资料2)估计化学物所致有害作用的可能性3)建立预防或解毒措施4)设计危害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品5)开发对靶生物具有强烈选择性毒性的农药3.阐明毒作用机制的意义?答:(1):为解释毒理学资料、评估外源化学物有害效应概率、设计开发危害程度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化学物等提供理论依据2)进一步认识机体生理和生化过程及疾病病理过程,找出早期诊断指标和发展新检测技术,建立预防或解毒措施,制定预防策略4.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有哪些?答:毒物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多种相互作用,并最终引起毒作用的过程。
对乙酰氨基酚致急性肝功能衰竭7例

性 肝 病 及 使 用 其 他 可 能 导 致 肝 功 能 损 伤 药 物 者 。
至用酒服药等不 良用药方式均能增加 APAP肝毒性的风险 。 。
1.2 辅 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13~18)×10 /L,血 小板
本组 患者具 有 以下 特 点 :(1)均为 男性 、农 民,文 化 层 次
的第一部 《肝功能衰竭诊疗指 南》ALF诊 断标 准 :急性起病 , 成过多 ,超过体 内 GSH结合 量时 ,NOPQI与组织 蛋 白结合 ,引
2周 内出现 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 (按Ⅳ度分类 划分 ),并有 以下 起细胞坏死产生肝毒性 。超 剂量 使用含 APAP药 品或正 常剂
表现 :(1)极度乏力 ,并有 明显 厌食 、腹 胀 、恶心 、呕吐等严 重消 量加饮酒 时 ,均 能 促进 NOPQI生成 ,增加 APAP肝 毒性 的风
126mg,对 乙酰 氨基酚 (APAP)230mg,咖啡 因 30mg… ,在农 村 无 效 后 死 亡 ;32岁 1例 ,并 消 化 道 出 血 3d后 转 上 级 医 院 治 疗
广泛应 用于 头痛 、上呼 吸道 感 染 、发热 。笔者 收集 2010年 3 好转 出院 。4例饮 50—100g白酒后 服头痛 粉 2袋 1d后发 病 ,
化道症状 ;(2)短期 内黄疸进行性加深 ;(3)凝 血酶原 时间明显 险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患 者 缩 短 用 药 间 隔 时 间 、随 意 增 加 用 药 量 、
延长 ,凝血 因子 (PTA)≤0.40%并 排除 病毒性 肝炎 、自身 免疫 同时使用多种含对 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品及用药期间饮酒 ,甚
· 94·
临床合理用药 2014年 1月第 7卷第 1A期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January 2014,Vo1.7 No.1A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发表时间:2012-11-22T09:54:39.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曲明[导读]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曲明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中心卫生院吉林公主岭 136121)【摘要】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在儿科临床应用。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间长为特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关键词】发热药理适应证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056-02 扑热息痛,中文名:对乙酰氨基酚一.药理作用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1.药效学本品镇痛作用的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包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后者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的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
解热作用则可能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而起作用,可能与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2.药动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 25%与血浆蛋白结合。
小量时(血药浓度<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 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 可达43%。
褪黑素对胰腺炎损伤的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对胰腺炎损伤的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露;陈杨畅;吴建胜
【期刊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年(卷),期】2011(031)001
【摘要】褪黑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吲哚类激素,它可以下调急性炎性反应过程中多种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减轻各个脏器的急性炎性反应.实验研究表明,褪黑素不仅在急性胰腺炎(AP)及相关性脏器损伤中发挥着保护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昼夜节律性.此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页数】4页(P3-5,12)
【作者】王露;陈杨畅;吴建胜
【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褪黑素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黄文福;唐国都;周和平;马德亮;李贤福
2.褪黑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周正端;王烜;刘翼;邓明明
3.褪黑素前后干预对左旋精氨酸诱导的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胰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J], 牛桂军;唐国都;梁志海;钟卫一;黄文福
4.褪黑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肝Ghrelin的表达 [J], 苏娟;
杨慧莹;唐国都;覃蒙斌;梁志海;钟卫一
5.褪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丁琪;赫长胜;薛峰;岳洪义;徐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危害及预防课件

演讲人:
目录Biblioteka 1.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2.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5. 结论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定义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止痛药,过量 使用可导致中毒。
中毒的主要机制是肝脏代谢受损,导致肝细胞损 伤。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误判病情
患者在自我用药时,未能正确判断病情严重 性,导致延误就医。
自我诊断常会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建议及时 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出现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及时就医可以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治疗,降低肝损 伤风险。
何时需要就医?
服药剂量超标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发展 为肝衰竭。
中毒症状可能在用药后24小时内出现,需密切观 察。
什么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流行病学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是常见的药物中毒类型之一。
在急诊科的药物中毒案例中,约有25%是由于对 乙酰氨基酚引起的。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 毒?
获取权威信息可以帮助公众做出更明智的健康决 策。
谢谢观看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不当用药
患者可能因误服、超量服用或混合使用多种 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而导致中毒。
一些人可能不了解药物成分,因此容易过量 使用。
为什么会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特殊人群
肝功能不全、酗酒者、长期使用其他药物的 人群更易发生中毒。
这些人群的肝脏代谢能力降低,增加了风险 。
紫草素在制备用于治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衰竭相关病症的药

专利名称:紫草素在制备用于治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衰竭相关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郭宏丽,景霞,许静,陈峰,于晓文,贾占军
申请号:CN201911203679.3
申请日:20191129
公开号:CN110772505A
公开日:
202002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草素在制备用于治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衰竭相关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制备药物肝损伤模型,使用12.5 mg/kg剂量紫草素治疗,可以降低转氨酶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本发明采用的紫草素还可以改善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促进抗氧化相关基因MsrA、MsrB1、HO‑1以及SOD2的表达。
申请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7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系数( % ) 0. 05 ± 0. 00 0. 05 ± 0. 00 0. 09 ± 0. 01 ** 0. 08 ± 0. 02 P < 0. 05
ALT( IU / L) 9. 8 ± 2. 86 19. 9 ± 7. 93 490. 5 ± 459. 60 * 23. 6 ± 4. 31 △
2. 3
MT 对 APAP 诱导的 3NT 表达的影响 免 APAP 组小鼠肝脏肝窦周围 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5 μm, 常规脱蜡至水, 用 0. 3% H2 O2 进行细胞通透 和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放入 0. 01 mol / L 柠檬酸 钠缓冲液( pH 6. 0 ) 中, 微波对抗原修复; 用 5% 的羊 37℃ 孵育 30 min; 3NT 血清来封闭非特异性蛋白, 37℃ 恒温箱中孵育 30 min, 一抗孵育, 再置 4℃ 冰箱 过夜, 第 2 天再放入 37℃ 恒温箱中孵育 30 min; 二 置 37 ℃ 恒温箱中 30 min; 再进行 SP 反应, 抗孵育, DAB 显色, 经复染、 脱水、 透明、 封片。 用光学显微 NT 表达水平。 镜( × 200 ) 观察各个视野 31. 3. 5 Western blot 检测 pJNK 蛋白表达 取一定 量的肝脏组织制备成 20% 的匀浆液, 分离上清, 再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492 ( 2013 ) 02 - 0138 - 04
有限公司; 其他试剂均购于美国 Sigma 公司。 1 . 2 实验动物 雄性 ICR 小鼠( 7 周龄, 26 ~ 27 g, 清洁级 ) 购 于 安 徽 医 科 大 学 实 验 动 物 中 心。 实 验 前, 自由饮食、 饮水, 维持 12 h 光照和 12 h 黑暗的昼 夜节律, 温度 20 ~ 25℃ , 相对湿度( 50 ± 5 ) % 的环境 各组小鼠均自由进食标准饲料。 下适应性喂养 1 周, 1 . 3 方法 1. 3. 1 动物分组和处理 36 只雄性 ICR 小鼠随机 MT 组、 APAP 组和 APAP + MT 分为对照 ( CON ) 组、
一种神经激素, 其对机体的作用广泛, 分泌有明显的 [5 ] 。 , MT 昼夜节律性 有研究 表明 在炎症免疫的调节
2012 - 09 - 27 接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编号: 30371667、30572223、30973544、 81001480 )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 , 合肥 230032 作者简介: 梁英丽, 女, 硕士研究生; Email: xudex@ 徐德祥,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责任作者, 126. com
· 138· ◇预防医学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2013 Feb; 48 ( 2 )
褪黑素减轻对乙酰氨基酚的急性肝脏毒性
梁英丽, 章叶发, 张
摘要 目的 探讨褪黑素 ( MT ) 对对乙酰氨基酚 ( APAP ) 引 雄性 ICR 成年健康
1. 3. 3
r / min 离心 10 min 后取上清, 上清液与 20% 三氯乙 6 790 r / min 离心 10 min, 酸按2 ∶ 1 混匀, 取上清液, 用 Griess 法检测肝脏 GSH 含量。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2013 Feb; 48 ( 2 )
程, 徐德祥
起的急性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 方法
和镇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且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MT 具有镇静、 调整时差、 抗氧化、 免疫增强、 抗肿瘤 等作用 。已有研究[7 - 8] 显示, MT 可改善缺血再 灌注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和坏死。 该研究主要探讨
[6 ]
MT 组、 APAP 组和 APAP + MT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 CON) 组、 组。APAP 组经腹腔注射 APAP ( 300 mg / kg ) ; APAP + MT 组 5、 20 mg / kg) , 30 min 后 经腹腔注射给予不同剂量 MT( 1. 25 、 再经腹腔注射 APAP。APAP 处理 4 h 后取血清测血液生化 指标丙氨酸转氨酶( ALT) ,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 3硝基酪 NT) 水平, 氨酸( 3用蛋白印迹法测肝脏 JNK 磷酸化水平。 结果 APAP 组肝脏系数和 ALT 水平显著 与 CON 组比较,
图1
NT 的表达 肝脏组织中 3-
SP × 200
A: CON 组; B: MT 组; C: APAP 组; D: APAP + MT 组
2. 4
由 2 , CON , APAP JNK 图 可知 与 组比较 组 磷酸化水 平明显升高( P < 0. 01 ) ; 低剂量 MT( 1. 25 mg / kg ) 对 APAP 诱导的 JNK 磷酸化无明显影响, 高剂量 MT ( 5、 20 mg / kg ) 明显抑制 APAP 诱导的 JNK 磷酸化 ( P < 0. 01 ) 。
APAP) 又名扑热 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在治疗剂量时疗效 息痛, 显著, 用药安全。但在过量或特殊情况下 ( 如饮酒、 饥饿、 合用某种药物等 ) 会对机体的肝脏造成严重 。 APAP 之所以造成肝损伤 主要由于其在体内被细胞色素 P450 ( CYP450 ) 系统 ( 主要是 CYP2E1 ) 代谢生成有毒性的乙酰苯醌亚胺 ( Nacetylpbenzoquinone imine,NAPQI ) 。 过 量 服 用 APAP 会产生大量 NAPQI, 导致肝脏还原性谷胱 甘肽 ( glutathion,GSH ) 储备耗竭, 肝脏清除 NAPQI
[3 - 4 ] 。 的能力下降, 进一步导致肝细胞受到损害 褪黑素( melatonin,MT ) 是由人松果腺分泌的
的损伤, 甚至死亡
[1 - 2 ]
组。所 有 动 物 禁 食 12 h。 APAP 组 经 腹 腔 注 射 APAP( 300 mg / kg) ; APAP + MT 组经腹腔注射给予 5、 20 mg / kg ) , 30 min 后再经腹 不同剂量 MT ( 1. 25 、 腔注射 APAP。APAP 处理 4 h 后剖杀, 取眼血用来 测血液生化指标, 剪取部分肝脏组织用来做病理切 片, 其余肝脏组织放入 - 80 ℃ 冰箱中保存。 1. 3. 2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眼球取小鼠血液, 血液 3 500 r / min 离心 15 min, 样品静置室温 2 h 后, 取上 清液用 ALT 试剂盒测定血清 ALT 活性。 肝脏组织 GSH 含量检测 取小鼠肝脏组织 4 730 制成 20% 的匀浆液, 用 0. 85% 生理盐水匀浆,
MT 对 APAP 引起的 JNK 磷酸化的影响
3
讨论
P< 肝脏系数和 ALT 水平 均 明 显 升 高 ( P < 0. 01 , 0. 01 , P < 0. 05 ) 。 MT 预处理降低 APAP 引起的肝 重和肝脏系数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 MT 预处理明显对抗 APAP 引起的 ALT 观察发现, 水平升高( P < 0. 05 ) 。 2. 2 MT 对肝脏 GSH 含量的影响 由表 1 可知,
APAP 和 MT 均购于美国 Sigma 公 司; 丙氨酸转氨酶 ( ALT ) 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 NT) 和磷酸 工程研究所; 抗小鼠的 3硝基酪氨酸 ( 3化氨基 末 端 激 酶 ( pJNK ) 多 克 隆 抗 体 均 购 于 美 国 Santa Cruz 公司; SP 免疫组化试剂盒和 DAB 显色试 剂盒购于北京中山金桥生物公司; ECL 发光液购于 美国 Thermo Scientific 公司; 无水乙醇( 分析醇, 纯度 > 99. 7% , 批号: 20100118 ) 购于上海振企化学试剂
· 139·
表1 组别 CON MT APAP APAP + MT 体重( g) 23. 30 ± 0. 34 23. 25 ± 0. 06 23. 45 ± 0. 63 23. 40 ± 0. 42
珋 x ± s) 肝脏系数和肝功能的生化指标检测( n = 6 , 肝重( g) 1. 13 ± 0. 10 1. 17 ± 0. 04 2. 20 ± 0. 18 ** 1. 77 ± 0. 35
GSH( nmol / mg) 18. 3 ± 3. 37 22. 1 ± 5. 74 3. 3 ± 0. 70 ** 6. 4 ± 0. 833
** P < 0. 01 ; 与 APAP 组比较: 与 CON 组比较: * P < 0. 05 ,
1. 3. 4
NT 的表达 肝脏组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3织用 4% 的多聚甲醛浸泡, 再进行石蜡切片, 切片厚
APAP 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 本研究显示, 表现 、 为肝脏明显充血和水肿 肝脏重量和肝脏系数增加 和血清 ALT 水平的显著升高。MT 预处理可显著减 轻 APAP 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这些研究结果与相关 [9 - 10 ] 。 在 正 常 情 况 下, 文献 报 道 一 致 绝大部分 APAP 和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结合而解毒, 只有小部 治疗剂量 分的 APAP 经代谢生成有毒性的 NAPQI, 下GSH 与 NAPQI 结 合 而 达 到 解 毒 的 作 用, 但过量 的 APAP 会生成大量的自 由 基 NAPQI, 最终导致肝
化的抑制效应。 参考文献
[ 1] Bromer M Q,Black M. Acetaminophen hepatotoxicity[J] . Clin 2003 , 7 ( 2 ) : 351 - 67. liver Dis, [ 2] Larson A M,Polson J,Fontana R J, et al. Acetaminophenindued acute liver failure: results of a United States multicenter,prospective study[J]. Hepatology, 2005 , 42 ( 6 ) : 1364 - 72. [ 3] Bessems J G,Vermeulen N P. Paracetamol ( acetaminophen ) induced toxicity: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analogues and protective approaches[ J] . Crit Rev Toxicol, 2001 , 31 ( 1 ) : 55 - 138. [ 4] Hinson J A,Roberts D W,James L P. Mechanisms of acetamino图2 不同剂量的 MT 对 APAP 诱导的 珋 pJNK 蛋白表达的影响 ( n = 6 , x ± s) . Handb Exp Pharmacol,2010 pheninduced liver necrosis[J] ( 196 ) : 369 - 405. [ 5] 魏 伟, 徐叔云. 褪黑素对炎症免疫和痛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J]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 34 ( 2 ) : 159 - 60. [ 6] Tales M,GutierrezCuesta J, OruoSahagun D, et al. Anti - aging properties of melatonin in an in vitro murine senescence model: in[11 - 12 ] 。GSH 耗竭可导致肝脏氧化应 细胞 GSH 耗竭 激, 表现为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硝化。 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