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金色花课文赏析-推荐word版 (4页)

合集下载

北京版六年级上:《金色花》教材分析

北京版六年级上:《金色花》教材分析

北京版六年级上:《金色花》教材分析
这是蓝兮的一篇有代表性的散文。

课文用流畅的语言,讲述了“我”养仙人掌的经由,赞美了仙人掌的坚强,表达了对仙人掌的敬仰和爱好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文章写的是仙人掌,但在描述进程中,作者加入了“我”的感情描述,这样一来,使得文章十分自然生动,而且真实感人。

全文共16个自然段,依照仙人掌活下来、生长、开花的进程,可以分为三部份。

这是一条线索。

另外一条线索是“我”的感情变化的进程:“我”的思想感情跟着仙人掌的变化而变化。

两条线索相辅相成。

第一部份(1—4自然段):讲的是“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草,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由于它不美,所以“我”再也不关切它。

第二部份(5—7自然段):讲的是好久后的傍晚,“我”看到仙人掌长大了许多,但它那丑恶的模样,使“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第三部份(8—16自然段):讲的是仙人掌开出了异样标致的金色花,“我”深为自己曾耻笑过它而感到愧疚。

金色花儿童散文的特点鉴赏

金色花儿童散文的特点鉴赏

金色花儿童散文的特点鉴赏《金色花》这篇散文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情感美好:文章通过描述金色花与母亲的互动,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种情感是纯粹而美好的,如同金色花所代表的温暖和希望。

2. 想象力丰富: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儿童与母亲“捉迷藏”的画面。

这种想象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家庭之爱的主题更加鲜明。

3. 语言清新自然:文章的语言简洁、清新,如同自然中的微风和阳光,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这种语言风格与金色花所代表的自然美相得益彰。

4. 意境浪漫美好:整篇文章的意境浪漫而美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这种美好的意境与金色花所代表的美丽和希望相呼应,使文章更加富有诗意。

5. 主题深刻:文章的主题聚焦于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种深刻的主题使得文章不仅仅是一篇写给儿童的散文,更是对所有读者的美好祝愿。

6. 儿童视角: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这种视角也使得文章更加贴近儿童的心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7. 结构紧凑:文章的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从假想、描绘、到点题,整篇文章的节奏感强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8. 艺术手法多样: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等,使得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能力,也使得整篇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金色花》这篇儿童散文诗具有情感美好、想象力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浪漫美好、主题深刻、儿童视角、结构紧凑以及艺术手法多样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这篇散文诗成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这篇散文诗也是对全人类美好情感的颂扬,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语文《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语文《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语文《诗》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金色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我”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部分(5~6段),“我”在妈妈读诗时,将影子投射在书页上。

第三部分(7~9段),“我”在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她身边恢复原形。

《纸船》:
第一节,写作者充满童心地把对母亲的'爱叠进纸船。

第二节,写作者真诚、执著的情思。

第三节,写作者衷心的祝愿和祈祷。

2、中心意思: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

泰戈尔把“我”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总沐浴着母爱的“我”幻想有朝一日变成一朵金色花,默默无闻地为妈妈做些事情,能让她生活得更美好,抒发了母子情深。

3、写作特点:
《金色花》语言活泼、绵长悠远、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想像丰富。

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金色花》赏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金色花》赏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金色花》赏析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在读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看到的是:诗人用他那清新恬淡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寄托了他对理想的母爱的思考,可以说,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母爱,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这首诗却别出心裁。

首先,它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它是天真烂漫的稚童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对母亲的静静的诉说。

诗的一开头就说:“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结尾写到:“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可见,通篇都是孩子活泼、浪漫的想象。

这样,不仅巧妙地表现孩子们的心理,它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在于,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更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中,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显得浪漫而美好。

这首诗,诗人将它收入《新月集》,这本诗集与其说是儿童文学,还不如说是诗人借助于儿童形象,为我们成人织起来的美妙的童话。

说它是童话,是因为诗人所描写的新月王国,在成人世界里,可望不可即,可想而不可得。

犹如我们头上的一弯新月,她柔柔的朦朦的清辉,笼罩着大地,但我们伸手触碰时,却又远在天边,这些童话,注定一时半会不能实现,但正如诗人所说:“点燃起人类未来时代的火炬,未来时代的万家灯火”,是人类永远的渴念,追求的目标。

所以,这首诗,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诗人的灵魂,都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其次,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一个完美的母亲的形象呼之欲出。

他主要是从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去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表现对母亲的欣赏与依恋,寄托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形象。

如果平铺直叙地直接写,就不是诗了。

所以,诗人运用了他无与伦比的天才的想象,一开始就让这个孩子纯粹是为了“好玩”,想象自己变成一朵美丽、快乐、自由的“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然后,“悄悄地舒展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样一来诗的意境就出来了,既符合孩子好奇、天真的天性,又为诗的主体部分的铺陈静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初一语文七年级语文金色花

初一语文七年级语文金色花

主题思想
• 本文通过金色花这一形象,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强调了 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美好和纯 洁,呼吁人们珍惜家庭、关爱家人,追求内心的美好与纯洁。
03 金色花的象征意义
金色花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美好与希望
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金色花在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纯 洁和希望,它代表着一种理想和追求,激 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吉祥与繁荣
在印度文化中,金色花也被视为 吉祥和繁荣的象征,被人们视为 好运和幸福的象征,常被用作馈 赠之物。
金色花在现代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和平与友谊
在现代生活中,Leabharlann 色花也被用作和平 与友谊的象征,它代表着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相处,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美好寓意。
环保与生态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 意识的提高,金色花也被用来象征环 保和生态,它代表着对自然环境的热 爱和保护。
04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相似之处,使 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在《金色花》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母亲沐浴后,温馨 又光辉”,将母亲比喻成光辉,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的美貌和光彩。
“她洗完澡后,从头发到脚趾都闪着金光”,将金色花比喻成金子,突出了金色花的珍贵和 美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金色花的故事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孩子通过变成金色花来回报 母亲的养育之恩,为母亲带来快乐和安慰。这种情感纽带突出了家庭关 系的重要性。
金色花的故事还传达了感恩、奉献和爱的价值观。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智慧,为母亲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这种行为值得赞赏和弘扬。

《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金色花》是一首泰戈尔的散文诗。

《金色花》无疑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供大家阅读。

《金色花》原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注释: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3、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4、《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金色花》创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赏析:《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金色花课文讲解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金色花课文讲解

诗歌总结
拓展延伸
泰戈尔经典语录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 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5.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6.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课文导入
金色花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 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 花属植物,开金色碎花。
学习目标
•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 读课文 。
• 2.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母子间的浓浓深情, 培养诗文鉴赏能力 。
• (读、品、 悟、练)
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代表诗集《新月 集》、 《飞鸟集》、 《园丁集》。爱、欢乐、 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他所作的歌曲《人民 的意志》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 其作品《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 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 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瞒着妈妈。
诗歌讲解
我从课文感受到了一个 _活_泼__、_可__爱_、_顽__皮_、__深_爱_母__亲____的孩子。 我从课文感受到了一个 慈_爱__、_温__柔_、_虔__诚_、__勤_劳_、__疼_爱_孩__子__的妈妈。
第二单元 · 第七课
金色花
课文导入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 我们的一切,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着伟大的 母爱吧。

038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

0385.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yǎn),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散文诗赏析“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要理解这开篇的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的上篇散文诗《云与波》。

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

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

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

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

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那孩子还不懂得区别别人和自然,他的种种计划是不受可能性的制约的。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那孩子的种种计划,先是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而他则“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

接着,写变成“金色花”的那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让妈妈在小庭院里嗅着花香。

这是对妈妈精神上的慰藉。

诗人进一步展开幻想,让“金色花”的树阴伴着妈妈读书。

最后,那“金色花”在黄昏时又落在地上,变成了妈妈的孩子,倾听妈妈讲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金色花课文赏析
《金色花》透过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眼睛,塑造了一个似乎只存在于“童话”中的完美的母亲的形象,唤醒了每个人心中的关于“母爱”的美丽童话,寄托了诗人对母爱的思考。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金色花课文赏析,欢迎查看。

金色花
[印度] 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
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
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
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课文赏析一
我们中国喜欢把儿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也一样。

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这母爱的光辉。

母亲爱儿女,那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也是
神圣的。

儿女爱母亲,想回报母爱,这种“回报”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新奇而
美丽。

诗人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让读者的心灵插上想象
的翅膀随着作者一起飞翔。

在飞翔中看见了一幅充满温馨、和谐、欢乐的美丽
图画,图中洋溢着真、善、美。

诗人有力地塑造“金色花”这一意象,把孩子
的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金色花在风中飘摇,在新叶上舞蹈,沁人心脾的花香,美丽的投影……这些不正是主人公天真活泼,高尚圣洁的真实写照吗?文中还
有个重要人物“妈妈”。

诗中描写了“妈妈”的一系列活动:工作、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

她的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的生活,诗
人在诗中间接地描写了“妈妈”和孩子始终在一起,妈妈始终能够牵挂着孩子。

从侧面烘托出伟大的母爱。

比如第二自然段中,当“我”和“妈妈”玩捉迷藏,妈妈因找不到我而焦急地喊“孩子,你在哪儿呀?”从这一句简短的话中,我们就能体现到孩子是母亲心头的一块肉,是她永远的牵挂。

而孩子却在那里匿笑,一声不响。

这不正是孩子天真、调皮的习性吗?还有第八自然段中,当“我”重新变成人形站在“妈妈”的面前,求她跟我讲故事时,“妈妈”由不
见孩子惶急的心情一下子变成又惊又喜。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话语中含着嗔怪。

就是这种嗔怪——一个“坏”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的母爱。

而此时“我”却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也只一句,
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生活的
写照。

而“我”呢?在母爱的感召下,对母亲也与着深深的眷恋,想报答母爱,
而且是不图回报的。

比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
妈妈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之情,关爱之情。

当“妈妈”走到做
祷告的庭院时,“我”散发清香却不让她知道。

当“妈妈”看书时,“我”又
将小小的影子投在书页上,投在妈妈所读的地方,让妈妈看书不累。

这些都体
现了我对妈妈的一种无私的关爱。

诗歌最后一段“我”说的话“我不告诉你,
妈妈。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我的淘气、可爱,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也是
无私的,不图妈妈的夸奖。

整首诗歌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而写,富有童趣。

它是一
首清新隽永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

在平淡的语言中将家庭之爱、
母子之情表现得真挚动人。

金色花课文赏析二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金色华》这首诗的字里
行间,我看到了一个蕴含诗中的童话,散发着诗一般的迷人芬芳。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首散文诗,它出自印度著名诗人泰
戈尔之笔。

诗的一开头就说:“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结尾写到:“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可见,通篇都是孩子活泼、浪漫的想象。

它完全从孩子的视角来写的,似乎是一个孩童与母亲的一次漫不经心的絮语。

诗人好像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不事一丝雕琢。

从而使字里行间充满童真、
童趣,塑造了一个似乎只存在于“童话”中的完美的母亲的形象,唤醒了每个
人心中的关于“母爱”的美丽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