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眩晕与脑供血不足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判断脑卒中症状的危急性

如何正确判断脑卒中症状的危急性

戒烟
戒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 措施之一,应尽早戒烟, 避免复吸。
限酒
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应超过 25克,女性每日饮酒量不 应超过15克。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控制总热 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 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脑卒中的分类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脑卒中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根据发病时间,脑卒中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 管硬化,增加脑卒中的
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 变风险较高,易发生脑
卒中。
吸烟
吸烟会损伤血管壁,增 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脑
卒中风险。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吞咽困 难等症状,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因 此,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 应保持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以便 呕吐物能够顺利流出。
VS
如果患者有假牙或牙齿脱落等情况, 应及时取出,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
避免随意搬动患者
脑卒中患者需要特别小心地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应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尤其是不要让患者 自行起身或移动。
如何正确判断脑卒中 症状的危急性
目 录
• 脑卒中的基本知识 • 脑卒中的症状 • 如何正确判断脑卒中症状的危急性 • 脑卒中的急救措施 • 预防脑卒中的措施
01
脑卒中的基本知识
脑卒中的定义
01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 组织损伤。
02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 性脑卒中,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狭 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后者 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
脑卒中,也叫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晕倒、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或无力感、说话困难、视力模糊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

脑卒中的治疗包括血栓溶解剂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血栓溶解剂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或进行血管成形术等操作,恢复脑部供血。

手术治疗是指通过手术切除脑部的血栓或动脉瘤,恢复脑部供血。

预防脑卒中包括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体重、进行适当的锻炼等。

如果有家族史或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总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如果有疑似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

- 1 -。

头晕与脑供血不足

头晕与脑供血不足

脑动脉狭窄与 后循环缺血或头晕/眩晕旳关系
•前循环脑动脉狭窄 与头晕/眩晕基本上 是无关旳 •虽然后循环动脉狭 窄也未必一定是病 人头晕/眩晕旳病因 •后循环缺血造成旳 头晕/眩晕往往还伴 随有脑干或小脑损 害旳其他症状或体 征,而以头晕/眩晕 为唯一临床体现旳 后循环缺血极少见
头晕或眩晕辅助检验 神经科门诊
• 在血管管径不变旳情况下,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 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 - 血流速度慢——血流量小
• 未知血管截面积旳情况下,血流速度不能反应血流量
面积 速度
面积 速度
支架
支架前
支架后
难道流过该动脉旳血流量反而降低?
经过血管旳血流量不等同于脑血流量
经过血管旳血流量

脑血流量
• 一条动脉内旳血流量不能代表供给该区域旳 脑血流量
后循环缺血(PCI)统称后循环缺血
1990年 • 美国卒中分类中已将VBI等同于后循环TIA • 国际疾病分类中也不再使用VBI
70年代 • 明确颈动脉系统缺血只有TIA和梗死两种形式
1915909年1
• 颈动脉供血不足(carotid insufficiency) • 脑供血不足(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
• 全部做了转颈试验
Mechanical compression of the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uring neck rotation. Neurology 2023;61:845-847
转颈试验中,颅外椎动脉(ECVA) 机械性受压
• 转颈试验旳措施和成果旳鉴定
9.6%
28例转头时出现症状患者ECVA受压旳百分比

脑卒中的症状预警及相应急救措施

脑卒中的症状预警及相应急救措施
详细描述
眩晕可能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或内耳 疾病引起,但在脑卒中发生前也常出 现。眩晕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时 ,应引起警惕并及时就医。
肢体麻木
总结词
肢体麻木是脑卒中的常见预警症状之一 ,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完全丧失 感觉。
VS
详细描述
肢体麻木可能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或神经 受损引起。麻木通常是一侧肢体出现,但 也可能涉及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持续的 肢体麻木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 和抑郁。
05 脑卒中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 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
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后常 见的并发症风险,如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
头痛是脑卒中的常见预警症状之一,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如 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
详细描述
头痛可能是脑卒中的早期表现,尤其是在脑卒中发生前数日 或数周内出现。头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对于判断是否 为脑卒中预警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眩晕
总结词
眩晕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预警症状, 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天旋地转的感觉, 有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脑卒中的风险。
定期体检与筛查
常规体检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脑卒中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
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 维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
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

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

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引言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由脑血管供应不足引起的。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占脑卒中的大多数比例。

本文将全面解答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问题,深入探讨其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1. 定义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疾病。

它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的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脑动脉阻塞所造成。

缺血性脑卒中也常被称为脑梗死或脑缺血。

2. 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发生变性和斑块形成的一种疾病,它会导致血管狭窄、管腔阻塞或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能会在血管壁破裂的部位形成血栓,从而导致脑动脉阻塞。

•动脉炎:某些炎症性疾病可以导致动脉内膜破坏,进而引起血栓形成或动脉狭窄,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3. 发病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通常包括以下过程:1.脑血管供应不足:由于动脉狭窄、阻塞或血管功能障碍,脑血流减少。

2.脑梗死形成:当脑血流不足时,脑细胞的供氧和营养不足,细胞开始发生病理变化,并最终导致脑梗死形成。

3.兴奋性神经元死亡:在脑梗死形成过程中,兴奋性神经细胞释放的谷氨酸过多,导致细胞内钙离子上升,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4. 临床症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常见的症状包括:•运动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行走困难、肢体活动不灵活等。

•感觉障碍:如感觉减退、感觉异常、感觉丧失等。

•语言障碍:如言语困难、理解障碍、说话不清等。

•视觉障碍:如视力丧失、视野缺损、双目眼前黑暗等。

•平衡和协调障碍:如头晕、眩晕、步态异常等。

5. 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神经学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表现,如运动、感觉、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害的征象。

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和脑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脑供血不足不仅影响正常的脑功能,还会引起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诊断脑供血不足对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1. 头痛: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症状,呈搏动性或胀痛性,多位于头部的一侧或两侧,持续时间较长且难以缓解。

2. 头晕: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常感到头晕、眩晕,甚至伴随眼花、恶心、呕吐等表现。

3. 记忆力减退:脑供血不足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认知功能下降的症状。

4. 感觉异常:脑供血不足还可出现感觉异常,如手脚发麻、痛觉异常、视力减退等。

5. 肢体无力:脑供血不足使大脑皮层及下丘脑功能受损,导致肢体无力、运动障碍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1. 神经系统检查:脑供血不足患者常见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病理反射、共济失调等。

2. 肢体血管状况:通过观察患者的四肢肌肉的颜色、温度以及触摸患者的肢体皮温,可评估是否存在肢体循环不良。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1. 脑CT/MRI:可以发现患者脑血管供血不足区域的异常变化,如脑组织水肿、梗死灶、脑血管狭窄等。

2. 脑血管造影: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对患者脑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是否存在脑血管畸形、狭窄、堵塞等改变。

四、神经生理学检查1. 脑电图(EEG):可以检测患者脑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如脑电波的异常频率、节律,判断脑供血不足的程度和范围。

2.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TCD):通过检测脑血流速度、脑动脉阻力指数等参数,评估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

五、实验室检查1.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对脑供血不足的影响。

2. 脑脊液检查:对疑似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评估脑脊液的蛋白含量、细胞数、炎症标志物等指标。

脑卒中的发展过程与生病原理

脑卒中的发展过程与生病原理

脑卒中的发展过程与生病原理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引起。

它是一种急性病症,患者需要紧急治疗以避免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伤。

了解脑卒中的发展过程和生病原理对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1. 脑卒中的发展过程脑卒中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缺血、梗死和恢复。

1.1 缺血阶段在脑卒中的早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

这导致供血脑区域的血流减少,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在这个阶段,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症状类似于脑卒中,但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

1.2 梗死阶段如果血液供应不足持续时间较长,缺血区域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坏死。

这种细胞坏死被称为梗死。

梗死会导致脑部功能障碍并引起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困难和认知障碍。

脑卒中患者在这个阶段需要迅速就医,以尽早恢复脑功能并避免进一步的梗死。

1.3 恢复阶段恢复阶段是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接受一系列的康复治疗,以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语言康复和认知训练等。

恢复的程度和速度因个体而异,但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康复结果。

2. 脑卒中的生病原理脑卒中的生病原理可以归结为两种主要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2.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

它是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和栓塞。

当动脉狭窄或阻塞时,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到达大脑,从而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2.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大脑出血。

这种类型的脑卒中通常由于高血压、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等血管病变导致。

当脑血管破裂时,血液会进入脑组织并对周围的神经细胞造成损害。

这种类型的脑卒中通常引起严重的症状,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3. 预防与治疗预防与治疗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早期干预。

脑卒中健康科普

脑卒中健康科普

脑卒中健康科普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心理疾病,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通常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脑卒中以中风最为常见,也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残疾和第二大死因。

1.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心脏病、食物不健康、缺乏运动、饮酒过量和遗传因素。

2. 脑卒中的症状
脑卒中的症状可能包括:突然的一侧身体无力或麻木、突然的口齿不清或听力受损、突然的视力模糊或失明、突然的严重头痛或眩晕、突然的平衡失调或行走困难。

早期治疗可以减小脑组织受损的范围,从而减轻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脑卒中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预防脑卒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通过经常进行身体活动来维持身体健康、减少盐的摄入量、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等慢性病等。

5. 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受损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

综上所述,预防脑卒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我们应该重视并采取行动。

如果发生脑卒中症状,要及时就医,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病情和延迟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康复治疗也是恢复受损功能的重要手段。

保持身体健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行动 减少脑卒中
眩晕与脑供血不足
全民行动 减少脑卒中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眩晕很少是脑供血不足 健康促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脑卒中 脑血管病防治中的误区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 570 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⑶无论是临床表现或现有的影像学检查 (CT,TCD,MRI,SPECT或PET)都无 法可靠地界定,但头晕和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后 循环缺血。

基于以上认识,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 (PCI)概念取代了VBI概念。
3.后循环缺血的定义和意义
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 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
动脉粥样硬化:TIA和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
25%
30%
75%
20% 20%
Rarities
5%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1.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发现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

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达19%
20
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19% 12%
20
死 亡 率 10 ( )
0
卒 中 复 发 倍10 数
15倍
9倍
%
7天
1月
0
与普通 人群相比
卒中时间
与同龄同性 别人群相比
Br J Cardiol. 2002; FEB 9(2):103-105.
卒中显著缩短期望寿命 !
2.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80年代后,随着国际上临床研究的深入(如新 英格兰医学中心的后循环缺血登记研究,
NEMC-PCR)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对后循环
缺血的临床和病因有了几项重要认识:

⑴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 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质增生 仅是极罕见的情况。

⑵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
-12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黄金一小时
• 就诊到体检10分钟 • 就诊到通知神经科医生15分钟
• 就诊到CT检查25分钟
• 就诊到治疗60分钟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
我国是全球卒中的第一 大国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 ,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
随着对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认识的提
高,认为前循环缺血只有TIA和梗死两 种形式,“颈动脉供血不足”概念也 不再被使用。

然而,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VBI 概念仍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认 识,如将头晕/眩晕和一过性意识丧失归咎 于VBI、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VBI的重要病 因。

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即非 正常又非缺血的“相对缺血状态”。这些 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导致VBI概念不清、 诊断标准不明、处置不规范,相当程度地 影响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服务。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存活者: 600~700 万 无症状脑卒中是有症状的5倍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主要
死因
摘自《中国慢性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5月
在各个年龄段,均存在卒中发生的风险
按年龄和性别的卒中发病率NHANES:1999-2002
以时间计算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 生卒中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 于卒中

误区:
头晕/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VBI) =颈椎病
一.脑的血液供应:

前循环:又称颈动脉系统,由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大脑前动脉组成。主要供应双侧大脑半球

后循环 :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
年龄校正的发病率(/10万人年) 每年因卒中死亡的人数(万)
北京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35
上海
长沙
中国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印度
俄罗斯
150
165 77 51
76.1
中国3个城市的卒中发病率
3个国家每年卒中死亡人数

后循环缺血就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
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
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
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使用PCI概念摒弃VBI概念,可以全面提高各级
医院的相关科室(神经科、普通内科、骨科、老 年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中医科)医务人 员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认识,规范相关的诊断 和治疗,并开展科学的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我 国在此领域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服务。
Stroke. 2006;37:63-6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在中国,卒中是极其严重的问题
缺血性卒中

发病率: 死亡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14 12
人口百分比
12.0
11.5
10 8 6 4 2 0 20-34 35-44 45-54
年龄 Men 男 Women 女 0.4 0.3 1.1 0.8 1.2 2.1 3.1 3.0 6.6 6.3
55-64
65-74
75+
来源: Stroke 1991;22:312-318.
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日益攀升
者有颅外段颈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推测是由
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管分布区组织仅靠侧支
循环供血,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称为“颈动脉供
血不足”。

将此概念引伸到后循环,产生了“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的概念。可见,经典的VBI概念有 两个含义:临床上是指后循环的TIA;病因上是 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性 低灌注。
弗莱明翰心脏研究调查表明:卒中平均降低人寿命 12年!
60岁时的平均剩余生存期 (男性) *
20 16 14 12
1
-6.2年
18
-7.4 年

10 8 6
4
2 0
健康
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有过急性心 梗死的病人
有过脑卒 中的病人
* 数据来自弗莱明翰心脏研究
1. 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458–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