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与浮力(浮力)教学案1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四、教学器材瓶盖、玉米粒、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学实验盒内的套装)、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烧杯、小烧杯等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下沉的铁块也受浮力吗?(自己阅读粗略找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二)、探究新知1、浮力的概念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瓶盖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点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1:在漂浮的瓶盖内逐渐加入玉米粒,随着玉米粒的增加观察瓶盖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2:在大烧杯内盛满水,将空易拉罐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沙筒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沙筒逐渐浸入大烧杯的水中,直至浸没,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予以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仪器介绍:弹簧测力计、水槽、大烧杯、小套筒、沙筒参照课本48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方案交流:需要测得的物理量,为了避免错误,减小误差,实验需要注意事项。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初三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初三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初三物理浮力教学设计初三物理浮力教学设计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为了方便老师们对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下面是店铺为您提供的初三浮力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浮力教学设计一:一导入教师出示两个橡皮泥(一个成球形状,一个成船形状),将其放入透明水槽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为什么船形状的橡皮泥就漂在水面呢?那么它受到了什么力?好,我们今天一块来研究一下。

二知识详解出示前面学习过的弹簧测力计,大家重新认识一下。

请同学发言,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使用它,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使用之前沿轴方向拉动几下。

好,大家来测一下小铁块的重力,请读出示数。

那请大家在想一想如果我现在将小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

那么是不是小铁块的放入水中后,重力减小了?学生回答:不是,是水给了小铁块一个向上的浮力,所以示数会减小。

师:对,是水给小铁块的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竖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一)、浮力的定义,方向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刚才这种是直接测量法,(F浮==G–F拉)先测出空力中小铁块的重力,然后将小铁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

(二)、浮力产生原因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浮力产生的原因。

请看图正方体是一个有6个面,它的前后面、左右面在水中的压力是相等的。

只有上下两个面压力不一样(浸入水中深度不一样,受到的压强不一样,那么它的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就不一样)。

通过压力差法来计算浮力的大小F浮==F向上--F向下。

师:大家注意,如果一个物体沉底了,那么它受到水的浮力了吗?思考一下。

如果下表面与其它物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就没有受到了浮力。

例如在水中的桥墩。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实验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快乐游戏:造“船”比赛。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压强和浮力》复习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纵观近几年中考命题,不难发现,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

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是本节的设计意图。

根据新标、考纲进行知识的系统复习、通过精选习题进行堂训练,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压强知识得到深刻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会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强的概念;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④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⑤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②通过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②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压力小桌、海棉、重物以及flash。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教师拿出一些器材(海绵、压力小桌、重物),提出问题:“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什么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所复习的内容:压强和浮力的第一时压强。

二、知识回顾、抓基础首先,教师设疑:“你对压强知多少?”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

并利用投影打出知识结构(如图)。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

(一)复习“压力”先设疑:“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们有联系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后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⑴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二)复习固体压强学生说出概念、公式P=F/s、单位后教师设疑:“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学生回答。

《浮力》教学设计[修改版]

《浮力》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浮力》教学设计浮力的教学设计《浮力》教学设计吉水三中谢海根一、教材分析及处理《浮力》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学习下一节浮力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军事、生活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浮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可谓既熟悉又不熟悉。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学生对浮力的存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说不熟悉,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

而综合分析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具备的,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

具体安排为:先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浮力的事例,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得出浮力的定义及方向,再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浮力的定义及方向、探究浮力的大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直接提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问题后进入浮力大小的探究,通过“思想做做”进行猜想后利用“溢水法”进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引导,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浮力概念贯穿本节始末,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教学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及浮力的方向。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3)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2)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一等奖3篇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一等奖3篇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6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完成下面的填空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3.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题解答:【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g)。

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N、密度为0.9×103g/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水的密度为1.0×103g/3)。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知识链接】( 1 )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 2 )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引导得出浮力概念:一切侵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观看实验,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一、实验探究——浮力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浮力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自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浮力)教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理解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培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复习设计一、基本概念、规律复习1.提出问题:(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怎样用实验证明?(2)探究: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所做的一系列试验。

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问题是: 选用的图是: (填图中的序号)探究的结果是:(3)问题: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整理、归纳3.练习练习1: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它们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练习2.小 明利用一只量杯(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一根细线和一只弹簧测力计、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物块(该物块不吸收任何液体),测量量杯内液体的密度,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测量值可计算出该液体的密度ρ液体= kg/m 3。

嗨!我是物理小博士,以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看看我的提醒吧!大小:浮力概念:二、浮沉条件及其应用1.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在什么情况下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2)举例说明浮沉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归纳:3.练习练习1:我国“远望号”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中正确是是()A、由于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里的浮力大C、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水里受到的浮力小D、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练习2:如下情景,请你根据漫画提供的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并利用物理知识作出简要回答。

问题:回答:三、小结(略)复习测评一、填空题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各种体。

2.根据所给的密度表,判断下列情况中的实心石蜡球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1)石蜡球浸在水中,将会;(2)石蜡球浸在柴油中,将会;(3)石蜡球浸在汽油中,将会。

浮沉条件①:②:③:3.小红在家中做实验,将一玩具分别放入水、盐水中,玩具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则玩具所受浮力的关系是Fa Fb (填“>”“=”或“<”), 容器中装的是水。

4.有一小木块,把 它 盛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从杯中溢出2N 的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静止时,木块处于 状态(选填“悬浮”“漂浮”或“沉底”),会从杯中溢出 N 的酒精。

(ρ木<ρ酒精<ρ水,水与酒精足够多)5.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当报警器接触到一定量的泄漏气体时,会发出响声,有位同学家中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请判断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如图中 (填“A ”或“B ”)所示,简述你判断的理由 (资料:煤气和天然气,其密度比空气小;如果使用液化石油气,其密度比空气大) 二、选择题6.图中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现匀速缓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直到其下底面恰好离开水面,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A 、一直变大B 、一直变小C 、先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变大D 、先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变小7.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球体积相同,静止在水中,则( ) A 、a 球受到的浮力大B 、b 球受到的浮力大C 、c 球受到的浮力大D 、三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8.如图所示,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 鱼的说法正确,这是因为 ( ) A 、大鱼体积大,且在浅处B 、大鱼体积大,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也大C 、小鱼在深处受到水的压强大D 、小鱼在深处,且重力较小9.一艘潜水艇保持深度不变从海里潜行到河里,则该潜水艇受到的 ( )A 、重力不变,浮力不变B 、重力增加,浮力减小C 、重力增加,浮力增加D 、重力减小,浮力减小10.如图所示,一块00C 的冰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接触并相互间有作用力,则当冰完全熔化为00C 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ABA 、上升B 、下降C 、保持不变D 、水面的升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11.在以下情况中,物体所受浮力变化的是( )A 、江中的船漂流入海B 、江中的石块被冲入大海C 、海面下的潜水艇逐渐浮出水面D 、给停泊在海港内的货轮装货三、试验探究1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马铃薯浮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

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回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 、B 、C 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2、配置一大杯盐水;3、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的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猜想2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13.小红学习了浮力知识以后,想用以下器材对浮力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请你根据所给器材,帮助小红提出一个与浮力有关的物理问题,并按要求做答。

器材有自制测力计一个、小石块一个、装有足量水的塑料桶一个、细线若干。

示例: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 三个实验小组。

化学研究小组利用PH 试纸检测河水的酸碱度。

生物研究小组舀起河塘里的图7-30第一天几天后水作饲养金鱼的水质调查。

物理研究小组测量河水密度,他们用一边长为10.5cm 的正方体木块制作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先将木块放入清水中漂浮,测得木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为6.3cm 。

然后在木块上沿水液面处画一周白线。

再将木块放入密度为1.05×103kg/m 3的污水中漂浮,(当河水密度超过时1.05×103kg/m 3,一般就不在适合水产养殖。

)那么污水面将在该白线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cm 处,再将该处画上一周红线。

用此木块就可检测河水的密度是否超标准。

15.如图所示将一块重为3N ,体积为100cm 3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 上升到12cm (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不计,g=10N/kg )求:(1)石块所受的浮力;(2)容器中水的重力;(3)细线松动,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四、中考回顾1. 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石块重1N ,将石块完全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6N ,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 ;石块的体积为 cm 3。

(ρ水=1.0×103kg/m 3 ,取g =10N/kg )2.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图①②③,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因素有关。

(2)在图③与图④中保持了 不变,得到的结论是浮力大小与 有关。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

请再举一个应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实验: 。

3.刘星将一块重2N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后橡皮泥立即沉入水底;他取出橡皮泥将其捏成船状再放入水中,"泥船"却漂浮在水面上,他是利用了 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此时"泥船"所受的浮力为 N.4.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

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该舰艇①② ③ ④A .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B .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C .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D .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重力较大5.将一个鸡蛋分别放在装有盐水和水的两个容器中,发现鸡蛋仔盐水中漂浮,在水中沉到底部,如图所示,请比较鸡蛋在两种液体中静止时所受浮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6.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地进行了海试,在它从海平面以下潜到3000多米深处的过程中,潜水器的舱体受到水的压强逐渐 ,而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一、基本概念、规律复习 2.整理、归纳概念:液体或气体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向上的托力。

大小: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气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练习1:A练习2.点拨:由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得到固体物块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液,由量筒两次示数之差得到固体物块的液体的体积V 排液。

根据公式G 排液=m 液g=ρ液V 排液g 就可以算出ρ液。

二、浮沉条件及其应用1.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在什么情况下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2)举例说明浮沉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归纳:①:F浮>G物体,上浮 ②:F浮<G物体,下沉③:F浮=G物体,漂浮或悬浮 3.练习 练习1:A练习2:启发:先了解漫画描述情景:女孩得到全部气球后身体离开地面上升。

然后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再进行回答。

(参考答案:问题:女孩得到全部气球后身体为什么会离开地面上升?回答:气球和人受到盐水 第一天几天后第一天几天后水的浮力大于重力。

)复习测评一、填空题1.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气2.(1)上浮(2)悬浮(3)下沉3.=、b4.漂浮、25.B、天然气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其所受的重力二、选择题6. C7.D8.大、B9.D10.A11.BCD三、试验探究12.盐水的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错误、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13.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所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将小石块吊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然后浸入水中观察小石块在水中不同深度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发生变化、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14.下方、0.315. 1N、5N、1.6×103Pa四、中考回顾1. 0.4、402.(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V排)(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V排)液体的密度)控制变量法(或ρ液3.增大排开水的体积、24.A5.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因为鸡蛋仔盐水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在水中下沉,浮力小于重力,而鸡蛋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鸡蛋仔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