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f 4 ] 谢志坚 巨噬 细胞异 质性[ I 】 医学综述, 2 0 0 1 , 7 ( 6 )3 6 7 — 3 6 9 【 5 ] 李珊珊, 陈煜, 段钟平 C D1 6 3与s C D1 6 3 : 肝 衰竭评价 的新指标 J C l i n i H e p a t o , 2 0 1 1 , 2 7
[ 7 ] Mo s s e r DM T h e ma n y f a c e s o f ma c r o p h a e g a c t i v a i t o n J L e u k o c B i o l , 2 0 0 3 l : e b , 7 3 ( 2 ) :
f 1 0 1 1 1 1 2 一I 1 1 5
『 6 ] We a v e r L K . Hi n t z — Go l d s t e i n K A, P i o l i P A ,e t a 1 . P i v o t a l a d v a n c e : a c i t v a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n o f c e l l s u r f a c e T o l l —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C a U S e S s h e d in d g o f t h e h e m o g l o b i n s c a v e n g e r r e c e p t o r CD 1 6 3Ⅱ 1 J L e u k o c
参考文献:
【 1 ] 王 宇明, 汤影子 重型 乙型肝 是发病机制研 究进展o ] 传染病信息, 2 0 0 8 , 2 1 ( 2 ) : 6 8 — 7 0 [ 2 ] H i r a o k a A , H o d i k e N , A k b a r S M, Mi c h i t a k a K, Ma t s u y a ma T . Ou _ j M S o l u b l e C D1 6 3 i n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5 3 7 1 0 0 )
( 广西贵港市人 民医院骨科一 区 , 贵港市
【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 防旋髓 内钉 【 中图分类号】 R 6 8 3 .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6 5 7 5 ( 2 0 1 3 ) 0 5 6 2 5 3
的股骨干骨折 , 但对于骨质疏 松及大转 子不完整 的股骨
2 P F N A治 疗股 骨转 子 间骨折 的优 缺点及 其
适应 证
P F N A是在 P F N的基础 上改 良设 计 而成 的一种 新 型髓 内固定器材 , 除继 承 了 P F N 的优 点外 , 也 突 出了其
直径是逐渐增加 的, 这样可达到股 骨头颈 内很大程 度 的
干近端和股骨颈 结合成 一 体 , 更 好地 传递 应 力 , 以达 到
防止髋 内翻 的作用 ; G a m m a 钉远端的 自锁钉具有 固定髓 内钉、 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 的作用 ; 同时 , G a m m a钉可微 创操作 , 对骨折周 围组 织损 伤小 , 术后 患者 可 早期 下地 活动 , 对不稳定型转子 间骨折 有 良好 的 固定作 用 。但起 初的 G a m m a 钉外 翻角 度过 大 , 应力 主要 集 中于髓 内钉
远端外侧 , 远端股 骨干 骨折 及锁 钉 断裂 的发 生率 较高 。
另外 , 单一拉力螺钉可能 因骨 质疏松 或者过早 负重而切 出股骨头 , 从而导致髋 内翻畸形或者 内 固定失 效 。随着
内固定物设计 理 念 的改进 , G a m m a 钉 也进 行 了进一 步
愈合率高 , H a r r i s 髋关 节功 能评分 优 良率 高。到 目前 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

1 g 年 获 上 海弟 二 医科 大学 医学 硕 士 学位 、 任 北 京 协和 go 现
医 院 骨 科 副教 授 中 华 医 学 会骨 科 分 会 创 伤 学组 委 员 临
床 医学 博士 学 位在 读 。 要 从 事骨 科 创 伤 专 业 的临 床 和 研 主
究 发 表相 关 论 文 十余 篇 . 参 与编 写骨 科 专 蔷 3部
o
C n Ca :mp Me i i e Vo ~0- 2 , hi ̄ ne aay rr d c l r l 8 0C 2
维普资讯
内 容提 要
股骨转子 问骨折是孝 年^ 的常见病 以手求浩疗为主。 骨质疏松是老年骨折的主要原司 内固定浩疗有发生失败 的危险。对此病流行病学 、 生物力学、疾病特点厦分类的复 习有助于 洁疗万法的完善 老 年转子间骨折的理 孽治疗方法 直是对 骨质疏松的治疗与各种固定技术方
cl sfc [ n c d h l a i a i a eP si o
吣 p e t h [e tr n T e ie Imeh d ft e e f cu e r a e ef c te r arl t h d a r e t o s 3 h s t rs ae b s d r a
a d h n c m g f m p a t n t e s o t o n s o i ln s r
间短 尽早 地进 行 康 复功能 练 习 预骑 和 控 制肺 部 厦 泌 尿 系 感 染 、 电解 质 水 厦酸 碱 平 衡 等 并 发 症 发 生 。 常规 应 用 低分 子 肝素 可有 效预 防深 静脉 血 硅 的 形成 。 术前 术 后 应 进 行抗 骨质 疏 松 治
o " te o b n t r f se D r ss t a m e t a d r h c m 1a I 1 o t o o o I o o te [ n n m v e {[ a f a I n r tu e [ d d n en to Is rm l s r x  ̄ q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非 手 术 治 疗 是 本 病 的 一 种 传 统 疗 Sn es髋 关节 创 伤 后 功 能评 定 标 准 进 板 结构 ,在 抗剪 力 上 略差 于 髓 内 固定 系 a dr 法, 患者 需长 期 卧 床 , 患肢 外 展 位 3 。 0行 行 髋 关节 功 能评 分 , 良率 8%。 潘 伟 统 , 于严 重骨 质疏 松及 明显 不稳 定骨折 优 9 对 骨、 皮牵 引治 疗 , 以保 证 骨 折较 好 复位 和 新等 采 用 经 皮 双 螺旋 稳 加 压 钉 柱 角 外 的 患者 , 不应 过 分 强调 术后 立 即 负重 , 以 快 速 愈 合 。褥 疮 、 积 性 肺 炎和 泌尿 系 固定 架 治疗 股 骨 转 子 问骨 折及 股 骨 颈骨 免 发生 内固定 切 出 、 坠 松动 , 内翻 畸形 等 髋 感 染等 并发 症 是 传统 治疗 的难 题 。 因并 折 1 1 , 均 随访 8个月 , 良 1 1 5例 平 优 3 例 并 发症 。 发症 而 导致 死 亡 的 发 生率 达 3 . 。有 (36 , 46 % 9 .%) 尚好 9 (.%)温 立等 用 经 22 经 皮 加 压 钢 板 ( C P P ye 例 6 4 。 .2 . P C ) esr 文 献 报 道采 用 胫骨 结 节 骨牵 引并 骨盆 兜 皮 螺 纹 针 骨 水 泥 球 结 状 外 固定 治疗 3 等 ”设 计 的经 皮 加 压 接骨 板 ( 两 个 可 6 有 带 悬 吊法 治疗 , 能有 效防 止褥 疮 的发 生 , 例 股 骨 转 子 间 骨折 患者 , 后 至 拔 针 时 滑 动 加 压 螺 钉 ) 有 静 力加 压 和 动 力 加 术 具 疗 效 满 意 。 统 疗 法 治疗 的股 骨 转 子 问 间 1~ 6周 , 针 时 骨 折 均达 到临 床 愈 压 的 作用 , 以保 持股 骨 良好 的颈 干 角 , 传 21 拔 可 骨 折 患者 不 需忍 受 手 术 的痛 苦 与 风 险 , 合 。 因 此 , 固定 支 架 治疗 股 骨 转 子 问 允 许 患 者 早 期 部 分或 完 全 负 重 。颈 部 2 外 易 被 患 者 与 家属 接 受 。 不 具 备 手 术 治 骨 折 是值 得推 荐 的一 种 治疗 方法 。 在 疗 条件 的基 层 医 院仍然 是 一 种可 行 的 治 22 微 创 内 固定 .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进展邵进;杨铁毅【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常伴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目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主要有髓外固定术和髓内固定术.对于A1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外固定术经济可行,疗效理想;而对于A2型、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可较早下床活动,从而减少了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该文就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4(035)006【总页数】3页(P374-375,381)【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外固定;髓内固定【作者】邵进;杨铁毅【作者单位】200135,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200135,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老年人是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危人群,目前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约为20%[1]。
临床上遇到疑似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立即对其进行CT扫描以确诊,确诊后需尽早手术。
临床数据[2]显示,48 h内手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康复均有积极作用。
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成功率高于传统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所减少。
1 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分型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分为3型。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有良好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A1.1型为骨折线沿转子间线,A1.2型为骨折线通过大转子,A1.3型为骨折线通过小转子);A2型:经转子的粉碎性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A2.1型为有一内侧骨折块,A2.2型为有数块内侧骨折块,A2.3型为骨折线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 cm);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A3.1型为斜形骨折,A3.2型为横形骨折,A3.3型为粉碎性骨折)[3]。
临床上AO分型有助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形态学描述和统计学分析,并能为植入物选择和预后判断等提供指导。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

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无移 位
I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部分 移位
II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完全 移位
分型对于 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 法具有重 要意义
按O分型
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外侧 B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内侧 C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中间 D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外侧,且伴有转子间嵴的骨折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穿针固定术、关节置换术 等
手术风险:感染、深静脉血栓、 神经损伤等
术后康复:早期功能锻炼,预 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开始,以减轻疼痛、肿胀和肌肉萎缩为主 中期康复:骨折后2-4周开始,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为主 晚期康复:骨折后4-6周开始,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能力为主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心理疗法等
04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并发症及预防
血栓形成
原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 症状: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热 预防措施: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血药物、定期检查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
肺部感染
症状:发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
原因:长期卧床、呼吸道分 泌物增多、免疫力下降
预防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翻身拍背、吸痰、加强营养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分型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 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防与 保健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 及预防
01
添加章节标题
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有预后意义 。这是大多数学者长期使用 的一种分型方法 。
2 . 3 R u s s e l — T a y l o r 分型 R u s s e l 一 . T a y l o r 分型 由R u s s e l — T a y l o r
于 1 9 9 2 年提 出 , 这种 分型对 于转 子下骨 折 的内 固定 选择和
三部 分骨折 , 又进一 步分为 : ⅢA型 即螺旋形 骨折伴 小转子 骨折 , ⅢB型 即螺旋形 骨折伴外 侧蝶 形骨折 块 ; I V型 为 四个 或更 多骨折块 的骨折 ; V型 为转子下 骨折伴转子 间骨折 , 包 括转子下骨折线 向上延伸至大转子 。该分型可预 示 , 如果 内 侧 骨皮质支撑 丧失 , 则骨折 有较高 的内 固定失败 的风 险 , 具
中国中西 医结合外科杂志 2 0 1 4 年6 月第 2 0 卷第 3 期
3 2 7
麓鬻群 鬻 0 缀≤ ≈ 强簿∞ 薅
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 的研究 进展
马剑雄 , 王 杰, 杨 阳, 马信 龙
摘 要: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且很棘手的骨科创伤。股骨转子下区域是一个生物力学上应力高度集中的部位,
侧 骨折 的愈合 率高 。但 此种分 型方法并没 有包含 常见 的转 子下 区域 的长螺旋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
2 . 2 S e i n s h e i m e r 分 型 1 9 7 8 年, S e i n s h e i me r 提 出 了一种 根
位, 不仅承受着人 体 的重力 载荷 , 而且 承受 着 由于作 用于股
骨头 的偏 心负荷所致 的强大 的屈 曲应力折块 的数量 和位 置 以及 骨折线走 向进行分 型的方
法 。分 为 5 型: I型为骨折无移位或移 位小于 2 m m的骨折 ; Ⅱ型为两部 分骨折 , 又进一 步分为 : ⅡA型 即小转子 下横行 骨折 , ⅡB型即小转子下斜形骨折 , I I c型即 由小转子 向外下 方延伸 的穿经转 子下区域外侧骨皮质 的反斜形骨折 ; l l I 型为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何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何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所以要重视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什么是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本病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即老年人走路摔伤当时髋部着地造成的一种暴力性骨折,若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症,明显的下肢外旋就能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伤区肿胀瘀斑、压痛明显、压痛点位于大转子处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下肢活动功能受限制,不能站立或者行走、瘀血以及肿胀等症状。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治疗,还会发生髋内翻畸形、骨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所以要重视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如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为:迅速稳定骨折,促使患者早起活动,预防系统器官并发症,治疗期间应防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不论何种治疗方法,都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2.1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用方法有抗外旋“钉子鞋”和牵引疗法(皮牵引和骨牵引)。
非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患者无需忍受手术的痛苦与风险,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
对于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基层医院来讲,非手术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手段。
该方法的缺点是疼痛明显,容易发生心肺功能不全、肺炎、褥疮、血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此外,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髋内翻畸形的情况,长期下肢牵引,解除牵引后膝关节容易发生僵直和屈曲功能障碍,需要在长时间的锻炼与康复下才能恢复。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非手术治疗的应用率较低,主要是对存在绝对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应用,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最后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随着高龄人口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p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pff)病例开始增加,对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造成很大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展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早期内固定治疗成为一种趋势,非手术治疗已很少应用[1~2]。
目前对pff患者,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大多数学者都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pff 手术方式有很多种,下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简述。
1 多针(钉)固定早期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多,pff患者多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或有限切开,用3~4根斯氏针、螺纹钉或改良型的折断钉、双头加压螺钉等进行固定。
目前多根针(钉)已很少用于pff患者。
2 钉板系统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系统,包括鹅头钉(richards)、动力髋螺钉(dhs)和动力髁螺钉(dcs)。
jacobs[3]等证实dhs具有静力加压与动力加压的双重功效,能保持良好的颈干角,利于骨折愈合。
但随着其广泛使用,缺点也暴露出来:可导致股骨颈变短,出现肢体短缩畸形及行走障碍;在严重粉碎或骨质疏松者,过度加压可使钉头穿出股骨头;无有效抗旋转作用;对于内侧皮质骨缺损患者,内植物承受的内翻应力增大,出现疲劳断裂、髋内翻的机率增加;滑动加压用于反转子骨折时可导致骨折端分离、骨折不愈合[4~5]。
dhs改良出现了medoff钢板(msp)、经皮加压钢板(pccp)、锁定钢板、双钩螺钉、侧方钢板联合髓内针等,但其疗效均有待临床验证[6,7]。
dcs类似悬臂梁系统,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
适用于不稳定骨折,尤其适用于股骨近端的转子下骨折。
3 髓内周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主要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pfn-a 等.目前髓内固定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8]。
3.1 gamma钉能将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牢固固定,允许骨折部嵌插,增加稳定性,克服了由于大转子骨质粉碎后,局部无支撑点这一力学缺陷。
gamma钉适于各种类型的pff,但在临床应用中同样发现gamma钉易造成术后局部疼痛及疲劳骨折,tarantino等[9]报道其发生率为1%一8%。
术中扩髓不充分、强行打入髓内钉时,可造成股骨干爆裂骨折,抗旋转能力差,可出现拉力螺钉股骨头切割,甚至拉力螺钉进入骨盆[10]。
改良后的第三代gamma钉由于缩减了内置物和器械的外形尺寸,为微创固定骨折提供了可能[11]。
3.2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pfn-a)。
3.2.1 pfn保留了gamma钉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陷:①主钉近端的直径减小,不必扩髓,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出血及脂肪栓塞等的发生[12];②髓内主钉的外翻角为6o,符合股骨的解剖形态,使髓内钉插入顺利;③近端可植入2枚拉力螺钉进入股骨头,进一步增加抗旋转能力,降低了拉力螺钉切割和断钉的发生率[13];④远端2个交锁钉孔分别为圆形和椭圆形,以便自由选择动态及静态交锁;⑤远端直径较小,能有效预防股骨干骨折的发生。
但pfn对操作技术的要求亦较高,pfn的主要并发症为拉力螺钉切割股骨颈、拉力螺钉或防旋螺钉退出的“z-效应”。
3.2.2 pfna与pfn相比,pfna最大的改进即1枚螺旋刀片取代2枚螺钉,可对周围骨质进行压缩,可较好地防止旋转和塌陷,抗旋转稳定性和抗内翻畸形能力和2枚螺钉相似[14]。
主钉远端长凹槽设计及远端锁钉的位置与主钉的尾端距离增加,可分散骨干所承受的应力,避免股骨干骨折。
其缺点是术前需良好复位,否则打入螺旋刀片时易导致骨折部位的分离[15]。
4 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适于严重多发性创伤及年老体弱多病、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16],治疗的目的不在于骨折的良好复位,而是稳定骨折,便于护理,如何能早期下床。
此手术为微创手术。
parker等[17]报道外固定器疗效与dhs相似。
缺点是属于间接固定,欠牢靠,易发生钢针易松动、退出;针道易感染、局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
5 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高龄患者发生的严重粉碎性pff,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但转子间骨折是否一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尚存在着争议[18]。
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出血多、风险大、费用高,尚有许多并发症如感染、脱位、人工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19]。
bonnaire等[20]发现,股骨近端骨密度>0.6 g/cm3 时,内固定切割股骨头的几率较小,如果小于此值,可以采用髓内固定或一期关节置换。
6 小结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要控制和治疗骨质疏松,预防摔倒和应用保护设施,减少骨折发生[21~22]。
股骨转子间骨折早期手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创造良好条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pff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及骨质疏松等因素,原则上只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应尽早手术治疗,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
参考文献[1] cole pa,bhandari m.what’s new in orthopaedic trauma[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5 dec;87(12):2823~38[2] lin pc,chang sy.functional recovery among elderly people one year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fj].j nurs res,2004,12(1):72~82[3] jacobs rr, mcclain o, armstrong hj.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a clin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udy. [j]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0jan-feb;(146):62~70[4] guerra pinto f, dantas p, moreira r, etplications relating to accuracy of reduc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reated with a compressive hip screw.hip int. 2010 apr-jun;20(2):221~8[5] hrubina m, skoták m, běhounek plications of dynamic hip screw treatment for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 2010oct;77(5):395~401[6] knobe m, münker r, sellei rm, et al.unstable p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failure rate, lag screw sliding and outcome with extra- and intramedullary devices (pccp, dhs and pfn).z orthop unfall. 2009may-jun;147(3):306-13. epub 2009 jun 23[7] kraus j, volf v, burget f, jindrová b.pccp versus standard proximal femoral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p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rozhl chir. 2009aug;88(8):469~74[8] ramakrishnan m,prasad ss,parkinson rw,eta1.manage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and metastases using long proxireal femoral nail[j].injury.2004,35(2):184~190[9] tarantino u, oliva f, impagliazzo a, et a1.a comparative prospective study of dynamic variable angle hip screw and gamma nail in intertrochanteric hipfractures[j].disabil rehabil. 2005 sep 30-oct15;27(18-19):1157~65[10] flint jh, sanchez-navarro cf, buckwalter ja, et al.intrapelvic migration of a gamma nail lag screw: review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orthopedics. 2010 apr 16:266~270. doi: 10.3928/01477447~20100225~19[11] 肖湘,张建国,周连兴,等.第三代gamma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4):278~281[12] mehboob i.proximal femoral nail in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jnma j nepal med assoc. 2009oct-dec;48(176):273~5[13] simmernacher rk.the new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 daily practice:results of a multicentreclinical study[j].injury,2008,39(8):932~939[14] kristek d, lovri? i, kristek j, et al.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coll antropol. 2010 sep;34(3):937~40[15] boghdady gw, shalaby m.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external fixation for basicervical an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high-risk elderly patients.strategies trauma limb reconstr. 2007 dec;2(2~3):83~9[16] tomak y,kocaoglu m,piskin a,et a1.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a modified external fixator[j].injury,2005,36(5):635~643[17] parker mj, handoll hh.extramedullary fixation implants and external fixators for extraeapsular hip fracture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jan25;(1):cd000339[18] garcía juárez jd, tohen bienvenu a, garcía hernández a, et al.cemented femoral prosthesis with calcar replacement for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acta ortop mex. 2009 nov-dec;23(6):326~30[19] geiger f, zimmermann-stenzel m, heisel c, etal.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the influence ofprimary hip arthroplasty on 1-year mortality.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7 dec;127(10):959~66[20] bonnaire f, weber a, b?sl o, et al.“cutting out”in pertrochanteric fractures--problem ofosteoporosis?.unfallchirurg. 2007 may;110(5):425~32[21] bow ch, tsang sw, loong ch, et al.bone mineral density enhances use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predicting ten-year risk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chinese men: the hong kong osteoporosis study.osteoporos int. 2011 jan 14[22] reginster jy.antifracture efficacy of currently available therapies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drugs. 2011 jan 1;71(1):65-78作者单位:300211 天津市天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