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或沦为美军一部分
日本自卫队参与“防震救灾”演习

生率在 15 0 以上, “ 震 每 次的侧 重点和着力解 决的问 0次 有 地
国 ”之 称 。
题 都 不相 同, 且参 加演 习 的飞 而
为了纪 念 1 2 年 发 生 的 关 机 也 由原 来 的 由消 防厅 派 出变 93
东大地震, 提高政府部 门、 应急 为 由航 空 自 队派 出, 习 中还 卫 演
演 习中, 日本 政 府 投 入 了数 台 的机动性 和各种经验 与职 能 , 而 , 一 解 释 却 依 然 无 法 消 除 这 殊气息。
本 自卫 队派 出 舰 艇 和 飞 机 参 加 军用直 升机 , 拟从 横 田美军 所 以才 让 自卫 队参 加 演 习 。 然 模 ”
演 习, 日美军士兵 、 国海 军 基 地 运 送 救 援 物 资 到 东 京 。 驻 美 救援 队也首次参加了演习, 意在 现 在 了东 京 繁 华 的银 座 街 头 ,
LF &DS S E IE I T R A 1探讨与分析
‘ ‘
日本 自卫队参与 防震救灾"演习
王 棠 王 斌
日本 地 处 亚 洲 大 陆 东 部 、 太 平 洋 西 侧 , 北 方 向狭 长 , 南
在 发 现 有 大 地 震 预 兆 后 立 即 报 告 政 府 , 府 随 即 召 开 内阁 会 政
第 七 舰 队 的一 艘 舰 艇 以及韩 国 同 时 , 上 自卫 队 装 甲车 也 出 陆 防 震 救 灾 综 合 演 习 弥 漫 着 的特
21— 《 00 2 生命与灾害》 31
派 出 日 航 空 自卫 队的大 型运 输 动 中的组 织 与 协调 。 本 机 , 行从 爱 知县 空运 医疗 救 护 遂 组 至灾 区 的救援 任 务。 军 还 派 遣 了可 运 载 C 一 3 直 H5E 2 0 年 的 防 震 救 灾 综 合 升机 的 两栖 攻 击 舰 到 东 京 湾 08 演 习 则 主 要 针 对 年 内 发 生 的 地 区 参 加 演 习 。
小度写范文【小泉为日本迈向军事大国提档加速】小泉纯一郎模板

【小泉为日本迈向军事大国提档加速】小泉纯一郎在日本大选的竞选高潮中,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电视节目中再次公开扬言要修改宪法第九条,并要为自卫队正名,使日本自卫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队。
小泉放出这种言论并非第一次。
这些言论明显不符合日本战后的建国方针,也与和平宪法精神相悖,因而引起了在野党的一致反对和强烈批评,同时再一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权势力推动修宪和平发展国策动摇众所周知,二战中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战后,美军占领日本,并制定了保证该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平宪法,其基本理念是放弃战争和保障基本人权。
该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诚实地企望以正义和秩序为基调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
”这一和平发展的国策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也给维护亚洲的和平环境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但不容忽视的是,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一直在历史问题上含糊其辞,甚至有时还有美化粉饰的做法。
尤其是近年来,这种动向愈演愈烈,被正义舆论视为右倾化,这令周边国家十分忧虑。
更有甚者,在政客的煽动下,日本和平发展的国策发生了动摇。
小泉能够在竞选期间敢于说这种话就是佐证。
早在1957年8月,日本内阁就曾设立过宪法调查会,但由于当时的抵制力量还很强,因此它在1964年7月向国会和内阁提出报告时较为客观,既反映了改宪派的要求,又反映了护宪派的呼声。
1997年日本宪法实施50周年之际,日本国内要求讨论修宪的呼声高涨。
以前外相中山太郎为会长的推进设置宪法调查委员会议员联盟成立,并于1999年7月修改了有关法律,为在众参两院设立宪法调查会做好辅垫。
在此同时,日本政界关于改宪的公开议论逐渐增多。
在小渊内阁时期,日本国内基本形成了讨论修改宪法的氛围。
该内阁在仅存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再突破战后禁区,强行制定日美防卫合作相关法案、国旗国歌法和窃听法,这些法律的内容或制定过程都存在与和平宪法精神相悖的问题。
2015年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剖析

2015年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剖析徐万胜栗硕[内容提要]在美国深入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大力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立法进程、国际安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等背景下,日美两国于2013年10月正式开始了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工作。
经过“日美防卫合作小委员”(SDC)的具体运作、日美首脑及防务与外交高官的宏观推进后,“新指针”于2015年4月27日正式出台。
与1997年版指针相比,新指针取消了“日本周边”这一地理限制,突出了日美防卫合作的“全球性质”;打破了原有的“三种事态”划分方法,强调了日美防卫合作的“无缝”体制;还增加了太空与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合作内容。
新指针的出台必将促进日美防卫合作的一体化进程,推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相关立法工作,并增强对中国的遏制态势。
[关键词]新指针日美防卫合作集体自卫权日美同盟[作者简介]徐万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栗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 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41(2015)04-0012-122015年4月27日,日美两国时隔18年再次修订出台了2015年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下简称“新指针”)。
这是双方因应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国际安全形势变化的产物。
并且,新指针增加了“离岛防御”、“共同侦察”、“自卫队防护美国军舰”等合作内容,具有较强的对华指向性。
——12近年来,美国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通过夯实同盟体系来强化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则大力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立法进程,不顾被美国拖入战争的风险,积极谋求扩充海外派兵内涵。
于是,为应对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日美两国这种“积极作为”的战略需求引导着双方走向更加紧密、更具“全球性”的同盟合作。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美国为深入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通过鼓励日本发挥更大作用来协助其维持地区主导地位。
自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其持续性与成效性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2011年中东大变局、2013年奥巴马缺席APEC会议与东亚峰会、2014年乌克兰危机升温之时,美国能否向亚太地区投入足够力量并有效主导该地区的局势发展等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讨论。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野下的美日同盟转型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野下的美日同盟转型■ 赵明昊/文当前,美日同盟正进入冷战后第三轮战略调整期,前两次分别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次朝核危机和2001年的“9·11”事件促成。
而此次调整则以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特别是军事上的战略调整为大背景,主要应对中国崛起。
美国希望开掘和利用日本的军事实力,服务美在该地区军力配置的重新调整,以及“海空一体战”、“联合作战介入”等新军事概念的实施。
美国希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大力推动二战后美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彀辐模式”同盟体系向“网状模式”的同盟伙伴体系转型,力图提升对中国的军事遏制能力,对朝鲜半岛、南海等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对该地区总体安全态势的塑造能力。
在本轮美日同盟调整中,日本则力图紧抓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机遇”实现“借船出海”,通过夸大安全威胁“倒逼”国内各派同意修改和平宪法,为行使“集体自卫权”消除障碍,力图以“进攻性防卫”替代“专守防卫”,突破军费开支限制,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无核三原则”,强化所谓“机动防卫力”,最终谋求日美同盟“对等”化和日本的“普通国家”化。
美日同盟调整的战略背景美日同盟的此轮调整是在美日两国大力推动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体现了美日两国战略界人士和政策精英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若干新思维,其战略含义与动向不可低估。
美国大战略正日益表现出“离岸平衡”取向。
随着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并于2011年宣布正式结束伊拉克战争,以及在数年内从阿富汗撤军,加之起始于2007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实力地位造成的显著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正进入新一轮争论期和调整期。
[1]总的取向是,一方面,选择“新自由国际主义”路线,强调21世纪的美国国家安全目标应着眼于重建“自由国际主义”的世界秩序,通过与他国达成“新契约”,更加灵巧地综合运用权力和规则,重塑和维护所谓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rule-based)全球体系,在美国实力陷入相对衰落的情况下延续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
第一岛链还拦得住中国吗?

第一岛链还拦得住中国吗?冷战时期封锁苏联和中国进出太平洋的第一岛链曾被认为是“不沉的航空母舰”。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解放军舰艇和战机编队穿越第一岛链前往远洋训练的消息,甚至连日本媒体都习以为常。
然而近年来西方媒体又开始热衷炒作关于第一岛链的新话题:它到底还能不能拦住中国?第一岛链的美军是威慑力量还是中国的“人质”?《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中国军事专家。
空中封锁:重点在冲绳通常第一岛链被认为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
冷战时几乎所有上述群岛都有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基地。
冷战后金兰湾那支咄咄逼人的苏联舰队消失了,该方向的美军基地相继裁撤。
这条封锁链的南方多个环节出现“缺失”,但在卡住中国进出大洋脖子的北方环节,包括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在内的美日基地群仍实力雄厚。
整个亚太美军的空中精华都聚集在日本,主要集中在本岛的三泽、横田和冲绳的嘉手纳。
嘉手纳是美国在远东最大的空军基地,主要驻扎部队是第18作战群,现有两个F-15C/D战斗机中队,未来还准备换装F-35A隐形战斗机。
日本自卫队监控第一岛链的航空兵力主要集结在冲绳那霸基地,该地是日本西南防卫区域中唯一的航空基地,部署着西南航空混成团等13支部队。
此外在日本本岛的新田原、小松、三泽、千岁等地,也部署有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
对于空中封锁而言,防空雷达同样不可或缺。
出于冷战对苏防御的考虑,日本雷达站主要位于本岛,密集部署有超过20座J/FPS-3/5/7型防空雷达站。
为应对钓鱼岛争端,日本近年又加快了西南方向的雷达站建设。
海上封锁:南海力量不足相比开放的天空,被群岛分割的海峡更容易监控。
美国兰德公司新近一份报告认为,中国海军进出西太平洋的通道主要集中于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爪哇海上通道、日本、台湾岛和菲律宾之间海域、日本和韩国之间的海域等咽喉地带。
目前日本神奈川县的横须贺是美日在第一岛链最大的海军集结地。
横须贺

横须贺百科名片横须贺街景横须贺(YOKOSUKA)是一个位于日本神奈川县南东部三浦半岛的城市中部东岸,北纬35°18′,东经139°40′。
人口42万(1981)。
北邻横滨,扼东京湾口,为首都东京的门户。
东侧海岸为东京湾,西侧海岸面对相模湾。
由于横须贺市处于东京湾入口,使得横须贺市成为一个繁荣的军港都市。
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司令部等都设立于此。
人口数在神奈川县内位于横滨市、川崎市、相模原市之后,排名第4位。
这里历史悠久,地理优越,是军事要地。
中文名称:横须贺外文名称:YOKOSUKA面积:水域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人口:42万气候条件:平均气温约15℃、降水1700毫米著名景点:女神酒店地域特点:军事要地美誉:东洋第一港目录简介气候地理发展历史美国影响纪念侵略者的城市打开日本国门日本人爱憎交加看美军东洋第一军港地理意义基地历史基地军事配置军事意义海上兵力的最佳据点军港价值不菲美军重要根据地自卫队的主要基地驻港舰队简介气候地理发展历史美国影响纪念侵略者的城市打开日本国门日本人爱憎交加看美军东洋第一军港地理意义基地历史基地军事配置军事意义海上兵力的最佳据点军港价值不菲美军重要根据地自卫队的主要基地驻港舰队展开编辑本段简介气候地理横须贺设有日本防卫大学等军事院校和军事研究机构。
港口由横须贺、长浦、浦贺等港湾组成,水域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一般水深7~11米,码头总长约19公里。
军事基地主要在横须贺本港,可泊大型舰船300余艘。
不规则半日潮,大潮升1.7米,小潮升1.3米。
港口周围为低丘环抱,地势险要,地形隐蔽,交通方便,有铁路或公路直通各港。
年平均气温约15℃。
年降水量1700毫米。
9月有台风。
工业有造船、汽车和电子仪表等。
发展历史横须贺原为一渔村。
1865年建炼钢厂,后发展为海军造船厂。
1877年定为军港。
1884年设镇守府,海军在沿岸广建炮台、兵营和学校,陆军于腹地布防并设东京湾要塞司令部。
日本海上自卫队16DDH日向号直升机母舰(资料图片)

日本海上自卫队16DDH 日向号直升机母舰(资料图片)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2.1万吨,可同时起降5架直升机,与日本未来计划建造的新舰基本数据相近(资料图片)印度官方对此事表态较为谨慎。
印度国防部发言人对印度报业托拉斯的记者表示,印度军方没有发现中国直升机入侵。
但此前印度陆军参谋长卡普尔曾公开表示,一架中国军用直升机2个月前曾“侵犯”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领空,同时向边界沿线喜马拉雅山东南方向的楚玛尔镇的荒地空投罐装食物。
他说这次“侵犯”领空事件可能是中方的“导航错误”。
但是他声称,中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入侵”印度领空实属“错误”行为。
卡普尔表示,印度方面已经就此事向北京提出了交涉。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编辑/钟飞兴图编/刘梓延美编/聂平辉校对/黄蓉A 22世界·视点日本媒体9月1日报道,日本民主党8月30日在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获胜后,日本外务省8月31日说,外务省将配合新政府调查日本和美国秘密签订核协定一事。
美国国务院8月31日说,美国不会就驻日美军撤离问题和即将上台的日本新政府重开谈判。
依据美国与日本自由民主党政府先前达成的驻日美军整编协议,美国将在2014年前将8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及9000名家属从日本冲绳岛搬迁至关岛。
日本方面将为此支付28亿美元费用。
现阶段,驻日美军总数4.7万,其中超过一半驻扎在冲绳岛。
■综合新华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9月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边界巡逻从来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会越境进入他国领空和领土。
姜瑜说,印度个别媒体报道称中印边界最近发生军事摩擦,这是毫无根据的。
据专家介绍,根据中国地图,印度报业托拉斯所说的中国“入侵”的印度领土其实是中国的一部分,印媒一味炒作中印边界纠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据悉,拉达克地区原属于西藏,居民以藏人为主,后被印度占领,中国政府从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
由于对边界实际控制线存在异议,中印两国一直寻求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但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两国的边境部队在巡逻时有可能跨过实控线,这种“无意的跨越”并非入侵,对此印度国防部也明确承认。
美国占领与日本战后不彻底的民主改革

美国占领与日本战后不彻底的“民主改革”日本战败之后, 美国随即以联合国的名义占领日本。
其于日本以“根绝日本的战争能力与军国主义”、“通过民主化使日本成为世界国家中的一员”为标的, 采取一系列措施, 推行所谓“战后日本民主改革”, 诸如抢占占领者主导地位, 进行“间接统治”、推动“民主化”, 颁布新宪等等。
美国的占领政策固然在某种层面上具有时代意义, 然而其对日本固有的深具封建色彩的社会基盘没有, 也无法作根本的触动, 紧接“冷战”的需要, 又对日本旧政治、文化形态采取容留与温存的态度。
这就使占领的最后结果并未达至“根绝军国主义”的目的, 而留下无尽的历史隐患。
一、抢占主导与“间接统治”美国进入日本, 首着先鞭的是设置占领机构。
日本战败后即建立了由美、英、苏、中、法、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荷兰、菲律宾等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委员会”(F Eeastern Commission)。
另外还在日本设立“对日理事会”作为总司令部的咨询机构。
然而这些组织仅具原则上的象征意义, 美国凭藉占领日本时的“特殊作为”, 没有在独占日本的问题上作丝毫的让步。
此后的日子里, 由美国独家支配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部(GHQ)”操作了日本的一切战后重建事务。
对日管理的目的纵有无数, 而为其要者则为: 其一、根绝日本的战争能力与军国主义。
其二、通过民主化使日本成为世界国家中的一员。
如坂本太郎所说, 上述目的, 日本“在短时间里就取得了出色的成效”。
为了实现“改造”日本的目标, “公职驱逐”与旧政体解散的工作随即在日本展开。
1945年9月, 日本军队与其所属机关被“一卒不留”地遣散, 同月将东条英机作为一级战犯逮捕, 并处以绞刑。
1946年1月4日, GHQ发出解散右翼团体及裁撤军国主义头目公职的指令, 规定所有战争的“协助者”, 一概从政界、经济界、言论界的岗位上离开, 结果约12万名旧政府公务员遭到“放逐”(解职)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自卫队或沦为美军一部分
日本和美国日前在纽约举行外长和防长“2+2”磋商,正式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解除了对日本自卫队行动的地理限制,允许日本武装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进攻性的角色,一时备受各方关注。
新版防卫指针三大变化这是日美自1997年以来再次修订防卫合作指针。
与旧版相比,新版指针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放宽了日本行使武力的条件。
旧版只允许日本在遭到直接攻击时行使“个别自卫权”;新版则允许日本在本身没有遭到攻击时,也可视情况行使集体自卫权。
二是去除了日美军事合作的地理限制。
旧版将日本自卫队对美军的支援限制在远东的朝鲜半岛等日本周边;新版不再提“周边”,将日本对美支援范围扩大到了全球。
三是日美军事一体化的加深和加快。
新版提出日美将实现从平时状态到“灰色”状态、战时状态的“无缝”应对,新设日美部队协调机制,新增在太空和网络等领域的军事合作。
安倍政府为何急于修订新指针实际上是安倍上台后一系列重大安保政策转换的指向和归结点。
安倍政府2014年7月通过内阁决议,以修改宪法解释的手段解禁集体自卫权,
为日本自卫队海外派兵解除宪法束缚。
此后,安倍政权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安保法体制转换,并计划在今年5月向国会提出《武力攻击事态法修订案》《国际和平支援法》《重要影响事态安全确保法》等11个被反对党统称为“战争立法”的安保相关法案。
这些法案一旦经国会审议通过,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就具备了实际可操作性。
安倍政府也就完成了内阁决议解禁集体自卫权、立法修法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借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伺机出兵海外的安保政策转换三部曲。
将成美在亚洲“代理战斗力”当然,这一修订对安倍
政府来说不全是好事。
共同社发表评论说,新版指针将使自卫队在任何事态时对美军提供支援都成为可能,自卫队有可能沦为美军的一部分。
更有分析称,日本将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代理战斗力”。
而新版指针为亚太带来的将不是和平与稳定。
美日“2+2”会后的记者会上,各大媒体连声发问日本何时巡航南海便是明证。
可以预料,未来在东亚将会看到更多的抵近侦察、情报收集、反导设施等挑衅活动,西太平洋将变得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