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练习题(1)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第3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赫鲁晓夫执政后,把农业当做改革的突破口,其原因不包括...()。
A.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B.赫鲁晓夫有长期领导农业的经验C.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实现美苏争霸的需要2.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修补”主要表现在()。
A.极力贬低斯大林功绩B.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D.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3.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的“修补”主要是()。
A.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 B.减少集体农庄数量C.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D.制订新的五年计划4.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了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
为此,苏联开展了()。
A.平反冤假错案 B.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C.扩种玉米运动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5.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6.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新的个人崇拜C.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D.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作用7.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迟缓,陷入停滞不前状态,其原因不包括...()。
A.经济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B.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C.过高估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重经济负担8.198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决定把改革的重点转向()。
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 C.军事领域 D.思想文化领域9.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指导思想和政策错误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C.苏共内部混乱和分裂 D.戈尔巴乔夫对国家的控制力下降10.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政策和路线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 D.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猖獗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9-2020学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练习题(1)

2019-2020学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练习题(1)1.“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该主题应该是 ( ) A.动荡与变革 B.两极下的竞争 C.和平与发展 D.两极下的格局2.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安德罗波夫D.戈尔巴乔夫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A.政治B.经济C.军事D.外交4.20世纪80年代,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多数东欧国家,普遍出现食品短缺、消费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②遭遇自然灾害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④改革出现严重失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5.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重点放在农业上C.冲击了斯大林模式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6.下列属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共同点()①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③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7.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8.苏联这个国家名称已经成了历史名词,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多长时间( )A.59年B.69年C.63年D.73年9.冷战结束的标志是()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两伊战争10.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背离倾向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11.“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苏联B.英国C.美国D.法国12.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是()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1.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契尔年科
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D.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3.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
年年年
4.在苏联“八一九事件”后掌握国家大权的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
A.勃列日涅夫
B.瓦文萨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年年年年
6.斯大林逝世于
年年年年
7.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戈尔巴乔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行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

课时达标-?苏联的HY与解体?一、单项选择题(一共6题,一共12分)1.苏联总一共存在了〔〕A.69年B.70年C.71年D.72年2.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HY未能获得良好效果。
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HY之前。
当时指导HY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3.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矛盾锋利B.外国武装干预C.戈尔巴乔夫的HY使国内局势失控D.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阻碍消费力的开展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英国B.HYC.德国D.苏联5.“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屹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突然间彻底倒塌了。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布拉格之春6.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HY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如今〔〕①由一HY制转变为多HY制②国家权利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关于努力学习的语录。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留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的,而近代又有哪些经典的高中励志赠言出现呢?小编筛选了高中励志赠言句经典语录,看看是否有些帮助吧。
好男儿踌躇满志,你将如愿;真巾帼灿烂扬眉,我要成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也要靠技巧与方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高三某班,青春无限,超越梦想,勇于争先。
敢闯敢拼,**协力,争创佳绩。
丰富学校体育内涵,共建时代校园文化。
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奋斗冲刺,誓要蟾宫折桂;全心拼搏,定能金榜题名。
初三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练习题及答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填空题:
1.斯大林逝世后,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2.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这份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了。
3.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进行改革。
在政治领域,在报刊上开始批判和的某些理论观点。
4.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面临的局面,首先把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
此后,苏联的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分散。
二、选择题:
1.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契尔年科
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D.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3.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 )
A.1964年B.1975年C.1985年D.1989年
4.在苏联八一九事件”后掌握国家大权的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 ) A.勃列日涅夫B.瓦文萨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检测题 新人教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学习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知道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的相关史实,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
㈡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三次改革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特点,学会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理路;通过阅读有关苏联经济的史料和评论,学会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苏联经济发展历程。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掌握、了解苏联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照搬教条,要符合本国国情及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及其带来的启示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知识结构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首次冲击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2、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3、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
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4、苏联的解体说明了()A 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强大B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社会主义制度C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经过长期、曲折、艰苦的斗争D 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
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1

word整理版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1.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 )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契尔年科
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D.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3.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 ( )
A.1964年
B.1975年
C.1985年
D.1989年
4.在苏联“八一九事件”后掌握国家大权的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 ( )
A.勃列日涅夫
B.瓦文萨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5.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 )
A.67年
B.68年
C.69年
D.70年
6.斯大林逝世于 (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7.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戈尔巴乔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行政治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3)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学习参考资料。
九年级数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校本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全科试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单项选择题()1、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
这一事件标志着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斯大林的逝世()2.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共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3.下列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B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 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D 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公布《苏维埃主权某某国联盟条约》 B.签署明斯克协定C.发动“八一九”事件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6.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③八一九事件④苏联完全解体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7.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A.公布《苏维埃主权某某国联盟条约》 B.签署明斯克协定C.发动“八一九”事件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8、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冷战”开始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③苏联解体④两极格局形成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9、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C.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10、《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l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几十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
解体练习题(1)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该主题应该是 ( )
A.动荡与变革 B.两极下的竞争 C.和平与发展 D.两极下的格局
2.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
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
4.20世纪80年代,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多数东欧国家,普遍出现食品短缺、消费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②遭遇自然灾害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④改革出现严重失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5.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
A.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6.下列属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共同点()
①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③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7.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8.苏联这个国家名称已经成了历史名词,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多长时间( )
A.59年
B.69年
C.63年
D.73年
9.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两伊战争
10.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背离倾向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11.“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2.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是()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
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苏联中央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
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联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2)材料中提到的政变指的是?
(3)该政变之后不久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