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2
汽化和液化(二)---蒸发

C
13.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 -78℃.如果在一个标 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 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液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C
14.把一根烧红的铁棍投入冷水中,会发出“吱吱”响 汽化 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由于冷水先________变成 液化 水蒸气,后________形成的。
白气”.”白气”是气体吗?它是怎样形成 的? “白气”是:瓶中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上升, 在瓶口附近遇冷,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 珠”.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
浮于空气中形 遇冷 成“白气” 小水珠 一般情况 附于物体表面 液化 形成水滴 水
蒸发现象:
因为水蒸发吸热,所以,游泳后刚从水中 上岸,水蒸发从人体吸收热量,会感到冷;如 果有风,会加快人身上水的蒸发,从人体吸 收热量更多,所以甚至会冷得打颤. 而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不能靠身体出 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大口喘气, 靠加快呼吸,加快水份蒸发来散热.
凉快 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______,是利 吸热 用水蒸发_______来降低气温。人们在 蒸发 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汗的______吸 热,保持体温不致升高。
思考:同学们思考放在桌面上的一杯
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会慢慢地减少了。 减少的水哪去了? 水蒸气 散 发到空气中,发生了汽化现象。 根据生活体验说出这种汽化现象首 先在液体的哪个部位发生,杯中 表面 的水先蒸发。
结论:水变成了
实例之一:夏天、春天、秋天和冬天的气温高 低不同, 洗湿了衣服,湿衣服同样可以晾干。 这个实例表明:温度高时水能蒸发,温度低时 任何 水也能蒸发。即说明蒸发可在______温度下 进行。
汽化和液化2

液 化
气态
汽 化
液态
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 变得模糊的现象吗?
探 究
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液化需要什么条件?降低温度
我们的设计方案 我们看到了 我们的结论 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 低 温 度
压缩体积
电冰箱工作 时,其侧面 或背面为什 么会发热?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1.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B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剥开冰棍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3.烧开水时常看见有“白气”在冒,这些“白气”是--------- C ( ) A 随着水的温度升高,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讨论一:
当水壶里的水沸腾 时,为什么靠近壶 嘴的一段看不见 “白气”,而在上 面一段能够看见?
讨论二:被100摄氏 度的水蒸气烫伤, 比被100摄氏度的水 烫伤要严重的多, 为什么?
小 结
一. 液化: 物质由汽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降低温度
二.液化的方法
压缩体积
三.物质液化时要放 出热量。
练 习:
D. 医生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5. 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 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 汽化 液化 化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设计方案:
两只烧杯中加入热水,其中一烧杯 上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另一烧杯 上放一个热的玻璃片。
3.3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lmh

3、阅读课本61页“液化”部分的第二、三段, 了解让气体液化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________ ________。 气体降低温度时会液化:例如露水的形成。 气体被压缩时会液化:火箭中的液态氢和氧; 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
4、小组讨论:生活中的的“白气”、“白雾” 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例3 、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 (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 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 觉得更冷。都是从嘴中出来的气,为什么 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答: “哈气”是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 气液化时放热,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 向手吹气,则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 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 上吸热,所以手会觉得更冷。
例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 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 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 液化 现象, 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 上 层蒸格中的馒头 放出 很多热量,使____ _____ 先熟。有经验的师傅在拿刚出笼的馒头前, 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的 蒸发吸热 ,使手不会被烫伤。 ___________
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2、知道让气体液化两种方法。 3、知道液化放热。
二、主线问题: 1、复习液化和汽化的概念:
液态 变为______ 气态 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物质从_____ 液态 的过程叫做液化。 气态 变为______ 液化:物质从_____ 2、阅读课本61页“液化”部分的第一段,结合自 己生活实际,总结你知道的液化现象: 露水;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会产生一层白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

汽化和液化(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如下图所示: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要点二、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要点三、蒸发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要点诠释: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2要点四、液化1、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3《汽化和液化》课时2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汽化?什么叫做液化? 2.汽化有哪两种方式? 避免袋内空气热胀冷缩影响实验结果 3.什么叫做沸腾? 4.小实验中为什么要排尽袋内空气?
【1分钟】
目标导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3节《汽化和液化》课时2
学习目标: • 1、通过数据分析知道水沸腾时的特征及温度的变 化规律。 • 2、通过小组讨论知道沸点及应用。 • 3、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4、通过实验知道蒸发吸热及应用
• 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 如果把一支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 度计的示数将( C ) • A.升高 • B.降低 • C.不变 • D.无法确定
一、沸腾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沸腾特征:(1)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 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二、沸点 1、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 压越高,沸点越高。 三、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3、蒸发吸热
活动1:图像法处理数据,思考下面问题:
1. 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怎样变化?
答:沸腾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2.水沸腾时的特征是什么?
答: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 上升、变大过程中变大,到水面后破 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腾前
沸腾时
3.水沸腾后移除酒精灯,沸腾还会继续进行吗? 不会 再次加上酒精灯,水还会重新沸腾吗?会重新沸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3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液化授课课件新版教科版

3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
(如图所示),叫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 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 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因此冷却②变 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 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 ) A.①汽化②液化 B.①液化②汽化 C.①熔化②液化 D.①熔化②凝固
3.汽化和液化
第五章 物态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课时 液化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液化 •液化放热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知识点 1 液化
知1-导
问题
知1-讲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烧水时,壶嘴 冒出的 “白气”。“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
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 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 现象吗?(在里边还是外 边?)
里边
知1-讲
知1-讲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知1-讲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 使用。
液化现象举例:雨、露、雾、“白气” 、玻璃 窗内的水珠、车窗内的水珠、夏天冰镇饮料瓶外的 水珠、夏季水缸外壁“出汗”、冬季戴眼镜的人从 严寒的室外进入室内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
常见的液化现象
知1-讲
知1-讲
【例1 】【中考·安顺】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 盛有小 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 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 原味,主要是水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 熟。 汤汁是水蒸液气化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形成的。
2.2汽化和液化课件第2课时

(第二课时)
水蒸气 雨来自江河湖海蒸发的 。
气态的水蒸气是如何变成液态水的呢?
模拟雨的形成
江河胡海
太阳
播放 暂停
• 烧杯中的水先 汽化 成
看不见 的水蒸气。
(物态变化)
雨的形成 水
高空中的冷空气
“雨滴”
播放 暂停
温度较高的水蒸气
• 看不见的 水蒸气 上升,在碟子底部变成了 小水滴 。
播放
暂停
• 气体液化要 放出 热量。
• 100℃的水蒸气比开水多了一个 液化 放热 的过程。
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
播放
暂停
•
压缩体积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 液化气就是利用常温下 压缩体积 的方法液化的。
小结
• 物质由
气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叫做 液化 。
放 热。
• 气体液化要
降低温度
• 气体液化的方法 压缩体积 • 解释液化现象
空气 中的水蒸气在夜间 降低 温度
液化 成小水珠。
这个实验中的白烟是什么?
播放
暂停
水蒸气是看
不 见的, 液 态的 小水珠 。 低 的空气中,
所以,看到的白烟是 水蒸气上升至温度较 降低
温度 液化 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
雾的形成
• 杯内也出现白雾, 是由于杯内水蒸气 降低 温度 液化 成了小水珠。
• 空气 中的水蒸气在夜间 降低 温度 液化 成小水珠。
• 温暖 的 水蒸气 遇到 冷 的镜片, 液化 成小水珠。
牙医的小镜子为什么要在火上烤一烤?
• 温暖 的 水蒸气 遇到 冷 的镜子, 液化 成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 较低 的玻璃, 降低 温度 液化 成小水珠。 小水珠在瓶子的 外 侧。
2.2汽化和液化(2)教案

§2.2汽化和液化(2)一、教学目的1、会利用图像分析问题,会用物质的沸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3、知道液化发生的条件,液化要放热和使物质液化的两种方式。
4、理解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并会应用相关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二、自主预习1、物质由 变为 叫做液化。
气体液化时会 热。
2、研究表明, 能使气体液化,除此以外,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课内导学12、液化现象结论: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 (冷/热)时,水蒸气就变成 态。
物质由 变为 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 热量。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举例。
① 烧水时,空气中会出现“白气”,这些“白气”其实是_____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到了___(冷/热)空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
②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入室内,眼镜片会模糊,这是因为________(室内/室外)的____(冷/热)的水蒸气遇到了_____(冷/热)的眼镜片,从而发生了_____,生成很多细小的小液滴附着在眼镜片上,从而使得眼镜片模糊。
3、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① ,我们液氧液氢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
② ,我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这种方法以____态保存在钢瓶中的,因此当这些“煤气”从钢瓶中被放出时,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需要_______热量,因此我们将感觉钢瓶的温度_________。
4、例题例1.图10-3-7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象的AB 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B.在图象的BC 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C.在图象的AB 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D.在图象的BC 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点拨:沸腾图像上平直的一段即BC 段代表温度不变,要知道每段图线的物理意义注意:前一段是沸腾前的加热升温图像,并不是液体已经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图像仅有BC 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汽化和液化
主备:胡汉文审核:学生姓名:第2 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的特征。
2、会查沸点表,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
一、自主学习:
1、使液体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2、沸腾发生的位置及特点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器材:除课本上所示的器材外,还需。
观察点:①刚开始对容器加热水中的气泡大小怎样变化?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大小怎样变化?
②水沸腾后水的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③水沸腾后,将烧杯移开,水是否继续沸腾?
实验收集证据: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图像中描点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
三、展示交流:
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2、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什么?
3、水沸腾前后气泡大小变化不同,说明了什么?
4、阅读液体的沸点表:
(1)“在1.01×105Pa大气压下一些液体的沸点”的含义是什么?
(2)查出水银、酒精、食用油的沸点,并解释相关现象。
四、点评小结:小结: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完成课后练习1
五、达标检测:
评价等级:批阅时间:
1.小李把同样水饺放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
(1)从记录数据看出,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min时的数据;
(2)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3)在水沸腾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 如下图是小组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3、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