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上课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上课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导入课:同学们,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下面先观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刚才播放的这段视频,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那今天的你又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演示)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农业,并指出农业分为哪些类型.2.说明农业在我国的重要性.3.指出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这种分布形成的原因.4.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本107—110页,三分钟后各小组共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要求:1.各小组组长负责.2.讨论的问题答案可以用铅笔记下来或者在课本上划出来.共同探讨问题:1.什么是农业?农业分为哪些类型?2.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总结农业的重要性.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东西部两大组,西部同学完成3─5题,东部同学完成6─7)3.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东西部地区它们的界限在哪里?4. 西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类型?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6.东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类型?7.①在东部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②林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③渔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8.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重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课堂导学:大家看一组图片就会了解农业的概念以及农业的种类.问题1:多媒体播放图片 A.学生回答 B.教师总结过渡: 农业的种类很多,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问题2:结合108页图4.12完成活动1.2题 A.教师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B.学生说出几种农产品的名称.(如:棉花小麦等)过渡:由于受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着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问题3─5由西部同学来读图分析回答,教师明确答案东部同学读图分析6─7题回答,教师明确答案阅读109页材料并结合地图册34页看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特点.教师小结:在我国领土上,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A
B
C
D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 ---为 什 么?
一、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应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想想你知道哪一些差异?) 二、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你知道哪一些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温度带
干湿地区
北方旱地农业区
南方水田农业区
造成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0℃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
△创设情境,
引起兴趣。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2.社会经济条件
与城市的距离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素之一。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三、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
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
三.课堂小结﹙3分钟﹚
四、作业﹙9分﹚
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二、(一)农业与我们
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4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结构分析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学生在调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
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
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
这里实际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104页的活动3,是对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
为了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
在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途径;第一是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例如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必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内容点析1.关于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概念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珠江三角洲
花生
山东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油菜
甜菜
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新疆
甜 菜 (sugar beet) 甜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 物之一,生活的第一年主要是营养生长,在肥 大的根中积累丰富的营养物质,第二年以生殖 生长为主,抽出花枝经异花受粉形成种子。糖 甜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野生种滨海甜菜是栽 培甜菜的祖先。大约在1500年前从阿拉伯国家 传入中国。在我国,叶用甜菜种植历史悠久, 而糖用甜菜是在1906年才引进的。我国的甜菜 主产区在东北、西北和华北。 甜菜的栽培种有4个变种:糖用甜菜、叶用 甜菜、根用甜菜、饲用甜菜。作制糖原料的糖 用甜菜是两年生作物。甜菜块根是制糖工业的 原料,也可做饲料。甜菜糖既可食用,还可做 食品、医药和工业原料。甜菜茎叶、根尾、青 头和采种后的老母根,可做饲料或酿造原料。 甜菜浑身都是宝。
无土栽培
桑基鱼塘
读图可知:我国农业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 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 显提高。
2、根据图4.22及文字叙述画一副桑基鱼塘的流程图 并想一想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
桑树
答:
桑叶
桑叶
蚕
蚕粪
鱼塘
塘泥
桑树
蚕 蚕 粪
鱼塘
好处:变废为宝,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整个生 产过程没有废物,对环 境没有污染。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林业 渔业 4.我国东部地区是种植业、_____ 和 ______ 的主要分布区. 5.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粮食作物北方以 小麦 水稻 ______ 为主;南方以________为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新疆南部 6.我国三大产棉基地是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 B 7.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A.冬小麦.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8.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甜菜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B.油菜主要集中在黄 河下游各省. C.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D.甘蔗主要分布在 东北地区.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推广适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项目。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还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产业布局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探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利用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环节。
在不同地区,土地、水资源、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农业发展中需要充分利用相应的资源。
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湿地地区,可以合理利用湖泊、河流和积水区域进行渔业养殖和稻田种植;在山地地区,可以采取梯田种植和养殖山地特色畜禽;在沙漠地区,可以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和沙漠农业措施来发展适合沙漠地区的经济作物种植。
因地制宜的资源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地区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除了土地和水资源之外,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作物和养殖业的选择也不同。
例如,高海拔地区适宜发展高寒农作物和放养牧场;暖地地区适宜发展经济作物和温室农业。
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提高土地质量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需要合理规划和调整农业产业布局。
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产品的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例如,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等农作物种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可以发展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在水资源丰富的湿地地区,可以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等业态。
农业产业布局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优势,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产、供、销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值链的附加值。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
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花生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45.6%。
花生原
产热带地区,对热量要求较高,对土壤适应能力很强,除盐碱地外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最宜。
经济作物具有地城性强、技术性高、经济价值大和商品率高的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
世界上一些主要经济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类及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集中化与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1. 6
丹东市东港草莓,草莓生产全国有十几个基地,但是全国草莓第一县就是东港市,丰沛的雨水,特殊的黑土壤(偏碱)使该地草莓拥有全国唯一的“优
质草莓生产基地”称号海南,蔬菜。
全国人民都知道蔬菜基地,这与海南的
一年四季都是夏季的气候环境有关,使的海南适合下年四季种植蔬菜。
新疆和田玉枣。
和田特殊的气候,以及土壤。
使和田玉枣品质明显好于其它地区。
个大味甜,品质就是优秀。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定稿)

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5.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 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哪 些地区?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 原地区)
6.林业集中分布在我国 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 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 林?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及东 南部的人工林)
7.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 渔业最发达?
(长江中下游地区)
8.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 养殖的基地?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油料 粮食 (1)农作物包括________作物、________作物、糖料作物和 棉花等主要类型。
(2) 粮 食 作 物 中 的 水 稻 、 小 麦 的 地 区 分 布 格 局 是
南稻北麦 “____________”。 油菜 花生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________带和黄淮________区两大 生产区。
气候条件: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 市场广阔。 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答、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 会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四、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 •
1、我国农业的成就
2、面临的挑战 3、对策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
农业类型 北方地区 种植业 东部 林业 渔业 分界线 牧业 农业 西部 分界线 南方地区 主要分布区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
农业类型 北方地区 种植业 东部 林业 渔业 分界线 牧业 农业 分界线 南方地区 主要分布区 半湿润的北方地区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L/O/G/O
生活因此而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广良种 ,主要农产品产量仍居世界前列。 ____________
基本平衡 、 (2)粮食等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_____________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人口 耕地 不断减 2.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________ 增加、________
自然灾害 少以及水土流失、____________ 、环境污染等问题。
13 亿人口的大 3.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________
8 亿多是农民。 国,其中____ 4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 基础 产业。 ________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地区分布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畜牧 业为主。因为 (1)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_______ 灌溉水源 的平原、________ 河谷 降水稀少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__________ _________ 和 绿洲 ________ 。 林 渔 (2)东部地区:种植业、________ 业、________ 业主要分布 在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西南 的天然林区,以及 东北 和 _______ 林业主要集中分布在 _______ 东南 部的人工林区;__________ 东部沿海 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 _______ 养殖的基地;___________ 长江中下游 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
方
旱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年一熟
华北
为主 两 年 三 熟 或 冬小麦、玉 一年两熟 米
拓展延伸
我国四大牧场
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牧场类型 温带草原牧场 山地牧场
主要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 伊犁马、细毛羊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高寒牧场
高寒牧场
青海牦牛
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 力等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河谷农业和绿洲农业
牧业
农业
西部
2.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
耕地 类型 东北 耕作制度 主 要 粮 食 油 料 糖 料 其他经 形成 作物 春小麦、玉 米、大豆 作物 作物 济作物 原因 — 甜菜 — 我国 南方 花生 — 棉花 和北 方气 秦岭—淮河一线 长江中下游 南 地区 方 华南及海南 岛 水田 为主 一年三熟 水稻 — 甘蔗 — 一年两熟 水稻 油菜 — 棉花 候条 件有 显著 差异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农业地区分布的东西差异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半湿润的北方地区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种植业 分界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东部
林业 渔业 分界线
南方地区
东北、西南林区(天然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区) 东部沿海(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 业最发达)
桑树
蚕
蚕 粪 鱼塘
好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并且整 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无污染
2、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存在的问题:
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对策: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巩固提高
一、农业与我们 动物 、_______ 植物 等生物的生 1.农业的概念:我们把利用_______ 人工培育 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长发育规律,通过_________ 种植 业、林业、畜牧业、______ 渔 2.主要的农业部门:______ 业。
宜 渔 则 渔
洞庭湖
河湖、沿海: 水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
宜牧则牧
宜粮则粮
宜林则林
宜渔则渔
太行山
洞庭湖
活动: 图4.18中的A、 B 、C 三地, A为城 市中心区, B为城市 郊区, C为远离城市 的郊区。居住在B、 C 两地的农民面临着 两种选择:
B
种植蔬菜、花卉、 发展肉、乳、禽、 蛋生产
南甘北甜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____________” 的分布特点。
新疆 (5) 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________ 南部、 黄河 ________ 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自然条件 1.因地制宜的主要内容:利用当地____________ 的优势, 农作物 ,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 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________ 最有利 的地区。 生长__________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宜林则林 (1)“____________”——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 业可以保持水土。
5000 4000
地衣、苔藓
④B ③C ②D ①A
高山草地 针叶林 温带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3000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南部 2000
1000
宜 林 则 林
太行山
地势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
宜 牧 则 牧
降水较少、牧草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 粮 则 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3.应采取的对策
自然 、________ 人文 (1)我国的________ 和经济发展特点,是制定我 国农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2)我国农业还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
农业结构 多种经营 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 ;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优质 高产 高效 发展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农业。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油料 粮食 作物、________ (1)农作物包括________ 作物、糖料作物和 棉花等主要类型。
(2) 粮 食 作 物 中 的 水 稻 、 小 麦 的 地 区 分 布 格 局 是
南稻北麦 “____________” 。 油菜 带和黄淮________ 花生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________ 区两大 生产区。
宜粮则粮 (2)“____________”——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利于耕作。 宜牧则牧 (3)“____________”—— 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
畜牧 业。 展________ (4)“____________”—— 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宜渔则渔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我国的农业成就(改革开放以来) (1) 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是依靠 ____________ 和 技术进步
种植水稻、小麦、 玉米;
C
学以致用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应 布局哪类农业,为什么?
A、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 中部
保证和稳定国内的需求。
B、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西部
塑造良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C、出口创汇农业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沿海便于发展对外联系。
1.东部沿海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 地理条件有那些? 答:交通对外联系方面: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 地形条件: 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
1、我国农业的成就 我国南方的( 水稻 )栽培、黄河流域的( 谷子 ) 栽培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农产品产量大大增长,许多农产品产量居世界 首位或前位。 我国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
粮食、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和猪牛羊肉
我国又是(
大豆 )的原产地、( 种桑养蚕 )和
)的故乡。
栽培茶树 (
桑叶
气候条件: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 市场广阔。 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答、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 会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四、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 •
1、我国农业的成就
2、面临的挑战 3、对策
L/O/G/O
美丽中国之农业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图中 四大 地区 根据 地形 和气 候应 该发 展哪 种农 业?
该山区的农民要进行以下农业活动, 请你把它们分别安排在适当的部位:A、双
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乔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 一年两熟
海拔/米
发展现状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
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发展方向与对策
③科技兴农
熟悉主要农作物
大豆
甜菜
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