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源对筒柱藻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作者:孔欣张树林戴伟张达娟毕相东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03期摘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氮磷比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低磷浓度(0.05mg/L、0.1mg/L、0.2mg/L)和中磷浓度(0.4mg/L、0.6mg/L)下,随着氮磷比值增大,小球藻密度逐渐升高。
在高磷浓度(0.8mg/L、1mg/L)下,小球藻密度随着氮磷比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磷浓度为0.8mg/L条件下,N∶P=40∶1时,小球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磷浓度为1mg/L条件下,N∶P=30∶1时,小球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小球藻生长既受氮磷营养盐浓度水平影响又受氮磷比值影响。
关键词:小球藻;磷;氮磷比;生长中圖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15003收稿日期:2019-12-20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8JCZDJC9780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JCYBJC30000);天津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水产-水质调控岗位(项目编号:ITTFR2017015);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天津现代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创新团队” (项目编号:TD13-5089)作者简介:孔欣(1995-),女,硕士,研究方向:养殖水质调控;通讯作者张树林(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养殖水质调控。
营养盐是水体中浮游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来源,其组成和含量直接影响生物的代谢活动及藻类的生长情况[1]。
其中,氮、磷营养盐被认为是藻类生长过程中最关键的2个限制因素。
氮磷会直接影响藻类吸收和同化的效率,进而影响藻类的生长和胞内物质的积累[2]。
另外,氮和磷的作用需要相互配合,不同藻类对氮磷的需求量也不同。
一般在低氮磷浓度下,藻类生长缓慢,随着浓度增加,生长速率逐渐增高[3]。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氮磷比是指培养基中氮和磷的摩尔比。
不同的氮磷比会对藻类的生长和生理代谢产生
影响。
小球藻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藻类,研究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有
助于了解其生态适应机制和优化水培条件。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磷浓度的培养基,设置了4个处理组:高氮低磷组
(N:P=25:1),高氮高磷组(N:P=25:10),低氮低磷组(N:P=5:1)和低氮高磷组(N:P=5:10),并设立一个对照组(N:P=25:5)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氮磷比对小球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在高氮低磷组和低氮低
磷组中,小球藻的生长速度较慢,光合作用活性低,细胞分裂较慢。
在高氮高磷组和低氮
高磷组中,小球藻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光合作用活性增强,细胞分裂加快。
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在高氮低磷组和低氮低磷组中,小球藻的氮磷利用效率较高,表现为单位藻细胞所消耗的氮磷比例较低。
而在高氮高磷组和低氮高磷组中,氮磷利
用效率较低,单位藻细胞所消耗的氮磷比例较高。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高氮低磷组和低氮低磷组中小球
藻的生长较慢,而高氮高磷组和低氮高磷组中小球藻的生长加快。
小球藻对氮磷比的响应
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活性和细胞分裂速率上。
不同氮磷比还会影响小球藻的氮磷利用效率
和生物量产量。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小球藻的生长调节机制和水培条件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氮素营养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氮素营养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是一种常见的浮游生物,它们通常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氮素营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讨论氮素营养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自然环境中,氮素通常以硝酸盐和铵盐的形式存在,藻类可以利用这些化合物来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生命所需的化合物。
然而,氮素的过量供应会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氮素的过量供应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
这是因为氮素是制造叶绿体和细胞膜等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当藻类获得更多的氮素时,它们可以加速生长,并产生更多的叶绿体和细胞膜,从而增加其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
然而,当氮素过量供应时,生长的加速程度会出现饱和或逐渐减弱的趋势。
除此之外,氮素的过量供应还会对藻类的生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氮素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氨毒性,导致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代谢异常和细胞膜的破坏。
此外,过量的氮素供应也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分配。
氮素过量供应可能导致光合色素合成的过多,并使光合色素的比例失衡。
这样会使藻类更容易受到光照不足和光照过剩的影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相反,氮素的缺乏会明显减缓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
当氮素供应不足时,藻类无法合成足够的蛋白质和细胞膜,从而限制其生长速率。
氮素缺乏还会导致光合酶的合成过程中发生异常,从而减少光合作用的效率。
此外,氮素缺乏也会导致光合色素合成不足,使藻类更易受到光照不足的影响。
综上所述,氮素营养对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氮素过量供应可能导致饱和和毒性,而氮素缺乏则会严重限制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能力。
因此,在藻类的培养和生态环境管理中,合理控制氮素的供应是很重要的。
氮、磷对微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NO —N 的中 问产 物 , 定性 较 差 . 洋 浮游 植 物通 常利 用 的是 溶 解 态 无 机 氮 , s 稳 海 当无 机 氮 缺 乏 时 也 可 以利 用 部 分 溶解 态有 机 氮 如氨 基 酸 、 素 等. 主要 是 因为 , 尿 这 从植 物 对 营养 物 质 吸 收 同化 的 功效 来 看 , 用还 原态 氮 利 更 经 济. 是 由于种 属及 氮质 量 浓 度不 同 , 类 在对 氮 的利 用 程 度 上 存 在 差 异 , 游 植 物 利 用无 机 氮 的能 力 但 藻 浮
影 响浮 游植 物 的最 终 生 物量 . 养 基 中 的氮 被 除 了用 于 合 成海 洋 原 甲 藻 细胞 的结 构 蛋 白外 , 以蛋 白 培 还
质 的形 式储 存 于 细胞 内 ] .
收 稿 日期 : 0 l O 一 O 2 1— 9 2
基 金 项 目 : 江 师 范 学 院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l 0 ) 湛 QL O 8 .
0 46 】 . l _
.
研究 发 现 氮 限 制 状 态 下 , 氏 盐 藻 细 胞 内 叶 绿 素 和 蛋 白质 的 含 量 、 绿 体 与 类 囊 体 的 比 率 都 下 杜 叶
降[ ]过 低 的 氮质 量 浓 度 限制微 藻 的生 长 , 质量浓 度 过 高亦 会 带来 不 利 , 1 . 而 只有 质量 浓 度 适 宜才 有 利 同的氮 源 对毒 素 的合 成 存 在 不 同 的影 响. e n L o g研 究 发 现 , 、 酸 盐 、 素 为 氮源 时 , 胞 中神 经 毒 铵 硝 尿 细 索 P P的质 量 浓 度高 低 依 次 为铵 > 尿 素> 硝 酸盐 , 过 毒 素 的组 成 并 无 明显 区别 [ 钟 娜 在 研究 中分 别 以 S 不 2 . Na NH 1 和 尿素 为 唯 一氮 源 , 现 利玛 原 甲藻 产 生 冈 田酸 OA 的含 量 有 显 著 差 异 , Na 。为 氮 NO 、 C组 发 以 NO 源 时细 胞 毒素 含 量较 高 , 以 NH 1 尿 素为 氮 源 时细 胞毒 素 含 量偏 低 . hmiu的研 究 显 示 , 素 能使 而 C和 ]S i z 尿 短 凯伦 藻 ( a e i rv s 的毒 素 ( rv t xn 产 量增 加 6倍 [] K rna be i ) b e eo i) 2 6
氮源及其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3 03 30;修订日期:2004 03 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0070852)作者简介:蒋汉明(1976 ),男,安徽广德人,硕士,从事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的研究。
感谢黄俊辉在脂肪酸分析上给予的帮助通讯作者:高坤山,ks gao@stu edu c n氮源及其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蒋汉明1高坤山1,2(1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汕头 515063;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430072)摘要:为了研究氮源的类型和浓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NO 3-、NH 4+、NH 2CONH 2的培养基,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 m )进行了培养,并测定了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
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不添加氮源时,三角褐指藻生长缓慢,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C 18脂肪酸(C 18 0,C 18 2(n -6),C 18 3(n-6))占总脂肪酸的比例较高;氮浓度较低(<1 8mmol/L )时,三角褐指藻以NH 4+为氮源,生长较快;氮浓度较高(>3 5mmol/L)时,以NH 2CONH 2为氮源,生长较快。
以NH 4+或NH 2CONH 2为氮源时,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和PUFAs 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以NO 3-为氮源时,EPA 和PUFAs 随着NO 3-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适NO 3-浓度为1 8mmol/L,此时的EPA 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16 7%。
EPA 占干重(w/w)的比例,不管是哪种氮源,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是在0 9 3 5mmol/L 之间,3种氮源间EPA 含量差异不显著。
当氮源浓度为7 0mmol/L 时,以NH 2CONH 2为氮源,EPA 和PUFAs 含量最高,分别为2 6%和4 4%。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影响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影响氮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叫做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影响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氮的循环途径和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展开探讨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影响。
一、氮的循环途径氮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的循环包括了大气氮、土壤氮、植物氮、动物氮和微生物氮等几个阶段。
简要介绍如下:1.大气氮:大气中有高达78%的氮气,但不是所有生物都能利用这些氮。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闪电或放电等自然现象将氮与氢结合生成氨,再利用氨形成氧化氮或亚氮,形成硝酸或亚硝酸盐的表面水分才能利用大气中的氮。
这一过程被称为固氮作用。
2.土壤氮:土壤氮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废物,包括粪便、尸体、叶子、枝条和根系等。
这些废物会逐渐分解、腐烂和降解,产生氨和其他氮化合物,如有机肥料。
这些化合物将与土壤颗粒相吸附,形成土壤氮库。
此外,氮还可以通过空气和水的过程流入土壤。
3.植物氮:植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因为氮是植物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植物吸收土壤中氮的形式不是氮气,而是氨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在植物中,氮会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构成了植物体内氮的储存库。
4.动物氮:动物获得氮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取和吸收植物中的氮化合物,也就是蛋白质和氨基酸。
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后,氮化合物会被消化和代谢,形成大量的氨基酸和尿素等排泄物。
这些废物能被其它生物利用,如蛆,继而回归到土壤氮库。
5.微生物氮:微生物是全球氮循环中重要的一环。
许多微生物可以利用固氮作用和腐解作用将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化成氨基酸。
同时,一些微生物,如氧化亚硝酸菌和硝化菌,将氨或亚硝酸盐等氮化合物的氧化成为硝酸盐,释放到土壤和水体中。
二、氮的影响氮是生态系统中一个关键的营养元素,但当其存在过于丰富或不足时,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氮的影响因素包括氮的形式和氮的浓度。
氮对海水缸的作用与影响

氮对海水缸的作用与影响氮元素在鱼缸中的形态主要是含氮有机物、NH3、N2、NO2-和NO3-。
其它的形态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的体内代谢中,含氮有机物与其他有机物一样,本身没有太多的害处。
但是水体中含量高的时候,会影响PH值、引起异养菌大量繁殖、引起蓝绿藻的泛滥等,这都是我们不希望的结果。
而含氮有机物分解后,会带来NH3的增加。
所以,鱼缸里都会使用蛋白质分离器把有机物撇除出去,减少含氮有机物的积累。
NH3对生物是有毒害作用的,它进入鱼类的血液后,会影响红血球的携氧能力,导致鱼类供氧不足,鱼会表现出呼吸加快、烦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NH3的毒害作用强弱与PH有关,在酸性环境中,NH3主要以NH4+(铵)的形式存在,不容易透过鱼鳃进入血液,其毒性不强。
但在海水的碱性环境中主要是NH3态。
NH3的含量超过0.3ppm 就会对鱼和珊瑚造成伤害。
藻类和珊瑚的虫黄藻可以吸收利用NH3,但是鱼缸中的NH3主要还是由硝化细菌处理成NO3-。
NO2-是NH3未完全氧化(这个过程由亚硝化细菌完成)的产物,它会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继续氧化,最后变成NO3-。
实际测试表明,NO2-对海洋鱼类的毒害作用,比对淡水鱼类的毒害作用小得多。
绝大多数海洋鱼类可以耐受很高的NO2-,有些海洋鱼类甚至可以耐受数千ppm的NO2-。
珊瑚也同样如此,这是因为海水中有大量的氯离子,氯离子大大降低了NO2-被鱼吸收的可能性。
我们很多人认为NO2-对鱼和珊瑚有很大毒性,基本上是延续了从淡水鱼上获得的认识。
当然,对个别种类的海洋鱼,其耐受度确实不高,高于0.3ppm就有可能将其致死,但这种鱼类很少。
天然海水中的NO2-不会超过0.2ppm,绝大部分海洋水体的NO2-只有0.001ppm以下的水平。
其实市面有不少测试工具可以验出氨、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
但由于氨会快速地转变为亚硝酸盐(NO2),所以其实也没有必要去检示氨的浓度。
但要注意,你必须留意亚硝酸盐(NO2)的浓度,尤其是一个全新的鱼缸;因为通过留意亚硝酸盐(NO2),你可以更加明白氮化合物循环的进展过程。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小球藻(Globularia cordifoli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山地和草原地区的多年生植物。
磷和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他们在植物体内的比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设定了5个处理组,分别为:高磷组(N:P比为10:1)、适宜磷组(N:P比为10:5)、低磷组(N:P比为10:10)、过量磷组(N:P比为10:20)和对照组(不添加磷)。
每个处理组设有3个重复。
实验使用小球藻的离体培养方法,首先将小球藻的幼苗离体并清洗干净后均匀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
培养基采用常规的植物培养基,并根据处理组的要求适当调整氮磷比例。
在培养过程中,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均保持相同的氮浓度,只是磷浓度有所不同。
实验持续观察了小球藻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和鲜重等指标。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适宜磷组和高磷组的小球藻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
这两组的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和鲜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这表明在适宜的磷浓度下,小球藻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氮元素,从而促进生长和发育。
对照组的小球藻生长状况介于其他处理组之间,但与适宜磷组和高磷组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这表明磷是小球藻生长不可或缺的元素,适宜磷浓度的提供可以显著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适宜的磷浓度能够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和发育,而低磷和过量磷则会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小球藻的培养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 是许 多生 物所 需 的基本 元 素 , 氮、 磷 被认 为 是 海 洋微 藻 的限 制 性 因子[ 7 ] , 特 别 是 在 人 工 培 养
单 细 胞 藻类 中 , 由于 密 度 大 、 产量高, 对 氮 的需 求
量大 , 很容 易成 为 限制性 因子 [ 8 ] 。有研究 表 明 , 羽 纹 纲 的硅藻对 氮 的需 求 比较高 [ 9 ] 。 目前 有关 不 同 氮 源 对 海 洋 微 藻 生 长 的 影 响 的 研 究 已 有 报 道[ 8 ] , 一 般认 为微 藻在 有 机质 多 , 特 别是 在 氮肥 多、 铵 盐丰 富 的水 体 中生 长 特 别 繁 茂f z o ] , 许 多学 者认 为 藻类最 优 先利 用铵 盐 , 然后 是硝 酸盐 、 尿素
吕 航, 芦薇 薇 , 王巧 晗 , 赫 勇 , 宫庆礼
(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藻 类学 与藻类养殖研究室 , 山东 青岛 , 2 6 6 0 0 3 )
摘 要 : 以筒 柱 藻 ( C y l i n d r o t h e c a f u s i f o r mi s ) 为材 料 , 分 别 以硝 酸 钠 、 氨化铵 、 尿 素 作 为 氮 源 的 条 件 下 对 筒 柱 藻 的生 长 状 况 、 蛋 白质 、 总糖、 叶 绿 素含 量 进行 了研 究 , 结果 表 明: 硝 酸钠对 筒柱藻 的生长最好 , 密度达 3 . 5 ×
变化 。通 过研 究在 不 同氮源 培养 下 的藻体 生长 情 况 及 蛋 白质 、 总糖、 叶绿 素 的 含量 , 为筒 柱 藻 的 规
模 化 生产 提供 参考 [ 1 引。
属( C y l i n d r o t h e c a ) , 它 是一种 菱形 的底 栖硅 藻。
细胞 纺锤 形 , 中央膨 大 , 两端 渐尖 ; 具 有易 培养 , 耐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实 验 材 料
污染 , 易 收获等 优点 [ 3 ] 。在虾 蟹 、 海 参 等育苗 中有
良好 的效果 [ 6 ] 。
1 . 1 . 1 植 物 材料 筒柱 藻 ( C z r D e c n f u s i — f o r mi s ) 为 中 国海 洋 大学藻 种库 提供 , 在 即墨 鳌 山 卫 中国海 洋 大学实 习基地 大 规模 培养 。 1 . 1 . 2 实验 用 海水
属于 硅 藻 门 ( B a c i l l a r i o p h y t a ) 、 壳 缝纲( B a c i l l a -
r i p h y c e a e ) 、 壳缝 亚纲 ( B a c i l l a r i p h y c i d a c e ) 、 矽 藻
目( B a c i l l a r i a l e s ) 、 矽 藻科 ( B a c i l l a r i a c e a e ) , 筒 柱 藻
好, 可 以 在 生 产 中使 用 硝 酸 钠 作 为 氮 源 。 关键词 : 氮源 ; 筒柱 藻( C y l i n d r o t h e t af u s i f o r mi s ) ; 生长 ; 蛋 白质 ; 总糖 ; 叶 绿 素
微藻 具有 易培 养 , 繁殖 快 , 生物 量大 和营 养丰 富 的特点 [ 1 ] , 是 许 多水 产 动 物 的 重 要 的 生 物 饵 料[ 3 ] 。 目前 已经 广泛 应用 于 贝类 、 海参、 虾蟹 等育
1 O 。 L _ 。 ( c e l l s / L ) , 含氮 组中的筒柱藻密度显著高于无氮组 ; 尿素、 氯化铵、 硝 酸钠 对 筒柱 藻 中蛋 白质 的影 响 没
有 显著差异, 均在 0 . 0 1 5 mg / mL左 右 , 硝酸钠组最高达 0 . 0 1 7 mg / mL, 显著高于无氮组( O . 0 1 1 mg / mL ) I 无 氮 组 总糖 含 量 最 高 达 0 . 0 7 1 9 mg / mL , 其 他 三组 略 低 于 无 氮 组 ; 各 含 氮 组 对 筒 柱 藻 中 叶 绿 素 的 影 响 没 有 显 著 差 异, 均在 1 O ~1 2 ̄ t g / mL左 右 , 与无氮组( 6 . 8 2 7 1 t z g / mL ) 差 异 显 著 。 因此 得 出硝 酸 钠 对 筒 柱 藻 的 生 长 效 果 最
天 然海 水经 过脱 脂棉 过滤 、
1 . 1 . 3 去 氮源 f / 2培 养 液 配 制 无 氮 源 的 f / 2 浓 缩培 养 液 。 1 . 1 . 4 不 同氮源 f / 2培 养 液 中硝 酸 钠 浓 度 为
料[ 1 ] 。筒 柱 藻 ( C y l i n d r o t h e c a f u s i f o r mi s ) 隶
了筒 柱 藻 ( C y l i n d r o t h e c a f u s i f o r mi s ) 在 不 同 氮
源 的培养 下 的生 长情况 及蛋 白质 、 总糖 、 叶绿素 的
不 同氮源 的 培 养基 来 培 养 筒 柱 藻 ( C Z r 0 P f 口 f u s i f o r mi s ) 并观 测 其 生 长 情 况 及 测 定 相 应 指 标
来判 定氮 源 对微 藻培 养的影 响 的报道 。本 文研 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苗 中, 已经 成 为 了 育 苗 行 业 不 可 或 缺 的 生 物 饵
《 河 北渔 业》 2 O 1 3年 第 7 期( 总第 2 3 5期)
o研 究与 探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6 7 5 5 . 2 0 1 3 . 0 7 . 0 0 2
不 同氮 源 对 筒柱 藻 生 长 和 生化 组成 的 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