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诸神
道教供奉对象-尊神

道教供奉对象-尊神(2)
南极长生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传说 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就是南极仙 翁。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因为他主寿,所以 又叫“寿星”或“老人星”。
道教是一个追求长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系中,有一位主 掌人寿命的天神。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 ,这位仙神就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 帝,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
道教供奉对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 、“天皇大帝”,为道教尊神“四御” 中的第三位神。勾陈大帝的职能为协助 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 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道教供奉对象-尊神(2)
承天效法后土地祇 后土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 位天帝,全称是“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与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是主宰 大地山川的女性神。 后土的职能是掌阴阳生育、万物之 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所以被不少人们所 信奉。
道教供奉对象-尊神(二)
课件提纲
一、玉皇大帝 二、紫微北极大帝 三、南极长生大帝 四、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五、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道教供奉对象-尊神(2)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玉 皇赦罪天尊”、“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 玉清宫。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 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 ,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得道有高低,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 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在中华文化中,玉皇大帝被 视为宇宙的无上真宰,三界内外、十方、四生、六道的最高统治者。因他有 制命九天阶级、征召四海五岳之神权,所以众神都列班随侍其左右,犹如皇 帝与公卿。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仙、佛、圣和人间 、幽冥之事。
道教神仙卡

道教神谱系[作者:剑门若郎网络阅读人次:7156 更新时间:2013-4-13 文章录入:剑门若郎]三清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三位一体。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清居于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合称三清境。
[33]三清是创世神。
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灵宝天尊度化万物,道德天尊教化世人。
玉帝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众神之帝。
总领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统御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圣佛,治理宇宙万物。
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
玉皇大帝也是儒教的最高神——天帝。
另外,玉皇大帝还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
玉帝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儒教尊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民间称天、上天、苍天、昊天、皇天、天公、老天爷等。
[34]玉皇殿前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四御四御是玉皇大帝统治宇宙三界的助手,又称为四辅: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娘娘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娘娘合称六合(上、下、东、南、西、北),代表宇宙无限的空间。
诸星曜神斗姆元君(众星之母)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北斗七星君(阳明贪狼星君,阴精巨门星君,真人禄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贞星君,北极武曲星君,天关破军星君)九曜星君(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二十八星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琼台女神王母娘娘(女仙之首),妈祖天后(航海女神),碧霞元君(泰山女神),送子娘娘(生育子嗣)九天玄女(轩辕黄帝之师,术数之祖),花神,嫦娥仙子,无生老母,骊山老母,慈航真人,太姥娘娘七仙女,何仙姑(八仙之一),陈靖姑(救产保胎),麻姑,电母,狐仙,织女,娥皇,女英文化之神文昌帝君,文曲星,魁星,天聋地哑五文昌(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中华十圣(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儒家四圣(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圣人韩愈、朱熹、王阳明天枢上相(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魏征)忠武战神玄天真武大帝(明朝保护神,武当山主神)关圣帝君(忠义的化身,武圣)护法四帅(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四大元帅(马、赵、温、关)二郎神,梅山七圣王灵官,马灵官,五百灵官,雷祖天尊,雷部诸将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臣托塔天王,哪吒太子财富之神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帝,儒商之祖子贡,道商之祖范蠡五路财神(玄坛真君赵公明和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钟吕二仙,和合二仙,土地爷白圭,管仲,柴荣,沈万三,刘海(戏蟾),韩信(偏财神)吉祥之神福禄寿三星,喜神,八仙,门神,钟馗麻姑,彭祖,顺星,月老,石敢当三官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古诸神盘古圣祖(开天辟地),女娲圣母(大地之母),轩辕黄帝(人文始祖)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帝俊上古四方天帝(炎帝、少昊、颛顼、伏羲)刑天,蚩尤,共工,祝融,彭祖尧、舜、禹、汤幽冥鬼神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上保救人类,下超度幽冥,治九幽冥府一切神鬼,是有着“道教观音”、“道教地藏”两重神格的大慈尊。
道教神仙

道教神仙:
1,天尊:三清
原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
2,五方五老君:
青灵始老君、丹灵真老君、金门皓灵皇老君、五灵玄老君、中央黄老君。
3,四御:
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上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后土皇地祈。
4,
五岳大帝
碧霞元君
斗母
三官
王灵官
真人
无上真人—尹喜、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御寇。
仙
李耳,、狸儿、老聃伯阳河南鹿邑、亳州涡阳(苦县、厉乡、曲仁里)守藏室史
楚国老莱子隐者
东周太史儋秦献公
张陵、张衡、张鲁五斗米道
太平道张角于吉干吉
夏偃师商郑州、偃师、商丘、安阳、曲阜。
周长安洛阳东周洛阳
尹喜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以神遇而不目遇
塔·布克
特里萨修女
索非亚·罗兰。
道教供奉对象-神仙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天妃娘娘
天妃娘娘,又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 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是历代航海船 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汉族民 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 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关于天妃的来历和身世,据史书记载,生卒年就有 六种说法,只是稍有差异而已,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宋太 祖建隆(960-963年)元年(960年)至宋太宗雍熙(984-988 年)四年(987年),即元朝王之恭《四明续志》卷九中所 讲的“室居未三十而卒”,仅行世二十七载。
八仙
八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 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 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 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 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 、何仙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 景休)。据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 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
道教供奉对象-神仙
课件提纲
一、真武大帝 二、文昌帝君 三、八仙 四、天妃娘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 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汉族神话 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 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 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 君”。汉族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中国近代汉族民间信仰 尤为普遍。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文昌帝君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文昌帝君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 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昌星,或文星,古时认为 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汉族民间和道教所信奉 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 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 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 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 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 。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道教神仙信仰:二郎神【河渎诸神】

道教神仙信仰:二郎神【河渎诸神】二郎神为中国历代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其信仰起源于蜀,也兴盛于蜀。
二郎神世为水神,但其所指皆不尽相同,其来历与李冰、李冰之子李二郎、赵昱、邓遐等几位古人有关。
李冰李冰为秦朝蜀(今四川)郡守。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郡太守,为郡民治理水患,凿离堆,穿=三,灌溉万顷良田,使川西平原去患致富。
民感其恩泽,立庙祭祀,使其神化。
后蜀封为“大安王”,又封为“应圣灵王”。
祀奉他的庙在永康郡导江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诏修其庙,七年(974年)改号“广泽王”。
后世遂称厂济王,每岁一祀。
《风俗通》《新搜神记》《华阳国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李二郎李二郎为李冰之次子。
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云:“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乃是他第二子。
”清代陈祥裔《蜀都碎事》云:“蜀人奉二郎神,谓之川主。
其像俊雅,侍从者擎鹰牵犬,盖李冰之子也。
”《常熟县志》记载,蜀郡太守李冰之子曾除蜀郡都江之蛟孽,有水功,故立庙。
该庙原来祭祀蜀王杜宁,名叫“望帝祠”。
公元494至498年之前,益卅剌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至郫县,原址改祀李冰,命名“崇德庙”,宋朝初年增祀李冰之子李二郎像。
从五代王建据蜀以后(935-990年),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
宋元丰年问(1078-1085年),民立灌口二郎神庙,宋仁宗嘉八年(1063年)八月,封李二郎为惠灵候,号“护国灵应王”。
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改封“昭慧显灵真人”。
据《夷坚志》载:永康郡崇德庙乃灌口神祠,爵封王,置监庙官,蜀人事之甚谨,每时节献享。
及因事有祈者,必宰羊,一岁至四万头。
元至顺元年(1130年)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李二郎为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清雍正五年(1727年)敕封李冰渭敷泽兴仁通佑王,二郎神为“承绩广惠英显王”。
故后来改其祠为二王庙,今址在四川省都江堰市。
赵昱为隋朝道士。
柳宗元《龙城录》云: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从道士李钰学道。
道教众神名号(六)

道教众神名号(六)马神马步名为步,又称“马步”,马之灾神。
历代均有奉祀,以求免灾。
马在历史上为耕战之必备,故中国古代对马的祟奉与祭祀起源很早。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载,早在周代,官方就规定了祭祀马神的制度。
春祭马祖,马祖古人指天驷星,即房星。
《孝经说》:“房为龙马”,即古代传说中的瑞马、俊马。
故房星为马祖。
夏祭先牧,先牧即最早骡化野马之神;秋祭马社,马社是厩中之土示,“阜厩所在,必有神焉。
”冬祭马步,马在厩,必存其神,使不为灾,故冬祭马步神。
隋制以四时祭马神。
隋炀帝大量七年(611年),设坛祭马祖,命有司祭先牧及马步。
唐制以四时祭马神,四时之祭,并于大泽。
辽代亦有马神祭典,圣宗统和十六年(998年)五月,祭白马神。
宋代以马祖等马神祭典为小祀。
图代洪武二年(1369年),帝命筑坛于后湖祭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
洪武四年,蜀地明升献良马十匹,帝又命祭祀马祖。
明成祖朱校迁都北京,即命在莲花池建马神祠,由官方礼祭。
明初养马本是官牧,国家设有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和群牧监等机构,专门管理马政,由军队养牧。
后则“编民养马”,论户养马,称为“马户”,所养之马瘦或死或末怀上驹,皆受处罚,以致民间的马神祟奉十分盛行,加之官方提倡,马神庙遍布各地。
至清代,规定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为马神祭日,“凡营伍及武职,有马差者,蓄养车马者,均于二十三日以羊祭之。
”民间马神亦被简化,称为马王、马明王。
马王在教不享黑牲肉,祭品只用羊,其像四臂三目,民间有俗语谓“马王爷三只眼”。
马头娘又称“马明王”或“马明菩萨”,为古代蚕神。
蚕神信仰起露较早。
《山海经》将其描述为据树吐丝之女子。
马头娘作为蚕神形象与荀子《蚕赋》有关,荀子称其身柔婉而马首。
三国时张俨《太古百马记》称其为民女,为马皮裹身,易于大树之间,遂化为蚕,魏晋之后,此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代许多寺观中多塑其像以祈蚕。
后道教遂将此传说衍化为道教神明。
据《搜神记》载,马头娘为高辛帝时人,时逢蜀地战乱,父从征多年未归,因思父,遂戏马曰,若能迎父还,当嫁之。
涨知识:中国古代的各路神明你知道嘛最全汇总来了!

涨知识:中国古代的各路神明你知道嘛?最全汇总来了!第一部分天神(天上神仙)三清祖师画像三清【道教鼻祖,道观中的三清观供奉的三位最高神邸】玉清元始天尊(又名“太上盘古氏天道元始天尊”。
是公认的道教鼻祖。
在“三清”之中位列最尊。
)上清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
)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或太上道祖,道教创始人。
太清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道教六御六御【六位大帝,以玉皇大帝为尊,一位协助玉帝,四位分管东西南北】统御万天: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
在汉族民间信仰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超越了三清天尊,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
)统御万雷:西方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天皇大帝。
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统御万星:北方北极中天紫薇大帝(简称:北方紫薇大帝,为东西南北四御之首。
紫微又叫紫微垣、紫宫、紫微星,位处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
紫微大帝的职能是:执掌天经地纬,以率日月星辰和山川诸神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
)统御万类:东方东极妙严青华大帝(简称:东方青华大帝,又称“十方救苦天尊”。
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
教说盖系玉清元始天尊之化身,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以九阳之精化太乙救苦天尊以度世。
座下九头狮子一声吼,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诞辰为旧历十一月十一日,道教经典记太乙救苦天尊居“东方长乐世界”妙严宫(“严”或作“岩”),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对于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狮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统御万灵:南方南极太微长生大帝(简称:南方长生大帝,世人常称为南极仙翁,汉族神话中的的长寿之神。
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而道教是一个追求长生的宗教,加上古代星宿崇拜。
道教神话体系

道教神话体系引言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道教信仰中,神话是道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囊括着丰富的神灵、神祇和仙人等形象和传说。
本文将介绍道教神话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和故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道教信仰。
神灵与神祇道教神话体系中有许多神灵和神祇,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三清、东岳大帝等。
太上老君被视为道教的最高神灵,被奉为至尊上帝,他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世界的创造者。
玉皇大帝则是宇宙中心的至尊神灵,统领众多神仙。
三清是道教神话中的三位重要神祇,分别为太清、上清和真武。
太清是宇宙的最高境界,上清是上帝的居所,真武是众神的领袖,号称武圣。
东岳大帝则是道教中的山神,他是五岳中的代表,在山神中地位崇高。
以上只是道教神灵和神祇的一部分,每位神灵和神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传说故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神话体系。
仙人与道家传说道教神话体系中,仙人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仙人通常是由凡人通过修炼达到了超然境界而成仙的。
他们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可以长生不老、飞天遁地,甚至缔造山川。
道教中最著名的仙人有八仙,他们分别是: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铁拐李、蓝采和、曹国舅、韩湘子和汉钟离。
除了仙人,道教中也有一些重要的传说故事,如《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这些传说故事将神仙和人类的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他们的冒险和成长。
道教神话在文化中的影响道教神话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影响了文学、艺术、戏剧等艺术形式,还在建筑、雕塑、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道教神话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宽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安慰和寄托。
在中国历史上,道教神话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道教神话中的某些元素经常被用于政治宣传,以巩固统治者的权威。
道教教派也曾兴盛一时,在某些历史时期中成为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道教神话体系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诸神
三十六宫诸婆姐七十二苑众婆神三十六婆奶
婆奶又称婆姐、婆宫、婆官、婆神,北方人则称之为保姆、延女、乌母,她们配祀在供奉临水陈夫人的庙宇中,奉陈夫人旨意,执掌人间各行各业的女人生育,谁家要生孩子,生男生女,贤与不肖,皆由她们凭各家行善积德之厚薄而定。
三十六婆奶,原是闽王宫中为白蛇精所害的三十六宫娥,在临水陈夫人的法力帮助下起死回生,闽王为了报恩,将三十六宫娥赐予陈夫人为徒,至此,她们认真协助陈夫人除妖解厄、保赤护童,凡护婴佑童等一应琐事,陈夫人多交由三十六婆奶去办。
她们分别是:
1. 福州府古田县陈大娘
2. 延平府顺昌县黄莺娘
3. 福宁府宁德县方四娘
4. 兴化府莆田县柳婵娘
5. 建宁府建瓯县陆娇娘
6. 福州府长乐县宋爱娘
7. 泉州府晋江县林珠娘
8. 漳州府漳浦县李枝娘
9. 汀州府连城县杨瑞娘
10. 邵武府泰宁县董仙娘
11. 福州府连江县何莺娘
12. 漳州府漳平县彭英娘
13. 建宁府建阳县罗玉娘
14. 泉州府南安县吴月娘
15. 福州府罗源县郑桂娘
16. 福宁府福鼎县张春娘
17. 建宁府浦城县王七娘
18. 福州府侯官县倪凤娘
19. 汀州府长汀县包云娘
20. 福州府闽县孙大娘
21. 福宁府宁德县赵娥娘
22. 兴化府仙游县周五娘
23. 福州府连江县程二娘
24. 福州府闽县叶柳娘
25. 永春府宁化县铁春娘
26. 福州府永福县云燕娘
27. 泉州府惠安县聂六娘
28. 邵武府光泽县刘娇娘
29. 福州府侯官县翁金娘
30. 建宁府政和县潘翠娘
31. 福州府闽清县凌艳娘
32. 泉州府同安县郑三娘
33. 福州府闽清县朱巧娘
34. 延平府延平县金秀娘
35. 泉州府安溪县蓝梅娘
36. 福宁府霞浦县胡大娘
临水第一宫福州府古田县浣仔婆奶陈婆神临水第二宫延平府顺昌县揭仔婆奶黄婆神临水第三宫福宁府宁德县邀仔婆奶方婆神临水第四宫兴化府蒲田县牵仔婆奶柳婆神临水第五宫建宁府欧宁县抱仔婆奶陆婆神临水第六宫福州府长乐县卫仔婆奶宋婆神临水第七宫泉州府晋江县襁仔婆奶林婆神临水第八宫漳州府彰莆县戏仔婆奶杨婆神临水第九宫汀州府连城县抚仔婆奶李婆神临水第十宫邵武府泰宁县养仔婆奶董婆神临水第十一宫福州府福清县护仔婆奶何婆神
临水第十二宫奢岩州漳平县洗仔婆奶彭婆神临水第十三宫建宁府宁阳县摇仔婆奶罗婆神临水第十四宫泉州府南安县揽仔婆奶吴婆神临水第十五宫福州府罗源县牵仔婆奶郑婆神临水第十六宫福宁府福鼎县哨仔婆奶张婆神临水第十七宫建宁府浦城县教仔婆奶王婆神临水第十八宫福州府候官县扪仔婆奶倪婆神临水第十九宫汀州府长汀县背仔婆奶包婆神临水第二十宫福州府闽候县注仔婆奶孙婆神临水第廿一宫福宁府宁德县揭仔婆奶赵婆神临水第廿二宫兴化府仙游县携仔婆奶周婆神
临水第廿三宫福州府连江县保仔婆奶程婆神临水第廿四宫福州府闽春县托仔婆奶叶婆神临水第廿五宫永春州竹北县扶仔婆奶钱婆神临水第廿六宫福州府永福县摆仔婆奶刘婆神临水第廿七宫泉州府惠安县喂仔婆奶聂婆神临水第廿八宫邵武府光泽县带仔婆奶刘婆神临水第廿九宫福州府候官县吻仔婆奶翁婆神临水第三十宫建宁府政和县送仔婆奶潘婆神临水第卅一宫福宁府福安县哺仔婆奶凌婆神临水第卅二宫泉州府同安县搂仔婆奶邓婆神临水第卅三宫福州府闽清县育仔婆奶朱婆神
临水第卅四宫延平府南平县守仔婆奶金婆神
临水第卅五宫泉州府安溪县顾仔婆奶树婆神
临水第卅六宫福宁府霞蒲县看仔婆奶胡婆神
第三十七婆奶曲蹄婆奶
据说早年玉田临水宫建好时,工匠正在泥塑神像。
一日下午,有位拔兔草的村姑步入宫中,因这村姑从未见过塑像,见那婆奶神像个个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心里奇异极了,便放下竹篮子,一尊一尊地看过去,还不时用手这摸摸那碰碰,夸说:“师傅真行。
”塑像师傅见村姑年轻漂亮,活泼天真,便与她开个玩笑说:“姑娘若是喜欢,我可以帮你塑一尊。
”本是一句玩笑话,哪知村姑见那泥塑婆奶,高不过尺把,小巧玲珑,心里喜爱,便把师傅的话当了真,遂问:“要塑多久?”那师傅见村姑认了真,想想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塑像人哪能说话不算数?再者三十六宫婆奶神像已经塑好,闲着也闲着,便说:“只要一个时辰。
”那村姑计算了一下,此时离晚饭时间尚早,想想兔草已经拔好,也不
急回去,就说:“那你帮我塑一尊”。
于是这位塑像师傅真的为村姑塑了一尊。
完毕,那师傅对村姑说:“看看像不像你?”村姑认真细看,果然与自己平日里铜镜上见到的形象一模一样,心中诧异极了。
心想这位师傅怎么会塑得这么像?看着看着,忽然头上冒汗,两眼发愣,人就呆呼呼了。
塑像师傅以为村姑在想什么,催说:“时候不早了,还呆什么?这像既为你塑,你就放心拿回去吧!”谁知村姑好像什么也没听见,既不拿走塑像,也不去拿篮子,忽然说句“让开,让开,我要回去告诉父母。
”便一个劲儿往回走。
回到家中,人已迷迷糊糊,父母见了,大惊失色,乱了方寸,问说:“妹啊,你怎么了?”答曰:“我刚去了临水宫,百花桥夫人让我当婆奶。
”母亲见女儿这么说,以为中了邪,排解说:“三十六宫婆奶都有了,哪有你当的份?”女儿却一本正经,豪不含糊:“这你不知,我当的是第三十七位婆奶。
”说完闭上眼睛,没了呼吸,当婆奶去了。
且说玉田一带,早年也有许多疍民,只因临水宫三十六宫婆奶管辖下的三十六行,没有疍民这一行,疍民就到临水宫祈求临水夫人增加一位疍民婆奶。
临水夫人觉得疍民出于真
心,合乎情理,便命百花桥夫人去物色。
这日百花桥夫人出门去,仍然找不到合适人选,事有凑巧,回来时,却见塑像师傅正在为一位姑娘塑像,以为是临水夫人物色到的疍民婆奶,就把她的魂魄摄走。
这样,村姑也就当上了疍民婆奶。
旧社会蔑称疍民为“曲蹄仔”,所以这第三十七位婆奶,当地人就称“曲蹄婆奶”。
七十二婆奶
1. 注生记名婆姐奶
2. 护胎扶孕婆姐娘
3. 胎娠看管婆姐奶
4. 胎儿照顾婆姐娘
5. 胎中动静婆姐奶
6. 胎儿变化婆姐娘
7. 分男分女婆姐奶
8. 怀胎成儿婆姐娘
9. 阴阳和合婆姐奶
10. 天地交泰婆姐娘
11. 孕育结蕊婆姐奶
12. 生根开花婆姐娘
13. 法天生育婆姐奶
14. 象地化生婆姐娘
15. 临盆催生婆姐奶
16. 分娩顺利婆姐娘
17. 弄璋弄瓦婆姐奶
18. 投胎出世婆姐娘
19. 云头送子婆姐奶
20. 房中接子婆姐娘
21. 妊娠无惊婆姐奶
22. 坐草无虞婆姐娘
23. 流畅源泉婆姐奶
24. 泉流不定婆姐娘
25. 受孕淂胎婆姐奶
26. 护房保产婆姐娘
27. 催产接生婆姐奶
28. 出世沐浴婆姐娘
29. 扶儿流产婆姐奶
30. 流产扶儿婆姐娘
31. 防儿痘疹婆姐奶
32. 防儿珠麻婆姐娘
33. 伺汤候乳婆姐奶
34. 羔喂饼婆姐娘
35. 房中顾儿婆姐奶
36. 厅头顾儿婆姐娘
37. 路中护魂婆姐奶
38. 门前保命婆姐娘
39. 床前床后婆姐奶
40. 床头床尾婆姐娘
41. 桥头称仔婆姐奶
42. 分别花枝婆姐娘
43. 教仔学行婆姐奶
44. 教儿讲话婆姐娘
45. 教仔步躣婆姐奶
46. 教儿喜笑婆姐娘
47. 保生祛病婆姐奶
48. 护命除疾婆姐娘
49. 宏德广慧婆姐奶
50. 灌输智聪婆姐娘
51. 除惊消痫婆姐奶
52. 防儿夜啼婆姐娘
53. 教仔读书婆姐奶
54. 教儿学艺婆姐娘
55. 看仔沐浴婆姐奶
56. 顾儿三餐婆姐娘
57. 防仔登高婆姐奶
58. 顾儿水火婆姐娘
59. 孝顺仁恩婆姐奶
60. 忠恕谦恭婆姐娘
61. 礼义慈爱婆姐奶
62. 喜怒哀乐婆姐娘
63. 防仔履险婆姐奶
64. 避儿危难婆姐娘
65. 消除残肢婆姐奶
66. 保全残缺婆姐娘
67. 广惠动静婆姐奶
68. 明心识性婆姐娘
69. 消儿虚谎婆姐奶
70. 灭儿白舌婆姐娘
71. 化度关煞婆姐奶
72. 长命富贵婆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