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误用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标点符号是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正确可以使文章更加
清晰明了,但是如果用错标点符号,不仅会使文章含义模糊,而且可
能产生混淆和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用错的例子。
1、逗号的误用:逗号的作用是分割话题,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
句子意思的误解。
例如:“小明家在学校附近,他每天步行上学”,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小明家在学校附近。
他每天步行上学。
”
2、句号的误用:句号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束,在下一句话开始前,
需要换行,如果不使用句号,会使文章苍白无力。
例如:“你说对我
很重要,我相信你。
”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你说对我很重要。
我相
信你。
”
3、问号的误用:问号用于疑问句,用于表示疑问,如果没有疑问,不应使用问号。
例如:“你能看清这张图片?” 如果是表达陈述的话,应该改为“你能看清这张图片。
”
4、引号的误用:引号用于引述别人的话,引用书名、诗歌等,如
果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
例如:"学习使人进步",正常情况下,应
该写成“《论语》中有一句话:学习使人进步。
”
在日常书写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我们要时刻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种类和
使用场合。
不要因为书写过程中的小错误,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容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2.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
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3.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小结

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小结一、问号的误用1、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
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2、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3、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4、这道题谁会解?李远你会吗?赵潮。
他能做出来吗。
5、你能忘掉我吗,你能答应我好好的活下去吗,你真的能做到吗?二、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用1、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
2、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三、括号的误用1、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指的是晨曦和朝霞)2、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四、顿号的误用1、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2、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
3、我再说一遍:我,恨,你!4、总指挥发出点火命令:九八七……常见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小结一、问号的误用1、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
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2、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3、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4、这道题谁会解?李远你会吗?赵潮。
他能做出来吗。
5、你能忘掉我吗,你能答应我好好的活下去吗,你真的能做到吗?二、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用1、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
2、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三、括号的误用1、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指的是晨曦和朝霞)2、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1.非疑问句用问号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分析:“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例: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分析: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
凡是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例: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分析:这里实际上是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
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的剧目。
分析:“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第二层次应改为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分析:“或”是连词。
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中间用顿号例: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分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就不能用顿号。
7.集合词语中间用顿号例: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分析:“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8.句中没有句号径直用分号例: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分析: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
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标点符号误用例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下面就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举例辨析。
一、句号的误用: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
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
写作中的常见标点误用与纠正方法

写作中的常见标点误用与纠正方法标点符号在写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思想、构建句子结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出现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并给出纠正方法。
一、逗号的误用与纠正方法在写作中,逗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它可以用来分隔列举的事物、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等。
然而,逗号的使用也有一些误区。
误用一:在句子中过多地使用逗号。
纠正方法:逗号应当根据需要进行使用,不必过多。
当句子本身结构复杂,需要在各个部分之间加以分隔时,可以使用逗号。
但是如果句子结构简单明了,不需要额外分隔时,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逗号。
误用二:在句子中漏掉逗号。
纠正方法:当句子中出现并列的词、短语或从句时,应该使用逗号将它们分隔开来。
如果遗漏了逗号,就会造成句子意义的模糊或误解。
因此,在写作中务必留意这种情况,及时添加逗号。
二、句号的误用与纠正方法句号是表达完整句子的标点符号,它主要用于句子的结束。
误用一:在文中过多地使用句号。
纠正方法:在文中过多地使用句号会使文章显得断断续续,缺乏连贯性。
因此,应该平衡使用句号和其他标点符号,使文章节奏感更强,更易读。
误用二:在长句中缺乏句号。
纠正方法:长句如果没有适当的句号标点,读者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
因此,在写作中,长句的结尾处应该使用句号,以确保句子的完整性和清晰性。
三、问号与感叹号的误用与纠正方法问号和感叹号是用来表达疑问或强调情感的标点符号,它们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误用一:在没有疑问的陈述句中使用问号。
纠正方法:问号主要用来标识疑问句,如果在陈述句中误用问号,会给读者造成困惑。
因此,在写作中,要根据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意图正确使用问号和句号。
误用二:过多地使用感叹号来强调情感。
纠正方法:感叹号的使用应该谨慎,过多地使用会让文章显得夸张和不正式。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运用更加精确和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感叹号。
四、引号的误用与纠正方法引号可以用来引述别人的话或表示特别含义,但是在使用引号时也存在一些误用的情况。
10种常见标点错用类型

应用冒号。
14、如今一个全新的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
平测试——《博斯BULATS考试》,已由国
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错。这儿不是书名、 篇名、报刊名,所
15、斯大林说过,脱离实际的理以论应用,引是号。空洞
理论。
对。如果引用的只
是原文大意,应该
17、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用样建设的逗号情。况:只从一个
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
用逗号,不用分号。
10、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
微波,线条柔和,蜿蜒错起。伏邻近,的两连个数接字着连用高表示高
的远山。
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但是, 如果表确数则必须加顿号。如:
11、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今了天数参加字活动技的是术三、,四主班。要
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
个人接入通讯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
21问、好耿,对妈。不妈表引要对强号怕儿调。人的子要笑说加话:,“俗大话成说,:见‘人礼就多应人该 不怪嘛’。”
错。一句话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引号超出范围。独立引用,句号
应在引号里。
小结
标点符号误用常见的有以下10种情况: 1. 概数中间加顿号。 2. 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 3.非疑问用问号。 4.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5·“某某说(道、讲、问、答)”后标点滥用。 6.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句号位置不对。 7.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 8.标点与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 9.滥用引号和书名号。 10.一句话中用两个冒号。
。 ②王芳每天都收错看。书《名中号可央以标电示书视名、台篇》名、主报刊办 的《焦点访谈》。 名、图画名、歌曲名等,并且都是已经
存在的。报刊中的某个栏目或将要写的
9、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文的章题温目,暖不能;用对书名待号。工作要 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 扫情错要落。。求叶单气句势一排贯比通样或,并一;列般,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
常见标点符号23个设误点

标点符号常见的23个设误点1、概数中间用顿号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句中“三四里”是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三”和“四”中间的顿号应删去。
2、集合词语间用顿号例:全社会都要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是一个集合词语,“中”和“小”中间的顿号应删去。
集合词语读起来不需停顿,中间不用顿号。
如:公安干警、大专院校、男女老少、兄弟姊妹、教职员工、青红皂白、假冒伪劣、真善美、假恶丑、指战员、工农业、师生、父母等。
3、连词前面用顿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请她签上一个名。
句中“或”前不能用顿号,要么删去,要么改为逗号。
4、并列的几个谓语、补语间用顿号例: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吓、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
是什么?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等三项,均充当谓语,构成三个分句。
并列的分句间不能用顿号,句中两个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5、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间用顿号例: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陈三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明、副市长刘宏远等领导同志。
句中有两层并列关系:“市委常委”与“宣传部长”为小并列,中间用顿号;三位领导的职务、姓名为大并列,中间应用逗号。
句中全部用顿号,层次不明,应将“陈三泰”和“张广明”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6、并列关系分句间用逗号例:《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接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句中“……以行贿论处”和“……以受贿论处”是两种惩处方式,二者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用逗号使得文意层次不分明,应将“以行贿论处”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7、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间直接用分号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病例9:
八个镏金大字,在碑的正面。(北面。)
简析:括号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如果括号 里的内容是注释全句的,括号应放在正文的句末 标点符号之后,这种括号称为句外括号;如果括 号里的内容只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括号就紧贴 在这一部分之后,正文后的标点符号要放在括号 之后,这种括号称为句内括号。在句外括号里, 注释部分末尾的句末标点符号一般都要写出。在 句内括号里,如果注释部分的末尾是句号,则句 号略去;如果末尾是问号或感叹号,则问号或感 叹号保留。例9应为:八个镏金大字,在碑的正面 (北面)。
典型病例6:
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 “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 简析:引文的末尾跟非引文部分衔接 得很紧,引文末尾后不能停顿,这时引文的 末尾不用标点符号。如果引文不是完整的句 子,只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更多解释,作 者话的一部分,恰好引文后需要停顿,表停 顿的标点符号应放在下引号之外,因此,例 6中“徐公”后应先写下引号,后写逗号。
11.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例: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 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分析: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 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 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 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才能直接用分号。
12.句子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典型病例7:
课余时间我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古典小说。 简析:省略号主要表示文中的省略部 分。省略号与:“等”“之类“不能并用, 否则就会造成重复,例7就犯了这种毛病。
典型病例8:
你问问她姓什么?
简析:问号表示问句末尾的停顿。有 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 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其末尾不用问号, 例8便属此类误用。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 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分析:名词加了“啊”“呀”“呢” 等就成了短句,应把顿号改为逗号。
7.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 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 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 的剧目。
分析:“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 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 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 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为逗号。
容易误用的标点符号
1.非疑问句用问号
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 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分析:“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 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 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
例: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 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 不定主意。 分析:选择问句虽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选择项,但仍然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 意思,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应在最后 一处发问的地方使用问号,其余各项之间 用逗号。
16.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例:“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 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 刺。” 分析: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入 “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 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用了冒号,前面的引文便没有着落了。
17.引语中句子末尾的点号误置
例:①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 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 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分析: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 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 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第①句 中引用的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在引号 内。第②句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整 个句子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应在引号外。 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提示下面引 文独立成句。
18.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14.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例: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 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分析:“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 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要短 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 只宜用破折号,用“王安忆、王小鹰、程乃 珊”来解释说明“三位女杰”。
15.同一句子中用两处冒号
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 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 产培训。 分析:“宣布”后面用了冒号,“措 施”后面也用了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 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里,冒号一般只 能用一个,否则便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 改一个为逗号。
典型病例2:
这个花瓶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
简析:并不是所有的并列成分之间都 用顿号,而是有停顿则用,没有停顿则不用。 例2中没有停顿,因此,其顿号的使用则是 多余的。这类的情况还有“十六七岁”“父 母”“子女”“工农”“大中小学”“男女 老少”等。
典型病例3: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 美丽的。 简析:并列成分之间用了“和"“或" 之类的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
4.分句之间用顿号
例: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 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分析:这里实际上是三个分句,在第 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 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 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 顿号。
5.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例:“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分析: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 一个班,且为确数,应该在它们之间加上顿 号。
[注意] 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 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 要用多少个问号。 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 解决呢?
3.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例: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分析: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 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句,问号应 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 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典型病例4:
立刻,我的脑际浮现出刘大爷的形象: 五十多岁的年纪;额前有几道皱纹。
简析:分号表示复句并列成分之间的 停顿,也可以用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里, 它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例4中 的“;”应为“,”。
典型病例5:
参加这次比赛的有:一中、二中、三中 等几所学校。 简析: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 顿。当它提起下文时,如果冒号后的话不成 句,那往往是并列的几个项。例5中冒号提 起的既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又不是并列的 几个项,故而,其使用有误。要么将冒号删 掉,要么将“几所学校”删掉,使冒号后的 成分构成几个并列的项。
8.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 采、或签上一个名。
分析:“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 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 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 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 者改用逗号。
9.概数中间用顿号
例: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 的样子。
例: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 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 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分析: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 号。既然已用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 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了。或者句号改 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13.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
例: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情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 人的大无畏精神。 分析: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 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 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引 号后的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注意】并列词语卫星的发 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 了新的水平。
典型病例1:
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调查、研究、分析。
简析: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 间的停顿。一般说来,只有在主语中心语、 宾语中心语、修饰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才使 用顿号。谓语上的并列成分之间,习惯上用 逗号,而不用顿号,例1则属此类误用;但 如果几个动词联合起来作谓语中心语,后面 带有共同的宾语,这几个动词之间就用顿号, 而不用逗号,如“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调查、 研究、分析问题”。
分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 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就不能用顿号。
10.集合词语中间用顿号
例: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 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 支持是分不开的。 分析:“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 “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 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例:《丽达公寓》即日出售,……
分析: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 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 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 对象,滥用书名号。
【注意】表并列性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不 用顿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 《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 孔繁森致敬”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