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冒号.doc

合集下载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冒号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冒号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冒号范文一:关于标点符号的误用,我最常见的就是冒号的错误使用。

冒号在写作中可以表示引出述说、解释说明、列举等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使文章出现语病和错误。

下面我就说一下常见的冒号误用和如何避免它们。

1.用冒号引出非完整句子。

这种情况下,冒号应该被替换为逗号来引出下文。

例如:国庆节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庆祝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幸福,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里的“庆祝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幸福”不是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用逗号引出下文。

2.用冒号连接两个不完整句子。

这种情况下,冒号应该改为分号或者用逗号加“而”来使用。

例如:我喜欢旅行:去过北京、上海、广州。

这里的两个分句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应该用分号或者用逗号加上“而”来连接。

3.用冒号表示并列,但是句子不和谐。

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句子结构和词汇搭配是否和谐,要确保两个分句之间存在逻辑联系。

例如: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看电影、游泳、打球和在家睡觉。

这里的共同点是度过假期,所以应该将这些动词用逗号隔开,或者将以冒号开头的句子改为一般陈述句,例如:“我们看了电影,游泳、打球,还在家里睡觉。

”以上就是我遇到的常见冒号误用和解决方法。

在写作中,我们要认真检查自己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要保证文章语言准确、清晰、流畅。

要点分析:本文是以学生口吻写的,措辞简单清晰,使用了一些运用口语化的表述方式。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了常见的冒号误用及其原因,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总之,本文属于简介又实用的文章,很适合初学者参考。

范文二:在写作中,我经常发现有人误用冒号,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意模糊的情况。

因此,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冒号误用情况及相应的纠正方法。

1.使用冒号引出疑问句。

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问号来引出疑问句,而不是冒号。

例如: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可以给你解答。

这里的“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是疑问句,应该使用问号而不是冒号。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一)问号的运用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解析:该句中虽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

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应用句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解析: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只有一问。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例:怎么了?你。

解析:这是称呼语在后的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前置谓语“怎么了”之后改用逗号。

(二)引号的运用1.加引范围不清。

例: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94全国)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

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2.后引号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

例: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

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三)顿号的运用1.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995年全国高考题)2.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及示例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及示例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及示例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中的重要元素,能够帮助表达语义、节奏和逻辑关系。

然而,错误的标点使用可能会导致语义模糊、句子结构混乱或者歧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标点使用错误及示例。

1.逗号错误:-错误:我喜欢吃,香蕉。

-正确:我喜欢吃香蕉。

-解释:逗号应该用来分隔句子的不同部分。

在这个例子中,逗号在“吃,香蕉”之间没有任何意义。

2.句号错误:-错误:我吃了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橙子。

-正确:我吃了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和一个橙子。

-解释:句号用于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在这个例子中,应该在“苹果”和“香蕉”之间加上逗号。

3.问号错误:-错误:你是谁?-正确:你是谁?-解释:问号只需要在问句的末尾使用一次。

在这个例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叹号错误:-错误:他好高大!帅气!-正确:他好高大,帅气!-解释:叹号用于表示感叹或强调。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使用逗号将两个感叹部分分隔开。

5.冒号错误:-错误:我有一个问题:你能帮我吗?-正确:我有一个问题,你能帮我吗?-解释:冒号通常用来引出一系列条目、定义或解释。

在这个例子中,冒号被错误地用于两个不同句子之间。

6.分号错误:-错误:我工作很努力;不过,我想要更好的平衡。

-正确:我工作很努力,不过,我想要更好的平衡。

-解释:分号用于分隔具有独立意义的子句。

在这个例子中,分号被错误地用于两个与主句逻辑关系密切相关的部分。

7.省略号错误:-错误:我不知道……-正确:我不知道⋯⋯-解释:省略号是一种标点符号,用于表示省略、暂停或未完的意味。

在这个例子中,正确的省略号使用是三个点(⋯⋯)。

8.引号错误:-错误:她说:“我不高兴."”-正确:她说:“我不高兴。

”-解释:引号用于引用直接的语句。

在这个例子中,引号被错误地放置在句点之前。

总结来说,在使用标点符号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句子末尾需要使用适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或叹号。

-逗号用来分隔句子中的不同部分、列举元素或插入语。

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

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

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一、顿号1、概数用顿号概数是表示大概的数目,有时拿数词连用来表示,如三五个、七八十人等。

因为表示约数,所以概数中间不需要停顿。

因此,如果加上顿号,就是错误的。

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三四里”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的距离数目。

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

因为概数之间不需要停顿,一加上顿号,便成了“三”和“四”的并列,这就不符合表达的原意。

2、缩写的集合词用顿号一些词语,如父母、中小学生、干群、干警等是一些缩写的表示集合群体意义的词语,它们之间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如:这次“实战演习”的成功,与广大的指、战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指战员”是一个集合词,“指”是指导员,“战”指战士。

“指战员”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3、连词前用顿号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这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如:这种真率与坦白,本身就很能引起读者的好感、关切、和共鸣。

连词“和”连接“共鸣”和“关切”,表示并列,而再加上顿号就多余了,应该删去顿号。

另外,还要注意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如“或者”“甚至”“以至”“但是”“而且”等,均不能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如:大院里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也参加了植树活动。

再如:不论是刻画自己、或者描叙人世,他都毫不隐蔽地融进自己的个性,灌入自己的热情。

“甚至”“或者”是连词,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甚至”表示更进一步,删去“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中间的顿号;“或者”表选择,把“或者”前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4、并列谓语、补语用顿号并列词语或短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t cope, a mere formality. Corrective measures: (LED Leadership: Luo Mingjun. Rectification Time: September 25th, 1), long-term adherence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meet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ntral and state organs conference funding measures on the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Strictly control the number of meetings, the duration and size of participants. To solve the meeting reques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is not enough.如:你要不断学习、进步、工作。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分析一、句号的误用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

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

“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

既然是一个问句,不管有几个候选项,就都只能在句末用问号。

应把句中的问号移到句末,在句中原来问号的位置用逗号。

5.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如:怎么还不来呀?校长。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种标点错误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种标点错误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种标点错误在公文写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传达正确的语义和修饰句子结构。

然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标点错误。

下面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种标点错误:1. 句号和逗号的混淆:事实上,句号和逗号是完全不同的标点符号,它们不能相互替代。

句号用于结束一个完整的句子,而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不同成分。

2. 缺少句号:有时候在长篇公文中,我们可能会忽略句子的结束并忘记使用句号。

每个句子都应该以句号结束,以确保句子的完整性。

3. 冒号和引号的混淆:冒号(:)用于引出或解释后面的内容,而引号("")用于引用直接的语句或引用其他作者的话。

4. 分号的误用:分号(;)用于连接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或短语,在公文中经常用于列举或准确说明观点。

然而,它不应该被用来替代逗号或冒号。

5. 破折号和连接符的混淆:破折号(-)用于表示某种突然的转变或强调,而连接符(-)用于连接两个词或短语。

6. 问号和感叹号的错误使用:问号(?)用于疑问句,而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情感或感叹。

7. 重复使用标点符号:在一句话中不应该重复使用标点符号,比如句号和逗号。

8. 括号的误用:括号(())用于插入额外的信息或解释。

但是,在公文写作中它们应该被谨慎使用,以防止造成歧义或影响句子的完整性。

9. 引号的错误使用:引号应该用于直接引用的语句或引述其他作者的话,而不应该被用于突出或强调某个词或句子。

10. 斜杠的错误使用:斜杠(/)往往被错误地用于替代其他标点符号,比如逗号、句号或冒号。

斜杠只应该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比如表示“或者”或表示日期。

为了避免这些常见的标点错误,我们在写公文时需要仔细审查和修订。

同时,可以查阅相关的标点符号用法指南,以确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公文写作更加准确和专业。

在公文写作中,标点错误可能给读者带来误解,影响公文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为了帮助大家避免这些常见的标点错误,接下来将进一步介绍一些常见错误,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顿号1. 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句中“三、四里”表示的是大概距离,并非确切数字,应删去顿号。

)小姑娘看上去十二、三岁。

(“十二、三岁”表示的是大概年龄,并非准确的岁数,应该删去顿号。

)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

一是序数,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

”(“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用顿号隔开。

)二是涉及两个对象,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

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前两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

(当然,如果不是相邻的两个数,一般是要用顿号隔开的。

)2. 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且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

例如: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之间不需要停顿,应删去顿号。

)3. 两层以上并列词语之间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为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之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存在着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以标明层级。

)4.引号、书名号连用时不使用顿号。

例如:(1)“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分别比喻什么?(2)《阁夜》、《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律诗的代表作品。

(顿号应全部去掉)5. 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

例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仍然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三项虽然是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内部,因为这三个并列的短语都是充当谓语的,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是不能用顿号的,应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使用常出现的错误

标点符号使用常出现的错误

中考标点符号专题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

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例: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公安干警”“男女老少”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例: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例: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例: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8).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用逗号。

例: 近期我看了许多优秀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冒号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
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
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
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
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
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

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

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