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隆起西缘顺层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1.绪论1.构造变形的场的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缩、升降、减、滑、旋)。
2.朱志澄将构造层次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其中表、浅构造层次为脆性破裂域,中深构造层次为塑形流变域。
2.沉积岩岩层构造1.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是从几何学看,基本可以归纳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2.面状构造的三大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走向:1.走向线: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2.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相差180°)(2)倾向:1.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
2.倾向:倾斜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
(5)视倾角(假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总是大于假倾角)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原生构造: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2)次生构造:成岩之后,遭受地质作用变化后的构造。
(3)层理:由于岩石成分、构造和颜色的突变或者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4.原生构造鉴定岩层的顶低面(1)递变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
(下粗上细)(2)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泥裂:在剖面上呈“V”字型,开口示顶、尖端示底。
雨痕:凹面示顶,凸面示底。
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即“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
闽西南地区印支期隆起-伸展构造的厘定及其控矿作用

质 调研 ,并 综合 分析 前人 资料 ,初步认 为该 区域 印支期 构 造活 动 以隆起一 展为 主 。 伸
1 隆起 一 展 构 造 含 义 的厘 定 伸
隆 起 一 展 构 造 并 不 是 一 个 具 有 严 格 定 义 的 地 质 名 词 , 是 泛 指 隆 起 与 伸 展 2种 构 造 运 动 伸
下来 的构造 窗 、飞来峰 等残 留构造形 迹仍可 较清楚 反 映这一 构造轮 廓 ( 1 。 图 )
匡 : 匡 匡茎|・ 三 匡 s 圈 图 , 图 s 圃 , 。 [ , 田 t 田 , s 田 -: ] :: ,: : [ , [ ; : ] [: 回 : : ; :习
富 ,地 质勘 探研 究程 度 较高 ,积 累 了丰 富 的地 质 资料 。对 该 区印支 期构 造性 质 ,各方 观点 并
不 一 致 ,关 玉 祥 等 人 认 为 以逆 冲 推 覆 为 主 _ ,拆 离 滑 脱 为 次 , 构 造 活 动 方 向 自西 北 向 东 南 ; 】 J 而 侯 泉 林 等 人 则 认 为 是 前 陆 褶 皱 冲 断 带 ,构 造 活 动 方 向 为 自东 南 向 西 北 。 笔 者 通 过 野 外 地 ]
第
4 期
福
建
地
质
Gelg f ui oo yo j n F a
35 1
闽西南地 区印支期 隆起一 展构造 的厘定及其 控矿作用 伸
聂 童 春
( 国 地 质 大 学 ,武 汉 ,4 0 4 ;福 建 省 地 质 调查 研 究 院 ,福 州 ,3 0 1 ) 中 30 7 5 0 3
摘 要 作用 。
该构 造带位 于研究 区西北 部 ,胡坊一 永定 隆起东 北部 ,呈 近南北 向长垣 状分 布 ,西 、北 两 侧延伸 出 区外 ,区内影响 范 围达 数百平 方千 米 ,隆 起 中心在石 峰一 带为燕 山期 花 岗岩 体侵 入 。该构 造体 系基 本结 构可分 为原 地岩系 、滑 动体系及 拆离 断层 。滑 动体系绕 中心 岩体 分布
逆冲推覆构造概述

逆冲推覆构造前言:对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自19世纪晚期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期间曾掀起过2次高潮,第一次在19世纪末期,以研究造山带内逆冲推覆构造为中心。
第二次在20世纪70-80年代,以研究前陆冲断带为中心,进入90年代,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已将造山带内结晶基底逆冲构造与造山带外带即前陆褶皱冲断带结合起来,不再区分成并不相关的2类构造带[1]。
逆冲推覆构造对于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构造部位控制了矿床主、次矿体的产出和分布,为成矿流体的运移、聚集、沉淀提供了空间,成为某些金、铜、铅、锌等矿床的重要控矿要素。
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是成矿前、成矿期还是成矿后的构造,其精细程度如何,是否具有控矿作用,如果是破矿作用,是否造成矿体的重复增大或隐伏、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地质找矿的效果[2]。
此外,逆冲推覆构造在前陆盆地(含油气盆地)中发育普遍,具有较好的油气聚集及保存条件,在生、储、盖层匹配较好的条件下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是我国未来的油气的勘探方向[3]。
近些年,逆冲推覆构造在煤田勘探中应用日益广泛,相继在安徽、河北、福建、河南及其他一些地区发现,根据前人在辽西彰武-黑山区对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发现,逆冲断层和伸展断层对煤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逆冲断层常将含煤地层压在老地层之下。
逆冲推覆构造与伸展构造的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和组合型式,对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4]。
因此,逆冲推覆构造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成为能源矿产找寻取得突破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1逆冲推覆构造的概念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至巨大型挤压构造。
主要产于挤压构造背景下的大陆造山带与相邻沉积盆地的边界过渡地带,主动大路边缘弧前盆地构造带也发育逆冲推覆构造。
此外,压型沉积盆地内部也不同程度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为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
逆冲推覆构造断层倾角较小(一般小于30º),位移在数千米以上。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滑脱构造特征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滑脱构造特征王志勇;康南昌;李明杰;臧殿光;张怡;杨昕【摘要】川东地区发育多套滑脱层,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多种构造样式,查清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非常重要.为此,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地质等资料,分析川东地区主要滑脱层的分布、滑脱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发现,川东地区发育以寒武系和三叠系膏盐岩为主的多套滑脱层,挤压变形后形成多滑脱层构造.以两套膏盐岩顶底为界,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变形层,上构造层发育北东向展布的“侏罗山式”褶皱,中构造层变形复杂,断裂发育,形成冲起构造、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双重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下构造层以发育大型宽缓背斜为主.构造挤压、差异负载和重力作用是川东多滑脱层构造发育与演化的主控因素;膏盐岩滑脱层、滑脱断层及相关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寒武系盐下构造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场所.【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8(053)0z1【总页数】11页(P276-286)【关键词】四川盆地川东地区;膏盐岩滑脱层;滑脱构造;构造分层;断层相关褶皱【作者】王志勇;康南昌;李明杰;臧殿光;张怡;杨昕【作者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引言滑脱构造指由于变形所引起的沿一个或几个地层层面的脱离,脱离面两侧地层的变形各自独立或部分独立。
滑脱面的存在是滑脱构造发育的前提条件,顺层发育的断层或断层系、岩性界面及区域不整合面等是产生构造滑脱的最有利部位[1]。
不同物质界面是产生滑脱构造的有利部位,产生滑脱断层的地层往往是低强度和高应变的软弱层,滑脱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往往伴随逆冲和褶皱作用。
江浪穹窿里伍铜矿田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江浪穹窿里伍铜矿田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张伟【摘要】在扬子地台西缘众多铜多金属矿床中,里伍铜矿田是其中典型而又独特的一个。
通过对里伍铜矿田地质特征及其主要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其成矿规律认为,里伍铜矿田主要受控于地层、褶皱构造、韧性剪切-滑脱构造、劈理构造及围岩蚀变,原始矿源层(里伍岩群)经历早期的韧性剪切再叠加晚期的韧-脆性至脆性的拆离滑脱构造是寻找“里伍式”富铜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This paper deals with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main ore-control factors of the Liwu Cu orefield and believes that the orefield is controlled by stratigraphic horizon, structures such as fold, ductile shear- detachment and cleavage as well as wall rock alteration. Source bed (Liwu Rock Group) and ductile shear superimposed by late ductile-brittle to brittle detachment structure may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ange of reconnaissance.【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4页(P590-593)【关键词】铜矿;江浪穹窿;控矿因素;找矿方向;里伍【作者】张伟【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里伍铜矿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魁多乡、烟袋乡,地理范围为东经101°38′25″~101°44′15″,北纬:28°26′15″~28°33′00″,是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中的典型而又独特的一个。
湖北省郧西县佘家院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石英砂岩 、 云 石 英 片 岩 、 质 灰 岩 、 层 含碳 灰岩 组 绢 砂 薄 成 。上部灯影 组 由厚层 白云质 灰 岩 、 裂 白云 岩 、 壳 碎 栉 状 白云岩等组成 。早 古 生代 地 层 分布 于外 围 的 向斜 构 造 中。
该 区构造位于南秦 岭印支褶 皱带东 段南 缘 , 历 了 经 多期构 造变形 叠加构造 变形特别 发育 , 主要表 现 为早 期伸展 滑脱 构造 、 中期逆 冲推覆 构造和晚期脆性 断裂 。
规模达 中型 , 含矿岩系为 陡山沱组 。该矿 的发 现为 武 当
为震 旦纪 、 武纪 的岩层 。 寒
武 当岩群 由下部 的 变火 山岩 组 和上 部 的变 沉积 岩 组组 成 。耀 岭河 组 为 一 套 海 相 火 山 岩 组 成 的变 细 碧 岩一 角斑岩建造 。震旦 纪沉 积岩相 有一 定 的差异 : 在十 堰断裂 以南 的竹 山 、 竹溪 地 区为 次深 海沉 积 环境 , 部 下
层 滑 断层 ;0 脆一 韧性 主 干逆 冲断 层 ;1脆 一 韧性 继 承 断层 ;2 脆 性逆 ( ) 断层 ;3 一 般 断 1. l. 1. 斜 冲 1.
层; . 1 角度不整合界线 ;5 金矿 ;6 银金矿 ;7 稀土矿 ;8 华力西一 印支期花 岗岩斑岩 ;9 成 4 1. 1. 1. 1. 1. 矿带位置 ;0 两郧断裂 、 2. 十堰断裂 、 房竹断裂 、 青峰断裂 。
佘 家院银金矿 大地 构造 位置按 《 北省大地构 造分 区 、 湖 演化 阶段 及 地 层分 区》 湖北省地 调院 20 ( 0 8年 ) 的划 分 意见 , 秦 岭一 大 别 造 山带 属 ()武 当一 随 南逆 冲推 覆 带 ( 。 I、 I一)
¨ 坞¨
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

图 !" 武当地块构造略图
!6 中3新 生 界, %6 震 旦 系3古 生 界, 16 耀岭河组, 76 武 当 山 群, /6 逆 冲 断 层, 06 断层, $6 伸展拆离断层, 86 基性 岩席, #6 ! : /&&&& 填图区, !&6 图 % 位 置, 9%31.3中上泥盆统 , ( 4-134:! ) ;<3 新元古界3下古生界丹凤群, 4-1=+ 新 元古 界 武 关 群, ( >?%34-! ) ;.3上 太 古 界3下元古界 陡 岭 群, ( >?%34-! ) @.3上 太古界3下 元 古 界 秦 岭 群,ABA3房 县 青峰断 裂, CDA3十 堰 断 裂, EDA3两 郧 断裂, CDCCF3十 堰 走 滑 剪 切 带, G’A3 湘河断裂, CAA3山阳3凤县断 裂, C9A3 商丹断裂
!##1 ) 所反映的地质事实是一致的。另外, 我们已经获得的
!" 引言
在复杂构造区运用岩石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判别 包括基性侵入岩在内的岩浆岩、 变质岩的构造属性应当首先 查明其地质产状, 否则难于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结论。位于 南秦岭构造带南部的武当地块内侵位了大量的以辉绿岩为 主的板状基性侵入体。由于主要侵位于中元古代武当山岩 群与新元古代耀岭河组内, 致使一些研究者将其作为新元古 代耀岭河组变基性火山岩同源同期的侵入相产物, 即同源同 期的基性岩墙群, 进行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并据此称这些基 性侵入岩是元古代超大陆裂解的标志之一 ( 郭进京等, !##$ ; 张成立等, %&&& ; 凌文黎等, %&&% ) 。作者查阅了已发表的涉 及到武当 地 块 基 性 岩 墙 群 研 究 的 一 些 文 章 ( ’()*+ ,- )., !##& ; 蔡学林等, !##/ ; 周鼎武等, !##$ ; 秦正永等, !##0 ; 张成 立等, !### ; 凌文黎等, %&&% ) , 发现前人对这些基性侵入岩的 地质产状特征并未进行过研究和论述, 基本上都直接作为岩 墙群来处理, 而已完成的一些 ! : / 万地质成果并未引起注 意。本文作者在武当地块北部南化塘一带、 西部白河县一带 及西南部三岔一带所进行的 ! : / 万地质填图表明, 它们是顺 层侵位的, 而非前人所称的基性岩墙群。这个成果与湖北地 质矿产局在武当 山 内 部 所 完 成 的 ! : / 万地质图 ( 罗 洪 等,
常见构造

滑脱构造 detachement以一个相对低的岩石强度和高剪应变为特征的软弱层为滑脱面,其上盘岩石从下盘滑脱而形成的构造。
滑脱面常由不同规模的一条断层或一个断层系(脆性或韧性)组成,一般顺层发育,如地层或岩系分界面、不整合面或地层中岩性显著差异的分隔面等。
该面分割了上下不同应变特征和力学性质的岩片。
滑移距离很大的上部岩片组成了外来构造岩片。
滑脱作用可以发生在盖层各岩系之间、盖层与基底之间,上、下地壳之间,地壳与上地幔之间以及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
岩石圈中多级分层及滑脱构造的发现是构造地质学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根据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可将滑脱构造分为两类:①伸展型滑脱构造,即拆离构造,是指在伸展(拉伸)作用下沿层间近水平或低角度的正断层滑移的构造。
它将块体划分为上拆离盘和下拆离盘。
上拆离盘是由叠瓦状铲式(上陡下缓)正断层系或多米诺正断层系组成的脆性变形域;下拆离盘往往由糜棱岩带组成、具面理及线理构造的塑性变形域(见图[美国西部科迪勒拉第三纪伸展型滑脱断裂系])。
②压缩型滑脱构造,在挤压作用下沿层间近水平或低角度的冲断层而滑移的构造。
欧洲侏罗山式褶皱及加拿大落基山前陆的冲断褶皱带都是沉积盖层沿基底表面滑脱所成的典型构造。
底部的滑脱带在地壳深部表现为韧性滑脱剪切带及糜棱岩带,有时伴随中、高压变质带。
压缩型滑脱构造的上部岩片发育一系列叠瓦状的铲式冲断层,自上而下褶皱轴面及劈理面常表现为由陡立、倾斜向水平呈递进演变的规律。
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是较大的同生正断层伴生的一种构造。
它发生在产状平缓的岩层之中,在正断层的下降盘出现。
逆牵引可以形成幅度相当大的背斜构造.由于这种背斜是正断层的同生构造,断层的落差可达数百至千米,断层的上盘滑落时,断块伴有沿水平轴旋转的运动状态,这种旋转的结果,导致背斜的形成。
从成因上来说,这种成排分布的滚动背斜是正断层发生逆牵引而成的构造带,故又称之为逆牵引构造带。
受坳陷中的主断层控制的逆牵引背斜和半背斜经常是成对出现的,组成逆牵引构造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 脱 带 ( ) 而武 当岩 群 变 沉 积 岩 组 与 变 火 山岩 组 面 , 之 间及 耀 岭 河组 与 顶 部 、 寒 武 统 底 部 的 滑 脱 面 也 下
是 重 要 的滑 脱 面 , 们 导 致 耀 岭 河 组 和 上 震旦 统 大 它
2 顺 层 滑 脱 构 造 带 ( ) 征 面 特
1 . 般断层 3一
1 成 矿 带 位置 9.
武 当隆 起 西缘 顺 层 滑 脱 构 造 带 ( ) 大 者 有 : 面 较
吴 德 宽 刘 兴 义
( 西 北地 质 矿 产调 查 所) 鄂
摘 要 顺 层 滑 脱 构 造 是 武 当 隆 起 西 缘 主 要 控 矿 构 造 , 是 前 造 山 期 在 伸 展 机 制 下 形 成 的 一 种 构 它
造类 型。本文重 点讨论该 区顺层滑脱 构造特征及 其控矿 作用, 并提 出找 矿 方 向 。 关键 词 武 当隆 起 P4 5 顺 层 滑脱 构 造 银 金 矿
顺 层滑 脱 构 造 结 构 可 分 为 基 部 岩 片 、 脱 带 滑 ( 、 脱岩 片三 部 分 , 部 岩 片 为 滑 脱 构 造 基 底 , 面) 滑 基 由武 当 岩群 组 成 。耀 岭 河 组 、 山 沱 组 、 影 组 、 陡 灯 寒
部 分 保 留 , 影 组 白云 岩 呈 较 大 的 构 造 透 镜 体 或 杆 灯
状构 造 体 存在 于 强变 形 带 中 ; 斗剖 面 , 变 形带 位 六 强
武一 奥陶 系 、 留 系 等 盖 层 构 成 滑 脱 岩 片。 在 基 部 志 岩 片与滑 脱 岩 片 之 间 以及 基 部 岩 片 内 部 岩 组 之 间,
还 发 育 不 同层 次 和不 同 级 别 的滑 脱带 ( 。耀 岭 河 面)
维普资讯
第1 6卷 第 2期
20 年 02 6月
湖 北 地 矿
H u iGe o be olgy & M i r lRe o e s ne a s ur e
Vo1 1 N o. . 6. 2 To a o. 9 t lN 3
武 当隆起 西缘顺 层滑 脱构造 特征 及其控 矿 作 用①
中图分类号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吴 德 宽,男, 程 师 , 9 2年 生 , 9 3年 毕 业 于 南 京 地 质 学 校 。 长 期 从 事 矿 产 勘 工 16 18
查、 发. 任湖 北省鄂西北 地质矿 产 调查 所所 长。通讯 地 址 : 北 省 襄樊 市长 虹 北路 2 开 现 湖 8号 。 邮
成 矿 条件 , 为寻 找 新 的 矿产 地 显 得 十 分 重 要 。 本 文
就 顺 层 滑脱 构 造 的控 矿 作用 进 行讨 论 。
1 顺 层 滑 脱 构 造 结 构
顺 层 滑 脱构 造 是 在 前 造 山期 伸 展 机 制 下 , 的 构 造 面 ( 整 合 面 、 整 合 不 假 面) 岩 层 中 的岩 性 差 异 面 , 层 剪 切 滑 脱 , 成 顺 或 分 形 层 滑脱 剪 切 带 。 在 武 当 隆 起 西 缘 这 种 构 造 比较 典
政 编 码 :41 0 。 4 0 3
O 引 言
武 当隆 起西 缘 成 矿带 是 近 几年 新 划分 的 一个 成 之 外 , 有 铜 、 、 、 有 、 土 等 矿 产 。研 究 该 区 还 铅 锌 稀 稀
矿 带 【 。 总体 走 向 呈近 南 北 向( 1 。该 成 矿 带 是 1 ] 图 ) 武 当 地 区重 要成 矿 带 之 一 , 就银 金 矿而 言 , 已发现 矿 床 有 六处 , 中大 型矿 床 一 处 , 型矿 床 二处 。 除此 其 中
1第四系 .
2. 新 生 界 中 8穹隆 .
3 古生界 .
4震 旦系 .
5新元古 界耀岭河组 .
6 中新 元 古 界 武 当 岩 变 沉 积 岩 组 .
7 武 当 岩 .
群 变 火 山岩 组 性逆( ) 断层 斜 冲
岩斑岩
9 主要滑脱构造 或层滑断层 . 1. 4 角度 不 整 合 界 线
1 . 一 韧 性 主 干 逆 冲 断 层 1 . 一 韧 性 继 承 断 层 1 . O脆 1脆 2 脆 1 金矿 5. 1 . 金矿 6银 1. 土矿 7稀 1 . 力 西 一 印 支 期 花 岗 8华
① 收 稿 日期 : O 2 O — 2 2 0一 1 5
维普资讯
8
湖 北 地 矿
图 l 武 当 地 区 地 质 构 造 略 图
Fi 1 Th k t h ma fsr c u e i u a g a e g. e s e c p o tu t r n W d n r a.
组 武 当岩 群 之 间 的滑 脱 带 ( ) 该 区最 重要 的 主要 面 为
于陡 山沱组 底 部 , 耀岭 河 组 第 三 段 参 与 变 形 。 灯 影
组变形较弱, 同时 可 见寒 武 系 底部 强 变 形带 , 寒武 系 杨家 堡 组缺 失 , 子 沟组 直 接 覆 盖 于灯 影 组之 上 。 庄 从 图 2滑 脱 构 造 结 构 的 变 化 可 见, 掌 剖 面 的 双 构 造 位 置接 近 于 基部 岩 片隆起 部 位 。 余家 院 剖 面位 于过 渡 地带 , 六斗 剖 面远 离 基 部岩 片隆起 部 位 。
型。
武 当隆 起 西缘 顺 层 滑脱 构 造在 各 地 的 垂 向结 构
表 现 有 不均 一性 特 征 , 郧 西 双 掌 一 余 家 院 一 六 斗 从 作一剖面( 图 2 , 见 ) 由东 至 西 可 见 : 掌 剖 面 , 武 双 寒 系杨 家 堡组 直 接 覆盖 在 耀岭 河 组 之 上 ; 余家 院 剖 面 , 强变形带( ) 于耀岭河组顶 部, 山沱组砂岩段 、 面 位 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