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年 级 下 册 写 字 课 教 案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课程下册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课程下册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2、第二组………………………………………….10课时3、第三组………………………………………….11课时4、第四组………………………………………….11课时5、第五且………………………………………….11课时6、第六组…………………………………………..7课时7、总复习………………………………………….40课时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8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等词语2、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
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
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
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
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
指导“规矩”的写法。
(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8课 匆匆 生字教学课件

形近字:茴
字义:[徘徊]在一个地方来
字义与行走有关。
回地走。
返回
藏挪 徘徊 蒸裸
笔顺:
翘舌音
后鼻音
zhēnɡ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蒸融 蒸蒸日上
形近字:拯
字义:热气上升。
不要写得过短。
返回
藏挪 徘徊 蒸裸
边音
luǒ
部首:衤 结构:左右 组词:赤裸裸 赤身裸体
形近字:课
字义:光着身子。
字义与衣服有关。
➢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 为几个部分?
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6): 讲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疑惑暗生,
但依然在焦急无奈的心情中耐心等候,最终 彻底失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
讲了“我”最后失望委屈以致伤心到 哭泣,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不同点:《匆匆》一文中,作者借助描 写景物和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运用大量的修 辞手法来表达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之情;《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进行了 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细 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我”在那一天漫长 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 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读一读,说说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 么作用。
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 间的推移,烘托出在漫长的等待中,“我” 的期盼落空;用环境来照应“我”的心情, 希望渐渐破灭。
默读描写黄昏时“我”心情变化 的片段。(第7自然段)
(1)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 些行动上?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 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 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 噢,对不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7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两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雪松在大雪重压之下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由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
2、质疑。
如:山谷中有什么谜?谜底是什么?是谁揭开了这个谜底?……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联系课文想想新词的意思,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3、读完后思考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文简介“加拿大”、“魁北克”等词,视学生情况指导朗读。
四、组织交流初读收获,引导进一步质疑。
1、说说自己读懂的“谜”和“谜底”,找读文中有关句段。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视情况相机处理。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学生介绍山谷中的谜和揭开谜底的人。
二、速读全文,以旅行者的口吻练说旅行收获,直奔学习重点。
1、示:这次旅行,我不仅,而且。
2、划出文中写启示的句子,再练说。
(可引用另一位旅行者的话或文末的句子)3、设疑:他们怎么会从雪松身上得到这个启示?“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是什么意思?三、自读第3自然段,自主感悟。
四、组织交流,感受雪松智者、强者形象,理解启示的含义。
1、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受、理解,教师随机引导。
2、读书要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浮现文字描绘的景象,这就把书读懂了,读活了。
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
(1)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到的景象,教师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品味。
(2)示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标题: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简介《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下半册,适用于小学六年级学生使用。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包括课文理解、语言运用、写作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本册课本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2.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课】《生动的小水珠》1.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珠的特性;b) 学习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c) 表演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a) 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讨论,引起学生兴趣;b) 分析课文:辅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c) 协助学生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d) 分角色表演:分组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e) 总结讨论:学生总结本课期间的所学内容。
【第二课】《美丽的荷花》1. 教学目标:a) 学习课文的整体内容,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b) 学习演讲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 学习写草稿,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2.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图片或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b) 阅读课文:分段阅读,学生理解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c) 学习重点句子:老师解析重点句子,并让学生模仿朗读;d) 演讲训练:学生分组进行演讲练习,培养口语表达能力;e)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写作习惯。
【第三课】《雨一直下》1.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水的特性和作用;b) 学习正确使用感叹句;c) 进行有关雨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步骤:a) 导入:展示图片或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b) 阅读课文:教师辅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c) 学习感叹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感叹句;d) 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雨水的作用及对生活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到民俗背后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回顾课文内容2、给这些词语排序,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3、导入课文:老舍先生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过春节的一幅幅欢乐喜庆的画面呈现了出来。
那么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认真阅读感受深的部分,请简单写出批注。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深入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一)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课文(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体会到腊八粥材料的丰富及作者运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丰收的景象,是丰收的代表。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
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生字教学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12 为人民服务
首页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彻迁泰迫批
标牺 炊葬
上中下结构
彻迁 泰迫 批标 牺炊 葬
笔顺:
翘舌音
chè
部首:彳
结构:左右
组词:彻底 响彻云霄
形近字:砌
字义:通,透。
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
读一读第7自然段,董存瑞是怎样炸掉暗堡 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董存瑞是用手托着炸药 包炸掉暗堡的。
桥的两边是光滑的斜坡,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 会滑下来,炸不掉暗堡,所以只能用手托住。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
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
价值的事物。
返回
彻迁 泰迫 批标 牺炊 葬
笔顺:
pò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压迫 从容不迫
形近字:柏
字义:用强力压制,硬逼。
返回
彻迁 泰迫 批标 牺炊 葬
笔顺:
pī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批评 批判
形近字:秕
字义:批评,批判。
返回
彻迁 泰迫 批标 牺炊 葬
笔顺:
biāo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目标 标本兼治
形近字:杆
字义:①树木的末梢。引申义为事物
的表面,非根本的部分。②用
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③记号,
标志。
返回
彻迁 泰迫 批标 牺炊 葬
笔顺:
xī
部首:牛 结构:左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mài 脉络
mò
部首:月
结构:左右
组词:脉脉 含情脉脉
形近字:泳
字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
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qī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栖息 栖居
形近字:牺
字义:鸟停留在树上,引申为
“西”不要写成“酉”。 居住,停留。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观看戏剧录像片段, 欣赏戏剧。看完后,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 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 自己的感受。
徽剧《吕布戏貂蝉》
板书设计
概括特点——戴着面具、没有舞台、 演三五天
形成过程——发誓架桥、组藏戏班、
藏 募捐架桥 戏 艺术特色——面具、舞台、剧情、唱
腔、动作、时长
神奇雪域 魅力艺术
传承方式——师传身授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 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 人民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 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 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西藏人 民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拓展延伸
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绿色 柔顺
善者
国王
王妃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巫女
妖魔
村民的面具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 要……不要……不要……只要……”来 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 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① 以弱抗强的传奇:
凶险的自然
年轻的唐东杰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小学集团东校区 六 年 级 下 册 写 字 课 教 案
班级:六 教师:胡正元 2012-2013年第二学期 第一课 左右结构(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右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 (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 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新课 三、学习新课 1.出示 “松”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右部分在米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使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宽窄、高 低适当,搭配合理。 2.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四、学生练习 1.学生临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五、巩固练习。 六、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七、了解书法文化常识:学会读帖。
第二课 左右结构(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正确临写例字。通过练习,把上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 确、端正、匀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一类字,用心思考: (1)这类字,它们的字形结构如何? (2)你觉得写这类字时有哪些方面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把它写好了? (3)指名自由说。 过渡:大家想不想把它们写好了?我们先来练习书写一下“街”字。 2.师边讲解边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街”。 3.学生自己练习临写。 4.教师巡视,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强调写字的坐姿,握姿,随机表扬做的 好的同学。强调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5.小组汇报,夸夸本组的好字,上台展示、简评、师激励。 6.临写其它字。 三、总结 1.反思: (1)你欣赏自己写的哪些字? (2)选出你自己认为写得最得意的一个字,想想理由是什么? 2.谁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最得意的字,说说你的理由? 3.自荐、评选出今天的书法之星,把掌声送给他们。
第三课 结构特点(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内容:关于“确”“做”等字的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教学用具:钢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 “确”“做”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 “确” “做”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第四课 结构特点(五)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内容:关于“点”“照”等字的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教学用具:钢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 “点”“照”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 “点” “照”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第五课 结构特点(六)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2、激发学习毛笔书法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内容:关于“泊”“外”等字的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 教学用具:钢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小黑板 “泊”“外” 1、读帖观察特征?有什么形态特征? “泊” “外” 2、让学生读一读。举出和以上类似的字。 三:指导学生写字: 1、练习书空 2、观察比较、书空掌握这类字特征然后向老师提出书写中遇到的问题。 3、练习临贴。 4、巡视辅导学生练习(双姿、用笔方法)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指导纠正不良书写。
第六课 半包围结构(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善于研究,勤于练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三、讨论交流 1.认识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结构特点。 2.说一说,你在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五、临写 (1)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像字贴上一样好? (2)先临写第一组部分字。学生评议。 (3)临写第二组字时,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巧练。 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了解书法文化常识:陇上书法家——王了望。
第七课 半包围结构(二) 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三面包围,下三面包围、左三面包围和四面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学生可以结 合所学认识这几种结构的字) 三、讨论交流 1.让学生先打开书,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全包围结构的字要处理好内 外关系,做到内外相应,比例协调。 2.议一议:写这种结构的字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做到重心平 稳,把字写的正确、匀称、美观。 3.说一说,你在写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五、书法练习 1.抄写词语:要求学生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的匀称、端正。 指导学生练习本题时要注意: (1)要求学生先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再写; (2)要把每个字写的正确、匀称、端正; (3)每个四字词语,字的结构不同,笔画有简有繁,要注意大小一致性,使词 语从整体上看协调、美观。 2.佳句临写。 3.小组互评。
第八课 半包围结构评价 教学目标: 1、掌握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字的占位比例的写法。 教学准备: 范字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写内容。 二、引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1、出示范字,学生观察。 2、观察找出规律,小组讨论总结。 “截、康”书写时,要调整平衡,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的现象。 3、打开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照一照字的规律,先进行临写。 4、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九课 全包围结构 教学要求: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全包围结构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 2、 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 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固”和“国”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十课 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