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

合集下载

慎独记叙文

慎独记叙文

慎独记叙文
《慎独》——一种人生的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慎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慎独,简单来说,就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在外地工作,远离家乡和亲人。

他独自生活,无人监管,但他始终坚持慎独的原则。

每天,他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他从不放纵自己,也不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

这种慎独的精神给他带来了许多好处。

在工作上,他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信任和尊重。

在生活中,他的品德和行为也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

他的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他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慎独的品质,那么他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放纵自己,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到自己,也会伤害到周围的人。

比如,一个缺乏慎独精神的官员可能会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一个缺乏慎独精神的运动员可能会服用兴奋剂,以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慎独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慎独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慎独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慎独的精神,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慎独作文(精彩7篇)

慎独作文(精彩7篇)

慎独作文(精彩7篇)以慎独为话题的作文篇一慎独?慎独是什么意思?这是我拿到作文本的第一感受。

我想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似乎这个词太抽象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守道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在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辞源》中解释道:“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往外沿引伸,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也能遵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好自身形象。

”慎独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妄行。

几千年来,慎独在人们修身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汉安帝时,王密为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

而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杨震面对诱惑,自觉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因无人监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贿赂。

这就是慎独的力量!在深夜,驱车于十字路口,德国人也会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即使无红绿灯,也会先考虑他人再考虑自己,少数中国人则会‘挤作一团’;春运——中国公路上最繁忙的时刻,连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都被司机们强行霸占。

即使出了交通事故,急救车就连飞也飞不过去。

而德国人驱车在路上,即使车辆再多,即使堵车堵再久,也不会有一辆车去占用应急车道。

德国人是很高尚,之所以那么高尚,不过是人人都有颗‘慎独’之心罢了。

高中以“慎独”为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示例_高二作文.doc

高中以“慎独”为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示例_高二作文.doc

高中以“慎独”为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示例_高二作文《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就是在你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你自身的良好形象。

没有比在隐蔽处所做的事更能明显的体现出一个人的德行了,没有比在细微处所想到的念头更能够显著的看出一个人的善恶了。

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请以慎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自选角度,体裁不限。

【写作分析】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畏惧。

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的。

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

简单地说,慎独就是独处的时候,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自律,服从内心的要求,谨慎地对待自己。

人在有人约束的时候,在他人的关注之下,是比较容易做到谨慎的。

因为作为社会的人,一个人的语言行为,都处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置于社会的道德法律的要求之中。

那时候如果违反社会起码的要求,不会被世人认可和接受。

但是,一个人独处或缺乏监督的时候,常常会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放纵心理。

这时候,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道德法律他人的约束。

因此,谨慎地独处,反复地反省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和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完全一致,才能成为一个更加纯粹的人。

而真正慎独的人,才是心怀坦荡、充满正气的人,也才是本性高尚的人。

《礼记中庸》开宗明义就论及慎独。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慎独时是这样要求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写作中可以从什么是慎独,如何做到慎独,做到慎独有怎样的表现,以及做到慎独的意义等角度立意,紧扣一个关键点展开分析和表现,合理使用材料,安排好结构,应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文章来。

君子慎独,高中作文

君子慎独,高中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一松柏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礼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作文慎独写作指导】审读材料: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要旨很关键。

细读材料,整体概括,此则材料由两点构成:一是《礼记》中一语,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

材料中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

我1们据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感悟材料】(主要从自律角度话题思考)1、瓜田李下的释义: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2、木匠刨家具的小故事:一个木匠制作家具,发现家具背板上有个疤痕,父亲主张刨掉,儿子认为别人看不到,又2不影响外观漂亮,可以不刨。

作文范文之作文慎独

作文范文之作文慎独

作文慎独【篇一:话题作文_慎独】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写作指导】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出现的不足: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思路点拨】纵向结构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

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

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

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

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

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

(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小议“慎独”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小议“慎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重庆巴蜀中学高2021届曾设置诚信考场。

鲁能巴蜀中学高2021届学生会在校园公共区域设置了诚信超市。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人看守商场等逐渐产生,但其能否推广开来,重要因素之一是人们的诚信度。

众目睽睽之下的遵守也许是外力使然,无人监管下的自守才是真正的诚信。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慎独是儒家文化倡导的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之一,也是个人修养所能达到的极高境界。

请以“慎独”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和抄袭。

【试题来源】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话题作文_慎独

话题作文_慎独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

”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

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

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典型事例】◇曾子“一日三省”的名言:《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关于慎独的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写作分析

关于慎独的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写作分析

关于慎独的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写作分析【优秀作文一】君子慎独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

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

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

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

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

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

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

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

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

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

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

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

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一松柏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礼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作文慎独写作指导】审读材料: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要旨很关键。

细读材料,整体概括,此则材料由两点构成:一是《礼记》中一语,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

材料中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

我们据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感悟材料】(主要从自律角度话题思考)1、瓜田李下的释义: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2、木匠刨家具的小故事:一个木匠制作家具,发现家具背板上有个疤痕,父亲主张刨掉,儿子认为别人看不到,又不影响外观漂亮,可以不刨。

父亲严肃的一语别人是看不到,可我自己也看不到吗?极其震撼人心。

同样强调了自律自觉的意义。

3、自律是自己给自己的承诺。

4、自律是思想的防火墙,自律是灵魂的洁净剂。

5、自律就要严格要求。

思想上要高标准,行动上要重规范。

严格是对错误的零容忍。

千万不可懈怠。

因为放松必将降低自己,放纵必将毁灭自己。

6、自律就要加强学习。

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见贤思齐。

以好人好事促进自己的修养,以真善美汲养自己的灵魂。

努力学习,加深认识,提高境界。

让自己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崇高的,纯洁的,有素质的人。

7、自律就要抵制诱惑。

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丰富多彩。

处处有诱惑,时时充满挑战。

人是有欲望的,而且欲壑难填。

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很难关闭。

自律就要有坚持的原则,秉持的公义和平静的心境。

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选择取舍的标准。

我心我主宰。

不管诱惑多么甜蜜,我都能克制。

对不义之利,不存任何非分之想。

8、自律的结果就是自觉的行为。

自律让我们丢掉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任何侥幸心理,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前进,我们的成功便更有保证。

9、有一些学生,最初都怀有远大而美好的梦想。

而在读书过程中,没有自律,没有克制惰性,渐渐地,渐渐地,学习态度成了极大地问题。

忘了最初的梦想,行为偏离了航向,誓言便成了谎言。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无聊透顶的事。

懒散成性,好的思想、好的习惯、好的态度在不自律中不自觉的溜走了。

这就是可怕的蚕食。

10、众多的政府官员纷纷落马,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原来的好政绩上沾沾自喜,私欲膨胀,放纵自我,贪污腐化。

没有自律,忘了为官的责任;没有自律,忘了革命本色;没有自律,忘了公仆角色;没有自律,忘了权力来自人民应当还于人民。

我们有国家法律制度的外部监督机制,还要有自我约束信念。

强化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防腐褪变的思想能力,更好的为官行政,造福一方百姓。

【思路点拨】(一)写议论文:递进结构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

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

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

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

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

(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

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

为什么要慎独: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怎样才能慎独。

那么,该怎样慎独呢?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

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

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并列结构: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

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二)写记叙文:1.可以书记的后悔为题,编写故事,以小见大,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台上君子、台后小人,因不能慎独,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最终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的故事,表现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主旨。

2.可以在无人的时候为题,构想一个无人的场景,设置与慎独相关的情节,描写人物与慎独相关的言行。

无论是歌颂正面典型,还是鞭挞反面人物,都要围绕慎独做文章,并通过逼真的细节来表现。

但情节一定要有波澜。

(三)写短剧:可以‘慎独永驻’三幕剧为题,把古今常见的材料组织到一块,选取三个具有典型性的慎独片段,从守住慎独的角度谋篇,组成三幕短剧,表现人应该慎独,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的人和事,按时间顺序紧扣话题来写。

【拟题参考】1.慎独,人生的至境;2.千金难买是慎独;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4.在无人的时候;5.也说慎独;6.慎独慎始慎终;7.满城尽是电子眼。

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10.人在做,天在看;11.难得慎独12.慎独伴随你成功;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14.为以不贪宝叫好;15.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素材连接】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

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

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

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

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

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

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

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

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

(《清朝野史大观》)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

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

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

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范文】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