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个要素 把握小说主题
扣住小说“三要素”,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扣住小说“三要素”,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摘要】现代小说教学是初中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说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呈现了一个立足现实、超越现实的虚构世界,使学生在曲折多变的情节和精心设计的环境中体验人物的体验和感受。
鉴赏小说离不开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
只有抓准小说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深入地探讨作品主题,把握小说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小说鉴赏;小说三要素;文本主旨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25-01小说欣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欣赏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
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小说欣赏方式,更谈不上真正把握小说创作的魅力。
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他们喜欢,但很难工作?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入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有效的欣赏策略。
笔者拟以小说《孔乙己》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基于小说三要素进行小说鉴赏。
一、分清主次,理顺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文中的角色定位是不一样的。
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一般是一个人,抑或一个群体,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
次要人物形象则可以有多个,虽为“次要”,但其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
在小说鉴赏过程中,初中学生对于主次人物形象的辨识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例如,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我”这一特殊形象。
以《孔乙己》为例,小说的标题为“孔乙己”,但是在文中却出现了“我”,这使得学生对主次人物形象的辨识模糊了。
因为在以往的记叙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于用第一人称来写作,记叙自身的经历或见闻等,学生有时已经将“我”固化为主人公了。
其实,这是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误解。
小说作为一种虚构艺术,文中的“我”与记叙文中的“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记叙文注重写实,文中的“我”等同于作者,文中的言、行、事、物等都与作者有着直接的关联。
而在小说中出现的“我”就比较复杂了。
小说三要素的作用(最新整理)

解答高考小说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 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 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 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 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 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 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 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 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 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
小说三要素的作用
1.小说有哪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3.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 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 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 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 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 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 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 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 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 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 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 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 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 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 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 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 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 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 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 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 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 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
小说阅读的方法

小说阅读的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
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这是整体感知小说的基础,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前提。
也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②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回答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方面的问题,必须掌握情节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识。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情节安排还包括照应和伏笔。
学习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这三要素里面,人物是根,环境是水,情节是木。
要向木长得枝繁叶茂,根系必须发达,水必须充足!那问题来了,根吸了水水就能够生长?当然不是,这里面缺少了动力,缺少了发动机!什么是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就是矛盾。
有了矛盾,人才有了动力,有了水才会有更多的矛盾,动力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情节是在动力的趋势下产生的,爽点也是情节水到渠成时候的结晶!如何构建矛盾。
矛盾一般分为内在的矛盾和外在的矛盾!内在的矛盾是人物内心的矛盾,外在的矛盾是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矛盾。
为什么会有矛盾?因为人物的两个需求:得到和摆脱!(一切作品,一切类型都离不开这两点!)想得到,得不到---想摆脱,摆脱不了---这样矛盾就来了,矛盾来了,就要解决矛盾,而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才是情节。
构思一部小说,先有的是想法,是点子!根据想法和点子去设计主线。
主线有了,设计人设,主线和人设有了,设计环境!主线、人设、环境有了,再去挖掘矛盾。
我说这里的矛盾使用了“挖”这个字,为什么?因为,矛盾是内在的,不是浮于表面的,需要作者去挖掘。
这里的“挖掘”恰恰是新手欠缺的,懒得挖,甚至是不知道还要挖!所以矛盾发现不了,情节没有源泉。
小说的构思的规律一是先想好你要写的体裁,然后再想一条主线,比如:猪脚要重振家族,找到杀害父母的凶手;二是根据这条主线就开始设计切入点,什么叫做切入点呢?简单说就是你故事开始的背景和事件,而这个背景和事件一定是即将对猪脚产生巨大影响的,比如,猪脚家族被灭,自己沦为奴隶,你就可以把切入点定在奴隶主身死,需要大量的奴隶殉葬,而猪脚就是其中之一,这样就给了猪脚一个急迫自救的动力,故事就开始了。
三是利用好你设计体裁的第一个梗,什么是第一个梗呢,其实就是你想写的体裁,比如,你想写战神归来,那么猪脚的战神身份就是第一个梗,读者看到你的作品名字就是来看战神是如何归来的;再比如你想写重生,猪脚重生后的前世记忆就是第一个梗;还有,你如果写系统,那你的系统的新手大礼包就是读者最想看到的梗。
名校版初中小说阅读分析知识点(附小说和答案)

名校版初中小说阅读分析知识点(附小说和答案)中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知识点1:走近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知识点2:小说的考点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知识点3: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 .“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 .“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 .“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 .“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 .“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 .“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知识点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情节: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我”的见闻感受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怕迟到怕挨骂,又怕老师的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怕老师、幼稚、贪玩、不爱学习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有自制力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朦胧的爱国心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
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1、“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2、“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3、“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4、“心里挺难受的,头也不敢抬起来。
”5、“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听懂了。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总结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怕老师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
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
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
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ϕ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κ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环境描写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1、自然环境表现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有反衬故事悲剧气氛2、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语句赏析:1、“可怜的人!他身为法国人,却不能讲法语;辛勤工作了四十年,却要被赶走,他内心悲痛,令人同情。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板块一 专题二 第二讲 把握小说三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备考方略•突破] [演练巩固•提升]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备考方略•突破]
考点分解 重难突破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 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 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 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 去。
了”等词语后的中心
当,文本评
表明观点的作用
词
述失据
[备考方略•突破] [演练巩固•提升]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演练巩固•提升]
强化训练 提高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雪窗帘 迟子建
一进腊月,火车就拥挤得要爆棚了,盥洗室也被无 座的乘客占满。天已黑了,列车的玻璃窗上蒙着霜花。有 淘气的小孩子为了看窗外的风景,就不停地用手指甲刮着 霜花,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给鱼剐鳞的声音。一个
[备考方略•突破] [演练巩固•提升]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备考方略•突破]
考点分解 重难突破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 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 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 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 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 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备考方略•突破] [演练巩固•提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三个要素把握小说主题作者/夏俊华小说是从明清以后兴盛起来的一种文体,传统的小说都是凭借塑造人物形象、讲述带情节的故事和描写自然及社会环境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并反映社会生活的。
这也是常讲的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
入选高中课本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三要素进行分析。
一、从人物鉴赏思考中心小说的人物鉴赏是一个由表及里,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为、神态和心理描写,尤其是个性化语言和典型化动作,都是人物抽象性格的具体表现,心理描写更是直接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思想。
例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变化的描写,就令读者感受到祥林嫂因命运的变化而引起的内心改变:第一次逃婚来的时候是“顺着眼”;第二次死了丈夫和孩子以后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进鲁四老爷家干活的时候常常“直着眼睛”;在遭到人们嘲笑之后“总是瞪着眼睛”;捐了门槛后以为自己已经跟常人一样,却依然被四婶阻止她碰祭祖的物品时,她“眼睛凹陷下去”;最后在大年三十“我”见到她时,她“瞪着的眼睛”、“眼珠间或一轮”,只有在询问“我”人死以后的事情时,“没有精采的眼睛”才“忽然发光”了。
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细品这样的人物描写,掌握此类分析方法,去理解作家塑造人物的意图,那么学生从人物鉴赏到读懂中心就迈出了第一步。
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外在表现要含蓄得多,所以教给学生剖析人物内心的方法要难一些,但这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向文本主题的内在要求。
以《边城》为例,可以设计一系列连续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展开讨论分析:在第一自然段里翠翠感到了“薄薄的凄凉”,为什么?在第二段中,翠翠胡思乱想又是为什么?她为什么还产生了惩罚对自己那么好的爷爷?坐在溪边,她为什么会忽然哭了,并且是多次没有来由地哭?翠翠梦的含义是什么?当祖父告诉翠翠实情时,翠翠为什么“不敢生祖父的气”?翠翠为什么觉得自己月下吹的芦管不好?爷爷的曲子把翠翠的心都“吹柔软了”,是什么意思?听祖父唱完十首歌之后,翠翠为什么说的却是“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当这些问题有了答案之后,大家也就洞悉了翠翠的心理了。
最后一步,就是将文本中具有代表群体性质的个体人物升华,他们写在文本中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是体现的却是一群人,是这一群人背后的社会意义,这也是研究小说人物的最终意义。
当通过这三个步骤一一启发学生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地深入作品人物心灵深处时,他们就学会了如何鉴赏小说人物。
其实,这不仅是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方法,分析现实中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学生能够由书本而触及生活后,他们同样也能由生活再返回书中,从而提升他们对小说人物的认识深度。
二、从故事情节把握主题故事情节是撑起人物的“龙骨”,没有故事情节,人物也就悬在空中,没有着落。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前有楔子(序幕)后有尾声(后记)。
以消遣为目的读小说的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能够复述故事情节,这几乎是很多人看了小说之后的条件反射、自发反应,其实要复述好小说情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掌握情节的四部分,找出小说的线索,强调关键词语和句子的锤炼等等,这样才能够八九不离十地将故事复述完整,否则,很多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情节上,而忽略了重要的情节。
显然,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对小说情节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这样的要求,除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外,也要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提炼情节和概括故事为主,要求学生首先找出主要人物,梳理清楚情节的四个部分,然后用固定字数的短语(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甚至更多)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最后用一两句话归纳整篇(部)小说所写的内容。
如《项链》讲述的是马蒂尔德与一条项链的故事,复述的时候要讲得很丰满,但是概括的时候,就应该要很骨感,最后概括成线索——“项链”,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真相。
很多学生在初期复述与概括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两头不到岸”的情况,就是既不符合复述的丰满要求,也不符合概括的骨感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两者区别标准的识别。
前者可要求学生将文字转化成形象的现实,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二次转化,使之成为与文本含义一样的表述;后者可先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进行归纳,然后再削减可以去掉的词语,将句子尽量“榨成”短语。
三、从环境描写推敲作用环境描写从来就不是小说的主角,如果说人物是小说的“主人”的话,环境描写充其量只能算是其中的丫鬟或侍从,所以在教学中,对环境描写的掌握,简单地给它分类后,着重从它的各种辅助作用来分析。
小说的环境有两种,即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以社会环境为例,顾名思义是描写人类社会的环境,因此它与小说人物必然密切相关,基本直接服务于人物,或交代故事背景,或渲染故事气氛,或烘托人物特点,或推动情节发展,有时还会越过人物,直指中心。
学生如果掌握了社会环境描写的这几种作用,那么在分析文本或练习考试时,就能够很容易地将文字表述题,转化成为选择题,在做相对简单的选择题时,重心应落在其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上。
完整性指的是分析其作用时,应注意可能同时并存的几种作用,准确性则是指如何精准地将几种作用综合在几句话中。
环境虽然是小说三要素中距离中心主题最远的一个要素,但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对它的分析也并不需要转很多的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