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论文Word版
正交试验设计范文

正交试验设计范文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一种统计方法,用来确定影响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观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和相互关系。
该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索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提供实验数据分析的依据和决策依据。
正交试验设计是基于正交阵(也称为拉丁方)的设计方法,通过将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构建一个有效的实验方案。
正交阵的特点是各因素之间相互独立,能够同时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降低实验的复杂度和成本。
在正交试验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因素和水平。
因素是影响结果的变量,水平是每个因素的取值范围。
然后,通过正交阵的组合,构建不同水平的因素组合,形成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结果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主要因素和最佳组合。
1.减少实验次数:正交试验设计能够通过少量的实验次数,确定最佳因素组合,大大减少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
2.消除干扰因素:正交试验设计能够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有效分析因素:正交试验设计能够同时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找到主要因素和最佳组合,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然而,正交试验设计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1.模型简化:正交试验设计假定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独立,这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结果的失真。
2.限定水平选择:正交试验设计的水平选择通常是事先确定的,可能无法包含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影响结果的全面性。
3.实验误差控制:正交试验设计无法完全消除实验误差,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少量的实验次数,确定最佳因素组合,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时,需要注意模型的简化、水平选择的局限性和实验误差的控制。
正交试验设计在工程、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多指标正交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多指标正交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为提高极耳加热工艺的制作质量,满足产品安全要求,以剥离强度、渗透时间作为优化指标,采用多指标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通过极差分析法,讨论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电磁加热电流、电磁加热时间等成型工艺参数对试件性能的影响,利用综合平衡法确定最优的加热工艺参数组合方案,对采用多设备多加热工艺参数的产品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正交实验法;热压工艺;多指标优化;综合平衡法极耳加热工艺涉及的成型机理涉及材料学、电学、热力学、热化学、机械学等多个领域,加工过程复杂度高,不同工艺参数对制件的性能,尤其对于影响产品安全的剥离强度、渗透强度有显著影响。
目前对于加热工艺的研究主要从工艺自身的改进与提升考虑,对于多道加热工艺参数研究与探讨较少,显然,优化单一工序对产品性能的作用远远低于多个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综合影响。
为获得较为全面的工艺参数组成方案以提升产品的性能,本文应用正交实验及多指标平衡法结合的方法,先用正交实验法得到研究指标的工艺参数优化(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电磁加热电流、电磁加热时间)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指标优化方案进行综合评判,得出影响加热工艺制作质量的工艺参数综合优化组合方案,并再次进行试验验证优化后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提升。
1试验方案设计1.1试验方法在极耳加热工艺中,为了有较高的产品性能,以产品渗透时间、剥离强度作为生产加工主要检验指标,剥离强度越大越能体现不同工艺参数下极耳胶与导体之间的结合紧密性,渗透时间能体现极耳的可靠性,两个指标均影响产品性能的优劣,与产品安全性有紧密关系。
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法计算确定出影响剥离强度因素的重要顺序和最优制作工艺参数组合,在利用综合平衡法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最优加热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1.2实验因素在极耳生产加工过程中,剥离强度的大小直接受到各个加热工序的影响,加热工序的主要参数包括:排片加热温度、排片加热时间、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电磁加热电流、电磁加热时间等。
实验一正交试验设计报告

实验一正交试验设计报告引言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试验设计方法。
其目的是帮助研究人员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高效地确定影响试验结果的变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在不同变量水平下的最佳操作条件。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某种新型水稻品种的最佳种植条件。
通过调整种植条件中的若干因素,如光照时间、温度、湿度等,来研究这些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实验方法设计方案本实验采用L18(3^6)正交试验设计,共有18个实验条件。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将6个因素进行组合分配,保证每个因素在不同水平上均匀分布。
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实验条件光照时间温度湿度施肥量施药量压力- - - - - - -1 A1 B1 C1 D1 E1 F12 A1 B1 C2 D2 E2 F23 A1 B1 C3 D3 E3 F34 A1 B2 C1 D1 E2 F35 A1 B2 C2 D2 E3 F16 A1 B2 C3 D3 E1 F27 A2 B1 C1 D2 E3 F28 A2 B1 C2 D3 E1 F39 A2 B1 C3 D1 E2 F110 A2 B2 C1 D3 E1 F111 A2 B2 C2 D1 E3 F212 A2 B2 C3 D2 E1 F313 A3 B3 C1 D3 E1 F214 A3 B3 C2 D1 E2 F315 A3 B3 C3 D2 E3 F116 A3 B1 C1 D1 E3 F317 A3 B1 C2 D2 E1 F118 A3 B1 C3 D3 E2 F2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中搭建水稻种植环境,设置光照时间、温度、湿度、施肥量、施药量和压力等条件;2. 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安排实验条件的组合;3. 根据每个实验条件的组合,进行水稻的种植和管理;4. 在收获时,记录水稻的产量,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不同因素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正交试验设计范文

正交试验设计范文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统计试验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在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下,对多个因素进行系统地、全面地分析,从而找出对研究对象所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和最佳组合。
正交试验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验、产品开发、过程改进等领域,具有试验次数少、结果可靠等优点。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将整个试验因素空间分成若干等价子空间,通过选择适当的试验条件在每个子空间内进行试验。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得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展示,从而减少试验次数。
同时,经过适当的设计,也能够得到可靠的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提高试验效率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正交试验设计可以分为正交数组设计和正交表格设计两种。
正交数组设计是根据因素的水平数目和试验次数来选择的。
最常用的正交设计是正交二水平设计,即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
正交二水平设计最简单,试验次数最少,适用于因素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
它的优点是试验结果易于分析,能够快速得到结论。
但是,它并不能够得到准确的因素间相互影响的统计推断。
正交表格设计是根据因素的水平数目和试验次数来选择的。
正交表格设计适用于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
常见的正交表格设计有正交L8、正交L16等。
正交表格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得到因素间相互影响的统计推断,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
但是,试验次数相对较多,需要充分利用资源。
使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如下:1.确定试验目标: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和目标,确定试验的目标,明确需要研究的因素和因素的水平。
2.选择试验因素:根据试验目标,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因素的水平。
3.设计试验矩阵:根据选择的试验因素和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的矩阵,确定每个试验条件的组合。
4.进行试验:按照设计好的试验条件进行实际试验。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得出结论。
6.优化因素组合: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最佳的因素组合,优化实验结果。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在于通过有限的试验次数,可以全面地研究多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找出影响主要的因素和最佳组合。
正交设计应用实例(毕业论文)

2 正交实验设计2.1 正交实验设计概述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11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又称正交设计或多因素优选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科学分析各实验因素的一种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
它是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一种规格化的“正交表”,从众多的实验条件中确定出若干个代表性较强的实验条件,科学地安排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统计分析,探求各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最优或较优实验方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的特点是用不太多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了解实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交互作用情况,减少实验盲目性,避免资金浪费等。
它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实验(生产)方案,由正交实验寻找出的优化参数(条件)与全面实验所找出的最优条件有一致的趋势。
正交实验设计具有正交性,使实验具备均衡分散和综合可比性。
此法应用方便,准确性高,在多因素条件下应用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实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
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
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2 正交实验设计基本程序正交设计中常用的术语有:指标、因子和水平。
正交设计把实验设计要考表示第i次实验的指标值;把对实验虑的结果和评价准则称为指标,一般以yi结果和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影响且在实验中明确了条件加以对比的因素称为因子,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把每个因子在实验中的具体条件称为因子的水平,简称水平,一般以表示因子的大写字母加上脚标来表示。
对于多因素实验,正交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设计程序12如图4所示。
正交实验设计课程论文

摘要: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析因式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关键字:正交试验设计单指标直观分析正交表0 引言如今,科学的快速进步带来各种各样革命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是凭空而生,是人类科学家经过多次成功与失败的试验总结完善而成。
试验设计融会于各种学科领域,并非只存于工学;它是一个理论到实践应用实施的过程,包括明确试验目的、制定可行方案、结合专业和统计学的知识,做出周密完整、科学严谨的整个试验过程。
但试验往往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实际试验过程中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导致各种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挑选最合适的的主干部分,用最优的方案去得到我们需要的试验结果。
而正交试验设计可以满足上述特点,试验次数少、效率高、低成本。
本文主要论述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1 普通试验方法1.1 独立重复试验某几个试验因素各自不同的因素水平数相乘便得到独立重复试验的总次数,如对a因素b水平试验来说,其试验总次数为N=b a次。
这种试验盲目性大,没有明确的最优试验方案,耗时耗力,特别是对于某些杂,多的因素水平而言,毫操作性。
2 正交表2.1 等水平正交表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是正交试验设计用来安排试验因素和水平数并分析试验结果的基本工具,符号表示举例如下:4水平正交表:L16(45),L32(49),L64(421),……5水平正交表:L25(56),L50(511),L125(531),……表一 3水平正交表L9(34):试验号列号1 2 3 41 1 1 1 12 1 2 2 23 1 3 3 34 2 1 2 35 2 2 3 16 2 3 1 27 3 1 3 28 3 2 1 39 3 3 2 12.2 选择正交表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先确定试验的因素、水平和交互作用,后选择适用的L表。
正交试验设计完整版本

2020/3/26
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
李 振 华 制
10 造
2. 拉丁方试验设计
均衡分布思想,虽然远在古代就有,但只是在近代才与生 产科研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拉丁方、正交表,显示出它的 巨大威力。
2020/3/26
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
李 振 华 制
3造
2020/3/26
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
李 振 华 制
4造
2020/3/26
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
李 振 华 制
5造
$8.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试验优化. 试验优化由于具有设计灵活、计算简便、试验次数
少、优化成果多、可靠性高以及适用面广等特点, 因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已成为多快好省地获取 试验信息的现代通用技术,成为科学实验、质量管 理的一个科学工具。
反应时间
产量
1小时 平均值
反应温度
50 oC
69.5
70 oC
71.5
2020/3/26
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
2小时 平均值
72.0
64.5
李 振 华 制
29 造
最佳条件:
显色剂浓度:2% 显色温度:50 oC 显色时间:2小时 操作方法:不搅拌
2020/3/26
数理统计在化学中的应用
李 振 华 制
18世纪的欧洲,普鲁士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1712一1786 )要举行一次与往常不同的6列方队阅兵式。他要求每个方 队的行和列都要由6种部队的6种军官组成,不得有重复和 空缺。这样.在每个6列方队中,部队军官在行和列全部排 列均衡。群臣们冥思苦想,竟无一人能排出这种方队。后 来,向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拉(1707—1783)请教,由此 引起了数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致使各种拉丁方问世。
正交试验分析论文【范本模板】

试验设计与分析结课论文姓名:学号:班级:10机制(3)班院系:机械电气工程学院2013年6月8日气囊抛光工艺参数的正交实验分析摘要:针对平面光学零件,以抛光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为考核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气囊抛光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抛光工具气囊的压缩量、气囊转速、气囊内部充气压力、抛光液的浓度对抛光去除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合气囊抛光的抛光机理对其进行了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并进行了综合参数的气囊抛光加工实验,获得了超精密光滑的表面。
关键词: 气囊抛光、正交实验、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实验设计1)因素设计本实验采用的是正交实验方法,目的是要确定气囊抛光的主要工艺参数( 因素) 对抛光效率(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最优的参数组合.实验中考虑了四个主要因素,即气囊的压缩量、气囊转速、气囊内部压力( 充气压力)、抛光液的浓度。
2)因素水平设计每个因素选择三个水平,本实验为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选用L(43)9正交表,如表1所示.实验方案如表2所示。
工件材料选用平面BK7光学玻璃(530mm@5mm) , 抛光材料为氧化铈抛光粉。
具体实验方法是:工件静止不动, 气囊以一定的转速在工件上定点抛光, 抛光10min,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抛光区; 采用2302型轮廓仪对抛光后的表面进行测量, 并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材料去除量.研究一:平面工件气囊抛光去除效率实验研究实验分析—---下面对试验结果运用MiniTab进行分析(1)创建田口实验(2)选择3水平4因素的L9(43)的田口设计(3)把试验结果输入到响应的表格中(4)进行田口试验分析(5)响应数据选取“去除效率”;图形选项中主效应图选择“均值”;分析选项中,效应表选“均值”6)得到“去除效率”的分析结果气囊压缩量气囊内部压力气囊转速抛光液浓度水平1 3.967 5.380 5。
047 5。
4072 5.473 5.593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正交试验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正交试验设计在牌照识别中的应用学院(系):理学院年级专业: 11经济统计学号: 110108020005学生姓名:吕凯旋指导教师:孟宪云教师职称:教授完成时间:2014年11月4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理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燕山大学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2014年11月1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摘要摘要:车辆牌照识别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采集交通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车辆牌照识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在归纳了影响牌照识别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上海市虹桥路测试数据为实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光线为车辆牌照识别技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进而给出了提高车辆牌照识别正确度的建议。
关键词牌照识别;正交试验设计;影响因素;智能交通系统AbstractAbstract:Th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LPR)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ng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This paper presents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OED) method to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impacting LPR.Then,main factors’influence on the LPR are sorted.Based on the real sample of Hongqiao Road in Shanghai,the OED method is found feasible.Also,it concludes that light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LPR.And correspondent conclusion and advices of LPR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influencing factor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 (1)1.1 课题背景 (1)第二章预备知识 (2)2.1 牌照识别技术 (2)2.1.1 牌照识别技术原理 (2)2.1.2 牌照识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4)2.2 正交试验设计 (4)2.2.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 (4)2.2.2 OED法的优点 (4)2.2.3 OED法的应用步骤 (5)第三章试验设计 (5)3.1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牌照识别影响因素分析 (5)3.2 试验设计 (6)3.3 试验结果分析 (7)第四章结论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智能交通系统是21世纪世界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
在众多的数据采集技术中,车辆牌照识别技术(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LP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该技术能对车辆牌照进行自动识别,从而实现对车辆的自动登记、验证、监视、报警等功能,大大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减少人力物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
其应用场合包括: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城市交通车辆管理、监控;电子警察系统;智能停车场、智能小区管理;车牌验证;车流统计等。
牌照识别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的准确度,它受到多种因素(如天气、光线、车牌污损等)的综合影响。
到底哪些因素引起了识别错误的现象?其中哪些因素对LPR技术的准确度有显著的贡献? 主要影响因素的识别可通过试验验证,但全样本试验工作量巨大,难以实现。
正交试验法(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OED)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高效方法。
使用OED方法,能够大幅度减少试验次数且不会降低试验的可信度。
第二章预备知识2.1 牌照识别技术2.1.1 牌照识别技术原理汽车牌照识别技术(LPR)是一个以特定目标为对象的专用计算机视觉系统,能从一幅图像中自动提取车牌图像,自动分割字符,进而对字符进行识别。
该技术对采集到的汽车图像进行处理,能够实时准确地自动识别出车牌的数字、字母及汉字字符,并以计算机可直接运行的数据形式给出识别结果[1]。
LPR的基本工作流程为:(1)车辆检测:当车辆到达车检器时,车检器向处理单元发出车辆到达信号(也可能没有车检器,仅采用视频虚拟车检器触发);(2)图像抓拍:处理单元接收到到达信号后,启动抓拍单元并发出辅助光,采集摄像头送出的图像信号;(3)牌照识别:将摄像头拍摄到的包含车辆牌照的图像通过视频卡输入计算机进行预处理,再由检索模块对牌照进行搜索、检测、定位,并分割出包含牌照字符的矩形区域,然后对牌照字符进行二值化并将其分割为单个字符,规整后输入字符识别子系统进行识别。
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LPR工作流程图2.1.2 牌照识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车辆牌照识别系统应具有很高的识别正确率,对环境光照条件、拍摄位置和车辆行驶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容阈,并且要满足实时性要求[2]。
从人类视觉基本原理分析,要想看清一幅图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图像本身必须清晰、眼睛视力必须好、必须要有适当的光线。
车辆牌照识别技术就是根据视觉的基本原理而确定的,是一个集成像、光源、识别三位一体的完整的过程[3]。
其难点为:(1)算法(包括牌照区域定位、变形旋转校对、污损修复、字符切分、识别);(2)成像环节(包括环境光影响、车辆高速运动成像)。
本文仅讨论外界因素对车辆牌照识别技术的影响,不涉及技术本身。
因此,在本试验中,可将车辆牌照识别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结为交通流条件、光照条件与环境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交通流条件考虑流量因素,如高峰时段、平峰时段;光照条件考虑光线明、暗;环境条件考虑天气因素,如晴、雨。
2.2 正交试验设计2.2.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正交试验设计(0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一种解决多因素、多水平对比试验的数学方法。
它依据数学原理,根据正交性从大量的试验因素中挑选具有正交性质的因素和水平指标,通过均衡搭配组合.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组台进行试验。
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町雌涵盖各个因素组合的情况,极大地减少了试验的次数。
用少而有代表性的试验反映出全面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2.2.2 OED法的优点一般认为,正交试验设计具有以下特点[4,5,6]。
(1)考察因素及水半台理、分梅均匀。
(2)不需进行重复试验,误差便可估计出来.且计算精度高。
(3)找出了最主要因素,便于进一步试验。
(4)因素越多、水平越多、因素之间交互作用越多,正交裹的作用越大。
在分析车辆牌照识别影响因索的试验中,可以利用正交试验的优点(1)、(3)和(4)柬大幅降低试验的数量并保证试验质量。
2.2.3 OED法的应用步骤牌照识别技术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是许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前文所述,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交通流条件、光线条件和天气条件。
以牌照识别技术影响因素为分析对象,其应用步骤如下:(1)明确研究对象的目的,确定考核指标;(2)挑因素,选择台适的正交裘i选水平,制定因索水平表,确定试验方案;(3)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三章试验设计3.1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的牌照识别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选择上海虹桥路淮每路的测试路作为分析对象(见图2)。
设路段为四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为物理分隔。
通过对2007年9月11日~2007年9月21日问工作日的流量统计分析可知,该路段机动车日平均流量约为2400辆,流量时变具有稳定的变化规律,早、晚高峰时段及平峰时段明显。
该案例对于分析牌照识别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图2 虹桥路3.2 试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交通流条件考虑流量因素,分为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两个水平{光照条件分为明、暗两个水平;环境条件考虑天气因素.分为晴、雨两个。
困此,本次试验中分析这3个因素对牌照识别准确率影响的显著性。
具体影响因素和水平指标设置如表1。
表1 影响因素和水平指标表由于影响因索是3个,每个因素的水平为2,所以选用)2(34L 正交表,将进行4次试验(仅为全面试验次数的50%)。
试验计划见表2:即方案组合为:①晴天早高峰(07.9.12.8~9点)②雨灭晚高峰(07.9.18.18~19点) ③雨天白天平峰(07.9.18.7~8点) ④晴天夜晚平峰(07.9.12.18~19点)从正交试验设计后的方案缀合结果中看出:试验条件均衡的分散在配合完全的水平组合中,因而代表性强.容易出现好条件,具有均衡分散性;对于每列因素,在各个水平的结果之和中,其他因素各个水平的出现次数都是相同的,这保证了在各个水平的效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因而能最有效地进行比较。
考核指标:捕获率、识别正确率和总正确率。
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见公式(1),式(2)、式(3);捕获事=捕获数/实际流量 (1)识别正确率=正确数/(捕获数一重拍数) (2)总正确率=捕获率*识别正确率 (3)3.3 试验结果分析分析结果见表。
表3.2 关于识别正确率指标的直观分析表表3.3 关于总正确率指标的直观分析表从表3.1,3.2,3.3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直接比较4个试验的捕获率、识别正确率、总正确率,都是3号试验的指标值最高,即雨天、白天、平峰条件下可以获得好的试验结果。
(2)比较各列均值1、2的大小,如果均值1比均值2大,则占有该列的因素的水平1,在该评价指标上通常比水平2好。
对于识别正确率和总正确率,均为平峰时段比高峰好,光线明亮比黑暗好,晴天比雨天好;捕获率变化不大,平峰时段比高峰好,光线明亮比黑暗好,但雨天比晴天要好。
(3)级差R的大小用来衡量试验中相应因素作用的大小,级差大的因素,意味着它的两个位级对于评价指标造成的差别比较大,通常是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结果,可将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排序,分析如下:①捕获率:光线>天气>流量。
但级差值均较小,即捕获率随天气、光线和流量的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