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成就.doc

合集下载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前的家乡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经济贫困,人民生活拮据。

但如今的家乡变得繁荣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村民们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家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农民种植的作物增产高效,家乡的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农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家乡的工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使得家乡成为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地方。

四十年来,全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数十倍,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

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因为工业生产和农业耕作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河流被污染,树木被砍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工业气味。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环保意识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各项环保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河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也绿意盎然,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些变化让老百姓喜出望外。

家乡的风景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一个风景旖旎的旅游胜地。

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水平很低,村里连个小学都没有,很多村民都是文盲。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培养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全村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村民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这为家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没有有效的治理机制和规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家乡在村级干部的带领下,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成立了各种协会和组织,村里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里的事务也变得规范、有序。

村干部负责任,廉洁奉公,为村民排忧解难,全村的风气和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的变化看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内容提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仅仅从我的家乡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浙江义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的家乡是浙江义乌,浙江历来就是鱼米之乡,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迅速。

在实行改革开放后,浙江的经济得到了更快发的发展。

而就从我的家乡义乌来说,改革开放后,义乌的小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外贸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从最开始的摆地摊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城,规模逐步扩大,经营小商品的人数不断增加,交易额也不断的扩大。

现在,义乌街头随处可见外地人的身影,外国人在义乌已经是屡见不鲜。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从大的方面来说,义乌地处浙中盆地,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70万、外来人口103万。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兴商建县阶段(1982-1993年)。

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市场化为主要推力,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工业强市阶段(1993-1998年)。

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逐步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党的工作重点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硕果磊磊。

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是改革开放初进入乡镇工作的,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加了农村改革开放工作,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谈点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化的感受。

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吹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落实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变了人民公社是生产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总体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浅谈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浅谈改革开放的变化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打乱了我们生活原本的样子。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掀起了一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本以为2021年春节,我可以回家过节,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再一次打乱了回家过春节的计划。

前些天,与多年未见的XX视频聊天,谈起家乡的变化,令我感叹不已。

我的家乡XXX,是XXX比较大的城市之一。

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同时也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

记忆中的XXX“一条铁路七个站,三条公路穿全县,八大厂矿围城建,黄河滩涂几十万”,市区被各种传统工业大厂包围,市民穿衣都是清一色的解放工服,外出不是骑车就靠步行,大部分老百姓主要以种粮田为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

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在历届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城市景观面貌打造、功能内涵塑造、文化特色挖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城市品质,“颜值”更加靓丽时尚。

家乡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市民畅享着幸福生活。

如今XXX完全具备了大城市的特征,有机场、有高铁、有雾霾、会堵车。

用老乡的话说,就是两条铁路市里穿,两个机场空中钻,开着小车村村转,过了XXX是秦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变成了有强大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自此以来,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通过与闺蜜的聊天,我感觉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变化,从衣、食、住、行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一是穿衣由穿暖到个性化转变。

40多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

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

就像之前和同事上街选购衣服,快过年了,去商场和品牌专卖店给自己和孩子挑选几件衣服,挑来挑去,始终没有满意的。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成长起来的我,亲眼见证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回顾我家乡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家乡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家乡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

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劳动,生活以农业产出为主。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等原因,家乡的农民生活贫困,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开创了新时代,也为我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农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承包土地、发展乡村产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其次,改革开放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交通、能源和信息的流动性,有效地打破了农村的封闭状态。

农民可以更方便地出行,与外界保持联系。

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的提升。

政府投入增加,学校和医院的建设得到了加强,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同时,文化娱乐活动也变得多样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这些改变使得农民在享受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自身素质和幸福感。

改革开放对我家乡的影响改革开放对我家乡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首先,农村经济的繁荣使得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农民可以更好地解决温饱问题,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节余产业和教育上。

这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人们致富。

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道路的畅通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更加方便,农业市场的拓展也更加广泛。

同时,电力和通讯的普及也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和交流。

这使得农民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的社会脉络中,与城市进行更密切的联系。

改革开放给家乡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

改革开放给家乡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

改革开放给家乡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第一篇:改革开放给家乡的变化Microsoft Word 文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岁月更迭,时光流转,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抚今追昔,改革开放不仅让我们的衣食无忧,在精神上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身心愉悦。

回眸这桑桑巨变。

展望盛世中华。

生活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众多的发生父辈和我们自己身边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

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请看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结合家乡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

结合家乡衣食住行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

结合家乡谈改革开放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重大、最壮观、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0年,使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单纯的从大方面去说可能有太多的变化没有看到。

但是,在我的身边,我的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虽未完全经历历史的光辉,但是长辈们的闲聊家常中,在生命的前二十年里,我也看到的实实在在看到了家乡的变化。

下面从衣食住行几方面说一下:衣:那时候对于衣服有这么一句话。

“一件衣服往往老大穿小了老二接着穿,老二穿小了老三接着穿”,这是那时候的传统,大家只求穿得暖和、舒适、干净就足够了。

小姨说,她那是的衣服就是穿我妈妈的,妈妈说当时家庭也不富裕,每逢过年的时候,外公外婆经常自己舍不得做新衣,却总要给妈妈和姨做一套漂亮的新衣裳。

虽然布料很薄,但她们已经很满足了。

当然衣服做好了不是立即穿,要等到过年时才可以拿出来穿。

过完年也不是一直穿在身上,要真正等到开学那天或者去亲戚家出人情吃喜酒时才拿出来穿的。

那像我们现在穿衣服还挑三拣四的!现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却不仅仅是舒适、耐穿了。

我们的穿衣打扮越来越时尚、得体。

随处可见的商场里韩版、日版、欧美版等等服饰得到大家的青睐,既舒适又漂亮的服装广布在我们身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食:那时候吃饭时为了吃饱,为了有力气活下去,为了明天的工作。

现在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果腹了。

而可以为满足家里不同人的需要,做了很多种类很丰盛的菜。

在生活质量上有了极大的提高。

过去人们出行不方便,坐驴拉车,骑着洋车,连坐火车去个地方就要好几天。

现在私家车很普遍,出行做公车,有地铁轻轨,远程有飞机,现在火车也大提速,从中国地图这头儿到那头儿最快也用不了一天。

住: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瓦房,下雨的时候还漏水,哪一户人家盖上个平房就已经很不得了了。

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1]

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1]

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1992年中国正式长期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下面就从我的切身感受来谈一谈我的家乡在吃、穿、住、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所有东西都要用到票子,比如:粮票,饭票,布票,用这些票可以去换东西,并且只能换指定的数量,不超过,也不会少,这个就叫做“有证才能买”改革开放后,经济比较发达,所以票都没了,人们买东西就要用到钱,因此叫做“有钱就能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首先来谈谈吃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粮食产量很低,人民普遍吃不饱,而且买粮食要用粮票,买油要用油票,买糖要用糖票,票是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角;肉类这种普通百姓的奢侈品要留到过年才能享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取消了定量供应制度,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地增加,经过30年的发展,温饱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了,现在人们不再要求吃饱,而是要求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其次是穿,经过这30年的发展,穿着结束了用布票买布做衣服的时代,同时也结束了一件衣服穿几代人的时代,如今面对琳琅满目、品牌众多的服饰类商品,人们在穿着上不仅追求舒适,而且追求时尚,因此世界不再是只有蓝和绿两种颜色了,而是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居住环境,30年前住的都是土房茅草屋,烧的都是木材和秸秆,对环境污染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成就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

改革开放三十八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八年的成就硕果磊磊。

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40年前,农村基本没有条件让孩子上学,爷爷奶奶辈的基本都是文盲,父辈的也没有几个能上高中,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数,都没有上过学校。

他们七八岁就要到田里去割草喂牲畜,还要给父母做饭,再送到田里去给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听伯伯说:“我们那时候的人大部分都是文盲。

因为小时侯家里穷,又有兄妹七个,爸妈拼命挣钱供我们读书,可是当我读到小学两年级时,就由于庄稼收成不好,爸妈实在供不起我们读书了,只好让其中几个退学,在家帮父母做些家务。

那天,我哭了一整天,眼睛都哭肿了。

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出去挣钱。

”而今,农民也开始进行智力投资,让自己的孩子都念大学,享受高等教育。

现在,农村的学校也有了自己的图书馆,自己的橡胶跑道,再也不是好几个年级的孩子都挤在一间教室里由代课老师一起教了。

大部分家庭还安装上了电脑,孩子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改革开放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有时墙壁也会掉土,南方的房子地上都是一片潮湿。

爷爷说:“那时没有蚊帐,每一天都早起晚归地在地里干农活,到晚上累了躺在床上,喘着粗气,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要被蚊子叮,睡不安稳,一直起来赶蚊子。

到夏天,下雷阵雨,雨水透过屋顶上的瓦片顺流到屋里,人们还要拿着碗盛水。

”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
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改革开放前,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小米饭是等来了客人才吃的,更不用说大米、白面了,根本就没有。

据爸爸说他小时候更是吃土豆吃的现在看见都反胃。

到了什么节日,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是难得的,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那时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用来给孩子做鞋,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

“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

现在,我们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不想自己煮就上饭馆。

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换新装,怎么潮流怎么穿。

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

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
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有事几千里以外打电话、打手机一分钟办妥。

三十多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

那时候,没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马路,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从外婆家到奶奶家几公里的路,妈妈说闭眼都能走对。

爷爷还说年轻时曾经替人家挑担步行送东西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来挣钱。

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那时,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

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

吃过饭后,大家就只能围在一起唠唠家长里短,到了一定的时节才能听上几句戏曲。

谁家有个黑白电视机或者收音机,那一定是土豪。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

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
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多年努力拼搏,三十多年沧桑巨变。

盼小康,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