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及是否手术评估
基于PET-CT的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周期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PET-CT的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周期预测中的应用秦 英,梁胜根,陈忠羡,原向伟,谢清华,付朝华,蒋雄健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脊柱外科,广东 江门 529030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PET-CT检查进行Tomita评分的可行性,验证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4例,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33~83岁。
根据Tomita评分进行分组。
A组(2~3分)11例,2例行广泛切除,9例非手术治疗;B组(4~5分)10例,3例行边缘切除,7例非手术治疗;C组(6~7分)15例,3例行姑息手术,12例非手术治疗;D组(8~10分)38例,2例行姑息手术,36例非手术治疗。
对4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随访2~46月,平均14.7月。
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3.0月:A组23.4月、B组16.3月、C组18.5月、D组7.0月。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月:A组21月、B组15月、C组13月、D组6月。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生存时间与Tomita评分呈负相关,Tomita评分越低,患者生存时间越长,临床预后越好(r= −0.6520,P<0.05)。
结论 应用PET-CT进行Tomita评分预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可行性,Tomita评分越低,患者生存时间越长,具有方便、准确性高的优点。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Tomita评分;PET-CT;生存时间Value of Tomita score based on PET/CT to predict survival time in patient with spinal metastasesQIN Ying, LIANG Shenggen, CHEN Zhongxian, YUAN Xiangwei, XIE Qinghua, FU Chaohua, JIANG Xiongjian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Affiliated Jiangmen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3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omita score to predict survival time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74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from April 2013 to December 2017.The patients included 40 male and 34 female, the average age was 57.6 years ol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omita score.Group A: Tomita score 2-3, included 11 patients, 2 operate/9 nonoperate. Group B: Tomita score 4-5, included 10 patients,2 operate/9 nonoperate. Group C: Tomita score 6-7, included 15 patients, 5 operate/10 nonoperate. Group D: Tomita score 8-10,included 38 patients, 2 operate/36 nonoperate. The survival time and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4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6 months(14.7 months on avaerage). The average survival time was 13.0 months:23.4 months of Group A, 16.3 months of Group B, 18.5 months of Group C, 7.0 months of Group 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1 months: 21 months of Group A, 15 months of Group B, 13 months of Group C, 6 months of Group D. The survival tim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mita score. Tomita score was lower, while the survival time was longer(r = -0.6520, P<0.05). Conclusion It is feasibile for PET-CT to grade Tomita score.It can be used easily and accurately to predict the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Keywords: spinal metastases; Tomita score; PET-CT; survival time大约40%的肿瘤患者晚期发生脊柱转移[1],但当前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存在争议,缺乏有效方法评估患者整体状况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脊柱转移瘤治疗进展

脊柱转移瘤治疗进展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
脊柱转移瘤引起的剧烈疼痛、脊髓压迫以及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既往对脊柱转移瘤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建立在Tomita、T okuhashi等预后评分基础上,包括放疗和手术治疗。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能够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加之一系列新治疗技术的出现,能够安全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使得脊柱转移瘤患者更易于接受治疗。
特别是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外科微创技术和靶向治疗的出现,将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带进一个新时期。
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为3%~30%,原发肿瘤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为主。
脊柱转移瘤引起的疼痛、脊柱不稳定和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既往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放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建立在一系列预后评分系统的基础上,如Tomita评分、T okuhashi评分、SINS评分等。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技术的出现,使得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对于脊柱不稳定、已经出现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
目前,随着对恶性肿瘤基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外科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医生能够更好的判断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对脊柱转移瘤治疗近5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放疗传统治疗中,放疗常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手术治疗后实施。
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等新技术的出现,放疗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尤其对于脊柱没有明显不稳定或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的患者,放疗甚至可以取代外科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既往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类型,如肾癌、肉瘤和黑色素瘤,SBRT也能够有效的抑制脊柱转移瘤局部进展,降低脊髓压迫症,脊柱不稳定的出现。
脊柱转移癌止痛治疗

甲状腺癌)
子宫癌)
胃癌)
内脏转移灶*
可手术的
无法手术的
骨转移灶** 单个的或孤立的
多发的
*无内脏转移=0 ** 骨转移灶包括脊柱
得分 2-3 4-5 6-7 8-10
治疗目标 长期局部控制 中期局部控制
短期姑息 临终关怀
外科策略 广泛或边缘切除 边缘或病灶内切除
姑息性手术 支持治疗
脊柱转移癌的手术适应症
脊柱转移癌疼痛治疗: 我们可以做什么?
陶惠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
脊柱转移癌现状
脊柱转移癌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性恶性肿瘤 检测手段的进步,早期发现率明显提高 外科干预日益成为本病重要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水平日益提高
恶性肿瘤转移至脊椎仅次于肺和肝脏,
居第3位
胸椎为多见,其次为腰椎、颈椎 40%以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发生脊椎 转移 转移的主要途径为血行,少数为淋巴道
脊柱转移癌的常见原发病
§乳腺癌 §肺 癌 §甲状腺癌 §前列腺癌 §肝 癌
临床表现
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 70%病人以脊柱疼痛为主要发病特征 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 变为持续性 全身症状 原发癌症状和恶液质症状 常有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
病理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此时疼痛加剧, 可出现截瘫等。 神经压迫症状 常很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根性神经痛、感觉可减退、肌力减弱至瘫痪, 常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脊柱转移癌的Tomita分区 (五区、七型)
椎体;椎弓根;椎板、横突、棘 突;硬膜外腔隙;椎旁组织五个 区域
Ⅰ型:肿瘤局限于椎体或椎板内 Ⅱ型:肿瘤组织侵及椎弓根 Ⅲ型:肿瘤侵及整个脊椎 Ⅳ型:肿瘤累及硬膜外腔 Ⅴ型:肿瘤累及椎旁组织 Ⅵ型:肿瘤累及相邻脊椎 Ⅶ型:多发、跳跃脊椎 认为ⅥⅦ型不要手术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评分和局部治疗分析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评分和局部治疗分析郭春生;柳盛春;陈凯【摘要】目的: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评分,并对其局部治疗方法进行有效分析。
方法选取5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评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58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有所缓解,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9.7%;在实施治疗后Tokuhashi评分也有所提高,即0~8分为20例,9~11分为34例,12~15分为4例;患者手术后半年进行随访,有42例患者生存,患者生存率为72.4%,生存率较高,同时手术过程中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产生。
结论针对患者单发性转移和脊柱失稳等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十分重要,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现象,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04【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脊柱转移性肿瘤;评分;局部治疗【作者】郭春生;柳盛春;陈凯【作者单位】沈阳市胸科医院第一骨科,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市胸科医院第一骨科,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市胸科医院第一骨科,辽宁沈阳 110044【正文语种】中文恶性肿瘤经常会出现病情转移的现象,而脊柱又是恶性肿瘤骨折转移的多见部位,在肿瘤转移中占据一大部分。
其中胸椎受累的患者居多。
脊柱转移肿瘤是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因此,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必要评分,并对患者进行局部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
文章将选取部分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
年龄25~80岁。
患者中,原发病灶的疾病种类分布为:乳腺癌5例,肺癌10例、结肠癌6例,肝癌7例,前列腺癌9例,肾癌8例和食管癌13例。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及生存危险因素分析

近几年外科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回顾

近几年外科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回顾随着外科治疗理念和技术的更新,外科治疗日益成为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现就近几年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外科治疗手段等作一回顾。
标签:脊柱转移瘤;治疗进展;LMNOP评估系统;手术治疗的选择1分类脊柱肿瘤大约占全身骨肿瘤的5%,脊柱转移性肿瘤约占骨转移性肿瘤的50%[1]。
每年新发肿瘤中,脊柱转移性肿瘤约占10%~30%。
各种类型的骨肿瘤几乎都可以在脊柱见到,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8]。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继发性),而原发性又分为:①原发良性肿瘤与瘤样变;②原发恶性肿瘤。
脊柱转移性肿瘤占脊柱肿瘤的大多数,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甲状腺,乳腺,肺,肝,前列腺等肿瘤发病率增加,以及肿瘤治疗后生存时间提高,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2,14]。
H.Rief报道有30%~65%的肺癌患者发生肿瘤骨转移,其中大部分为脊柱转移性肿瘤。
2发病机制继发性脊柱肿瘤的转移途径:大部分为血行转移,其次为淋巴道转移和直接播散等。
发生转移的机制现今仍不明确,但已确定多种因素影响继发性脊柱瘤的形成发展过程:①解剖因素:椎骨属于红骨髓系,造血功能较强,其血液供应丰富,血流较缓慢,而且其内的血窦无基底膜包围,这些都有助于肿瘤细胞停留或穿出血窦。
②循环因素:椎静脉系为无瓣静脉丛,其交通支与上下腔静脉均有交通。
椎静脉系内血流速度缓慢,可能停止甚至逆流。
③分子生物因素:恶性程度高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涉及到肿瘤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基因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细胞骨架构象的变化等多方面。
另外患者组织一些病变过程的物质,如病灶中的TGF-B、PDGF、BMP等可使破骨细胞活性变强,有助于转移灶的发展形成。
脊柱转移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以>50岁居多。
多数患者以转移为首发症状,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脊柱转移性肿瘤以胸椎多见,其次为腰椎、骶椎和颈椎[16]。
脊柱肿瘤

手术界限
手术类型 囊内手术 切除范围 在病损内 井下所见达到要求 肿瘤限于边缘 手术方法 保肢 截肢 囊内刮 Nhomakorabea 囊内截肢
恶性骨肿瘤治疗依据
分期 分级 部位 转移 治疗要求 ⅠA 广泛手术:广泛局部切除 G1 T1 M0 ⅠB 广泛手术:截肢 G1 T2 M0 ⅡA 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整块切除+其他治疗 G2 T1 M0 ⅡB 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截肢+其他治疗 G2 T2 M0 外科分级( grade G);T是指肿瘤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分界 Ⅲ A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手术+其他 G1-2 T1 M1 (Territory,T); M是转移( Metastasis,M)。 ⅢB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解脱或姑息手术+其他 G1-2 T2 M1
Tomita分期
Tomita分期
A 病变局限在椎骨质内 Ⅰ型:单纯前部或后部的原位病灶 (1或2或3) Ⅱ型:前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 (1+2或3+2) Ⅲ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 (1+2+3) B 病变累及椎骨外 Ⅳ型:累及蛛网膜下腔(任何部位 +4) Ⅴ型:累及椎旁(任何部位+5) Ⅵ型:累及相邻脊椎 M - Ⅶ型:多发或跳跃性病灶
单侧 无
1 0
3 1 0
SINS评分
0~6 分表示稳定,7~12 分表示可能不稳 定,13~18 分表示不稳定。SINS 对潜在的 不稳定或不稳定损伤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达到 95.7% 和 79.5%。
Tokuhashi修订评分
1990年,Tokuhashi等提出;2005 Tokuhashi等 对评分进行了修正,并制订了Tokuhashi外科修 正评分
六种评分系统在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评估应用中的价值

六种评分系统在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评估应用中的价值韩帅;肖建如【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3(011)002【摘要】长期以来,有关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存在着诸多争议,关键在于缺乏客观量化的综合评估系统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因此,Tokuhashi等[1-2]、Sioutos等[3]、Tomita等[4]、Van der Linden等[5]和Bauer等[6]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各自的评估系统,试图作为治疗方式的选择的判断依据,评价的要素一般包括肿瘤定位、患者一般情况、脊柱外骨转移数量、脊柱转移数量、内脏转移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脊髓受压状态等。
但这些评分系统在参数的选择以及各参数所占的比重上差异很大,本文针对目前临床应用相对广泛的评分系统结合文献结果进行综述,以求为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3页(P115-117)【作者】韩帅;肖建如【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和生理评分系统及危险患者评分对急诊科抢救室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研究 [J], 卢生芳;郭玉刚;李长风;张成人;韩芸;陈丽芳;艾自胜2.HEART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在急诊胸痛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比较 [J], Yu Longshan;He Zongbao;Wang Gaosheng;Zhang Lianrong;Li Tingting;Xu Ming3.Tomita评分及修正版Tokuhashi评分标准在脊柱转移癌中的应用评价及影响转移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杨斌;宋克亮;孙祥琛;岳斌4.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J], 吴红举;贾东佩;胡科;李春雷5.Tokuhashi修正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价值 [J], 曾建成;宋跃明;刘浩;龚全;李涛;刘立岷;胡云洲;裴福兴;饶书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
及是否手术评估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诊断:
脊柱转移瘤的 Tomita 评分
大项 小项 分值
原发肿瘤的部位及恶性程度 原发于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睾丸等生长较慢的恶性
肿瘤
1
原发于肾脏、子宫、卵巢、结直肠等生长较快的恶性肿
瘤
2
原发于肺、胃、食管、鼻咽、肝、胰腺、膀胱、黑色素
瘤、肉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平滑肌肉瘤等)等生
长快的恶性肿瘤、其它少见的恶性肿瘤以及原发灶不明
者
4
内脏转移情况 无内脏转移灶
0
内脏转移灶可通过手术、介入等方法治疗者
2
内脏转移灶不可治疗者
4
骨转移情况(以全身同位素骨扫描为准) 单发或孤立脊柱转移灶
1
多发骨转移( 包括单发脊柱转移灶伴其他骨转移、多发
脊柱转移伴或不伴其他骨转移)
2
总分
脊柱转移瘤的修正 Tokuhashi 评分
大项 小项 分值
全身情况( 根据Karnofsky 功能评分确定) 差 0
中等
1
良好
2
脊椎外骨转移灶数目
(以全身同位素骨扫描
为准)
≥3 个 0
1~ 2 个 1
0 个 2
受累脊椎数目(以全身
同位素骨扫描为准)
≥3 个 0
2 个 1
1 个 2
主要脏器转移灶(头部CT、胸腹部CT 或B 超确不能切除
0
可以切除
1
定) 无转移灶
2
原发肿瘤部位 肺、胃肠道、食道、膀胱和胰腺
0
肝、胆囊、原发灶不明者
1
淋巴、结肠、卵巢和尿道
2
肾脏、子宫
3
直肠
4
甲状腺、乳腺、前列腺
5
瘫痪情况( 根据Frankel 神经功能分级确定) 完全瘫(Frankel分级 A、B )
0
不全瘫(Frankel分级 C、D ) 1
无瘫痪(Frankel分级 E) 2
合计
Tomita 评分2-3分者, 预期寿命较长, 外科治疗以长期局部控制脊柱转移瘤为目
的,对肿瘤椎体采取广泛性或边缘性肿瘤切除术;4-5分者, 以中期局部控制肿瘤为
目的, 可行边缘性或囊内肿瘤切除术;6-7分者, 以短期姑息为目的, 可行姑息减压
稳定手术; 8-10 分者, 以临终关怀支持治疗为主, 不宜手术。
在Tokuhash i 修正评分系统中, 总分0~8 分、9~11 分、12~15 分, 预示着患者
的预期生存时间分别为6月以下、6~12 月、12月以上。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区 床号 住院号 日期
美国东岸癌症临床研究合作组织体能状态评价表(Eastern Cooperative
肿瘤学组绩效状况, ECOG-PS)
等
级
描述
0 完全活跃,能够无限制地进行所有的疾病前表现。
1 限制体力活动的,但能走动,能够从事轻或久坐的工作,例如,轻屋子的工
作,办公室工作。
2 动态可全部自理但无法开展任何工作。起床时间大约是醒着时间的50%以上
3 可只有有限的自理,卧病在床或椅子上超过50%小时
4 完全禁用。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完全限于床或椅子
5 死亡
Karnofsky 体能状态评价表
评分 描述 请选择
100 正常,无任何病症
90 可以正常活动,仅有轻微的病症
80 可以正常活动,但略感吃力
70 生活可以自理,但不能正常工作
60 偶尔需要帮助,但生活大部分能够自理
50 经常需要帮助和护理
40 绝大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和护理
30 卧床不起,需住院治疗,但无生命危险
20 病情严重,必须住院治疗
10 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0 死亡
ECOG评分 ≤ 3,或Karnofsky评分 ≥ 30,是脊柱转移瘤手术的前提条件。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区 床号 住院号 日期
脊柱转移瘤解剖形态的Tomita分型
脊柱转移瘤解剖形态的WBB分型
椎骨的间室和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