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次大联考八年级数学试卷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微专题讲义 专题1.6 例谈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微专题讲义  专题1.6 例谈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技巧

【专题综述】因式分解是初中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是处理数学问题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也是中考和数学竞赛试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

对于特殊的因式分解,除了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基本方法外,还应根据多项式的具体结构特征,灵活选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不仅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复杂问题迎刃而解,而且有助于培养探索求新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方法解读】一、巧拆项:在某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过程中,若将多项式的某一项(或几项)适当拆成几项的代数和,再用基本方法分解,会使问题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例1:因式分解32422+++-b a b a 解:原式=22423a b a b -+++224241a b a b =-+++-22(44)(21)a ab b =++--+22(2)(1)a b =+--(1)(3)a b a b =++-+【解读】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把3拆成4+(-1),即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举一反三】因式分解:611623+++x x x 【答案】(1)(2)(3)x x x +++二、巧添项:在某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过程中,若在所给多项式中加、减相同的项,再用基本方法分解,也可谓方法独特,新颖别致。

例2:因式分解444yx +解:444x y +422422(44)4x x y y x y =++-2222(2)(2)x y xy =+-=2222(22)(22)x xy y x xy y ++-+学&科网【解读】根据多项式的特点,在444x y +中添上22224,4x y x y -两项,,即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举一反三】因式分解4323+-x x 【答案】2(1)(2)x x +-三、巧换元:在某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过程中,通过换元,可把形式复杂的多项式变形为形式简单易于分解的多项式,会使问题化繁为简,迅捷获解。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2450M x x x =∈--≤N ,{}04N x x =≤≤,则M N ⋂=()A.{0,1,2,3,4}B.{1,2,3,4}C.{}04x x ≤≤ D.{}14x x ≤≤【答案】B 【解析】【分析】解不等式求出集合M ,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得答案.【详解】解2450x x --≤,得:15x -≤≤,所以{}{}*151,2,3,4,5M x x =∈-≤≤=N ,{}04N x x =≤≤,所以{1,2,3,4}M N ⋂=.故选:B.2.形如a b c d我们称为“二阶行列式”,规定运算a b ad bc c d=-,若在复平面上的一个点A 对应复数为z ,其中复数z 满足1ii 12i 1z -=+,则点A 在复平面内对应坐标为()A.(3,2)B.(2,3)C.(2,3)- D.(3,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复数的运算可得32i z =+,结合复数的几何意义分析求解.【详解】由题意可得:()(12i)(1i)3i i -+-=-+=z z ,则()i 3i 32i =++=+z ,所以点A 在复平面内对应坐标为(3,2).故选:A.3.已知动点M 10y --=,则动点M 的轨迹是()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圆【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表示的几何意义结合抛物线定义,即可判断出答案.10y --=1y =+,表示动点(,)M x y 到点(0,1)F 和直线1y =-的距离相等,所以动点M 的轨迹是以(0,1)F 为焦点的抛物线,故选:C.4.已知向量(2,)a m = ,(1,1)b m =+- ,且a b ⊥ ,若(2,1)c = ,则a 在c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的坐标是()A.42,55⎛⎫ ⎪⎝⎭B.11,22⎛⎫- ⎪⎝⎭C.11,22⎛⎫- ⎪⎝⎭D.42,55⎛⎫--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向量的坐标运算建立方程求得参数,结合投影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a b ⊥ ,故2(1)0m m +-=,解得2m =-,所以(2,2)a =-,则a 在c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a ccc c =⋅⋅42,55⎛⎫= ⎪⎝⎭.故选:A.5.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如图,现有一个与中国国家馆结构类似的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和O ,若1124AB A B ==,160A AB ∠=︒,则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A.2023B.2823C.3D.286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正四棱台性质求出侧棱长,继而求得高,根据棱台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因为1111ABCD A B C D -是正四棱台,1124AB A B ==,160A AB ∠=︒,侧面以及对角面为等腰梯形,故()1111122cos AB A B AA A AB -==∠,12AO AC ==22AB =111122AO A B ==,所以1OO ==,所以该四棱台的体积为(1111112282(1648)333ABCD D A B C V OO S S =++=⋅=++,故选:B.6.已知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且*n a ∈N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067S =,则5a 的最大值为()A.5 B.6 C.7 D.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给定条件,确定数列前4项的值,后5项与5a 的差,即可列式计算得解.【详解】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且*n a ∈N ,而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定值,为使5a 取最大,当且仅当前4项值最小,后5项分别与5a 的差最小,则12341,2,3,4a a a a ====,657585951051,2,3,4,5a a a a a a a a a a -=-=-=-=-=,因此10121051061567S a a a a =++⋅⋅⋅+=++=,解得57a =,所以5a 的最大值为7.故选:C7.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函数()g x 满足()()0g x g x +-=,且()f x ,()g x 在(],0-∞单调递减,则()A.()()f g x 在[)0,∞+单调递减B.()()g g x 在(],0-∞单调递减C.()()g f x 在[)0,∞+单调递减D.()()ff x 在(],0-∞单调递减【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一一判定选项即可.【详解】由题意知()f x 在[)0,∞+单调递增,()g x 为奇函数,在R 上单调递减.设120x x ≤<,则()()21g x g x <0≤,()()()()21f g x f g x >,所以()()f g x 在[)0,∞+单调递增,故A 错误,设120x x <≤,则()1g x >()2g x ,()()()()12g g x g g x <,()()g g x 在(],0-∞单调递增,故B 错误;设120x x ≤<,则()1f x ()2f x <,()()()()12g f x g f x >,所以()()g f x 在[)0,∞+单调递减,故C 正确;取()21f x x =-,则()()()2211ff x x=--,()()00f f =,()()11f f -=-,此时()()f f x 在(],0-∞不单调递减,故D 错误.故选:C.8.已知点P 在直线60x y +-=上,过点P 作圆22:4O x y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点M 在圆2214:133C x y ⎛⎫⎛⎫+++= ⎪ ⎪⎝⎭⎝⎭上,则点M 到直线AB 距离的最大值为()A.B.1+ C. D.1+【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点P 在直线60x y +-=上,求出切点弦AB 的方程,确定其所经过的定点,确定当CQ AB ⊥时,C 到直线AB 的距离最大,M 到直线AB 的距离也最大,即可求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设点(,)P m n ,则6m n +=,过点P 作圆22:4O x y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有OA ⊥PA ,OB PB ⊥,则点A ,B 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以OP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22m n D ⎛⎫⎪⎝⎭,半径12r OP =2=,则其方程为2222224m n m n x y +⎛⎫⎛⎫-+-= ⎪ ⎪⎝⎭⎝⎭,变形可得220x y mx ny +--=,联立22224x y x y mx ny ⎧+=⎨+--=⎩,可得圆D 和圆O 公共弦AB 为:40mx ny +-=,又由6m n +=,则有mx +()640m y --=,变形可得()640m x y y -+-=,则有0640x y y -=⎧⎨-=⎩,可解得23x y ==,故直线AB 恒过定点22,33Q ⎛⎫ ⎪⎝⎭,点M 在圆2214:133C x y ⎛⎫⎛⎫+++= ⎪ ⎪⎝⎭⎝⎭上,14,33C ⎛⎫-- ⎪⎝⎭,当CQ AB ⊥时,C 到直线AB 的距离最大,M 到直线AB 的距离也最大,则点M 到直线AB 距离的最大值为111CQ +==.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组数据2、3、3、4、5、7、7、8、9、11的第80百分位数为8.5B.在回归分析中,可用决定系数2R 判断模型拟合效果,2R 越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C.若变量ξ服从()217,N σ,(1718)0.4P ξ<≤=,则(18)0.1P ξ>=D.将总体划分为2层,通过分层抽样,得到两层的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分别为1x ,2x 和21s ,22s ,若12x x =,则总体方差()2221212s s s =+【答案】AC 【解析】【分析】对于A ,根据百分位数的计算方程,可得答案;对于B ,结合拟合的定义,可得答案;对于C ,根据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可得答案;对于D ,利用方差的计算,可得答案.【详解】对于A ,数据2、3、3、4、5、7、7,8、9、11共10个数,因为1080%8⨯=,因此,这组数据的第80百分位数为898.52+=,故A 正确,对于B ,在回归分析中,可用决定系数2R 的值判断模型拟合效果,2R 越大,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故B 错误;对于C ,因为变量ξ服从()217,N σ,(1718)0.4P ξ<≤=,则(18)0.5(1718)0.50.40.1P P ξξ>=-<≤=-=,故C 正确;对于D ,不妨设两层的样本容量分别为m ,n ,总样本平均数为x ,则()()222221212m n s s x x s x x m n m n ⎡⎤⎡⎤=+-++-⎢⎥⎢⎥⎣⎦⎣⎦++,易知只有当m n =,12x x =时,有()2221212s s s =+,故D 错误.故选:AC.10.已知函数π()sin()0,0,2f x A x A ωϕωϕ⎛⎫=+>><⎪⎝⎭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且(0)1f =,若()g x =()f x a +为奇函数,则a 可能取值为()A.π3B.5π12C.π6D.π12-【答案】BD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有2A =,根据(0)2sin 1f ϕ==及π2ϕ<,确定ϕ值,再根据图像确定2π11π12T ω=>,结合11π012f ⎛⎫= ⎪⎝⎭求出ω,确定()f x 解析式,又要使()()g x f x a =+为奇函数,则(0)()0g f a ==,求a 值.【详解】由图象可得2A =,再根据(0)2sin 1f ϕ==,π2ϕ<,故π6ϕ=,又2π11π12T ω=>,则24011ω<<,又11π012f ⎛⎫= ⎪⎝⎭,所以11ππ2π126k ω⨯+=,Z k ∈,得2ω=,故π()2sin 26f x x ⎛⎫=+ ⎪⎝⎭;要使()()g x f x a =+为奇函数,则(0)()0g f a ==,所以π2π6a k +=,Z k ∈,得ππ212k a =-,当0k =时12πa =-,当1k =时5π12a =,所以B 、D 符合,其它选项不符合.故选:BD11.若函数()e e x x f x a b cx -=++,既有极大值点又有极小值点,则()A.0ac < B.0bc < C.()0a b c +< D.240c ab +>【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极值定义,求导整理方程,结合一元方程方程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由题知方程2e e ()e e 0ex x xxxa c bf x a b c -+-'=-+==,2e e 0x x a c b +-=有两不等实根1x ,2x ,令e x t =,0t >,则方程20at ct b +-=有两个不等正实根1t ,2t ,其中11e x t =,22e xt =,212120Δ4000a c abc t t a bt t a ≠⎧⎪=+>⎪⎪⎨+=->⎪⎪=->⎪⎩,24000c ab ac ab ⎧+>⎪<⎨⎪<⎩,()00bc a b c ab ac >⎧⎨+=+<⎩,故ACD 正确,B 错误.故选:ACD.12.已知一圆锥,其母线长为l 且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下列空间几何体可以被整体放入该圆锥的是()1.73≈, 1.41≈)A.一个半径为0.28l 的球B.一个半径为0.28l 与一个半径为0.09l 的球C.一个边长为0.45l 且可以自由旋转的正四面体D.一个底面在圆锥底面上,体积为30.04l π的圆柱【答案】ABC 【解析】【分析】作出相应的空间图形及轴截面,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如图1,球1O 与圆锥侧面、底面均相切,球2O 与球1O 、圆锥侧面相切,作圆锥的轴截面如图2,设小球1Q 半径为1r ,球1Q 与BC 边相切于点E ,60CBA ∠=︒,30DCB ∠=︒,1O E BC ⊥,所以112CO r =,132CD r ==,130.286r l ∴=>,故A 正确;设小球2O 半径为2r ,同理可知21130.09318r r l l ==>,故B 正确;将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放置到正方体中,如图则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即正方体的外接球,易知正方体的外接球球心在体对角线的中点O 处,半径为1B D 的一半长,易知,2BC a =,所以12B D a =,故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外接球半径为4a ,则46a ≤则边长3a l ≤,20.453l l >,故C 正确;如图3,一圆柱内接圆锥,作圆锥的轴截面如图4,设圆柱底面半径为3r ,高为h ,因为3r CD h DB CD -=,又易知,13,22BD l CD ==,代入3r CD h DB CD -=,整理得到332h l =-,所以圆柱的体积()()2223333333332π2ππ2V r h l r l r r r ⎛⎫==⋅=- ⎪ ⎪⎝⎭,令()()23333π2602V r lr r '=-=,得30r =或313r l =,则体积在10,3l ⎛⎫ ⎪⎝⎭上单调递增,在11,32l l ⎛⎫⎪⎝⎭上单调递减,()333max π30.044π5V l l r =∴<,故D 错误.图1图2图3图4故选:ABC.【点睛】关键点晴,本题的关键在于将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来处理.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二项式(2)(1)n x x -+的展开式中,所有项系数和为256-,则2x 的系数为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48-【解析】【分析】利用赋值法求得n ,再根据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得正确答案.【详解】令1x =可得二项式(2)(1)nx x -+的所有项系数和为2256n -=-,所以8n =.二项式8(1)x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18C rrr x T +=⋅,0r =,1, (8)所以(2)(1)nx x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1288C 2C -=48-.故答案为:48-14.随机变量ξ有3个不同的取值,且其分布列如下:ξ4sin α4cos α2sin 2αP1414a则()E ξ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54-【解析】【分析】根据分布列性质求得a 的值,即可求得()E ξ的表达式,结合三角换元以及二次函数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详解】依题意知11144a ++=,则12a =,则()sin cos sin 2E ξααα=++,设πsin cos 4t ααα⎛⎫=+=+ ⎪⎝⎭,则t ⎡∈⎣,故22sin 2(sin cos )11t ααα=+-=-,所以2215()124E t t t ξ⎛⎫=+-=+- ⎪⎝⎭,当12t ⎡=-∈⎣时,()E ξ取最小值54-,故答案为:54-15.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E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左焦点1F 作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B 在第一象限),若线段AB 的中垂线经过点2F ,且点2F 到直线l 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4AB a =,再由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得到,a c 关系,代入离心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设双曲线E 的半焦距为c ,0c >,22=BF AF ,根据题意得122BF BF a -=,又21AF AF -212BF AF a =-=,114AB BF AF a ∴=-=,设AB 的中点为C ,在2ACF △中,2CF =,2AC a =,23AF a ∴=,则1AF a =,13CF a =,根据2221212CF CF F F +=,可知2(3)a +)22(2)c =,142c a e =∴=.故答案为:142.16.已知函数22ln e ()21e xa f x a x x x=+-+,(0)a >有唯一零点,则a 的值为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设2e (0)e x a t t x=>,转化为方程ln e t t =有唯一解e t =,即2ln 2a x x =-有唯一解,设ln ()22g x a x x =-+,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并求出最小值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知224e 21e ln x a x x x+=-有唯一解,0x >,故2222e e 21ln e ln e ln e e l ln n x x x a a a x a x x x x=--=--=,设2e (0)e x a t t x=>,即ln e t t =,设(e n )l t F t t =-,则11()e F t t '=-,当(0,e)t ∈时,()0F t '<,函数()F t 单调递减,当(e,)t ∈+∞时,()0F t '>,函数()F t 单调递增;min ()(e)0F t F ==,故方程ln e t t =有唯一解e t =,即2e e e x a x=有唯一解,即2ln 2a x x =-有唯一解,设ln ()22g x a x x =-+,()2a g x x '=-,0a >,当0,2a x ⎛⎫∈ ⎪⎝⎭时,()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增;当,2a x ⎛⎫∈+∞ ⎪⎝⎭时,()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减;当x 趋近于0和x 趋近于+∞时,()g x 趋近于-∞,故只需满足ln 2022a a g a a ⎛⎫=-+=⎪⎝⎭,设()ln 22a h a a a =-+,()ln 2a h a '=,当(0,2)a ∈时,()0h a '<,函数()h a 单调递减,当(2,)a ∈+∞时,()0'>h a ,函数()h a 单调递增,故min ()(2)0h a h ==,故2a =成立.【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点是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四、解答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且满足1n a =+,*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n b 满足12n n n n b a a a +⋅=+,求数列{}n b 的前n 和n T .【答案】(1)21n a n =-,*N n ∈(2)2221n n n T n+=+【解析】【分析】(1)根据数列递推式求出首项,得出当2n ≥时,()211114n n S a --=+,和()2114n n S a =+相减并化简可得12n n a a --=,即可求得答案;(2)利用(1)的结果可得12n n n n b a a a +⋅=+的表达式,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以及裂项法求和,即可求得答案.【小问1详解】由1n a =+得()2114n n S a =+,则()211114a a =+,解得11a =,当2n ≥时,()211114n n S a --=+,所以()()2211111144n n n n n a S S a a --=-=+-+,整理得()()()111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因为{}n a 是正项数列,所以10n n a a ->+,所以12n n a a --=,所以{}n a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12(1)21n a n n =+-=-,*N n ∈.【小问2详解】由(1)可得,21n a n =-,所以122112121(21)(21)2121n n n n b a n n a a n n n n +=+=-+=-+--+-+⋅,所以(121)111111213352121n n n T n n +-⎛⎫=+-+-+⋅⋅⋅+- ⎪-+⎝⎭21121n n =+-+2221n n n =++.18.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2b a ac -=.(1)求证:2B A =;(2)如图:点D 在线段AC 上,且12AD BD CD ==,求cos C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68【解析】【分析】(1)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三角公式化简可得;(2)由第一问在BCD △中结合正弦定理可得2a c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可求得结果.【小问1详解】证明: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c b ac B +-=,又22b a ac -=,可得22cos c ac ac B -=,即2cos c a a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2sin cos C A A B -=,而sin sin()sin cos cos sin C A B A B A B =+=+,代入上式,可得sin sin si )cos co i s n s n(A A B A B B A =-=-,所以πA B A +-=(舍)或A B A =-,即2B A =.【小问2详解】因为2B A =,AD BD =,所以=A ABD CBD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sin CD CBD A a BD C C c∠∠===∠∠,而12BD CD =,可得2a c =,代入22b a ac -=,可得=b ,由余弦定理得222222(2)co 2s 8c c a b c C ab +-+-===.1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棱PA ⊥平面ABCD ,底面四边形ABCD 是矩形,6PA AD ==,点N 为棱PD 的中点,点E 在棱AD 上,3AD AE =.(1)求证:PC AN ⊥;(2)已知平面PAB 与平面PCD 的交线l 与直线BE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12,求二面角N BE D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7【解析】【分析】(1)利用线线垂直证线面垂直,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证线线垂直即可;(2)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即可.【小问1详解】因为P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A CD ⊥,又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AD CD ⊥,因为,PA AD A PA CD ⋂=⊂、平面PAD ,所以CD ⊥平面PAD ,因为AN ⊂平面PAD ,所以CD AN ⊥.因为N 为PD 中点,PA AD =,所以PD AN ⊥,因为PD CD D ⋂=,所以AN ⊥平面PCD ,因为PC ⊂平面PCD ,所以AN PC ⊥.【小问2详解】在矩形ABCD 中,//AB CD ,CD ⊂平面PCD ,AB ⊂/平面PCD ,所以//AB 平面PCD .又AB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CD l =,所以//AB l .所以l 与直线BE 所成角即为ABE ∠.在Rt ABE △中,123AE AD ==,AB AE ⊥,所以4tan A AE A E B B ∠==.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4,0,0)B ,(0,2,0)E ,(0,3,3)N 所以(4,2,0)BE =- ,(4,3,3)BN =-.设平面BN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4204330m BE x y m BN x y z ⎧⋅=-+=⎪⎨⋅=-++=⎪⎩ ,取23,6z x y =⇒=-=-,可得(3,6,2)m =-- .又(0,0,6)AP = 为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122cos ,67m 7m AP AP m AP ⋅===⨯ .由图可知,二面角N BE D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N BE D --的余弦值为27.20.人工智能(AI )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某公司研究了一款答题机器人,参与一场答题挑战.若开始基础分值为m (*m ∈N )分,每轮答2题,都答对得1分,仅答对1题得0分,都答错得1-分.若该答题机器人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均为12,每轮答题相互独立,每轮结束后机器人累计得分为X ,当2X m =时,答题结束,机器人挑战成功,当X 0=时,答题也结束,机器人挑战失败.(1)当3m =时,求机器人第一轮答题后累计得分X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2)当4m =时,求机器人在第6轮答题结束且挑战成功的概率.【答案】(1)分布列见解析,()3E X =(2)111024【解析】【分析】(1)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超几何分布分类讨论计算即可.【小问1详解】当3m =时,第一轮答题后累计得分X 所有取值为4,3,2,根据题意可知:()1114224P X ==⨯=,()11132222P X ==⨯⨯=,()1112224P X ==⨯=,所以第一轮答题后累计得分X 的分布列为:X 432()P X 141214所以()1114323424E X =⨯+⨯+⨯=.【小问2详解】当4m =时,设“第六轮答题后,答题结束且挑战成功”为事件A ,此时情况有2种,分别为:情况①:前5轮答题中,得1分的有3轮,得0分的有2轮,第6轮得1分;情况②:前4轮答题中,得1分的有3轮,得1-分的有1轮,第5.6轮都得1分;所以()3232335411111111C C 4244441024P A ⎛⎫⎛⎫⎛⎫⎛⎫⎛⎫⎛⎫=⨯⨯+⨯⨯= ⎪ ⎪ ⎪ ⎪ ⎪ ⎪⎝⎭⎝⎭⎝⎭⎝⎭⎝⎭⎝⎭.21.如图,已知椭圆2222:1(0)x y M a b a b+=>>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P 是椭圆M 上异于A 、B 的动点,满足14PA PB k k ⋅=-,当P 为上顶点时,ABP 的面积为2.(1)求椭圆M 的方程;(2)若直线AP 交直线:4l x =于C 点,直线CB 交椭圆于Q 点,求证:直线PQ 过定点.【答案】(1)2214x y +=(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设椭圆上顶点0(0,)P b ,根据题意求出,a b 即可得解;(2)分直线PQ 斜率是否存在,设()11,P x y ,()22,Q x y ,(4,)C t ,先根据斜率不存在求出定点M ,方法1,联立直线AC 与椭圆方程,求出,P Q 两点的坐标,然后证明,,P M Q 三点共线即可.方法2,当直线PQ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PQ 为y kx m =+,联立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12x x +,12x x ,再结合已知,求出,k m 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方法3,易得3BQ PA k k =,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可得3PB QA k k =,再利用斜率公式构造对偶式,进而可求出PQ 的方程,从而可得出结论.【小问1详解】设椭圆上顶点0(0,)P b ,则002214P A P B b b b k k a a a =⋅==--⋅-,又01222ABP S ab =⨯=△,两式联立可解得2a =,1b =,所以椭圆M 的方程为2214x y +=;【小问2详解】设()11,P x y ,()22,Q x y ,(4,)C t ,当直线PQ 斜率不存在时,12x x =,12y y =-则直线:(2)6t AC y x =+,:(2)2t BC y x =-所以()()11112,622t y x t y x ⎧=+⎪⎪⎨⎪-=-⎪⎩,可解得11x =,此时直线PQ 方程为1x =,过定点(1,0);下面证明斜率存在时,直线PQ 也经过(1,0),法1(设而求点):联立直线AC 与椭圆方程:22(2),61,4t y x x y ⎧=+⎪⎪⎨⎪+=⎪⎩整理得()2222944360t x t x t +++-=,()()42216494360t t t ∆=-+->,由韦达定理有212429t x t --=+,即2121829t x t -=+,所以()1126269t t y x t =+=+,所以P 点坐标为2221826,99t t t t ⎛⎫- ⎪++⎝⎭,同理可得Q 点坐标为222222,11t t t t ⎛⎫-- ⎪++⎝⎭,设点(1,0)M ,则222936,99t t MP t t ⎛⎫-= ⎪++⎝⎭ ,22232,11t t MQ t t ⎛⎫--= ⎪++⎝⎭因为2222229326309191t t t t t t t t ---⋅-=++++,所以//MP MQ ,所以直线PQ 过定点(1,0)M ,证毕.法2(直曲联立):当直线PQ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PQ 为y kx m =+,由6PA t k =,2BQ t k =,可知3BQ PA k k =,而14PA PB k k ⋅=-,可得34BQ PB k k =-⋅,即()()21122112322224y y y y x x x x ⋅==-----,整理得()121212346120x x y y x x +-++=①,联立直线PQ 与椭圆方程:2214y kx m x y =+⎧⎪⎨+=⎪⎩,整理得()222418440k x kmx m +++-=,所以()()()222222644414416410k m k m k m∆=-+-=+->,则2241k m +>,由韦达定理有122841km x x k +=-+,21224441m x x k -=+②,所以()()()2222121212122441m k y y kx m kx m k x x km x x m k -=++=+++=+⋅③,将②③代入①得2222224448346120414141m m k km k k k --⨯+⨯+⨯+=+++,可得(2)()0k m k m ++=,所以2m k =-或m k =-,当2m k =-时,直线PQ 为2y kx k =-,经过(2,0)B ,舍去,所以m k =-,此时直线PQ 为y kx k =-,经过定点(1,0),直线PQ 过定点得证.法3(构造对偶式):由6PA t k =,2BQ t k =,可知3BQ PA k k =,又14PA PB k k ⋅=-,由椭圆对称性易知14QA QB k k =-⋅,所以3PB QA k k =,可得21211221121221121212322362326322y y x x x y x y y y y y x y x y y y x x ⎧=⨯⎪-+-=--⎧⎪⇒⎨⎨-=--⎩⎪=⨯⎪-+⎩①②,由①②可得122121x y x y y y =--,直线PQ 为()121112y y y y x x x x --=--,令0y =得,1221211x y x y x y y -==-,所以直线PQ 过定点(1,0),证毕.【点睛】方法点睛:求解直线过定点问题常用方法如下:(1)“特殊探路,一般证明”:即先通过特殊情况确定定点,再转化为有方向、有目的的一般性证明;(2)“一般推理,特殊求解”:即设出定点坐标,根据题设条件选择参数,建立一个直线系或曲线的方程,再根据参数的任意性得到一个关于定点坐标的方程组,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即为所求点;(3)求证直线过定点()00,x y ,常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00y y k x x -=-或截距式y kx b =+来证明.22.已知函数()e e x x f x a -=-,(R a ∈).(1)若()f x 为偶函数,求此时()f x 在点()()0,0f 处的切线方程;(2)设函数()()(1)g x f x a x =-+,且存在12,x x 分别为()g x 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ⅱ)若(0,1)a ∈,且()()120g x kg x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答案】(1)20y +=(2)(i )(0,1)(1,)⋃+∞;(ii )(,1]-∞-【解析】【分析】(1)根据偶函数的定义,求出a 的值,然后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2)(ⅰ)对()g x 进行求导,将()g x 既存在极大值,又存在极小值转化成()0g x =必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利用导数得到()g x 的单调性和极值,进而即可求解;(ⅱ)对()g x 进行求导,利用导数分析()g x 的极值,将()()120g x kg x +>恒成立转化成11ln 11a a k a -⎛⎫<-⋅ ⎪+⎝⎭,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分类讨论求解即【小问1详解】()f x 为偶函数,有()e e ()e e x x x x f x a f x a ---=-==-,则1a =-,所以()e e x x f x -=--,()e ex x f x -'=-+所以(0)2f =-,(0)0f '=所以()f x 在点(0,(0))f 处的切线方程为20y +=.【小问2详解】(ⅰ)()()(1)e e (1)x x g x f x a x a a x -=-+=--+,()()2e 1e 1e (1)e 1()e e (1)e e x x x x x x x x a a a g x a a ----++'=+-+==,因为函数()g x 既存在极大值,又存在极小值,则()0g x '=必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0a >,令()0g x '=可得0x =或ln x a =-,所以ln 0a -≠,解得0a >且1a ≠.令{}min 0ln ,m a =-,{}max 0ln ,n a =-,则有:x (,)m -∞m (,)m n n (,)n +∞()g x '+0-0+()g x 极大值 极小值可知()g x 分别在x m =和x n =取得极大值和极小值,符合题意.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1,)⋃+∞.(ⅱ)由(0,1)a ∈,可得ln 0a ->,所以10x =,2ln x a =-,()11g x a =-,()21(1ln )g x a a a =-++且有()()210g x g x <<,由题意可得[]11(1)ln 0a k a a a -+-++>对(0,1)a ∀∈恒成立,由于此时()()210g x g x <<,则0k <,所以()()()1ln 11k a a k a +>--,则11ln 11a a k a -⎛⎫<-⋅ ⎪+⎝⎭,令ln 11()11x h x x k x -⎛⎫=--⋅ ⎪+⎝⎭,其中01x <<,则2222212(1)211112()1(1)(1)(1)x x x x k k h x x k x x x x x ⎛⎫+--++ ⎪⎛⎫⎝⎭'=--⋅== ⎪+++⎝⎭,令2210x x k ++=,则()2224144k k k -∆=-=.①当0∆≤,即1k ≤-时,()0h x '≥,()h x 在(0,1)上是严格增函数,所以()(1)0h x h <=,即11ln 11a a k a -⎛⎫<-⋅ ⎪+⎝⎭,符合题意;(2)当0∆>,即10k -<<时,设方程2210x x k ++=的两根分别为3x ,4x 且34x x <,则3420x x k +=->,341x x =,则3401x x <<<,则当31x x <<时,()0h x '<,则()h x 在()3,1x 上单调递减,所以当31x x <<时,()(1)0h x h >=,即11ln 11a a k a -⎛⎫>-⋅ ⎪+⎝⎭,不合题意.综上所述,k 的取值范围是(,1]-∞-.。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够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 B,,, C,,,D,3,4,5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若a=b,则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C,若a=0,则ab=0 D,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平行四边形具有而一般四边形不具有的特征是()A、不稳定性B、对角线互相平分C、内角的为360度D、外角和为360度4,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AB∥CD,AD=BC B,∠A=∠B,∠C=∠DC,AB∥CD,∠A=∠CD,AB=AD,CB=CD5,已知三角形的3条中位线分别为3cm、4cm、6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3cm B.26cm C.24cm D.65cm6,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则满足下列条件但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 B,∠A:∠B:∠C=1:3:4C,a:b:c=1::3 D,7,在△ABC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直角边的比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5,4,3 B,13,12,5 C,10,8,6 D,26,24,108,如图1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是3m,斜边AC是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多少米的地毯?()A.5mB.6mC.7mD.8m图1 图29,如图2,在 ABCD中,已知AD=8cm,AB=6cm,DE平分∠ADC交BC于点E,则BE等于()A.cmB.2cmC.3cmD.4cm10,如图3在 ABCD中,连接AC,∠ABC=∠CAD=45°,AB=2,则BC的长是()A. B.2 C.2 D.411,如图4,将三边长分别为3,4,5的△ABC沿最长边AB翻转180°得到△ABC’,则CC’的长为()A. B. C. D.图3 图4 图512,如图5,四边形ABCD是矩形纸片,翻折∠B,∠D,使AD,BC边与对角线AC重叠,且顶点B,D恰好落在同一点O上,折痕分别是CE,AF,则等于()A. B.2 C.1.5 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如果△ABC的三边分别是a,b,c,且满足,那么△ABC是三角形,是斜边.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1),点B的坐标为(2,4),则线段AB的长为.15,已知和互为相反数,则以x,y,z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16,已知在 ABCD中,一组邻角的差为80°则它的四个内角分别为.17,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12cm,则BC=.18, 如图6,所示△A OB中,∠AOB=90°,AO=3,BO=6.△A OB绕顶点O逆时针旋转到△A’OB’处,此时线段A’B’与BO的交点E为BO的中点,则线段B’E 的长度为.图6三、解答题(共78分)19,如图7, ABCD的对角线AC,BD相较于点O,且E,F,G,H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10分)图720,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2+1和2-1,求斜边c的长.(10分)2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50=6a+8b+10c,试判断△ABC的形状.(10分)22,如图8,在四边形ABCD中,AD=12,DO=OB=5,AC=26,∠ADB=90°.求BC的长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10分)图823,如图9,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接CD和EF.(12分)(1)求证:DE=CF;(2)求EF的长.图924,如图10,△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12分)求证:(1)△ACE△BCD;(2)图1025,由于过度采伐森林和破坏植被,我国部分地区频频遭受沙尘暴侵袭.近日A城气象局测得沙尘暴中心在A城的正西方向240km的B处(如图11),以每小时12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方向移动.距沙尘暴中心150km 的范围为受影响区域.(1)A城是否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为什么?(2)若A城受这次沙尘暴的影响,那么A城遭受沙尘暴的影响时间有多长? (14分)图112017-2018学年度六校联考八年级数学答案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DDBCB, CDCBC, DB四、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直角,c14,15,直角16,50°,130°,50°,130°17,8cm18,三、解答题(共78分)19,(10分)证明:ABCD是平行四边形AO=OC,BO=OD ...............(2分)又E,F,G,H分别是AO,BO,CO,DO的中点EO=GO,FO=HO ................(5分)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0,(10分)解:根据勾股定理得:..........................(10分)21,(10分)解:a²+b²+c²+50=6a+8b+10c化为:(a²-6a+9)+(b²-8b²+16)+(c²-10c+25)=0(a-3)²+(b-4)²+(c-5)²=0要使等式成立:a=3,b=4,c=5................(3分)3²+4²=5²a²+b²=c²...................(8分)根据勾股定理,所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2,(10分)解:在△AOD中,∠ADB=90°,AD=12,0D=5,根据勾股定理,得OA²=OD²+AD²=5²+12²=169,∴OA=13∵AC=26,OA=13,∴OA=OC.又DO=OB,∴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3分)∴BC=AD=12.........................(5分)∵∠ADB=90°,∴AD⊥BD.∴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D•BD=12×10=120.......(10分)答:BC的长为1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20.23,(12分)(1)证明:∵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2分)∴DE BC,.........................(3分)∵延长BC至点F,使CF=BC,∴DEFC,。

【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自贡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自贡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自贡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统考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与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是()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将各选项中的二次根式化简,被开方数是5的根式即为正确答案.详解:A.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可以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可以合并,故本选项错误;C.=2,故与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本选项正确;D.=5,故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同类二次根式是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2. 直线不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二象限故选B.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完成.3. 若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1≥0且x≠0,解得x≥-1且x≠0.故选:D.4. 下列曲线中不能表示是的函数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函数的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由此即可判断.详解:当给x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选项B中的曲线,不满足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即单对应.故B 中曲线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选:B.点睛:考查了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的中线长是()A. 34B. 26C. 8.5D. 6.5【答案】D【解析】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3,所以,斜边上的中线长=×13=6.5.故选:D.6. 为了解某班学生双休日户外活动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则关于“户外活动时间”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共10人,∴中位数为第5和第6人的平均数,∴中位数=(3+3)÷3=5;平均数=(1×2+2×2+3×4+6×2)÷10=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所以众数为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把中间数据(或中间两数据的平均数)叫做中位数.7. 实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数轴确定a,b的范围,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详解:由数轴可得:a<0<b,a- b<0,∴=|b|+| a-b|-| a|,=b-(a-b)+a,=b-a+b+a,=2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轴确定a,b的范围.8. 如图,长方形的高为,底面长为,宽为,蚂蚁沿长方体表面,从点到(点见图中黑圆点)的最短距离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需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可能的...最短路线有6条,重复的不算,可以通过三条来计算比较.(见图示)根据他们相应的展开图分别计算比较:图①:;图②:;图③:.∵.故应选D.点睛: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本题是一道趣味题,将长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运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二、填空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9. 一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 .【答案】2【解析】分析:先求出这5个数的平均数,然后利用方差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平均数为=(1+2+3+4+5)÷5=3,S2=[(1-3)2+(2-3)2+(3-3)2+(4-3)2+(5-3)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知识,牢记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0. 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答案】(1).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真【解析】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条件是直角三角形,结论是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其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详解: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是真命题.故答案为: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真.点睛: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及命题的真假判断,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11. 已知函数,当= _______时,直线过原点;为_______数时,函数随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1). (2). m>0【解析】分析:(1)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出m的值;(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直线过原点,则;即,解得:;函数随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即,解得:;故分别应填:;m>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 观察分析下列数据:,则第17个数据是_______ .【答案】【解析】分析:将原数变形为:1×,2×,3×,4×…,根据规律可以得到答案.详解:将原数变形为:1×,2×,3×,4×…,所以第17个数据是:17×=51.故答案为:51.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将所得二次根式变形,找到规律解答.13. 如图,四边形是矩形,是延长线上的一点,是上一点,;若,则= ________ .【答案】【解析】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CD=90°,AB∥CD,AD∥BC,证出∠FEA=∠ECD,∠DAC=∠ACB=21°,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CF=2∠FEA,设∠ECD=x,则∠ACF=2x,∠ACD=3x,由互余两角关系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CD=90°,AB∥CD,AD∥BC,∴∠FEA=∠ECD,∠DAC=∠ACB=21°,∵∠ACF=∠AFC,∠FAE=∠FEA,∴∠ACF=2∠FEA,设∠ECD=x,则∠ACF=2x,∴∠ACD=3x,∴3x+21°=90°,解得:x=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 如图,正方形中,,点在边上,且;将沿对折至,延长交边于点,连结,下列结论:①.;②.;③.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相知和正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根据勾股定理可以证得;先证得,由平行线的判定可证得;由于⊿和⊿等高的 .故由⊿:⊿求得面积比较即解得.详解:∵,,∴⊿≌⊿(),∴,故①正确的.∵,∴,,设,则,,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即,解得即,则,∴,∴,∵且满足,∴,∴故②正确的.∵,且⊿和⊿等高的 .∴⊿:⊿=,∵⊿= ,∴⊿=⊿= ,故③正确的.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几何题,其中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的结合起来为破解②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技巧性比较强,也是本题的难点所在,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三、解答题(本题有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5. 计算:.【答案】19【解析】分析:先化简括号里面的,再合并,最后计算相乘,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原式=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关键在于熟练运用相关的运算法则,正确认真的进行计算.16. 在甲地到乙地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有一处需要爆破,已知点与公路上的停靠站的距离为300米,与公路上另一停靠站的距离为400米,且 .如图,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周围半径250米范围内不得进入,问在进行爆破时,公路段是否有危险,是否需要暂时封锁?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答案】公路段有一定的危险,需要暂时封锁,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如图,本题需要判断点C到AB的距离是否小于250米,如果小于则有危险,大于则没有危险.因此过C作CD⊥AB于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即可求出AB的长度,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公式即可求出CD,然后和250米比较大小即可判断需要暂时封锁.详解:如图,过C作CD⊥AB于D,∵BC=400米,AC=300米,∠ACB=90°,∴根据勾股定理得AB=500米,∵AB•CD=BC•AC,∴CD=240米.∵240米<250米,故有危险,因此AB段公路需要暂时封锁.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17. 如图,将四边形的四边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四边形到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答案】四边形到是平行四边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一条对角线把转化成三角形的中位线来进行推理说明.详解:四边形到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连接.∵点是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四边形到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8.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与的图像,观察图像写出当时,的取值范围.【答案】画图见解析,当时,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分析:(1)利用两点法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直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过画该直线(如图)过画该直线.(如图)∵解得∴两直线的交点为(如图)根据图象当时,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可以利用两点法作图.19. 在四个互不相等的正整数中,最大的数是8,中位数是4,求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答案】这四个数为或或.【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出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和是8,再根据这四个数是不相等的正整数,得出这两个数是3、5或2、6,再根据这些数都是正整数得出第一个数是2或1,再把这四个数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中位数是4,最大的数是8,∴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和是8,∵这四个数是不相等的正整数,∴这两个数是3、5或2、6,∴这四个数是1,3,5,8或2,3,5,8或1,2,6,8,故答案为:1, 2, 6, 8或1, 3, 5, 8 或2, 3, 5, 8.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掌握中位数的概念是本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0. 国家规定:“中小学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应不小于1小时”.某地区就“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若干名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如下统计图(不完整).其中分组情况:A组:时间小于0.5小时;B组: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且小于1小时;C组: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且小于1.5小时;D组: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组的人数是,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本次调查的中位数落在组;(3)根据统计图估计该地区2.5万名中学生中,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约有多少人?【答案】(1)250,50;补全条形图见解析;(2)时间的平均数落在组;(3)2.5万名学生中“体育锻炼时间应不小于1小时” 人数为14000人......................试题解析:()由统计图可得,组人数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由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可得,中位数落在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根据题意可得,该地区名中学生中,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人数约有:(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1. 如图,⊿是直角三角形,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平分,点在上,且.求证:【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AD.构建全等三角形△AED≌△DFB(SAS),则由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结论.详解:证明: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AD.∵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ED∥BC,ED=BC.∵点E是AC的中点,∠ABC=90°,∴AG=BG,DG⊥AB.∴AD=BD,∴∠BAD=∠ABD.∵BD平分∠ABC,∴∠ABD=∠BAD=45°,即∠BDE=∠ADE=45°.又BF=BC,∴BF=DE.∴在△AED与△DFB中,,∴△AED≌△DFB(SAS),∴AE=DF,即DF=AE.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2. 已知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都经过点,的图像与轴交于点,且.(1)求与的解析式;(2)求⊿的面积.【答案】(1)或;⊿的面积为15个平方单位.【解析】分析:本题的⑴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可通过来解决.而要求的解析式则还需要一个点的坐标,这个通过来解决;⑵问通过结合⑴问的坐标来确定⊿解底边长和高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详解:⑴.∵正比例函数过点;∴解得:∴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设点的坐标为.又∵,则解得或∴点的坐标为或又∵一次函数同时也过点∴或;分别解得或∴或⑵.根据⑴的解答画出示意图,过作轴∵,的坐标为或∴∴⊿=⊿=∴综上所解,⊿的面积为15个平方单位.点睛:本题要注意两点:其一.所需线段的长度可以由坐标直接求出,也可能借助于勾股定理计算;其二.要注意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进行分类讨论,也就是可能有多解.23. 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的坐标为,是直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1)求⊿的面积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过点作轴于点, 作轴于点,连接,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的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的最小值为【解析】分析:本题的⑴问直接根据坐标来表示⊿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函数解析式;本题的⑵抓住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即,从而把转化到上来解决,当的端点运动到时最短,以此为切入点,问题可获得解决.详解:⑴.∵的坐标为,是直线在第一象限的一个动点,且轴.∴,∴整理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⑵. 存在一点使得的长最小.求出直线与轴交点的坐标为, 与轴交点的坐标为∴∴根据勾股定理计算: .∵轴, 轴,轴轴∴∴四边形是矩形∴当的端点运动到(实际上点恰好是的中点)时的最短(垂线段最短)(见示意图)又∵∴点为线段中点(三线合一)∴(注:也可以用面积方法求解)∴即的最小值为点睛:本题的⑴问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结合点的坐标可以求解析式;本题的⑵问要打破平时求最小值的思路,把问题进行转化,通过求的最小值来得到的最小值,构思巧妙!24. 如图,在正方形内任取一点,连接,在⊿外分别以为边作正方形和.⑴.按题意,在图中补全符合条件的图形;⑵.连接,求证:⊿≌⊿;⑶.在补全的图形中,求证:∥.【答案】(1)补全图形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⑴问要注意“在⊿外”作正方形;本题的⑵问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的结论为三角形全等提供条件,比较简单;本题额⑶问可以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后,然后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明.详解:⑴.如图1,在⊿外.分别以为边作正方形和.(要注意是在“⊿外.”作正方形,见图1)⑵.在图1的基础上连接.∵四边形、和都是正方形∴∴∴∴⊿≌⊿()⑶. 继续在图1的基础上连接.(见图2)∵四边形是正方形,且已证∴∴∵⊿≌⊿∴∴∴即∴∥.点睛:本题的⑴问要注意的是在“在⊿外”作正方形,所以不要作在三角形内部;本题的⑵问主要是利用正方形提供的条件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比较简单,常规证法;本题的⑶问巧妙利用与正方形的对角线构成的内错角来提供平行的条件,需正方形和全等三角形来综合提供.。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文科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文科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密 封 装 订 线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二年数学科(文科)试卷命 题: 复 核: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 分:15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212(1),1z i z i =+=-,则12z z 等于(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2、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得“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的结论,并且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0个吸烟者中至少有99人患有肺癌 B. 1个人吸烟,那么这人有99%的概率患有肺癌 C. 在100个吸烟者中一定有患肺癌的人D. 在100个吸烟者中可能一个患肺癌的人也没有3、下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的流程图:在此流程图中,①、②两条流程线与“推理与证明” 中的思维方法匹配正确的是( ) A .①—综合法,②—反证法 B .①—分析法,②—反证法 C .①—综合法,②—分析法 D .①—分析法,②—综合法4、用三段论推理命题:“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因为a 是实数,所以20a >”,你认为这个推理( ) A .大前题错误 B .小前题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是正确的5、已知变量x 与y 负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2, 1.5x y ==,则由该观测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A .y=3x ﹣4.5B .y=﹣0.4x+3.3C .y=0.6x+1.1D . y=﹣2x+5.5 6、极坐标方程2cos 4sin ρθθ=所表示的曲线是( )A .一条直线B .一个圆C .一条抛物线D .一条双曲线7、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只有一人考了满分,当他们被问到谁考了满分,回答如下:甲说:是我考满分;乙说:丙不是满分;丙说:乙说的是真话.事实证明:在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满分的同学是( )A .甲B .乙C .丙D .不确定8、如右图所示,程序框图输出的所有实数对(x ,y )所对应的点都在函数( ) A .y =x +1的图象上 B .y =2x 的图象上 C .y =2x 的图象上 D .y =2x -1的图象上 9、定义运算a b ad bc c d=-,若1201812z i i =(i 为虚数单位)且复数z满足方程14z z -=,那么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P 组成的图形为( )A. 以(-1,-2)为圆心,以4为半径的圆B. 以(-1,-2)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C. 以(1,2)为圆心,以4为半径的圆D. 以(1,2)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10、若下列关于x 的方程24430x ax a +-+=,2220x ax a +-=,22(1)0x a x a +-+= (a 为常数)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2-- B .3(,0)2- C .3(,][1,)2-∞-⋃-+∞ D .3(,][0,)2-∞-⋃+∞ 11、以下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①在回归直线方程82^+=x y 中,当解释变量x 每增加1个单位时,预报变量^y 平均增加2个单位; ②已知复数21,z z 是复数,若221121z z z z z z ⋅=⋅=,则;③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大于060”时,应假设“三个内角都大于060”;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x y l 6:=经过变换⎩⎨⎧==yy x x ''23:ϕ后得到的直线'l 的方程:x y =; A .1B .2C .3D .412、《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首诗:“挑水砍柴不堪苦,请归但求穿墙术。

初二年级数学下期中考试试卷

初二年级数学下期中考试试卷

初⼆年级数学下期中考试试卷 数学被应⽤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程、医学和经济学等,今天⼩编就给⼤家分享⼀下⼋年级数学,喜欢的来参考吧 ⼋年级数学下期中联考试卷 ⼀、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个选项正确) 1.若⼆次根式a―2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B.a≥2C.a>2D.a≠2 2.下列⼆次根式中,属于最简⼆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 正⽅形具有⽽菱形不⼀定具有的性质是A.四个⾓为直⾓B.对⾓线互相垂直C.对⾓线互相平分D.对边平⾏且相等 5.如图所⽰,在数轴上点A所表⽰的数为a,则a的值为A.﹣B.1﹣C.﹣1﹣D.﹣1+ 6. 以下各组数据为三⾓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三⾓形的是A.2,2,4B.2,3,4C.2,2,1D.4,5,6 7.化简(3―2)2002•(3+2)2003的结果为A.―1B.3+2C.3―2D.―3―2 8. 如图1,在△ABC中,∠C=90°,AC=2,点D在BC边上, ∠ADC=2∠B,AD= ,则BC的长为A. ﹣1B. +1C. ﹣1D. +1 9.如图2,在正⽅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形DCE,若∠AED=15°, 则∠EAC=( )A.15°B.28°C.30°D.45° 10.若a=2016×2018-2016×2017, b=2015×2016-2013×2017,, 则a,b,c的⼤⼩关系是 A.a ⼆、填空题(本⼤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11.计算: = ; = . 12.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若BC=4,则DE=_______. 13.如图3,在□ABCD中,已知AD=8cm,AB=6cm,DE平分∠ADC,交BC边于点E,则BE= cm. 14.在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作正⽅形,⾯积分别记为 . 若,则BC=______. 15.如图4,已知正⽅形ABCD的边长为4,对⾓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在DC 边的延长线上.若∠CAE=15°,则CE= . 16.公元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能利⽤近似公式a 2+r≈a+r2a得到2的近似值.他 的算法是:先将2看成12+1,由近似公式得2≈1+12×1=32;再将2看成 (32)2+(-14),由近似公式得2≈32+-142×32=1712;......依此算法,所得2的近似 值会越来越精确.当2取得近似值577408时,近似公式中的a是__________,r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9⼩题,共86分) 17.(本题满分12分,每⼩题6分)计算: (1)4 + ﹣ ; (2) (2 )(2 ) 18.(本题满分6分)计算: 19.(本题满分8分) 如图,在 ABCD中,E,F分别在边AD,BC上,且AE=CF,连接EF. 请你只⽤⽆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EF的中点O,并说明这样画的理由. 20.(本题满分8分) ,,求代数式的值 21. (本题满分8分) 古希腊的⼏何学家海伦(约公元50年)在研究中发现:如果⼀个三⾓形的三边长分别为,,,那么三⾓形的⾯积S与,,之间的关系式是 ① 请你举出⼀个例⼦,说明关系式①是正确的. 22.(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 (1)求证:△CFB≌△AED; (2)若∠ADB=90°,判断四边形BF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3.(本题满分10分) 如图5,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AD上的点, . (1)求证: AF=CD. (2)若AD=2,△EFC的⾯积为,求线段BE的长. 24.(本题满分12分) 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点E,垂⾜为F,连接CD,BE (1)求证:CE=AD (2)若D为AB的中点,则∠A的度数满⾜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D是正⽅形?请说明理由. 25.(本题满分14分)如图6,我们把对⾓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 (1)概念理解:如图7,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四边形ABCD是垂美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2)性质探究:试探索垂美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AB,CD与BC,AD之间的数量关系. 猜想结论: (要求⽤⽂字语⾔叙述).写出证明过程(先画出图形, 写出已知、求证,再证明) (3)问题解决:如图8,分别以Rt△ACB的直⾓边AC和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形ACFG和正⽅形形ABDE,连接CE,BG,GE,若AC=4,AB=5,求GE的长. 2017-2018学年(下)六校期中联考⼋年级 数学科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题有10⼩题,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B D C A C A B D C B ⼆、填空题(本⼤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11. ; . 12. . 13. . 14. . 15. . 16. , . 三、解答题(本⼤题共11⼩题,共86分) 17.(本题满分12分,每⼩题6分) (1)解:原式= …………… 3分 = …………… 4分 = …………… 6分 (2)解:原式= …………… 3分 = …………… 5分 = …………… 6分 注: 1.写出正确答案,⾄少有⼀步过程,不扣分. 2.只有正确答案,没有过程,只扣1分. 3.没有写出正确答案的,若过程不完整,按步给分. (以下题⽬类似) 18.(本题满分6分) 解:原式= …………… 3分 = …………… 5分 = …………… 6分 19. 20.(本题满分8分) 解:连接与相交于点,点为的中点。

2017-2018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2017-2018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 BC AC 2 AB 2 32 42 5 ……8 分
作 AH⊥BC
则 1 BC AH 1 AC AB
2
2
∴5AH=3×4
八年级数学 第 3 页(共 8 页)
∴AH= 12 ……9 分 5
∴ S菱形ADCF

DC AH

5 12 25
6
答:菱形 ADCF 的面积是 6.……10 分
∴点 D’在直线 y=x-3 上运动,当 OD’⊥直线 y=x-3 时,OD’最小,此时∆OBD’是等腰直
角三角形,……9 分
作 D’H⊥x 轴,垂足为 H,则 OH=HD’=HB= 3 ……10 分 2
∴4-m= 3 , m 5 ……11 分
2
2
∴D 点坐标( 5 , 1 )……12 分 22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BK=∠ABC=∠ADC=∠BAD=90°,AB=AD
在∆AKB 和∆AFD 中
BE
C
图2
AB AD ABK ADF KB DF
∴∆AKB≌∆AFD……1 分 ∴AK=AF,∠KAB=∠FAD ∵2∠EAF=∠ADC=90° ∴∠EAF=45° ∴∠BAK+∠BAE=∠DAF+∠BAE=45° 即∠KAE=∠FAE 在∆AKE 和∆AFE 中
说明:此题可用平行线等积变换,即△ABF 的面积与△ACF 的面积相等,或连接 DF 等。
五.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 24 题 11 分,25、26 题各 12 分,共 35 分)
24.(1)1,16;……2 分
(2)∵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D
C
∴AB=AD,∠ADB=∠ABD=45°

南京市溧水区四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南京市溧水区四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八年级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 )A.AB=CD B。

EC=BF C.∠A=∠D D.AB=BC第2题图第3题图第6题图3.如图,△ABC≌△DEF,点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且测得BC=5cm,BF=7cm,则EC长为(▲ )A。

1cm B.2cm C。

3cm D。

4cm 4.在△ABC内一点P满足P A=PB=PC,则点P一定是△ABC (▲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高的交点D。

三条中线的交点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个①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角和一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1B.2 C。

3 D。

46.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 .若AC =BD ,AB =ED ,BC =BE ,则∠ACB 等于( ▲ )A.∠EDB B 。

∠BED C.21∠AFB D 。

2∠ABF7.如图,在△ABC 中,BC =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边AC 于点E ,△BCE 的周长等于18cm ,则AC 的长等于( ▲ )A 。

6cm B.8cm C 。

10cm D 。

12cm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的2×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网格中与△ABC 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 )A 。

2个B 。

3个 C.4个 D 。

5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10.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中线分别是5和7,则它的面积是 ▲11.如图,△ABC ≌△ADE ,∠EAC =35°,则∠BAD =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第13题图12.如图,∠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第二次大联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点(-4,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4,3)
B、(4,-3)
C、(-4,-3)
D、无法确定
3、下面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11,6
B、8,8,16
C、10,5,4
D、6,9,14
4、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
至少要再钉上木条的根数为
A、0
B、1
C、2
D、3
5、若十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则一个外角的度数为
A、18°
B、36°
C、45°
D、60°
6、如果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那么它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7、如图,在△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接EC,若CE=5,则BC等于
A、2
B、3
C、4
D、5
7题8题9题10题
8、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先从B处出发与AB成90°方向,向前走50米到C处立一根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朝前走50米到D处,在D处转90°沿DE方向再走17米,到达E处,此时A、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10米
B、12米
C、15米
D、17米
9、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0,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点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
A、20
B、25
C、30
D、35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点M的坐标为(0,4),过M点作直线MN⊥y轴,在直线MN上找一点B,使△OAB是等腰三角形,此时B的坐标不可能是
A、(0,4)
B、(2,4)
C、(4,4)
D、(4,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在△ABC中,AB=AC,BC=6,AD⊥BC于点D,则BD=
12、如图,∠ABC=∠DEF,AB=DE,要说明△ABC≌△DEF,若以“ASA”为依据,则还需添加的条件为
13、如图,直线m∥n,以直线m上的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m、n 于点B、C,连接AC、BC,若∠1=30°,则∠2=
12题13题14题15题
14、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第2017个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
15、如图,将△ABC的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则∠1+∠2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图,在△ABC中,EF与AC交于点G,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B=45°,∠F=30°,∠CGF=70°,求∠A的度数
(2)利用三角板也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画法如下:
①利用三角板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
②分别过点M、N画OM、ON的垂线,交点为P;
③画射线OP,所以射线OP为∠AOB的角平分线;
请你评判这种作法的正确性,并加以证明。

小王准备用一段长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场地,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 m,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 m
(1)请用a表示第三条边长
(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m吗?请说明理由。

18(本题7分)
在下列条件中,过△ABC任意一个顶点作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注明这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1)如图1,在△ABC中,∠A=∠B=45°
(2)如图2,在△ABC中,∠A=30°,∠B=15°
19、(本题7分)
(1)如图1,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请观察AR与AQ,它们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如果点P沿着底边BC所在直线,按由C向B的方向运动到CB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在图2中完成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图1 图2
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AC=∠DAE=90°,AB=AC,AE=AD,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你找出图2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注意: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求证:DC⊥BE
图1 图2 21、(本题7分)
如图,∠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
(1)求证:∠ABC=∠BAD
(2)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直线l过点M(3,0)且平行于y轴。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
(2)如果点P的坐标是(-a,0),其中a>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P1,点P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是P2,求P1P2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通过计算加以判断PP2的长会不会随着点P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3、(本题14分)
问题情境:如图1,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可知∠BAD=∠C(不需要
证明)
(1)特例探究:如图2,∠MAN=90°,射线AE在这个角的内部,点B、C在∠MAN的边AM、AN上,且AB=AC,CF⊥AE于点F,BD⊥AE于点D,证明:△ABD≌△CAF
(2)归纳证明:如图3,点B、C在∠MAN的边AM、AN上,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1、∠2分别是△ABE、△CAF的外角,已知AB=AC,∠1=∠2=∠BAC,
求证:△ABE≌△CAF
(3)拓展应用:如图4,在△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CD=2BD,点E、F 在线段AD上,∠1=∠2=∠BAC,若△ABC的面积为15,则△ACF与△BDE的面积之和为(直接写出答案)
图1 图2 图3 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