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汇总表

合集下载

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附件 2:
2007 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入学 编号 学校名称 成果名称 年份 2007001 2007002 2007003 2007004 2007005 2007006 2007007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科研论文《基于 F-W 暗物质模型的暗物质探测仪的设计思路》 科研论文《锌、镉氨基多膦酸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两篇 科研论文《拓宽青少年法制教育途径》 调查报告《北京奥运图书市场调查》 科研论文《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协调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系列论文《突破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瓶颈的策略》《老干妈的困惑》 、 科研论文《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艾滋病女性化的原因》 科研论文《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连钱草中总黄铜和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预 2007008 武汉大学 测 》 科研论文《椎动脉、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颈椎手术中的 2007009 武汉大学 意义》 2003 何精选、王艳炜、程雄飞 贰等 2003 徐见容、吴云霏 贰等 2005 2003 2004 2004 2004 2003 2004 陈紫微 陈硕平、郭艳、陈巧兰 王堃 肖超、鲍爽、陈媛媛、魏寅、胡长青 刘智连、韩锡博 张三保 周琼媛 成果完成人 等级 壹等 壹等 壹等 贰等 贰等 贰等 贰等 获奖
薇 2007023 2007024 2007025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科研论文《用小波分析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奇异值检测与剔除的研究 》 科技作品《无处不在的信息——基于 WAPGIS 的信息综合系统》 科研论文《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几点应用》 科研论文《结合随机技术和爬山算法的遗传预测算法及其在数据预测领 2007026 武汉大学 域的应用》 2007027 2007028 2007029 2007030 2007031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科研论文《以合理水价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科研论文《关于洞庭湖地区防洪减灾的思考》 科研论文《区域合作:一种反有害国际税收竞争的策略》 科研论文《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华中数控”的实证分析》 科研论文《确定性复杂网络拓扑性质研究》 2004 2004 2003 2003 2003 王雪 董磊华、李文哲 陈遥根、陈平路 徐玲 陈牧 史晏君、王伟、成耀军、李健、张江 2007032 华中科技大学 科技制作《自适应充电器》 2003 松 2007033 2007034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系列科研论文《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薄膜磁滞回线的计算机模拟》等 3 篇 设计《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机电大楼》 2003 2003 王昊、廖聪维、吴保磊 黎文骏、汪旻、王珊 壹等 壹等 壹等 叁等 叁等 壹等 壹等 壹等 2004 张雨、乔伟、罗喜军、谢明、张彪 叁等 2003 2004 2006 李洁园 纪磊、丁广浩、刘晓晖、胡倩 林世君 叁等 叁等 叁等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 文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完成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2)(3)成果主要完成人:谭颖、王爱军、马文丽、毛颖、汪铭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谭颖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20负责项目设计与实施;主持省级精品课程;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撰写国家规划教材、CBI系列教材等王爱军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520 项目实施;组建课程团队;撰写教材、讲义及论文;指导学生获奖;主持教研科研课题马文丽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00 组织调研;主持制定分级教学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主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毛颖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84 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开设CBI系列课程、编写课程讲义汪铭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84 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开设CBI系列课程、编写课程讲义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课题实施以来,以CBI教学理念为指导,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教学理念创新: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David Ausubel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内容为依托,融互动教学与个性化协作、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于一体;促进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自主有效学习,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2、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创新:针对学生层次差异定制分级目标,创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实行分级教学,协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3、教学实践创新: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积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①充分拓展教学内容:编写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申报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编撰教材及教辅,提供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鲜活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②立体打造课程教学体系:确立四大模块,开设系列拓展课程、文化讲坛或讲座;③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依托省级精品课程与省级实验教学中心,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毛三艳+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毛三艳+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昌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经济学申报等次:三等奖成果名称: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昌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毛三艳 王然 李元杰 王伶俐 黄颖 朱婧 曾芸芸 吴瑶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毛三艳副教授 武昌职业学院 360 主持人王然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李元杰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王伶俐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200 主研人员 黄颖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 朱婧 助教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曾芸芸 助教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 吴瑶 讲师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一、成果主要创新(400字以内)(1)创新了课程体系开发模式范式,在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了“3355”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即3个阶段、3类课堂、5种转换、5大结合。

(2)创新了“任务驱动,情景模拟”为基础的“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层四段”的实践教学模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赛教互通”教学模式。

(3)创新了考核考评方法,即由学校、企业、行业考评为基础,多方联合、多方评价的课程考评模式。

(4)本成果提出的人培模式对教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界定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七种能力即七种角色。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把“以岗定学、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技能大赛要求相融合。

培养目标:能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连锁、物流等行1业从事服务、作业、管理第一线相关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拟获奖项目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拟获奖项目
华中师范大学
038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杨九民、王继新、赵呈领、李文昊、黄磊
华中师范大学
039
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刘建清、李克武、叶飞、谢燕、胡中波
华中师范大学
040
高师生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学生生物创新实践的研究
杨旭、崔鸿、艾燕、袁均林、丁书茂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7
我国投资学科建设研究
张中华、谢进城、韩旺红、王瑶琪、王立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8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赵琛徽、卢亮、毛志山、周润仙、郑耀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9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钟涨宝、万江红、萧洪恩、张翠娥、向佳玲
华中农业大学
060
邹玲、肖俊武、张小华、王东剑、贺章擎
湖北工业大学
080
化工类专业“三实一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吴元欣、潘志权、王存文、向建敏、丁一刚
武汉工程大学
08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叶芃、汪洪、舒先林、何景春、张文学
武汉工程大学
082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张珩、杨艺虹、刘永琼、王存文、万春杰
095
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四方三层”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马必学、刘晓欢、戴冬秀、吴昌友、徐忠山、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096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谢苏、韩鹏、缪小玲、孙嫘、钟毓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097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发布时间:2017-11-13 作者(文号):来源:高教处浏览数:10352次根据《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3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近期,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对各校推荐申报的教学成果进行评审,提出拟获奖项目、人选以及奖励等级的建议。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规定,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2月12日。

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写明成果名称和异议内容。

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7-********;通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邮政编码:430071。

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1月13日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001-武汉大学-16-许贤泽-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仪器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001-武汉大学-16-许贤泽-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仪器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1)依托科研项目和科研资源,完成了系统化的仪器类专业课教学案例。

设计一套完整的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创新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MOOC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等。

(2)设立基于学科竞赛的子课程体系,引入前沿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机器人大赛为载体建立课程体系,依托专业学科背景,紧跟仪器科学技术。

通过机器人比赛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融入平时的课堂和实验教学。

收集整理一线科研成果制作教学案例,涵盖本专业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所用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仪器科学的兴趣,实现每个学生参加一个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目标。

(4)开发仪器科学的教学实验仪器,将成熟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推向市场。

理论方法交给实践来检验,技术产品交给市场来完成。

—- 1 -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针对工科教学的问题重点开展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仪器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主要表现在: 传统的工科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少量验证性实验为辅; 工科教育片面强调工程技术的专业教育,却忽视了科学教育的不足。

课题组提出新的培养模式以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主干课程为对象,用“科学引领工程、工程引入课堂”的教学理念研究和组织系列教学工作,注重“理工融合”,结合科研项目成果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出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MOOC上线课程4门,使教师真正投入到人才培养中来。

在六年的教学实践中,该专业本科生学习热情高涨,每年读研率在60%以上,出国深造率20%左右,就业率100%。

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比例在20%以上。

通过成果的应用,最近几年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热情高涨,每年获得学生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20多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拟授奖项目的公示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拟授奖项目的公示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13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19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4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9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5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6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5项)。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对湖北省某中学关于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实践进行申报,以期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点和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思敏捷性和创新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方式,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方法本项目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1. 合作学习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

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 创新性教学法。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情感教育法。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培养,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体系本项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察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评价方式如下:1. 日常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进步。

2. 课外作业评价。

通过家庭作业、课外阅读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数据处理系列课程的改革与设计
邱卫宁
王新洲、陶本藻、姚宜斌、孙海燕
20
测绘学院
三峡基地测绘工程实习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花向红
邹进贵、汪志明、许才军、梅文胜
21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
贾永红
关泽群、刘继琳、崔卫红、潘鹏
22
电子信息学院
创建开放式实验平台与培养三创人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生物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张翼
郭德银、朱应
13
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改革
宋健
戴冀斌、田宗文、吴巍、唐燕
14
口腔医学院
非医学专业学生开展口腔健康课程的实践
台保军
彭彬、李成章、李祖兵、黄薇
15
动力与机械学院
基于Web的本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巫世晶
李元瑛、邹玲、李汉宁、汪毅能
16
4
基础医学院
构建基础医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息学院
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柯亨玉
田茂、隋竹翠、邓德祥、徐新
一等奖12项
序号
院(系)
项目名称
申报人
主要合作者
备注
1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理论力学》课程创新建设
熊铁华
韩立朝、梁枢果、朱永华、孙习方
陈小桥
隋竹翠、王少雄、张望先、
谢银波
12
计算机学院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吴产乐
许先斌、蔡朝晖、宁闽南、贺莲
二等奖22项
序号
院(系)
项目名称
申报人
主要合作者
备注
1
文学院
多学科视野中的《文学概论》课程改革
张荣翼
李建中、冯黎明、唐铁惠、高文强
2
文学院
古典诗词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步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王兆鹏
谭新红
3
文学院
中国现代话剧教学汇演的研究与实践
8
数学与统计学院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改革
蔡东汉
9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学实践---《深圳市龙岗区地图集》的设计与研制
马晨燕
祝国瑞、詹长根、阮晴
10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胡承正
刘惠军、周详、龚茂枝、揭泉林
11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研究与实践
曹瑰华
席美云、蔡凌霜、王福来、程功臻
2
哲学学院
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赵林
苏德超
3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投资学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卢汉林
4
法学院
互动教学---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法
李傲
5
WTO学院
应用法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银新力
余敏友、宋小春
6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图代数课程建设
胡鹏
游涟、吴艳兰、刘沛兰、王海军
7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力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王波
8
生命科学学院
深化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黄诗笺
谢志雄、方呈祥、邓凤姣、汪小凡
9
动力与机械学院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研究
汪小澄
张世荣、陈正、张红梅、袁立宏
10
城市设计学院
《土建工程制图》教材及计算机辅助备课系统
张竞
丁宇明
11
测绘学院
工程测量学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
尹晖
张正禄、梅文胜、李英冰、叶志伟
陈国恩
张园、李樵
4
历史学院
《社交礼仪》教学研究与实践
李荣建
李帅男、宋和平、方爱平
5
经济与管理学院
立足中国经济实践,强化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训练,探索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新模式
严清华
曾国安、文建东、张平、张秀生
6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组织学创建
周宁
黄晓梅
7
体育部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孔军
易勤、胡剑波、胡晓华、郑策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于Web和VRML技术的土木工程结构系列课程CAI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张玉峰
何英明、李大庆、杨翔
17
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类生产实习配套音像资料的研究与制作
周宜红
伍鹤皋、胡志根、王均星、刘全
18
水利水电学院
水工结构专业毕业设计案例教学网络课件
陈敏林
陈胜宏、李桂荣、汪卫明、徐明毅
19
测绘学院
附件一2006年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特等奖5项
序号
院(系)
项目名称
申报人
主要合作者
备注
1
历史学院
新世纪世界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向荣
潘迎春、严双伍
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综合性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运行模式
佘双好
袁银传、戴正清、张乾元、程凌
3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彰评
姜中兴、杨楚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