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思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PCOS患者的疗效观察

优思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PCOS患者的疗效观察
优思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PCOS患者的疗效观察

优思明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PCOS患者的疗

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优思明及二甲双胍治疗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0例PCOS患者采用优思明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排卵率。

结果:治疗后的LH、LH/FSH及T较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排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优思明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改善PCOS 患者的内分泌水平,提高排卵率。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优思明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03-0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生育期女性月经失调的最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肥胖及双侧卵巢囊性增大;内分泌特征表现为雄激素过多,LH升高,FSH降低,LH/FSH≥2-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兴的口服避孕药优思明能有效降低雄激素,改善PCOS高雄激素状态,但不能彻底纠正内分泌紊乱,二甲双胍能提高PCOS患者的

胰岛素敏感性,本研究将优思明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PCOS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PCOS患者30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5岁,未婚8例,已婚22例。PCOS的诊断标准[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ESHRE/ASRM)鹿特丹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①月经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③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大于10ml)。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库兴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30例患者中,月经稀发21例,继发闭经9例,原发不孕16例,继发不孕6例。

1.2治疗方法。于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开始,每日口服优思明1片,连续21天后停药。待月经来潮后第5天开始下一周期,共用3个月。周期中持续用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饭中或饭后服用。

1.3激素测定和B超监测。全部PCOS患者在治疗前后月经来潮的2-4d(闭经患者时间不限)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检测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并记录服药期间的阴道出血情况,临床

症状,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副作用,监测血压、体重及肝功能。治疗前后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停药后监测排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应用SPSS11.5软件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各组激素水平的变化。经治疗后LH、LH/FSH 和T均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PCOS是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异常综合征。有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当胰岛素促进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的效能下降时,则称之为胰岛素抵抗,随之出现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而过量的胰岛素则直接和间接地引起卵巢分泌雄激素过多,而高雄激素抑制卵泡的成熟,不能形成优势卵泡,进而无排卵。同时,高胰岛素血症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合成,使得游离睾酮增加,生物活性增加,同样会抑制卵泡成熟。

优思明(Yasmin)是一款低剂量单相口服避孕药,也是一款短效口服避孕药,每片含0.03毫克乙炔基雌二醇和3毫克屈螺酮(drospirenone),屈螺酮的抗雄激素活性对皮

二甲双胍瓶装说明书(共4篇)

篇一: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功能主治】 . 格华止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活动不能有效控制的型糖尿病. 对于型或型糖尿病止低血糖发生 具协同作用 格华止与胰岛素合用 特别是肥胖的型糖尿病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防 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减少胰岛素用量 . 格华止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您认为此药的治疗效果如何? 【主要成分】 格华止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双胍 【包装规格】 铝塑包装 每片.g每板 片 每盒板 【用法用量】 应遵医嘱服药 格华止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每日二次 根据病人的状况或. 克 逐渐增加剂量随餐服用 通常格华止(盐酸二可每周增加.克或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毫克 对需进一步控制 为了更 甲双胍片)的起始剂量为.克每周增加.血糖患者好的耐受 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每日一次 逐渐加至每日克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克 剂量可以加至每日毫克(即每次. 每天三次)每日剂量超过克时 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 【不良反应】 格华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为大便异常流感症状 低血糖潮热 肌痛

恶心头昏 呕吐头晕 胃胀指甲异常 乏力皮疹 消化不良出汗增加 腹部不适及头痛味觉异常 其它少见者 寒战格华止 胸部不适 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b 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注意事项】 . 口服格华止期间肾功能 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以减少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定期检查 接受外科手术和碘剂x线摄影检查前患者应暂时停止口服格华止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 肝功能不良某些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 应激状态 在发热 昏迷 感染和外科手术时 因此有肝脏疾病者应避免使用格华止 服用口服降糖药患者易发生血糖暂时控制不良 此时必须暂时停用格华止. 对型糖尿病患者 改用胰岛素待应激状态缓解后恢复使用 而应与胰岛素合用 不宜单独使用格华止 . 应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 格华止治疗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罕见如发生应排除维生素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b缺乏 . 即往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血糖控制良好的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实验室化验异常或临床异常 测定包括血清电 (特别是乏力或难于表达的不适)应当迅速寻找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的证据解质停用 酮体 血糖 血酸碱度

艾塞那肽、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艾塞那肽、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目的探究艾塞那肽、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 观察。方法选取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在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取艾塞那肽、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的是观察组,择阿卡波糖片联合瑞格列奈片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療前,观察组的HbA1c是(9.31±1.74)%,EDD是(5.44±2.33)%,BMI是(32.44±1.95)kg/m2,NMD是(17.99±6.66)%;对照组的HbA1c是(9.21±2.13)%,EDD是(5.53±2.65)%,BMI是(32.23±2.17)kg/m2,NMD是(17.23±7.21)%,但是经治疗之后,观察组的HbA1c是(6.59±1.01)%,EDD是(11.65±4.98)%,BMI是(29.21±0.68)kg/m2,NMD 是(18.22±6.31)%;对照组的HbA1c是(8.31±2.60)%,EDD是(6.88±3.11)%,BMI是(30.23±0.68)kg/m2,NMD是(18.42±8.22)%。因此相较于治疗之前,两组的EDD水平显著提升,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提升程度更加优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MD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治疗前,两组的BMI及HbA1c 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塞那肽、二甲双胍治疗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身体质量指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值,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艾塞那肽;二甲双胍 广泛发生的代谢性疾病中,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类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1]。且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习惯及方式均发生转变,与此同时增加了肥胖患者的 2 型糖尿病患病率,假设不选择有效措施控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合并多脏器损害。此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是肥胖,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及抵抗不足,且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症状,其多伴有胰岛素抵抗。之前有研究显示,艾塞那肽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功能,保持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对有效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及血糖水平意义重大[2]。该次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月通过联合用塞那肽、二甲双胍治疗36例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在该院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取艾塞那肽、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的是观察组,择阿卡波糖片联合瑞格列奈片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患者病情符合临床上规定诊断标准,均未有重要器官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MI)超出30 kg/m2,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年龄30~65岁之间,平均(44.12±5.8)岁,男20例,女16例,病程2~9年,平均(5.3±4.1)年;31~66岁之间是对照组患者

二甲双胍治疗超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治疗超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治疗超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超重(BMI≥24kg/m2)糖尿病前期患者(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随机分成二甲双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二甲双胍治疗12w;分析治疗前后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静脉葡萄糖和空腹静脉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BMI。结果治疗组上述指标治疗后有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超重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明显改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减轻体重。 标签:二甲双胍;糖尿病前期;超重 在内分泌门诊,经常可以遇到因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偏高合并肥胖、高血脂的中年人来就诊。据CDS 2007~2008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1]。由此可见,庞大的糖尿病人群没有得到早期正规的诊治。为此,我们在门诊应用二甲双胍(格华止)治疗超重糖尿病前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体检发现及门诊就诊的初诊超重糖尿病前期患者共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28岁。均符合WHO 1999年糖代谢状态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7.0mmol/L)和糖耐量减低(OGTT餐后2h血糖7.8~<11.1mmol/L),24kg/m2≤BMI<30kg/m2或腰围男≥90cm,女≥85cm,同时应排除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及肝肾功能损害,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近期未服用过其他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酗酒者。 1.2方法对50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健康宣教并使患者能遵嘱执行,根据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制定个体相应的饮食及运动方案。给予治疗组患者二甲双胍(格华止)500mg qd-bid(餐时嚼服),对照组仅予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FBG)5~6mmol/L,餐后2h(2hPG)<7.8mmol/L。并使患者的BMI<24kg/m2或体重减少至少5%。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血糖达标,观察时间12w。用药期间监测末梢血空腹血糖(FBG)、三餐后2h血糖(2hPG),不适时加测即时血糖,并记录低血糖事件(血糖<3.9mmol/L)。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BMI。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x±s)、Z检验,计算P值。 2 结果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摘要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HbA1C;2015年ADA/EASD立场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T2DM 患者的限制;欧洲版说明书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2015年,中国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有效改善IR、更好地控制体重及成本-效益比更佳等。因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关键词】二甲双胍;共识;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以及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T2DM。2004年,欧盟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10岁及以上患儿T2DM。国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建议,无论对于超重还是体重正常的T2DM 患者,除非存在禁忌证或无法耐受,否则都应从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的方案中都应包括二甲双胍,这体现了该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为此,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推荐意见、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常见缩略语见表1~3。 一、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 1.二甲双胍被推荐为治疗T2DM的一线首选和全程用药:二甲双胍有T2DM 可靠的

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格华止 通用名称: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英文名称:metformin hydrochloride extended-release tablets 【成份】 主要成份:盐酸二甲双胍。 【适应症】 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用法用量】 2型糖尿病使用本品治疗高血糖时没有固定的剂量。在不超过最大推荐剂量,即2000毫克/日的情况下,剂量根据作用和耐受必须个体化。 本品通常随晚餐单次服药,为了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也为了使用最小剂量的药物使患者的血糖足以控制,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 治疗开始和调整剂量期间(见推荐的服药计划),测定空腹血糖可用于确定本品治疗反应,以及确定患者最小的有效剂量。此后,应每隔三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治疗的目标都是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使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确定原发失效和继发失效,前者是指服用最大推荐剂量的药物仍不能有效降低血糖,而后者是指经过最初一段有效期后而丧失满意的降糖作用。对于通常单纯饮食控制血糖良好而暂时血糖升高的患者,短期服用本品是有效的。 推荐服药计划 成人- 通常,低于1500毫克/日的剂量时,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反应。但是为了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从小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 通常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起始剂量为500毫克,1次/日随晚餐服用。每周剂量增加500毫克,最大剂量至2000毫克,1次/日随晚餐服用。如果用至2000毫克,1次/日,血糖仍没控制满意,可以考虑改用1000毫克,2次/日试验性治疗。如果还需要更大量的二甲双胍,应当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2550毫克/日的最大剂量,分次服用。 一项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转变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随机实验,结果提示,接受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的患者可以安全的以相同剂量转换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次/日的治疗,最高至2000毫克,1次/日,转变后要严密监测血糖,并相应调整剂量。从其他降糖治疗转变治疗 除了氯磺丙脲,患者从其他的口服降糖药转为本品治疗时通常是不需要转换期,服用氯磺丙脲的患者在换用本品的最初2周要密切注意,因为氯磺丙脲在体内滞留时间长,易导致药物作用过量,发生低血糖。 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 如果服用最大推荐剂量的本品数周后仍无反应的患者,应当考虑在维持最大剂量治疗的同时逐渐加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除非患者已存在对磺脲类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目前仅有二甲双胍与格列苯脲(优降糖)之间相互作用的临床和药代动力学的数据。 联合服用本品与磺脲类药物,通过调整两种药物的剂量可以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联合本品治疗,磺脲类药物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持续存在,甚至有所增加,应当进行恰当的预防。(见所选择的磺脲类药物的包装说明)。 如果患者联合最大剂量的本品与最大剂量的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1至3个月仍不能满意

(推荐)二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二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01、二甲双胍联用瑞格列奈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餐后半小时口服0.5g,一日3次;瑞格列奈餐前15分钟口服1mg,一日3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通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另外,二甲双胍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而瑞格列奈是一类新型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并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代谢迅速等特点,能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敏感钾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而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瑞格列奈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迅速降低血糖,并且瑞格列奈还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与二甲双胍合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02、二甲双胍联用格列美脲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每日口服1500mg;格列美脲于早餐前30分钟口服1mg,一日1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激活肝细胞内的AMP活化的蛋白激酶导致乙酰辅酶A羟化酶活性降低,诱导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生成酶,从而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糖的异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新药,选择性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不仅刺激胰岛素早期相释放,而且可使肌肉及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易于向细胞膜移位,提高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的表达,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单用格列美脲的降糖指标可达55.8%左右,但联用二甲双胍后降糖指标可达89%左右,由此可见二甲双胍协助格列美脲起到降糖作用,两药物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格列美脲引起的体重增加情况。 03、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一次500mg,一日1次口服;罗格列酮一次4mg,一日1次口服。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均具有降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胰岛素B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二甲双胍能增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细胞的IR与胰岛素的结合力,其降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5366810.html,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解柳芸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6年第0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继续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有下降且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和例数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二甲双胍;睡前口服;空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a)-0040-0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oor Fasting Blood Glucose JIE Liu-yun Endocrine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 State, Dali,Yunnan Province, 6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oral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trol. 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April 2015,2 patients with type 80 diabete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Western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hypoglycemia, severe hypoglycemia and nocturnal hypoglycemia was no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Metformin; Bedtime oral;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trol is not good; Type 2 diabetes; Effect 随着我国老龄化特征的日渐明显,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糖尿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大大增加微血管与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加重糖尿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与生活压力。现阶段,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属于2型糖尿病控制的最大干扰因素。相关糖尿病治疗显示使用降

二甲双胍使用说明书

二甲双胍使用说明书 【篇一: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功能主治】 . 格华止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活动不能有效控制的型糖尿病. 对 于型或型糖尿病止低血糖发生 具协同作用 格华止与胰岛素合用 特别是肥胖的型糖尿病 防 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减少胰岛素用量 . 格华止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您认为此药的治疗效果如何?【主要成分】 格华止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双胍 【包装规格】 铝塑包装 每片.g每板 片 每盒板 【用法用量】 应遵医嘱服药 格华止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每日二次 根据病人的状况或. 克 逐渐增加剂量随餐服用 通常格华止(盐酸二可每周增加.克或 毫克 对需进一步控制 为了更 甲双胍片)的起始剂量为.克每周增加.血糖患者好的耐受 克 每日一次

逐渐加至每日克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克 剂量可以加至每日毫克(即每次. 每天三次)每日剂量超过克时 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 【不良反应】 格华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为大便异常流感症状 低血糖潮热 肌痛 恶心头昏 呕吐头晕 胃胀指甲异常 乏力皮疹 消化不良出汗增加 腹部不适及头痛味觉异常 其它少见者 寒战格华止 胸部不适 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 b 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注意事项】 . 口服格华止期间肾功能 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以减少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定期检查 接受外科手术和碘剂x线摄影检查前患者应暂时停止口服格华止. 肝功能不良某些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 应激状态在发热 昏迷 感染和外科手术时 因此有肝脏疾病者应避免使用格华止 服用口服降糖药患者易发生血糖暂时控制不良 此时必须暂时停用格华止. 对型糖尿病患者 改用胰岛素待应激状态缓解后恢复使用

睡前服二甲双胍治疗黎明现象

睡前服二甲双胍治疗黎明现象 一、对象及方法 选择2 型糖尿病患者28 例,男性17 例,女性11 例,最大年龄78 岁,最小35 岁,病程最长25 年,最短2年。全部患者经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餐后2 小时血糖7mmol/L,最高达10.8mmol/L,无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经夜间血糖监测考虑为黎明现象。给予二甲双胍(格华止)0.25g 睡前服,一周后如空腹血糖仍>7.0mmol/L, 则加至0.5g ,最大用量0.75g ,观察一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0例患者空腹血糖7mmol/L,HbA1c7.0%经夜间血糖检测为黎明现象,于睡前加服格华止 0.5g,一月后空腹血糖降至6.2mmol/L,三月后复查HbA1c6.0% 无低血糖现象发生。 二、讨论黎明现象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清晨生长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升高,从而导致肝脏糖异生增加,肝糖源分解,使葡萄糖输出增多,利用减少,胰岛素的清除率增加,肝脏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空腹血糖升高。二甲双胍作为降糖基础药物,对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抑制肠壁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肾的糖异生作用,加强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而且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能增强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及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胰岛素增敏作用,不增加低血糖

的风险,同时还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2012 年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最新糖尿病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为2 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本文中的患者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存在明确的黎明现象,无二甲双胍的禁忌症,故睡前加服二甲双胍0.25g —0.5g, 有效的改善了黎明现象,平稳降低空腹血糖,无低血糖及其它副作用发生。 三、小结 黎明现象在临床上很常见,在治疗中可应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方法,但其使用不方便,有些患者不接受,且用量不当易发生低血糖,而二甲双胍服用方便,效果明确,安全性好,价格便宜,患者易接受,是治疗2 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首选药物。在应用过程中,首先确定是黎明现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理想的剂量,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目前,二甲双胍是国内外糖尿病指南中一致推荐的2 型糖尿病首选药物,睡前加服可有效改善黎明现象。如无禁忌症,应作为降糖治疗中的基础药物,与其它类降糖药合用,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二甲双胍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腹痛、腹泻等,但如果在餐中和餐后服用,症状会减轻,一般不必停药。如果用药指征把握不当或者大剂量服用有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尽管发生率很低),另外,长期使用本品还可能降低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总的来讲,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国内外诸多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证实:没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以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不少患者担心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对肾脏有影响,事实上,该药对肾脏没有直接损害作用,只是已有肾脏损害的患者服用后会导致药物蓄积。另外,二甲双胍只降低高血糖,对血糖正常者没有降糖作用,单药治疗不会引起低血糖。二甲双胍无致癌、致突变作用,是目前惟一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可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的临床用途 1、二甲双胍是超重和(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它不会使体重增加,甚至有一定的减肥作用;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磺脲类药物疗效不满意时,加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 2、二甲双胍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单一用药好,也可用于治疗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合用,既可减少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又可避免患者体重增加。血糖波动大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将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联用。 3、治疗代谢综合征。二甲双胍具有降糖、降脂、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压等多重功效,因此可以用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4、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可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5、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二甲双胍可以防止或延缓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发展,可用于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早期干预。 6、治疗儿童2型糖尿病。毒理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无致癌、致突变作用,对生育能力无影响,是目前惟一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可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的用法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降糖效果肯定,效果与剂量有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为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二甲双胍开始宜小剂量,250毫克,每日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治疗3~5天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如无特殊不适,可逐渐加到500毫克,每日2~3次,或850毫克,每日2次。每日剂量1500毫克或获得最大降糖效果的80%~85%。国内推荐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2000毫克,如超过2000毫克,疗效未必能提高,不良反应却增加。单独服用该药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特别提醒: (1)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经常检查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禁服双胍类药物,以免发生二甲双胍蓄积中毒。 (2)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易发生乳酸酸中毒,所以有上述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二甲双胍。另外,酗酒以及需使用造影剂的糖尿病患者也不宜使用二甲双胍。(3)如果服用的是普通片剂,应在餐中或餐后即服,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如果服用的是肠溶片,应在餐前15~30分钟服。 苯乙双胍(降糖灵):口服降糖灵后很容易吸收,2~3小时就达到高峰,半衰期为3小时,6~7小时即从肾脏排出,所以效果持续的时间不长。该药每片25毫克,要求每次25

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精)

·文献综述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070650、 81270397 作者单位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 上海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 ,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 ,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 :刘芳 , E -m a i l :f -l i u @s j t u . e d u . c n 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侯沃霖刘芳 【摘要】二甲双胍作为 T 2D M 患者的一线用药已被广泛共识 , 但 T 2D M 是一种进行性疾病 , 起始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患者 , 随时间的推移和病程的进展 , 常需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 , 如磺脲类、格列奈类、 T Z D s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A G D I 、二肽基肽酶 -4(D P P -4 抑制剂、胰升血糖 素样肽 -1(G L P -1 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制剂来控制血糖。本文就二甲双 胍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二甲双胍 ; 联合治疗 ; 降糖药物 ; 疗效 d o i :10. 3969/j . i s s n . 1006-6187. 2015. 02. 019E f f i c a c y o f c o m b i n e d m e t f o r m i n a n d o t h e r h y p o g l y c e m i c d r u g s H O U W o -l i n , L I U F a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a n d M e t a b o l i s m ,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 f f i l i a t e d 6t h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 o f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梁赟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梁赟 发表时间:2018-08-01T12:22:46.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作者:梁赟[导读] 比较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治疗临床效果 梁赟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内六科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比较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3% 显著优于对照组72.1%,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前期应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但阿卡波糖能对血脂与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74-01 糖尿病前期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关键时期、处于糖代谢的异常状态。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有着降低血糖的功效,阿卡波糖可有效控制血糖,是属于新型a葡萄糖普酶抑制剂;二甲双胍属于口服双胍类降血糖药物,可有效控制血糖,但是可能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症状。本文对我院糖尿病前期患者分别运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作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均在20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4.3)岁,病程1至8年,平均病程(4.30±0.57)年。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在21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4.5)岁,病程1至7年,平均病程(4.23±0.6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以及诊断确诊,排除血液系统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恶性肿瘤、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哺乳期与妊娠期等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与饮食指导与有效运动指导等干顶,观察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治疗,初始一周服用剂量为每次0.05g,一日3次,随后每次服用0.1g,一日3次,进行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一次0.25g,一日3次,进行1个月的治疗。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有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血糖、血脂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血糖与血脂变化并不显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易引发并发症,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患者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肥胖、多食、尿频与疲乏无力等症状,是内分泌系统典型的一种疾病,较为常见且多发,发展下去会极大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需要不断提升临床治疗措施。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更高。临床研究中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药物,阿卡波糖是属于一种糖苷酶抑制剂,可提升胃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可较少的刺激相关胰岛细胞,可显著改善患者用餐之后白身血糖水平。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胃肠道葡萄糖吸取速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采取外部葡萄糖利用方式来最大限度降低残留糖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有效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中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但是阿卡波糖相比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具优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糖与血脂水平,从疾病预防方面进行分析,阿卡波糖是一种药效更显著的治疗药物。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摘要】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 年4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146 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3 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联 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12 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 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G、TC、LDL以及HDL 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 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血糖以及血脂水平。 【关键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2 型糖尿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50-01 目前,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 渐增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果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可以导 致全身多个重要系统、器官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效 的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013 年4 月-2015 年2 月,我院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了7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 年4 月-2015 年 2 月收治的2 型糖 尿病患者146 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3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 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联合组男41 例,女32 例;年龄35-72 岁,平均年龄(49.6±8.7)岁;病程4 个月-9 年,平均病程(3.5±1.1)年。对照组男 40 例,女33 例;年龄37-71 岁,平均年龄(49.9±9.3)岁;病程2 个月-8 年,平 均病程(3.4±1.2)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的处理后,不具有统计学 差异性(P>0.05),能够进行组间比较。 1.2 资料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采取严格的饮食控制,并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进行治疗,0.5g/次,3 次/日。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50mg/次,3 次/日。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并采用t 检验进行处理 分析,当P<0.05 时,即可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如表1 所示,两组治疗后FPG、2HPG 以及HbA1c 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PG、2HPG 以及HbA1c 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3 讨论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从而导 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二甲双胍可以使得肝糖原的 异生以及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明显的减少,促进肌细胞摄取葡萄糖,使得胰岛素的

二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甲双胍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01、二甲双胍联用瑞格列奈用法用量:二甲双胍餐后半小时口服0.5g,—日3次;瑞格列奈餐前15 分钟口服1mg , 一日3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通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另外,二甲双胍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而瑞格列奈是一类新型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并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代谢迅速等特点,能通过抑制胰岛卩细胞的敏感钾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而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瑞格列奈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迅速降低血糖,并且瑞格列奈还具有保护胰岛卩细胞的功能,与二甲双胍合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02、二甲双胍联用格列美脲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每日口服1500mg ;格列美脲于早餐前30 分钟口服1mg , 一日 1 次。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激活肝细胞内的AMP 活化的蛋白激酶导致乙酰辅酶A 羟化酶活性降低,诱导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生成酶,从而促进葡萄糖摄取, 并抑制肝糖的异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新药,选择性作用于胰岛卩细胞,不仅刺激胰岛素早期相释放,而且可使肌肉及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易于向细胞膜移位,提高葡萄糖转运体-4 去磷酸化的表达,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单用格列美脲的降糖指标可达55.8% 左右,但联用二甲双胍后降

糖指标可达89%左右,由此可见二甲双胍协助格列美脲起到降糖作用,两药物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格列美脲引起的体重增加情况。 03、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用法用量:二甲双胍一次500mg, 一日1次口服;罗格列酮一次 4mg , 日1次口服。 处方分析: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均具有降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胰岛素B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二甲双胍能增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力,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细胞的IR与胰岛素的结合力,其降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罗格列酮是高选择性且作用很强的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从而降低了靶组织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以增强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子GLUT-4 的表达和传导,使脂肪细胞中脂肪酸代谢所涉及的基因表达增加,导致葡萄糖摄取增加,从而降低高血糖。两药物联用后可增强降糖效果,能够有效降低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04、二甲双胍联用阿卡波糖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餐后口服0.5g , 一日1次;进餐时和第一口食物嚼碎吞服,一次50mg ,一日3次口服。 处方分析:阿卡波糖属于a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在肠道竞争性的抑制葡萄糖苷酶,减少多糖和蔗糖变成葡萄糖,延缓糖类消化,促使葡萄糖吸收减少,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并且也可增加机体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而二甲双胍不仅可以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增加胰岛素受体亲和能力,加强其敏感性,还可以延缓葡萄糖在肠道被吸收。两药物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 05、甲双胍联用西格列汀 用法用量:二甲双胍一次0.5g,一日3次口服;西格列汀早餐前一次100mg 日1次口服。 处方分析:西格列汀是一种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新型降糖药物,能够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维持血糖平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而二甲双胍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两药物联用更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7例进行观察,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单纯二甲双胍治疗,针对治疗组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91%)与常规组2型糖尿病患者(13.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8)。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阿卡波糖;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效果 2型糖尿病又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35~40岁以后的群体中,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糖尿病现象,部分患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产生过多,但效果较差或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导致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肥胖、轻度乏力、口渴、多尿、头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2型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有效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临床中一般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药物控制,维持患者血糖水平的正常与稳定[2],该院针对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分析,分别实施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及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旨在分析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7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0例,年龄分布在36~76岁之间,均值为(55.26±5.10)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4.63±2.14)年;治疗组4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9例,年龄分布在35~78岁之间,均值为(55.59±5.2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4.50±2.27)年。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该次观察均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该次观察均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肝肾功能障碍、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及严重药物过敏症状的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血糖测量、临床诊断后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