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精)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随着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针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也得到了极大的进展和优化。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对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
诺和锐30是一种胰岛素促释制剂,能够调节血糖水平,减少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降低血糖生成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
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上,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已经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我们来讨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HbA1c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生成,提高血糖利用,减少血糖波动,降低血糖的峰值和波谷,提高血糖的稳定性。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中还表明,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有良好的减重效果,能够改善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且对血糖控制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治疗效果得到了临床实践的验证和研究的支持。
在使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和其他药物治疗,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简称T2DM)使用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6例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所选的患者都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G、2hPG、FPG、HDL-C和LDL-C 以及HbA1C等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的患者和治疗前比TG、2hPG、FPG和LDL-C以及HbA1C等各指标都有明显的下降,HDL-C和治疗前比也有明显的上升,组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疗效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的降糖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胰岛素增敏剂,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值,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现象以及控制体重的作用,并且副作用非常小[1]。
为具体研究二甲双胍药物的具体药效,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86例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中有男性41例,女性有45例,年龄在37~64岁,平均(41.07±11.87)岁,病程在2~7年,平均(4.27±2.24)年,其中有13例高血脂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有17例冠心病患者,没有严重的脏器疾病。
所有患者都正常进行运动和饮食治疗。
纳入标准:①所选的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标准。
②对本次试验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②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
③排除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大于133μmol/L的患者。
1.2方法所选的86例T2DM病人都进行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等,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908,规格0.25g)片口服,每次服用250-500mg,每天服药2到3次,服用时间为饭前30min,服药的最大剂量每天不能超过1.5g,每天服药的最小剂量不能低于0.5g。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年9月 第19期综合医学论坛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其临床病理属于代谢性系统疾病,常常会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也被称作是高血糖,这通常是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而导致血糖升高,而在血糖不断增高或者长期持续高血糖状态时,患者生物作用会受到严重损伤,同时在加上其他因素影响,患者血糖代谢功能也会渐渐发生紊乱,最终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3]。
近几年以来,在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下,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生活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这也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当前临床中哦个并不具备能够彻底根治疾病的方法,但是如果患者长时间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则十分容易引发一系列心脏系统疾病发生,并且累及患者肾脏与血管等功能,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干预,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往临床中大多采用胰岛素开展疾病治疗,虽然可以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一定改善,但长期服用胰岛素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患者体重增加或者低血糖等,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药物应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并且配合胰岛素联合治疗,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药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共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全都来自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时间内在我院接收的共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都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定患有2型糖尿病,且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与严重并发症发生,都自愿签署此次研究同意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通过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4例,参照组男女比重13:11,年龄34~69岁,平均(54.31±2.1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04±1.03)年;研究组男女比重12:12,年龄33~67岁,平均(54.28±2.0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11±1.02)年;将所有资料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1. . 3降低血脂水平 。 2 恢复胰 岛素分 泌 二 甲双 胍减少 1%一 0 0 3 %游离脂 肪酸 (F 氧化 , F A)
少增加 2 , 甲双胍可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 输出 , 倍 二 降 低 F G 2%一 0  ̄ P 5 3 %t 。能降低三磷酸腺苷浓度 ,后者是
丙酮 酸激酶 的变构抑制剂 , 因此增加丙酮 酸激酶 的浓 度, 这是肝糖产生减少 的重要原 因。 二 甲双胍抑制糖异生 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肝脏对乳
加周 围组织的胰 岛素敏感性 , 降低血 脂, 复胰 岛素分泌 , 制肠道摄 取葡萄糖 , 恢 抑 降低餐后血糖 ; 改善胰 岛素抵抗 , 有心血 管保
护作用 , 改善血 管 内皮 细胞反应性 , 有效降低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二 甲双胍 最常见的副作 用是 胃肠道反 应 , 乳酸 中 毒罕见 , 死亡率高。 但
维普资讯
内分 泌专题
恢复胰岛素分泌。
增 加基础乳 酸水平 。实际上 , 有报道 的二 甲双胍相 所 关乳 酸酸 中毒 都 发生在 急重 症疾 病 时 ,如 肾功能 不
1 . 抑 制肠道细胞摄取葡萄糖 , .4 2 降低餐后血糖 二 甲双胍减少小肠对 葡萄糖 的吸收 ,降低血糖特 别是餐后 血糖 , 小肠 葡萄糖 消耗增 加 , 输 到肝脏 的 运
维普资讯
内分 泌 专 题
二 甲双 胍 的 临床 应 用 及 研 究进 展
方弄 生 , 舀 李春霖 ( 解放军总医 院老年内 分泌科, 北京, 05) 1 83 0
摘要
本 文综 述 二 甲双 胍 ( t 咖 i) 临床 应 用 及 研 究进 展 。 二 甲 双胍 通 过抑 制糖 异 生 和 减 少糖 原 分 解 来 降低 肝 糖 输 出 , Me6 n 的 o 增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的疗效及安 全性。
并计 算胰 岛素抵 抗指数 ( MA I 。其 中每两周 分别测 定 1 HO — R)
次 F G、 P P 2h G。
・
药物与临床 ・
2 1第@ 1 0 年月 2第期 1 2 -
二 甲双胍联合格列 齐特 缓释胶囊治疗
2 型糖 尿病 的临床疗 效研究
罗卓章 王运林 何松兴
广东省佛 山市 南海区第二人 民医院内分泌科, 广东佛 山 5 8 5 221 【 要 】目的 探讨 二 甲双胍联 合格列 齐特缓释胶 囊治疗 2型糖尿病 的疗效及安 全性 。方 法 将符合标 准 的 1 0 T D 摘 0例 2M 患者随机 分为二 甲双胍缓释胶囊 单独治 疗组 ( A组 )二 甲双胍 缓释 胶囊 联用格 列齐 特缓 释胶囊 治疗 组( 、 B组 )进 行 1 , 6 周 的治疗 , 定治疗 前后 B 、 A1 F G、 G、 is 2hIs 血 清 E 一 、 O等指 标并 计算 胰 岛素抵抗 指数 。 测 MI HB C、 P 2hP Fn 、 n 、 T1N 结果 治疗 后两组 患者 的 HB C、 P 2hP AI F G、 G较治 疗前 均有 明显下 降(P< 00 , B组与 A组 比较下 降更为 显著 .5) 且
药 物。格列 齐特为磺脲 类药物 , 降低血糖 , 除 还有 改善血 管 、 促 进胰 岛素分泌等 作用 『 2 1 。格列齐特缓 释胶囊为格列 齐特的改 良 剂型, 降低 了格 列齐特 的服药 次数 , 改为每 天服药 1 , 次 能在人 体 内逐 步释放其 活性成分 , 持续 2 4h发挥 降糖 作用 _ 3 ] 。
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药物与临床·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2月DOI:10.16658/ki.1672-4062.2023.23.089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张吉菜,林晓翔,林智化厦门市第三医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
其中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单一用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方案。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变化、血脂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在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方案,能够让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提升,不仅会将血糖及血脂水平维持在更加稳定的状态,同时其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二甲双胍;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糖指标[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12(a)-0089-04Study on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and Sitagliptin Combin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ZHANG Jicai, LIN Xiaoxiang, LIN ZhihuaXiamen Third Hospital,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sitaglip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Xiamen Third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Nov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8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8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draw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monotherapy.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and sitaglipt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changesin blood sugar index, changes in blood lipid index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other indexe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tota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75% compared with 6.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sitagliptin treat‐ment program, it can mak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ot only will maintain the blood glucose and lipid levels in a more stable state, at the same time, its safety is good.[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itagliptin; Metformin;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effects;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作者简介]张吉菜(1984-),女,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18中国处方药 第16卷 第1期·综述·参考文献[1] 苏雅,夏黎明,祝永福,等. 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7):38-40,42.[2] 唐晓琴. 中医调护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的缓解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28.[3] 罗志芹,焦杰,年伟艳,等. 温灸联合中医五行音乐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 天津护理,2015,23(2):155-157.[4] 张永慧,林丽珠. 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4):485-489.[5] 于颖,柯小娥,李洁,等. 传统中医疗法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6] 王海明,李柏. 癌因性疲乏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吉林中医药,2015,35(2):214-216.[7] 侯恩存,陆运鑫,林梅英,等. 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06-108.[8] 张永慧. 恶性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型临床研究.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9] 陆云,屈惠琴,朱勤芬. 中医护理在缓解直肠癌造瘘术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95-96.[10] 张涛,夏黎明.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治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4):24-25.[11] 林允照,顾华,沈健,等. 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 浙江预防医学,2014,26(8):796-799,802.[12] 罗苑玲,程锡芳,余玲玲.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广东医学,2015,21(16):2476-2478.[13] 王梅芳,姚晚侠. 康复期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651-657.[14] 邹凌云,杨柳,何晓玲,等. 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的 Meta 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2014,(13):1524-1528,1537.[15] 吴奕帆,侯黎莉,顾芬,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693-698.[16] 陈建楠,徐国君,郭慧芳,等. 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12):1139-1142.糖尿病(DM)是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异常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高血糖水平是由于胰岛素作用缺陷和(或)胰岛素分泌缺失所致。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
据统计,老年糖尿病患者占据糖尿病总患者的较大比例,而且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特殊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
目前,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药物。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通过降低肝糖输出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控制血糖水平。
而门冬胰岛素则是一种胰岛素注射剂,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备受关注。
针对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血脂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在联合治疗下的血糖水平、胰岛素需求量、血脂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治疗方案,并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探讨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的联合应用是否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减少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病例选择、分组方法、治疗方案、观察指标、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其他常规治疗。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药物使用剂量、频次等。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以及症状改善情况。
临床疗效评价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评定,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等评价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070650、 81270397作者单位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 上海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心 ,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 ,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 :刘芳 , E -m a i l :f -l i u @s jt u . e d u . c n 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侯沃霖刘芳【摘要】二甲双胍作为 T 2D M 患者的一线用药已被广泛共识 , 但 T 2D M 是一种进行性疾病 , 起始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患者 , 随时间的推移和病程的进展 , 常需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 , 如磺脲类、格列奈类、 T Z D s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A G D I 、二肽基肽酶 -4(D P P -4 抑制剂、胰升血糖素样肽 -1(G L P -1 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制剂来控制血糖。
本文就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二甲双胍 ; 联合治疗 ; 降糖药物 ; 疗效 d o i :10. 3969/j. i s s n . 1006-6187. 2015. 02. 019E f f i c a c yo f c o m b i n e d m e t f o r m i n a n d o t h e r h y p o g l y c e m i c d r u g s H O U W o -l i n , L I U F a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a n d M e t ab o l i s m ,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 f f i l i a t e d 6t h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C l i n ic a l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 o fD i a b e t e s ,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D i a b e t e s , S h a n g h a i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 f D i a b e t e s , S h a n g h a i 200233,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a u t h o r :L I U F a n g , E -m a i l :f -l i u @s jt u . e d n . c n 【 A b s t r a c t 】 M e t f o r m i n w a s w i d e l y r e c o m m e n d e d a s a f i r s t -l i n e d r u g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T 2D M . H o w e v e r ,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 n t h a t p a t i e n t s w h o s t a r t m e t f o r m i n a sm o n o t h e r a p y o f t e n r e q u i r e d a d d i t i o n a l a g e n t s t o m a i n t a i n g l y c a e m i c c o n t r o l w i t h t h e n a t u r a l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T 2D M. A n t i -d i a b e t i c a g e n t s m a y b e u s e d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 m e t f o r m i n , i n c l u d i n g s u l f o n y l u r e a s , g l i n i d e s , t h i a z o l i d i n e d i o n e s (T Z D s , α-g l u c o s i d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A G D I , d i p e p t i d y l p e p t i d a s e -4i n h i b i t o r (D P P -4 a n d g l u c a g o n -l i k e p e p t i d e -1(G L P -1 o r i n s u l i n . T h i s p a p e r m a i n l y r e v i e w s t h e r e c e n t s t u d i e s a b o u t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m e t f o r m i n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 o t h e r a n t i -d i a b e t i c a ge n t s . 【 K e y w o r d s 】 M e tf o r m i n ; 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 H y p og l y c e m i c a g e n t ; E f f i c a c y 目前 ,二甲双胍被大多数临床实践指南共识为 T 2D M 患者的初始一线治疗药物 ,其具有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对心血管事件有益、减轻体重等有利的临床治疗特性。
尽管二甲双胍的上述疗效均被证实 , 但仍有大量患者不能通过单一治疗达到目标血糖。
起始采用联合治疗 , 尤其对 H b A 1c 处于中、高度水平的 T 2D M 患者来说 , 是一种潜在的可行的治疗方案。
A D A 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E A S D推荐 , H b A 1c >8. 5%的患者应早期使用降糖药物联合疗法 , 而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 [1]则推荐 , H b A 1c 7. 6%~9. 0%时 , 即开始采用联合疗法。
本文主要就近年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的疗效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与磺脲类药物的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是临床上 T 2D M 患者常用的口服药物之一 ,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为格列本脲 , 其作用强 , 价格低廉 , 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
与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单药治疗相比 , 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更显著的降低 H b A 1c 和 F P G ,且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二甲双胍单一治疗 [2], 提示二者联用疗效佳 , 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格列美脲作为第三代磺脲类药物 , 具有独特的胰内 /胰外双重药理作用。
胰内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释放而发挥急性降糖作用 , 胰外作用则通过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等机制而提高外周 I S 。
G o n z ál e z -Or t i z 等 [3]通过 1年的试验发现 , 联用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的患者平均 H b A 1c 下降至(7. 2±1. 0 %, H b A 1c ≤ 7%的患者占总人数的 44. 6%, 低血糖发生率为17. 1%,在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联用组上述指标则分别为 (7. 6±1. 2 %、 26. 8%和 28. 9%。
以上试验数据说明 ,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优于格列本·871·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年 2月第 23卷第 2期 C h i n J D i a b e t e s , F e b r u a r 2015, V o l . 23, N o . 2脲联合二甲双胍 , 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二、与格列奈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格列奈类药物作用在胰岛β细胞膜上的 K A T P , 但结合位点与磺脲类药物不同 , 是一类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泌剂 , 降糖作用短而快 , 较适合于 T 2D M 早期餐后高血糖阶段或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老年患者。
一项平行对照试验 [4]发现 , 患者经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合剂治疗后 , H b A 1c 下降速度较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合剂组快 , 但两组 H b A 1c 的下降幅度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合剂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以上试验结果提示 ,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合剂的疗效不亚于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合剂 , 能更迅速地降低 H b A 1c , 以早期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 , 且两种药物总体不良事件概况相似。
因此 , 临床上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合剂可替代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合剂用于治疗。
那格列奈与磺脲类药物和瑞格列奈不同的是其吸收更快、与受体结合和解离也更快 , 作用时间短 , 能避免餐后延迟的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的发生。
对分别采用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6个月的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后续随访 [5]发现 , 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组 9个月后 H b A 1c 和餐后血糖 (P P G 均降低 , 而格列本脲联用二甲双胍组则在 12个月后才开始降低。
与后者相比 , 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组 H b A 1c 和 P P G 下降幅度较大 (21. 0%v s 11. 0%、 21. 5%v s 11. 2% , 提示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降糖更迅速 , 且降糖效果更强 , 低血糖发生率低 , 其总体疗效优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
三、与 T Z D s 的联合治疗T Z D s 主要通过激活 P P A R 刺激外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 , 促进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 抑制肝糖原输出 , 增加 I S , 可单独或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 T 2D M 患者 , 尤其是肥胖、 I R 明显者。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和 I R 易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 , 血小板功能出现障碍 , 血栓形成增加 , 甚至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
故 T 2D M 的合理治疗不仅包括控制血糖 , 也需要改善血小板功能和慢性炎症环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