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检查
斜视度的测量方法

斜视度的测量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斜视度是指眼球在注视目标时产生不正常的偏斜或偏转,导致视线不重合而产生视觉上的错觉。
斜视度的测量是眼科医生用来确定斜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斜视度测量方法。
一、Hirschberg试验Hirschberg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斜视度初步测量方法,适合于临床初步筛查和儿童斜视检测。
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角膜反光位置来初步判断眼球的偏斜程度。
眼球偏斜越大,反光位置偏离中心点越远。
眼科医生通过比较两眼的反光位置,可以估算出患者的斜视度。
二、Cover测试Cover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斜视度定量测量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斜视患者。
在Cover测试中,患者将一个眼睛遮住,然后医生观察患者另一个眼睛的视线移动情况。
通过观察被遮住的眼睛在解壁后的快速回位情况,可以判断眼球的偏斜程度。
三、角膜反光照相术角膜反光照相术是一种精准的斜视度测量方法,适用于病情复杂的斜视患者。
在该检测方法中,医生使用专业的眼科设备对患者的眼球进行拍照,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反光位置的偏移程度,来准确测量斜视度。
四、眼位计眼位计是一种高精度的斜视度测量仪器,适用于需要进行精确斜视度测量的患者。
眼位计可以精确测量眼球的偏斜角度和位置,为眼科医生提供详细的斜视度数据,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斜视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选择,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斜视治疗过程中,定期测量斜视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读者更加了解斜视度的测量方法,为斜视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00字】第二篇示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的位置不正常,导致视线发生偏移而无法对准同一目标。
斜视在儿童和成人中都有发生,严重的斜视会严重影响视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早发现斜视,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斜视、复视检查记录单

斜视、复视检查记录单
斜视和复视检查记录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一、症状:
进行烛光实验(九方位),记录右眼和左眼的情况。
二、视力和屈光情况:
记录主导眼(右、左)的瞳距(厘米)和视力,包括裸眼矫正情况。
三、斜视检查:
记录眼位状态和进行33厘米照影眼注视另眼的情况,包括遮盖和去遮盖、交替遮盖的结果。
四、眼球运动:
记录单眼和双眼运动情况,包括向哪个方向偏斜加大,是否看远》6米与看近一致,以及进行PARK氏三步的结果。
五、同视机:
记录同时知觉和融合范围向内集合/向外扩展的情况,使用颜氏立体图线状镜进行测试。
六、诊断: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七、眼镜:
记录三棱镜中和的眼镜远用处方,包括OD和OS。
八、矫正后情况:
记录矫正后的情况,并由医生签名确认。
马氏杆斜视测试方法

马氏杆斜视测试方法
马氏杆测试法是一种用于检查斜视的方法,通过使用一系列平行的柱镜来改变视标的形状,从而破坏融合,检查到的斜视度包括隐斜和显斜两部分。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 令患者端坐验光椅上,两眼调准PD,戴上矫正镜。
2. 取马氏杆置右眼前,马氏杆由透明园柱棒排列组成装在试镜片上。
3. 投放点状视标或打一束点状光。
通过马氏杆看点状光会看成垂直马氏杆的带状光。
4. 分别做5米和33厘米的检查。
5. 检查垂直斜视的方法与检查水平斜视的方法相似,首先把马氏杆转动90º。
6. 测量斜视角时,放置不同度数的三棱镜,直到光线穿过点光源为止。
这时候,加在眼前的三棱镜度数即是斜视度数。
马氏杆测试法适用于隐斜视、微小斜视及小度数内斜视的检查。
如有相关需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验光师。
马氏杆检查隐斜视的操作流程

马氏杆检查隐斜视的操作流程
内容:
一、准备工作
1. 准备马氏杆、记录表、红蓝笔、遮盖器等检查用具。
2.让患者坐在椅子上,调节椅子高度使患者眼睛与检查者眼睛平行。
3.检查者坐在患者对面约50厘米远的位置。
二、检查方法
1. 用红色马氏杆在患者眼前约33厘米处作水平移动,让患者注视杆的中点。
观察两眼是否可同时注视。
2. 用蓝色马氏杆做垂直移动,观察两眼是否可同时注视。
3. 分别遮盖左右眼,用马氏杆做水平和垂直移动,观察被检查眼是否出现运动。
4. 交替遮盖左右眼重复上述步骤,比较两眼的情况。
三、记录情况
将左右眼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注视马氏杆时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标注左右眼是否出现隐斜视及其方向、角度大小等。
四、结果判断
如果两眼注视马氏杆时不等或不协调,则可诊断为隐斜视。
根据记录结果判断隐斜视的类型、程度和可能的病因。
看懂斜视检查报告

看懂斜视检查报告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睛问题,也称为斜视或斜视。
斜视是指两只眼睛在注视同一目标时无法保持平行,其中一只眼睛向内或向外转动。
这种眼睛的不协调会导致双重视觉或模糊视觉,给患者带来不便和困扰。
为了准确诊断斜视,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斜视检查。
斜视检查报告是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所作的记录,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看懂斜视检查报告。
在斜视检查报告中,医生会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背景情况,并能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病史。
例如,患者可能会报告双重视觉、眼睛疲劳或眼睛干涩等症状。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中存在斜视的情况,以确定斜视可能是遗传性的。
接下来,医生会记录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
这包括患者的眼球转动范围、眼球转动的平滑性、眼球转动的速度等。
通过观察这些指标,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眼睛的协调性和肌肉的功能。
医生还会进行眼位测量,以确定患者眼球转动的方向和程度。
这通常通过使用特殊的仪器来测量眼睛的位置和角度。
眼位测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斜视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除了眼位测量,医生还会进行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视力是否受到斜视的影响。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戴上眼镜或隐形眼镜,并进行常规的视力测试,例如读字板或看图表。
在斜视检查报告中,医生还会描述患者的眼球运动异常。
这包括眼球震颤、眼球跳动或眼球抖动等情况。
这些异常的眼球运动可能是斜视的病理性表现,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斜视检查的结果给出诊断。
诊断通常包括斜视的类型(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等)和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等)。
医生还可能会提供治疗建议,例如配戴眼镜、进行视觉训练或进行手术等。
总结一下,看懂斜视检查报告需要注意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和病史、眼球运动情况、眼位测量、视力检查、眼球运动异常以及诊断和治疗建议等内容。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理解斜视检查报告,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案。
斜视角检查

第二部分检查法第一章斜视角检查第一节角膜映光法一、应用范围特别适用于单眼注视功能障碍而不能交替注视,或眼球运动受限的患者及不配合检查的婴幼儿。
二、检查目的判断被检者有无眼位偏斜。
三、检查依据根据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四、检查方法被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坐于被检者对面,手持笔试电筒与被检者视线水平,令被检者注视眼前笔试电筒光源,检查者在正前方观察光源在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判断有无眼位偏斜。
【斜视角估算】1.双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双眼正位;2.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缘,眼位偏斜150;3.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之间,眼位偏斜150~300;4.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另一眼角膜反光点位于角膜缘,眼位偏斜450。
Hirschberg角膜映光法反光点移位计算方法:在33cm处角膜曲面反光点移位1mm相当于70角。
【斜视性质判断】1.外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鼻侧;2.内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颞侧;3.下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上方;(一般规定某眼下斜视称另一眼上斜视)4.上斜视:偏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下方。
五、注意事项1.角膜映光法只能粗略地估计斜视角,在计算斜视手术量时应参考三棱镜测量的结果。
2.角膜映光法测定的斜视角包含有Kappa角,在诊断斜视与计算斜视手术量时应注意Kappa角的存在。
第二节视野计检查法一、应用范围各类斜视术前、术后斜视度的测定。
测定远距离斜视度的准确度高于Hirschberg角膜映光法。
二、检查目的测定斜视度。
三、仪器设备弧形视野计。
四、检查方法1.近距(33cm)检查:(1)被检者坐于弧形视野计前,下颌托置于视野弧中心,被检者下颌放于下颌托上,一眼注视视野弧中央的固视视标。
(2)检查者移动点光源,使其发光点位于另一眼角膜中央,此时点光源对应的视野计刻度为该眼的斜视度。
斜视检查报告

斜视检查报告
检查目的:
本次斜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眼部的结构及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并对斜视进行准确的诊断。
根据了解情况在确保无异物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检查患者眼睛的视觉系统功能状态,给出相应的诊断结论及治疗方案。
检查结果:
患者双眼外观正常,无畸形、无红肿、无溢液、无分泌物和有色结石。
向四周注视、上下注视、左右注视、斜向注视均无明显受限。
右眼内直肌图像正常,左眼内直肌图像正常。
右眼眼外肌图像正常,左眼眼外肌图像正常。
右眼收肌图像正常,左眼收肌图像略微淡薄。
右眼斜视检查正常,左眼外斜略微明显,斜视距离为12.0小五度。
诊断结论:
患者为左眼小幅度外斜视,且斜视距离较小,属于轻度斜视。
需注意及时治疗。
建议定期随访,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治
疗方案。
治疗建议:
建议患者按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推荐进行康复训练,通过
锻炼和眼部练习使眼睛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治疗。
同时,建议患者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能力,积极预防并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生。
结论:
本次斜视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属于轻度斜视,需要进行进一步
治疗。
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随访,配合医生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护眼睛,防止眼部疾病的发生。
斜视的检查流程

斜视的检查流程
步骤: 1.先遮盖一只眼几秒,迅速将遮盖板移到另一只眼,观察去遮盖眼的运动,交替遮双眼观察运动情况。
2.只要被遮眼在去遮盖时,眼球发生运动说明有斜视存在。
若没有运动,证明为正视眼。
3.根据运动的方向来判断斜视或隐斜的类型,若去遮盖眼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是内斜视或内隐斜。
而且被遮眼在遮盖时,眼位是在鼻侧。
4.如果去遮盖眼由内外向内运动,说明是外斜视或外隐斜。
而被遮眼在遮盖时,眼位在颞侧。
5.如果去遮盖的眼睛由上向下运动至正位,说明存有垂直斜视倾向,该眼为上斜视或上隐斜。
而被遮眼位在遮盖时,眼位在上面。
一般会右眼下移,左眼上移。
6。
如果去遮盖的眼睛由下向上运动至正位。
那说明该眼为下斜视或下隐斜。
而被遮眼位在遮盖时,眼位在下面。
一般会显示右眼上移,左眼下移。
可以有棱镜排镜来确定斜视度。
将棱镜安置于任意一只眼前并尽量贴近眼球,一边增加棱镜量重复交替遮盖,直至眼球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ss屏检查
检查目的:眼球运动功能状态的定性、 定量检查 检查方法:利用红绿互补的原理,患者 戴一红绿眼镜注视眼前棋盘格状黑色幕 布,黑色幕布中央每距15 o设红色注视 目标,共9个结点,代表九个诊断眼位方 向
IO M R SO
SR L R IR
结果判断:在图形上较原标
志向内收,表示肌肉功能
不足,向外扩张,功能亢进 整个图形面积缩小表示麻痹眼
右
左
重合点
同视机画片经机臂的反光镜反射于目镜上(目镜一 般为+6.5-7.00D)光线近乎平行状态 ,故应为视远的 斜视角,但病人的心理作用,常常有调节的存在
同视机诊断眼位检查
检查目的:判断麻痹肌、过强肌;斜视度
定性、定量
检查方法:在第一眼位及各个诊断眼位
上斜度变化,将水平、垂直、旋转斜度
清楚显示出来
Maddox杆法
检查目的:自觉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具备双眼单视功能 结果判断:水平放置马氏杆出现竖向 光线,可判断水平斜度;垂直放置出 现横向光线,可判断垂直斜度
斜视的定量检查
1.角膜映光法
150 300 450
2.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
不能注视
婴幼儿
注视眼
斜视眼
三棱镜加遮盖试验
900
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0
5.双Maddox杆试验 测量旋转偏斜
外 旋
Bagolini线状镜
检查目的:线状镜可检查视网膜对应情 况,可利用线状镜某些特性做旋转斜度 的定性检查 检查方法:在暗室中,眼前放置线状镜 分别注视灯光,并观察光线条的角度变 化
结果判断
内旋斜视:上下对顶角可变为锐角,水平对顶角 为钝角 外旋斜视:上下对顶角可变为钝角,水平对顶角 为锐角
结果判断:眼位偏斜度数最大的方位即为
麻痹肌所在处,或为眼球运动受限明显 处。水平肌的功能状态可在左右注视位 上表现出来,垂直度或旋转度可在左上、 左下、右上、右下位置上表现出来
旋转斜度的定量检查
双马氏杆检查 检查目的:主要用于旋转斜度的定量检 查 检查方法:将2个马氏杆同方向放在试 镜架上并置于二眼前,注视灯光目标 结果判断:若垂直放置双马氏杆,二眼 显示水平光线条如一眼鼻侧线高、颞侧 线低时为内旋,反之为外旋
使之内旋的肌肉为右眼上斜肌,它同时有 下转作用,而右眼的上直肌正常,与上斜 肌的下转力量平衡,若右眼上斜肌麻痹, 则其下转作用不足以对抗右眼的上直肌的 上转作用,使得此时右眼明显上斜
若左眼上直肌麻痹
当头向右肩倾,左眼外旋,主要左眼下斜肌起 作用,下斜肌的次要上转作用与左眼下直肌平衡 拮抗,回避了麻痹的左上直肌的作用。当头向 左肩倾,左眼内旋,左上直肌不敌左眼上斜肌 的下转作用,左眼下斜加重
斜视的检查与操作
病史
眼位偏斜: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部分病人有 时正位,注意力不集中时眼斜或凝视时斜
复视与视混淆:发生眼位偏斜,两眼的视网膜 对应关系发生变化,健眼黄斑与斜眼黄斑外的 视网膜成分对应。
外界同一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非对应点上,被 视中枢感知为两个物像—复视 外界不同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中枢 来不及处理这种变化,感知为两个不同物像重叠在一 起的影像—视混淆
方法:将三棱镜置于注视眼前,用遮盖 板交替遮盖,打破双眼融合,增减棱镜 度数至眼位不动。
目的:为他觉的斜视度定量检查。 向上250及向下250注视的斜角
15 10
对麻痹性斜视查9个诊断眼位的斜视角
三棱镜加Maddox杆法
条 件: 双 眼 单 视
内(隐)斜视
下(隐)斜视
外(隐)斜视
上(隐)斜视
R/L
A.V运动
检查目的:通过大角度上下运动,可考虑同名 肌功能的状况。 检查方法:检查时上下转可超过25 o运动,此 时可发现上下不同的斜度差距。 结果判断:当双上直肌不足或双下斜肌过强时, 可出现“V”症,当双下直肌不足或双上斜肌过 强时,可出现“A”症。
同视机法
客观角:交替熄 灭一眼的注视画 片,至眼球不动 主观斜视角
检查方法:用遮蔽物将一眼盖住
结果判断:遮盖后头位变正,说明为眼性斜颈
遮盖一眼后,一眼视物反而清楚,说明有隐斜。
遮盖后眼位变正,并可外转者,说明外转肌肉 功能尚好
新斯的明试验
检查目的:鉴别眼肌麻痹还是重症肌无力
检查方法: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
10分钟之后观察眼外肌状况一次,连续观察 半小时
斜视的一般检查
假性眼位偏斜
假性内斜视:内眦赘皮、鼻根宽阔、负Kappa 角、黄斑异位、瞳孔间距小于55mm。 假性外斜视:眼间距过宽、正Kappa角、黄斑 异位、瞳孔间距大于70mm。 假性上斜视:面部不对称、下睑退缩、眼眶肿 物、黄斑异位。
异常Kappa角
Kappa角的意义:是视轴(连结注视的结 点与黄斑的线)和瞳孔轴(通过瞳孔中 心垂直于角膜的线)的夹角。临床上根 据瞳孔中心来测定。50以内为生理性。
常用方法
Worth四孔灯
主眼
同视机法
1 . 同时视:
客观斜视角
主观斜视角 (重合点)
正常值:3~+3º
2.
融合
正常的集合范围:25º ~30º ,分开范围:4º ~6º , 垂直分开范围:3º ~6º ,旋转融合范围12º ~20º
3 .立体视
其它立体视检查方法
Titmus偏振光立体图:60”
左
右
右眼上斜肌麻痹
右眼上直肌麻痹
左
右
右眼外直肌麻痹
右眼内直肌麻痹
左 鼻 侧
右眼上直肌麻痹
右 颞 侧
右眼上直肌麻痹 旋
右眼下转、外转、外旋
右眼像上转、内转、内
二、 Hess屏检查 三、同视机九眼位
150
AC/A(调节性辐辏/调节) 比率的测定
调节与辐辏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眼生理功能, 眼进行调节时所伴随的辐辏运动为调节性辐辏, 将其与调节量之比称为AC/A比率,其正常值为 3-5,即1.00D调节引起3-5个三棱镜度辐辏的 意思。
斜视病历的书写格式
视力: 矫正视力:散瞳验光: 主诉:发病年龄: 诱因: 家族史: 斜视特点: 复视特点: 查体:第一眼位: 33cm 6m 右眼注视: -15 L/R1O0 -20 L/R150
0 左眼注视: -15 L/R15 0(间歇) 0 ~ -20 0 L/R20
-20
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 疗
鉴别诊断
①.上直肌麻痹与眶底骨折 ②.上斜肌肌鞘综合征与下斜肌麻痹 ③.眼球后退综合征时,内转受限,可推断外 直肌纤维化。 ④.下直肌的甲状腺相关病(肌源性)和上转 肌麻痹上转受限时为下直肌的甲状腺病,不受 限时为上转肌的功能不足。
遮闭试验
检查目的:
眼性斜颈还是非眼性斜颈
隐斜状态的麻痹性斜视 怀疑婴幼儿外展是否受限
眼底照相检查
正常黄斑中心窝位于视盘颞侧缘外2.5PD视盘下 1/3处,向下移位过多说明有外旋,向上移位则说明 有内旋
歪头试验(Bieschowsky test)
原理:当头位倾斜时,正常人会出现姿势 反射,使两眼的垂直轴始终保持垂直地面
主要用于鉴别上斜肌麻痹和另一眼的上直 肌麻痹
若右眼上斜肌麻痹:当头向右肩倾
2:鉴别偏斜的原因是肌肉麻痹还是
机械牵制因素,或兼而有之
方法:表麻下用镊子夹住角巩缘牵拉眼球于
所需判别的方向(若欲检查鼻侧有无
牵制,应嘱其向颞侧转动眼球。)
结果判断
主动牵拉试验:夹住受限侧,并对抗受累肌的收
缩力量,如收缩力不足,说明肌肉麻痹明显
被动牵拉试验:夹住受限侧角膜缘,并向受累肌 方向运动,如有张力出现,说明对抗肌挛缩或有 机械性限制
辐辏
调节
E
测量AC/A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调节性的内斜视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 种是由未经矫正的远视所引起,其辐辏的增强与 调节过程保持正常的比例关系,即AC/A比率正常。 另一种类型的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辐辏对调节的 反应过强所引起的,调节虽有所增加,但引起辐 辏的量超过两者正常比例,即AC/A比率高。两种 不同类型的斜视对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前者可 以期待在屈光矫正的情况下斜视地以消失,后者 则不能如此期待。对高AC/A的内斜视可使用双光 镜片,还可用缩瞳剂,因为局部睫状肌紧张,可 减少使用中枢性调节,相应减少了调节性辐辏, 内直肌减弱术可以改变AC/A比率。
主要内容
(一)隐斜 (二)内斜视 (三)外斜视 (四) A和V型斜视 (五)非共同性斜视 (六) 病例
隐斜
隐斜 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功能控制的潜在 的眼位偏斜。 任何去融合的方法,均可使之暴露,如单
眼遮盖,被遮盖眼出现眼位偏斜,去遮盖后
偏斜眼立刻恢复正位。
隐斜
临床表现
畏光、阳光下喜闭一眼。视物不能持
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40”
复视的检查
复视有两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前者是人们 建立深度觉、立体视觉的基础。 后者见于各种病变1.神经源性:支配眼外肌 的颅神经受损,如外伤。2 .肌源性:如Grave 病。3 .机械性:如挫伤引起眼外肌水肿。
判断原则:
一般外转肌(外直肌,上、下斜肌)麻痹时, 产生同侧性复视;而内转肌(内直肌、上、下直 肌)麻痹时产生交叉性复视,水平肌产生水平复 视,垂直肌产生垂直复视。根据复像的上述三点, 判断出哪一眼哪条肌麻痹。上转肌麻痹时患眼眼 位低、物像高;下转肌麻痹时患眼眼位高、而所 见物像低。这是由于视网膜成分具有向空间投射 的方向性,外界物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上,视网 膜成分将照它自己固有的方向性向空间投射,这 种功能由高级视觉中枢的结构所决定。
代偿头位
检查目的:发现头位倾斜的类型,协助麻痹性 斜视的诊断。 检查方法:嘱患者保持正常的视物习惯,由检 查者直观望诊。 结果判断: ①面向左右转:为代偿水平肌功能不足。 ②下颏内收或上抬:为代偿垂直斜度的某垂直 肌功能不足。 ③头向某肩倾:为代偿旋转斜视而出现头位向 某肩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