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1 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大篆等1.2 汉字的演变: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1.3 汉字的结构:独体字、合体字、复合字等1.4 练习:识别古代汉字,了解其演变过程第二章:词的构成与分类2.1 词的构成:语素、词根、词缀等2.2 词的分类:实词、虚词、成语、典故等2.3 词的属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4 练习:分析词语构成,掌握词的分类及属性第三章:句子的结构与成分3.1 句子的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3.2 句子的成分: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3.3 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3.4 练习:分析句子结构,判断句子类型第四章:词类活用4.1 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4.2 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时态、体态等4.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4.4 副词活用:副词的程度、范围、时间等4.5 练习:识别词类活用,正确运用词语第五章: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5.1 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声母、韵母、声调等5.2 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义引申等5.3 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等5.4 练习:分析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6.1 文言文的特点:简约、含蓄、典雅6.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标注、翻译、解析6.3 文言文的鉴赏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情感抒发等6.4 练习:阅读文言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第七章:古代文学作品选读7.1 《诗经》:了解古代民风民俗,欣赏古典诗词7.2 《楚辞》:感受楚辞的魅力,理解浪漫主义精神7.3 《论语》:学习儒家思想,领悟人生哲理7.4 练习:选读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第八章: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8.1 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化:汉字、词语、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8.2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等8.3 古代汉语与历史:了解历史人物、事件、制度等8.4 练习:探究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第九章:古汉语词汇的扩展与应用9.1 词汇的扩展:古今词义的变化、新词的产生等9.2 词汇的应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中的词汇运用9.3 词汇的积累:成语、典故、诗词等词汇的积累与运用9.4 练习:扩展古汉语词汇,提高古代文献阅读能力第十章:古代汉语的综合运用10.1 古代汉语写作:文言文、诗词、赋等10.2 古代汉语口语表达:模拟古代场景,进行口语练习10.3 古代汉语与文化传承:通过古代汉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4 练习: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展示古代汉语学习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解析: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是理解古代汉语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郭锡良版的《古代汉语》进行授课,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献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为深入研究古代汉语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2)学会运用古代汉语进行分析、解读文献;(3)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2)运用实例分析,掌握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古代汉语在文献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学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汉语的基本语音特点;(2)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3)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4)古代汉语在文献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和规律;(2)古代汉语词汇的引申和假借;(3)古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复杂用法;(4)古代文献的解读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对比分析法: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3. 实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献,展示古代汉语的应用;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5.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章:古代汉语概述(1)古代汉语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3)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1)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2)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和规律;(3)古代汉语音韵的文献资料。

3. 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2)古代汉语词汇的引申和假借;(3)古代汉语词汇的分类和特点。

古现汉大纲

古现汉大纲

古代汉语课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本课程系统讲授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等知识,精讲若干有代表性的古代范文,并结合大量篇目的自读,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教材: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三册,商务印出馆)一、总指导思想古代汉语课是以汉语文言文和古代汉语的有关知识为教学和研究内容的课程,是中文基地班的基础课。

文言文的阅读和古代汉语的有关知识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工具和钥匙。

基地班的全体同学,无论将来的专业特长是什么,都必须掌握这个工具,对其中一些将来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同学来说,这门课尤为重要。

基地班的学生知识面较广,领悟能力较强,因此对他们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为把他们培养成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中学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至少能熟练准确地阅读中等难度的文言文,并对古汉语的词汇、语法、文字、音韵、修辞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会使用常见的有关工具书,为他们从事古代历史、文学和传统文化各领域的学习研究打下语言方面的基础。

三、教学时间周四学时,两学期,安排在第二学年。

四、教材及处理以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为基本教材,根据基地班学生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对教材做如下处理:1.把部分文选、每单元后的“常用词举例”、古代文化常识及“古汉语常识”中的部分内容作为课后学生阅读内容,教师只做简单的辅导答疑;2.有计划地系统补充文字、音韵、训诂、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内容,适当增加理论深度。

五、具体内容安排1.绪论(4学时)(1)古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2)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和方法2.工具书及使用方法(8学时) (1)工具书的功能和分类(2)工具书的查法(检索法) (3)查音形义的工具书(4)查语词典故的工具书(5)查虚词的工具书(6)其它工具书(各种引得等)3.汉字篇(6学时) (1)文字的性质(2)汉字的形体流变(3)六书与汉字的形体结构(4)汉字的部首(5)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4.词汇篇(8学时) (1)古汉语词汇的一般知识(2)词义的发展与演变(3)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5.语法篇(8学时) (1)古汉语的词类及词类活用(2)古汉语的语序特点(3)古汉语的判断句(4)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5)虚词和词头、词尾6.修辞篇(6学时) (1)学习古汉语修辞的目的(2)古汉语的几种修辞格7.音韵篇(8学时) (1)语音的分期与音韵学术语简释(2)现代音、近代音、中古音的异同(3)上音概说(4)古书的音读和音韵学的功用8.古书的注解(8学时) (1)为什么要读古注(2)古人注书概况(3)古书注解的体例和术语(4)对古注的态度9.古书的句读与文言文的翻译(8学时) (1)句读与学习句读的重要性(2)正确句读的标准(3)句读错误举例(4)文言文翻译的标准(5)文言文翻译的方式10.古代的文体(6学时) (1)文体和文体划分的标准(2)骈体文(3)辞赋(4)散文11.诗词格律(6学时) (1)诗歌形式发展简述(2)格律诗的形式特点(3)词律(以上通论部分)△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之战吕相绝秦△句践灭吴△范睢说秦王燕昭王求士△陈涉起义孙膑△韩信破赵之战汲黯△张骞传△华佗传△《张中丞传》后叙△谏逐客书论贵粟疏△报任安书答李翊书△戊午上高宗封事△艺文志、诸子略△典论论文△封建论△原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小国寡民△谋攻△兼爱(上)△逍遥游△秋水△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天论△历山之农者侵畔△五蠹△去私△登大雷岸与妹子△滕王阁序△离骚△风赋△别赋△关雎△氓△七月△采薇△生民△东门行△观沧海△赠白马王彪△咏史△饮酒△蜀道难△北征△杜陵叟△荔支叹△送杜水府之任蜀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瞑△旅夜书怀△登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安定城楼△新城道中△鹿柴△夜宿山寺△柳桥晚眺△古从军行(王昌龄)△山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菩萨蛮(小山重叠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兰陵王(柳阴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以上文选部分)六、参考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南开大学编《古代汉语读本》(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朱振家主编《古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周秉钧著《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殷孟伦等著《古汉语简论》(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提纲讲义1




2、《经传释词》(同上) 3、《词诠》(同上) 4、《古书虚字集释》(同上)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2、《经传释词子书为辅。全书按古声 母发音部位排列,共10卷。体例严密,引 证广博,解说详备。借助同音假借的原理 说明虚词的意义。对语法研究很有启发。 分类不科学,收字太少。


9、亦声(名词解释,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例 字) 汉字中合体字的义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这个音义相兼的部分叫作亦声。例如:坪, 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



B、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六种常见结构形式(熟悉并能举例)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声外形 内形外声



5、《诗词曲语词汇释》(同上) 近代人张相著。主要收录唐宋元明时期的诗 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共收录单字、词语537项。 基本体例为:每条按照先诗后词再曲的顺序,采 用诗词曲自证或互证的方法。引证相当丰富,推 考缜密。但是,有语词失收、溯源失考等问题。 划地:怎的、只是;倒断:了断;坐来:本来; 脱空:故弄玄虚;吩咐:交付;左右:总之;赤 紧:当真;使数:奴仆。 情受、年时、来、闪、折、夜来、攲
3、古代汉语: 五四以前,汉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作 古代汉语。 4、小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二、古代汉语常识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 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 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 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 传释词》、《词诠》;“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 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 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汉语学习中的地位。

介绍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材的特点和结构。

1.2 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

1.3 学习方法指导提出古代汉语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强调积累词汇和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第二章:语音2.1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讲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分析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和变化规律。

2.2 古代汉语的音韵学基础介绍音韵学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分析古代汉语的韵书和韵律。

2.3 语音变化及其影响讲解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过程及其对文言文阅读的影响。

分析常见语音变化现象和对应规律。

第三章:词汇3.1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特点讲解古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构成方式。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2 词义的变化和引申讲解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和引申方式。

分析常见词义变化和引申现象。

3.3 词汇学习和积累的方法提出古代汉语词汇学习和积累的基本方法。

强调词汇学习和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第四章:语法4.1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讲解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和成分。

分析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点。

4.2 古代汉语的词类和活用讲解古代汉语的词类及其活用方式。

分析常见词类活用的例子和规律。

4.3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讲解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和结构。

分析常见的特殊句式和其运用。

第五章:阅读实践5.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强调阅读实践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提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

5.2 古代汉语文献的选择和阅读推荐适合初学者的古代汉语文献。

指导如何进行有效地阅读和理解。

5.3 阅读实践的技巧和方法讲解阅读实践的技巧和方法。

分析如何把握文献的主题和内容。

第六章:文选阅读与分析6.1 文选阅读的重要性强调文选阅读对于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提出文选阅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2 文选解析的方法和技巧讲解文选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 欢迎访问新乡学院文学院!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 欢迎访问新乡学院文学院!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 021*******课程名称:古代汉语学时/学分:96/6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汉语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核心课、必修课。

2. 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工具性特征。

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精读一定数量的文选,了解作者、文献等相关常识,掌握汉字构造、形体演变的知识,熟悉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造字原理以及古今词义的变化,掌握古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第二,使学生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主要内容、编排方式和使用方法,学会快速准确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这门课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利用专业工具书进行文献检索,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教会学生利用工具书检索资料、分析相关语言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为后续的文字学、训诂学等分支学科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检索工具书等,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方法上加强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理解古代汉语的分期问题,掌握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进度安排,理解古代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差异,掌握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方法。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一、教案总述1. 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版)2.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实例分析法。

4. 教学内容:涵盖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二、第一章:古代汉语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定义及特点b.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c. 古代汉语研究与教学的意义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

三、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及其变化。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b. 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规律c. 常见字词的读音辨析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四、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分类b. 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规律c. 常见词汇的用法和含义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五、第四章:古代汉语语法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及其特点。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词类和词性b. 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c. 古代汉语的语法变化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

六、第五章:古代汉语修辞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修辞的手法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修辞的分类和手法b. 古代汉语修辞的作用和效果c. 典型修辞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七、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b.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c. 经典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和欣赏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实例分析法。

八、第七章:古代汉语文献检索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文献的种类和特点b. 古代汉语文献的检索策略c. 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和引用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锡良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

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

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

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

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

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

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

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

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

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

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

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七、教学方法文选与古代汉语常识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与知识。

有条件的要制作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八、大纲编制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制定。

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文选一、文选是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材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

二、教材中的文选,是从大量古代文献中选择出来的典范作品。

编选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同时又注意与古代汉语常识密切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文选,认识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中的文选编成若干单元,与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相配合。

四、文选的讲授应以字、词、句的解说分析为主,并结合古代汉语常识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选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讲授篇目,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示范性,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一部分为自学篇目,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文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桃花源记》《巫山、巫峡》《王子坊》《蓝田县丞厅壁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庐山草堂记》《岳阳楼记》《大龙湫记》《游天都》《传是楼记》第二单元文选《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吕相绝秦》《子产论尹何为邑》《晏婴论季世》《句践灭吴》《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燕昭王求士》《鸿门宴》《陈涉起义》《孙膑》《韩信破赵之战》《汲黯》《西门豹治邺》《张骞传》(节录)《华佗传》(节录)《肥水之战》《〈张中丞传〉后叙》第三单元文选《谏逐客书》《论贵粟疏》《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同学一首别子固》《戊午上高宗封事》《艺文志·诸子略》(节录)《知实》(节录)《典论·论文》《神灭论》(节录)《送孟东野序》《封建论》《留侯论》《〈读史方舆纪要〉总叙》《原臣》第四单元文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小国寡民》《谋功》《兼爱》(上)《逍遥游》(节录)《秋水》(节录)《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劝学》(节录)《天论》(节录)《历山之农者侵畔》《五蠹》(节录)《去私》第五单元文选《登大雷岸与妹书》《情采》《与朱元思书》《〈文选〉序》《滕王阁序》《离骚》(节录)《湘夫人》《哀郢》《风赋》《七发》(节录)《刺世疾邪赋》《归去来兮辞》《别赋》《敌戒》《陋室铭》《赤壁赋》第六单元文选《关雎》(周南)《静女》(邶风)《氓》(卫风)《伐檀》(魏风)《蒹葭》(秦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十月之交》(小雅)《生民》(大雅)《噫嘻》(周颂)汉魏六朝诗:《东门行》《焦仲卿妻》(并序)《行行重行行》《观沧海》《赠白马王彪》(并序)《咏史》(郁郁涧底松)《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拟行路难》(对案)《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唐宋古体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燕歌行》《北征》《岁晏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调张籍》《杜陵叟》《琵琶行》(并序)《雁门太守行》《荔支叹》《长歌行》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渡荆门送别》《旅夜书怀》《商山早行》《晚晴》《孤桐》七言律诗:《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阁夜》《登高》《登柳州城楼寄四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安定城楼》《新城道中》《夜泊水村》《余年四十六感怀》五言绝句:《鹿柴》《夜宿山寺》《鹧鸪词》《塞下曲》(之一)《江雪》《柳桥晚眺》七言绝句:《从军行》(其四)《峨眉山月歌》《邯郸冬至夜思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赤壁》《山行》词:《渔歌子》(西塞山前)《菩萨蛮》(小山重叠)《浣溪沙》(五里竿头)《虞美人》(春花秋月)《浣溪沙》(一曲新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城子》(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兰陵王》(柳阴直)《渔家傲》(天接云涛)《武陵春》(风住尘香)《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诉衷情》(当年万里)《摸鱼儿》(更能消)《祝英台近》(宝钗分)《破阵子》(醉里挑灯)《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第二部分古代汉语常识一、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是从古代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不仅是研究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工具,还能够指导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文言文语句的含义。

二、讲授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这些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利用这些知识与理论分析、研究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讲授内容,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材中语言理论范围内的内容,如文字、词汇、语法、古注知识、音韵、修辞、工具书等。

另一部分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材中与学习古代汉语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代的姓氏名号、职官、地理、历法、文体知识等。

绪论(讲授内容)一、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1、“古代汉语”概念2、文言和古白话3、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言语言二、古代汉语课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培养文言文教学能力4、培养分析研究汉语问题的能力三、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1、“五四”以前:死记硬背2、“五四”以后:系统学习古代汉语知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一)怎样查字典辞书(讲授内容)一、查检字音和字义1、汉语字词典排列汉字的方法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号码排列2、常用的查字音和字义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体例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汉语大字典》二、查检词语和典故1、《辞源》《辞海》的编撰2、《辞源》《辞海》的修订三、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诗词曲语词汇释》(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讲授内容)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1、“六书”的产生、性质、名称、次第2、“六书”解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六种结构2、部首三、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异体字、繁简字1、汉字的形体演变篆书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隶书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古文字今文字2、异体字异体字的分类异体字形体的差异不能视为异体字的三种字3、繁简字简化汉字的方法同音代替的简化字(三)古今词义的异同(讲授内容)一、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扩大菜睡2、词义缩小宫瓦3、词义转移暂汤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褒贬不同复辟爪牙锻炼谤2、轻重不同诛感激(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讲授内容)一、词的本义1、本义的定义2、探求词的本义二、词的引申义1、直接引申义2、间接引申义三、考察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问题1、音变2、形变(五)词类的活用(讲授内容)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三、名词用如动词1、普通名词用如动词2、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2、表示工具或依据3、表示对人的态度4、表示比喻五、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7、名词用“而”连接时(六)古代汉语的词序(讲授内容)一、宾语前置问题1、疑问代词作宾语如何若何奈何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3、宾语用代词复指惟(唯)……是(之)……是(此)之谓二、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1、古今的差异2、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方法(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讲授内容)一、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1、古今汉语判断句的不同2、“者”、“也”的性质与作用3、古汉语否定判断二、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性质和作用1、“是”的性质和作用2、“是”演变为判断词三、古代汉语判断句中“为、维、乃、即”的词性和作用四、判断句的活用(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讲授内容)一、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差别二、古汉语的被动句式1、“于”字被动句2、“为”字被动句(为……所……)3、“见”字被动句(见……于……)4、“被”字被动句(九)副词(讲授内容)一、程度副词少稍颇二、范围副词但徒特第(弟)直独仅三、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四、情态副词且固盖五、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未尝非否六、谦敬副词情幸谨敬惠辱窃忝猥(十)代词(讲授内容)一、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3、第三人称代词其之4、古汉语人称复数表示法侪曹属辈5、谦称与尊称寡人臣妾仆愚子君公先生足下大王二、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此是斯兹2、远指代词彼夫3、泛指代词之4、特指代词其5、作谓语的指示代词然尔6、特殊的指示代词焉三、疑问代词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孰与)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四、无定代词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五、辅助性代词“者”或“所”1、者2、所(所……者所以)(十一)介词、连词(讲授内容)一、介词1、于(於、乎)2、以3、为二、连词1、与2、而3、则然则4、虽虽然5、然然则6、之(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讲授内容)一、语气词1、句尾语气词也矣乎与(欤)邪(耶)哉夫2、句尾语气词的连用3、句首和句中语气词夫惟(维、唯)其也二、词头、词尾1、词头有其言于薄2、词尾然如尔若(十三)古代的姓氏和名号(自学内容)(十四)古代的职官(自学内容)(十五)古代的地理(自学内容)(十六)古代的历法(自学内容)(十七)古汉语常用工具书(讲授内容)一、《说文解字》1、《说文解字》的成书、体例2、《说文解字》的研究二、《经籍籑诂》1、《经籍籑诂》的内容2、《经籍籑诂》的体例三、《佩文韵赋》1、《佩文韵赋》的内容2、《佩文韵赋》的作用四、《十三经索引》1、《十三经索引》的内容2、《十三经索引》的作用五、《中国人名大辞典》1、《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内容2、《中国人名大辞典》的作用六、《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1、《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内容2、《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作用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内容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作用八、《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1、《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的内容2、《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的作用九、《四库全书总目》1、《四库全书总目》的内容2、《四库全书总目》的作用(十八)古书的注解(讲授内容)一、古书注解的概况和体例1、汉代的注释传笺2、唐代的注释疏正义《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3、宋代的注释朱熹4、清代的注释衍文脱文二、旧注的常用术语1、曰为谓之2、谓3、貌之貌4、犹5、之言之为言6、读曰读为读若读如(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讲授内容)一、古代的句读二、标点古文的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讲授内容)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二、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二十一)古代的文体(自学内容)(二十二)骈体文的构成(自学内容)(二十三)辞赋的构成(自学内容)(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讲授内容)一、引用1、引言引事引文2、明引暗引二、譬喻1、明喻隐喻2、博喻三、代称1、代称与譬喻的不同2、代称的分类四、并提1、并提的构成2、如何评价并提这种修辞方式五、互文1、互文的构成2、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六、夸饰七、倒置1、倒置与倒装的不同2、倒置的构成八、委婉1、避粗俗2、避忌讳3、避冒犯4、交际辞令九、省略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或兼语3、省略述语4、“曰”字省略(二十五)古今语音的异同(讲授内容)一、韵母的差别1、韵脚字和叶音说2、叠韵联绵词二、声母的差别1、双声联绵词2、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守温)三、声调的差异平上去入(二十六)上古音简说(讲授内容)一、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现代音二、上古的韵部研究1、陈第批评叶音说2、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上古韵部3、谐声偏旁在研究上古韵部中的作用4、古韵十一类三十部三、上古的声母研究1、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2、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3、章炳麟的“娘日二母归泥说”4、黄侃的古无正齿音5、增运乾古无喻母四、上古的声调研究(二十七)古书的读音问题(讲授内容)一、假借问题1、假借的实质2、两种假借情况无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3、朗读古文如何读假借字二、破读问题1、破读产生的原因2、破读的规律3、朗读古文如何读破读字三、特殊读音问题1、古书中的特殊读音2、朗读古文如何读有特殊读音的字(二十八)诗律(讲授内容)一、句数律诗律绝长律二、押韵1、近体诗押韵的规则2、平水韵三、平仄1、近体诗诗句平仄的规则粘对2、拗救问题四、对仗1、近体诗的对仗要求2、近体诗特有的对仗借对流水对五、近体诗的句法活用错位省略紧缩(二十八)词律(讲授内容)一、词调、词牌和词谱二、词的用韵1、词韵2、词用韵的三种情况三、词的平仄1、词的平仄与诗的平仄的不同2、词的平仄句式四、词的对仗1、词的对仗与诗的对仗的不同2、扇面对第三部分词义分析举例一、词义分析举例均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师不在课堂上讲授,但要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