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诗文添文采
巧用诗词添文采

2 1 2 3 0 0 )
、
积 累
苏东坡曾说 : “ 博观而约取 , 厚积而薄发 。” 新课程标准 中 明确 提 出 : 诵读古代诗词 , 有 意识 地 在 积 累 、 感 悟 和运 用 中 , 提 高 欣 赏 品 味 和 审 美 情 趣 。由此 可 见 , 古 诗 词 的积 累 是 运 用 的 基 础 。积 累 要 讲 究 方 法 : 1 . 用 积 累卡 片 。学 生 可 以 自 己制 作 , 也 可 以去 文 具 店 购 买, 但 要 便 于随 身 携 带 和 保 存 。 教师 可 以指 导 学 生 对 已经 学 习 过的古诗词进行分类积累 , 例 如可以按照写人 、 叙事 、 写景 、 抒 情等分类。也可以更加细化地分类 . 如 写 景 的诗 句 . 按 季 节 有 春夏秋冬 , 按景物有风霜雨雪 、 花草树木等 ; 如抒情的诗句 , 有 思乡情 、 爱 国情 、 亲情 、 爱情 、 友 情 等 。 古诗 词 积 累 卡 片 的 好 处 是 学 生携 带 方 便 , 可 以利 用 下 课 时 间 背 诵 , 而且 学 生 可 以 随 时 将看到的好诗句分类记载 , 积少成多。 2 . 运 用 积 累 本 。学 生 准 备 一 本 厚 点 儿 的 精美 练 习本 。 每 学 期 由学 生 自己 选 择 一 位 古 代 诗 人 ,准 备一 本这 位 诗 人 的 作 品 集, 可 以通 过 网 络 、 报纸 杂志 等方式 , 研 究他 的作 品 , 分 类 汇 总。 如 李 清 照 可 以分 成 生 平 简 介 、 文风介绍 、 代表 作 品 、 名 言 赏 析 等栏 目。这 样 , 学 生 不 仅 对 李 清 照有 了 全 面 系 统 的 认 识 , 而 且 锻 炼 了搜 集 、 整理信息的能力。 3 . 自办手 抄 报 教 师 可 以 在前 面 两种 积 累 的基 础 上 . 围绕 些主题创办 “ 走 进 山 水 田园 诗 人 ” 、 “ 边塞诗 人的胸怀 ” 等 手 抄报 , 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词 , 增 强 自豪 感 。 二、 赏 析 当学 生 有 了一 定积 累 后 ,我 们 要 思 考 如 何 将 古 诗 词 和作 文教 学 衔 接 起 来 , 最 好 的 方 法 是 找 一 些 范 文欣 赏 。 首 先 让 学生 搜 集 一 些 在 古 诗 词 运 用 方 面 比较 优 秀 的 文 章 。特 别 是 名 家名 篇、 历届 巾考 巾的满分 作文 等 。 欣 赏文 句 、 片段 , 并 作 点 评 批 注 。然 后 将 学 生 分 成 学 习 小 组 , 利用课堂时 间 . 先 小 组 交 流讨 论, 每 组 推 选 优 秀 的文 章 和 精 彩 的 批 注 , 再上讲 台交流 。 这 样 能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探 究 的积 极 性 。 教 师要 选 择 典 型范 文。 带 领 学 生 一起 感 受 。 例 如 有 一 节 课 我 选 择 了 这 段 文 字 让学 生欣 赏 : 唐 人眼 中的花 , 妩 媚而浓烈 。 “ 日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水绿 如蓝 。 ” 那 里落英 缤纷 , 很美。 宋 人眼 中的花 , 伊 人憔悴 . “ 泪 眼问花 仡不语 , 乱 红飞过 秋千 去。 ” 那里 的花 烛照 红妆 , 红瘦 绿肥 , 很 美 。清 人 眼 中 的 花 , 飘 零流水 , “ 花 谢 花 飞 花 满 天, 红 消 香断 有谁 怜 ?” 那 里 的花 , 游丝无 力 , 楚 楚 动人 , 也
2022高考作文技巧-巧用诗词增添文采

2022高考作文技巧:巧用诗词增添文采在作文中善用诗歌的方法有很多,比方巧用诗歌拟出题目,或者用作题注,或者用诗歌故事和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边肖巧妙地运用诗歌来增加文采。
欢送阅读。
纵观中国历年来的优秀作文,不难发现,精彩的语言和深刻的文化思维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巧用诗词,用诗词装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增加文章的文化厚度。
在作文中善用诗歌的方法有很多,比方巧用诗歌拟出题目,或者用作题注,或者用诗歌故事和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如何用诗歌在文章的段落中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专注题目,发散思维,搜索相关诗词,比照写作。
例如,下面关于“生活〞主题的段落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来解释“生活〞:人生就是龚自珍对“落红不是无情之物,化为春泥保花〞的执着;人生是文天祥“自古未死,心存羞光〞的高洁精神;生活是苏东坡《任平生风波》的超脱和豁达;人生是杜甫“花瓣已落尽似泪,孤鸟已吟悲凉〞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的直接引用让我们深情地感受到这四位诗人的形象,写作的排比显示出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得文章的文采“跃上纸面〞。
另一个例子是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唯有河上清风,山中明月,是耳之声,目之色不尽。
是造物主无止境的占有,我和儿子是相容的。
〞这个月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的祝福。
“从花丛中的一壶酒里,我单独喝了下去。
我身边没有人。
直到,我举起我的杯子,我请求明月,把我的影子带给我,让我们三个。
〞月亮是我们的知心朋友,每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都会和我们说话。
“这么亮的微光在我的床脚,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我抬起头来看,发现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
〞月亮是流浪者思念家乡的一杯苦茶。
“生生世世无限,江悦年年貌相似。
不知江悦在等谁,却见长江送水。
〞月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人生的又一良药。
对诗歌的引用和评价,让我们将作者对诗歌的分析、欣赏和理解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让千古明月高悬于我们的上空,让我们思考百年前和千年前古人的梦境,让文章具有深刻的文化思考。
巧用诗词出华章

巧用诗词出华章写作教学0529 1035巧用诗词出华章“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作文时借用古诗文可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韵味。
这无疑是考场作文创新与出彩的一条捷径。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作文增辉添彩呢?一、巧引诗词为文题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词,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传情达意的目的。
如文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在形象地说明情感与理智的关系的同时也流露出其中深刻的蕴意,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巧用诗词开妙篇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能够使文章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老师立刻窥到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就足矣。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不也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叶纷飞的秋景。
开篇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而引出对落叶的联想,再援引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一开篇就使文章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三、妙用诗词创佳境古诗词大多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营造意境,拨动读者的心弦,因此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不但能借他人之笔写我之性灵而且可以增添文章的神韵。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片段: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浓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那里落英缤纷,很美。
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那里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
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人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巧引诗文添文采

枝独秀 , 给人 一种清 新的感觉 , 而获得读 者的青 从
睐。
典雅优 美 的古诗文充 实 了“ 寂寞” 内涵 , 寂 的 在“
寞” 中融入 了勇气 、 坚强 、 坦荡 、 闲、 悠 畅快 、 私与高 无 尚。字里 行 间渗透着 小作者 浓浓 的哲思 ,更将 作者
如 作文 《 注我们 的家》 作 者巧妙 地将 马致远 关 ,
人 一见 钟情 ; 又如 清风 扑面 , 让人 心荡神 驰 。在文章 开 头恰 当地 引用 诗文名旬 , 引出话题 , 可开篇立 可 也
意, 能产生 “ 成 曲调 先有情 ” 未 的先 声夺人 的效果 。
一
例如 作文 《 寻找 快乐 , 精彩 人生》 开头 :漫 步 的 “
于秋 日落 叶徐徐 飘下 的小 径上 , 禁吟 了一 句 : 无 不 ‘ 边落 叶萧 萧下 , 不尽愁 绪滚滚 来 。 慨 叹落 叶 的悲哀 ’
与 不幸 。 实 , 叶的 生命 或许 就是 这样 , 求得 春 其 落 只
日繁茂枝 头 、 日落 英缤 纷 。换个 思维方 式 , 自珍 秋 龚 曾说过 ‘ 落红不 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 更护 花 ’我们 应 ,
该欣 喜 , 受落 英缤纷 的秋 景 。 这个 开头 由情景 入 享 ” 手, 化用杜甫 的“ 无边落木萧萧 下, 不尽长 江滚 滚来” , 自然 引出对落 叶的联想 , 后再 引用龚 自珍 的名句 , 然
的时候独 自远行 ’ 的勇气 ; 寞是 ‘ 寂 咬定青 山不放松 ’
的坚 强 ; 寞是真 正的孤独 者 ‘ 寂 质本 洁来还 洁去 ’ 的 坦 荡 ; 寞是 ‘ 寂 问君何 能尔 , 心远地 自偏 ’ 的悠 闲; 寂
“ 题好 一半 文” 好 的标题 , 如美 女姣容 , , 犹 让人 顿生
巧用诗文增文采

巧用古典诗文增添文章文采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
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加强古诗文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古诗文教学历来提倡诵读,诵读不仅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知识最主要的手段,而积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除了重诵读,重积累外,我们还应该重视运用。
下面我就如何把古诗文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语言讲究文采,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采,又有丰厚的内蕴。
从2002年到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满文化底蕴的文章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2005年四川省公开的满分作文中,底蕴类作文占了大半。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呢?巧妙运用古诗文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就越多。
巧妙地运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文章标题,能使作文题目一枝独秀,靓丽夺目,扣住读者的心弦,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可直接引用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可巧妙化用名句,如《莫把情云遮慧眼》(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怎一个“情”字了得》(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诗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忙兮忙兮奈若何》(200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2、以名句作题记,导引全文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正文前,自拟的凝练的句子或引用的名言警句,它独立成段,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或揭示其主旨,起引导全文的作用。
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既可以起到点题、揭示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又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成为一大亮点。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_写作技巧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_写作技巧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作者/方英霞古诗文名句是一座丰厚多彩的作文素材库,聪明的你若能将它们巧妙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那么,如何巧妙的移植古诗名句入文呢?一、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
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
如:“一个名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009年山东潍坊中考一满分作文《伸出自己的手》片段)小作者巧妙借用这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
”(2009年湖北武汉中考一满分作文《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片段)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
如:“隆冬时节,雪花纷飞。
到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
‘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冬天是寒冷的;‘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冬天是肃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是孤独的。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但冬天的脚步无论如何也无法束缚人的情致。
因为冬藏的万物也许正酝酿着春天的梦想,它们心中有个不变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09年江苏徐州中考一满分作文《走进四季》片段)巧妙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突出了冬景的特征,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抒发对四季的热爱,更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高考作文高分秘诀:巧用诗词添文采

高考作文高分秘诀:巧用诗词添文采导读:【巧用诗词添文采】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比如下面这些语段: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
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
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
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
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巧借梅花一脉香——作文中明引诗词添文采

文化 的重 要地位 。但教师 教、学生学这 些诗词名篇 时若只 诗 词 名 句在 字 里 行 间 增添 文 采 , 成为 文 章 的 一个 亮 点 。
定 位 于 诗 词 鉴 赏 和 背 诵 默 写 ,则 是 大 大 浪 费 和 忽 视 这 笔 财 富 的价 值 , 因 为 应 该 把 它 融 入 到 写 作 这 一 广 阔天 地 , 让 它 发 挥 更 大 的 作 用 。教 师 作 文 教 学 时 引 导 学 生 从 浩 瀚 的 传 统 明 引诗 词 添 文采 ,可 以在 文 章 的 不 同位 置 体 现 :
词……, 留下 了灿 烂的艺术瑰 宝。教育部新颁 布 的语文课 别 嵌 入 文 章 中一 句 话 的 不 同位 置 , 从 而 使 语 言 灵 活 生 动 。
程 标 准 中 明 确 规 定 学 生 要 “ 读 古 代 诗 词 ,有 意 识 地 积 暗 引 和 嵌 引 要 求 熟 背 众 多 诗 词 , 并 具 有 一 定 的 综 合 运 用 能 诵 累 、 感 悟 和 运 用 ,提 高 自 己的 欣 赏 品位 和 审 美 情 趣 。 ” 在 力 , 才 能 恰 到好 处 地 将 诗 词 引入 , 让 文 章 流 光 溢 彩 。最 简 高 考 背 景 下 的 诗 词 鉴 赏题 和 名 句 名 篇 默 写 题 也 可 看 出 诗 词 单 而 直 接 的 莫过 于 明 引 , 即直 接 把 诗 词 引用 到 文 章 中 , 让
虽 然 你 没 有 明确 地 表 明 自己 的 观 点 ,但 能 从 字 里 行 间揣 摩 对 这 个 社 会 缺 乏 诚 信 显 得 几 多无 奈 和 伤 感 , 同 时 也 给 人 以
到你 的感情 ,是赞成 的,还 是否定 的。正确的情感意 向应 启发应 该 流 露 出对 “ 、善 、 美 ” 的 赞 颂 , 对 真 “ 、 丑 、恶 ” 的 鞭 挞 ,应 该 有 强 烈 的 社会 责 任 感 ,不 能 假 冷 眼 看 世 界 , 正 确 把 握 好 揭 露 黑 暗 和 歌 颂 光 明 的关 系 , 文 章 最 好 给 人 一 个 光 明 的 “ 巴 ” 。在 这 里 笔 者 也 给 大 家 举 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引诗文添文采
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这里的“文”即“文采”。
优美的语言毫无疑问是作文的一道风景。
然而,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语言表达往往存在着词汇贫乏、句不达意、平淡乏味等问题。
究其原因,与平时语言材料的积累不无关系。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如果同学们平时多诵读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你会发现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忧愤。
这些久经岁月磨练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诗文名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如果在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引用,可使文章文辞优美、摇曳多姿;或一枝独秀,或先声夺人,或余音绕梁,或意蕴丰厚,或光彩动人。
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读者了解文章的窗口。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犹如美女姣容,让人顿生怜爱之感;犹如一壶好茶,香醇可口。
如以凝练隽永的诗文名句为题,能使文章神采奕奕、魅力四射,能让自己的文题一枝独秀,给人一种“红杏出墙”的感觉,从而获得读者的青睐。
例如:《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通讯,大小标题全部引用古诗文名句:《映日荷花别样红——响水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纪实》(大标题)、《问渠哪得清如许》(小标题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标题二)、《小荷才露尖尖角》(小标题三)、《日出江花红胜火》(小标题四)。
作者巧妙地运用唐宋名家的诗词作标题,不仅吸引人,给人以“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觉,更为文章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
再如:一考生在以《关注我们的家》为题的作文中,巧妙地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写秋景的名句做小标题,来表现“还老鸦一片美丽的葱绿吧”、“还小河一片澄清吧”、“还老马那片乐土吧”的内容,用这些诗句表达出对绿色环境的向往与召唤,极具丰富的表现力,也引起了读者的反思与共鸣,直逼读者的眼睛。
立意: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漪老师曾说过:“文章的光彩在于思想的闪光。
”的确,意高则文胜,作文立意要求新、求美,坦露冰清玉洁的心灵,表现光辉灿烂的思想。
古诗文名句,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高度的语言技巧及深刻的哲理性而经久不衰、言垂千古。
如在文章立意时适当地加以引用,则可以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立意高远。
不妨以学生习作《寂寞》中的点明主旨的语段为例:“寂寞到底是什么啊?寂寞是‘将在不知道时候的独自远行’的勇气;寂寞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寂寞是真正的孤独者‘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坦荡;寂寞是‘问君能何尔,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寂寞是青年一代独享‘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的畅快;寂寞更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与高尚。
”
典雅优美的古诗文充实了“寂寞”的内涵,在“寂寞”中融入了勇气、坚强、坦荡、休闲、畅快、无私与高尚。
字里行间渗透着小作者浓浓的哲思,更将作者的“冰清玉洁”的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
开篇: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意思是说,好的开头要像爆竹骤响,惊人魂魄,能紧紧抓住读者,使之欲罢不能。
的确,好的开头,如朝花含露,让人一见钟情,又如清风扑面,让人意荡神驰。
在开头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可引出话题,或开篇立意,能产生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声夺人的效果。
例如:学生习作《生命的颜色》是这样开头的:“‘只恐汉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着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粗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位宋代词人笔下的名句,形象而凝练地告诉我们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再如:一考生作文《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反映的是文章结尾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思考,给人以遐想。
古诗文名句具有含蓄典雅、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如果恰当地引用作结,可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产生余音袅袅、不绝缕缕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最后的“媚眼”。
如:一考生作文《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结尾:“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
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风景这边独好’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洒脱。
”诗句的引用,从四个角度讲述了“经历风雨”的意义,
即能拥有“超然、自信、傲骨、洒脱”,丰富人生的哲理如此道出,如余音绕梁,韵味无穷。
再如:《幸福是什么》一文,作者在叙述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之后,由感而发:“我终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原来‘幸福’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就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忆。
”小作者引用这些诗句,不仅全方位地诠释了幸福的含义,有力地收束了全文,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
语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读者对你文章的评价。
而精当地运用古诗文名句,则能让文章的语言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采,又有丰厚的内涵。
古诗文名句凝练典雅、言简意赅,而且常用对偶、对比、夸张、顶真等修辞手法,又常用动静互衬、借景抒情、渲染烘托等写作技巧,如在文中大量引用,可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思想底蕴和文化韵味,更使文章的语言典雅优美、含蓄隽永,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玲珑剔透,光彩动人。
如:在作文《江山如此多娇》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作者以引用诗词名句的形式,列举出祖国的名山大川,远胜一句枯燥的叙述——“我喜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长江黄河,还有泰山庐山等等”,而且形成排比的气势,如水银泄地,一气贯之,为文章顿增几份“秀色”。
总之,巧妙运用古诗文名句会使我们的作文更有文采。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学生平时多积累一些古诗文名句,掌握一些巧用古诗文名句的方法,写作时能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