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课件(共30张PPT)

卷轴羊皮书
用小羊皮或牛皮研发出了羊皮纸,又薄又结实并 且可两面书写,做成卷轴或折叠成册籍。
深入探究
走向世界的中国书籍设计
12-15世纪 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诞生印刷技术
20世纪初
中国书籍设计进入新时期,书籍设计语言变得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
书籍设计艺术出现了新 的发展,并为当代中国书 籍艺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课堂总结
本节课探讨学习书籍设计相关内容,并了解欣 赏了中国古籍设计的演变过程及国外书籍设计的变 化过程。中国书籍走向世界引发的新发展及新时期 ,促使书籍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课后有时间多 搜集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学习的书籍设计其美在哪及 设计都有哪些更新的变化。
课堂交损坏
美化书籍外观,吸引读者视线
宣传介绍书籍内容,引领更多人阅读
简册 在竹片或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
条货绳索连缀起来,自左向右卷存放。
叶子
是指用一张张纸摺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 纸,再用绳子捆扎,后演变成为册页的形式。
卷轴装
书写后轴而卷,为方便检索,在轴头上挂上 写明书名和卷数的“签”
书林漫步
问题追踪:
你对书籍的了解有多少?
你知道中国最早的书籍形式是什么吗?
中国的古书籍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 天的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新知讲解
什么是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
又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指一本 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形成 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狭义则单指书 的封面设计。
与雕版印刷的发展密切相关,将印有文字的纸页
沿相对的鱼尾纹中缝对折,再依顺序摞叠成方形,将
对齐的折缝处粘在包脊值纸上,书遂完成。翻阅时,
书页如蝴蝶展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构图的作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构图的作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构图的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名为《构图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手段,并体会构图对于组织画面和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构图的基本形式、构图的方法以及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等方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包括平衡构图、对比构图、重心构图等。

- 领会构图的方法,包括对比、层次、重复、留白等手法。

- 理解构图在美术作品中起到的组织画面、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思考探究,提高美术的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构图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

2. 感受不同构图形式带来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掌握构图的基本方法,理解构图在画面中起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是初中美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基本知识已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于构图的概念可能尚不清楚,对于构图的方法和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具有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

学生可以观察作品的整体效果、色彩运用和构图形式等方面,并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术作品。

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一下你们的第一印象。

学生A:鲜艳的色彩。

学生B:画面很平衡。

学生C:有明暗对比。

二、呈现与讲解1. 教师向学生介绍构图的概念,并简要解释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安排和组合元素的方式,通过构图的安排,可以使画面产生平衡、对比和重心等效果,从而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本文总结了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各项知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美术知识。

第一单元:造型的表现手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形体的基本形态、造型的表现手法以及色彩的运用。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了解不同造型手法的效果,并能利用色彩表现对象的特征和情感。

第二单元:和谐的线条本单元介绍了线条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线条的表现特点。

学生应学会观察和运用不同类型的线条,创造和谐而有表现力的画面。

第三单元:透视本单元主要探讨透视在画面构图中的应用。

学生应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透视画出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第四单元:色彩的运用本单元重点介绍了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

学生应学会运用色彩表现对象的特征和情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第五单元:平面构成本单元讲述了平面构成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学生应学会运用形状、质感、尺寸等元素进行平面构成,使画作更有层次感。

第六单元:光与暗本单元以光与暗为主题,介绍了光影效果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方法和效果。

学生应理解光与暗对画面的塑造作用,能够运用光影效果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第七单元:线的表现本单元详细介绍了线条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学生应能够运用线条表现对象的特征和情感,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第八单元:立体构成本单元探讨了立体构成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学生应学会利用立体构成原理,运用形状、阴影等元素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总结通过本文所总结的新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同时,学生也应注重实践和创作,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初二,上册,全册PPT课件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初二,上册,全册PPT课件
人美版 初一 八年级 上册
每课2-3个课件,方便使用与修改
按目录顺序排列
所有页面均可修改,移动,删减
看一看 想一想
《狩猎》岩画 公元 前6000年至公元前 4000年 非洲
追击(非洲)约公元前2000年
从这些岩画作品中,我们 能知道当时非洲人过着什么样 的生活吗?
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三课
室 内 设 计 ( 效 果 图 )
室 内 设 计 ( 效



产 品 说
明 图
产品说明图
•教师小结:
物象多视角的表达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 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如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家具
说明 设计等,凡此种种,
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
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
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簪花仕女图》 周昉
画面描绘 的是唐代宫廷贵族女子 在庭院中赏花、漫步、戏犬的游乐场面。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神态造型中,你能看 出她们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 又能获得它所处时代的哪些信息?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 审美观吗?
拓展
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 物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在生活中只有全面
了解物象,才能更 深刻感受物象。
初中美术八年级第十五册第二课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象 ----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同学们,你们能否说出
老师下面的是从哪个角度 画出这些物体的形象?
正面
侧面
顶面
正面
侧 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寄情山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寄情山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笔墨丹青》。

第3课的标题为《寄情山水》,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艺术作品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当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山水画。

请大家看一下这幅画(展示图片),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1:这幅画很宏伟,有很多高山和流水。

学生2:我感觉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教师:非常好!你们对这幅画的描述非常生动。

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它以描绘山水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审美追求。

2.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教师: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 课件 (共30张PPT).ppt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 课件 (共30张PPT).ppt

明暗指的是物体受光、背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物体 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两种明暗状态,即:亮面、暗面。
平面作品中的明暗,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误让人觉得它有 空间感(立体感),从而达到“画得很真实”的作用。
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大面: 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 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 ③明暗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 ④投影一背光物体的阴影部分; 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造型的表现力
一、 造型的基本要素--线 条
线条
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 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无论 是原始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 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将 线条作为重要的表现语言。
这是什么动物?
线条的表现形态
黑板作画:利用不同的线条画一只猪
线的种类
直线
高耸、庄严感
造型线
p13
二、 造型的基本要素--明 暗
造型的表现力:明暗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发现 自然光线照射所引起的物体表面的 明暗变化,可以用明暗色调进行模 拟。自此,西方逐步发展了运用明 暗色调再现光影效果,从而在画面 背景上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造型的表现力:明暗
p1达芬奇:素描
p2《塔吉克新娘》:油画
这两幅作品的表达方式 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p1像烟雾一样的明暗 变化,出色的表现出 了画家所树立的明暗 造型原理。
p2作者采用了侧光, 加强明暗反差,在色 彩上加强色块对比, 凸显红色,直奔喜庆 主题,从而营造强烈 的艺术效果。
明暗:小结
造型的表现力:总结
了解了造型的基本要 素——线条、明暗、体量、 空间,感受了它们的表现 力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作 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 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课件

• 梅花是“四君子”之首。自古以 来,梅花以它的高洁和俏丽,赢得 了人们的喜爱。元末著名画家王冕, 选用水墨画梅花作为绘画的主要题 材。他曾画了一幅《墨梅图》,画 了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于画 幅中间,洋溢着蓬勃生机。题诗曰: “吾家洗砚池头村,个个花开淡墨 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
王冕墨梅图
塔吉克新娘
体量
体量指一建筑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 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
色彩的感染力
导学
•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 而绘画 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载体。本课 我们将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 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 的诠释。
新授
•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 仅能够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 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对于触 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美化书籍吸引读者视线
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羊皮纸阶段。
•纸
•卷轴羊皮书

拜 占 庭 圣 经
•坚实、华
走向世界的中国书籍设计
20世纪是书籍设计试验的世纪。五四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书籍设计进入了一个 新时期。设计家打破封建时代沉闷的局面, 丰富了书籍设计的设计语言,为当代中国 书籍艺术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朝元仙仗图 长卷,绢本,墨笔,纵44.3厘米,横580厘
米。
西 班 牙 毕 尔 巴 鄂 古 根 海 姆 博 物 馆
明暗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发现自然光线照射所引起的 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用暗色调进行模拟。自此,西方逐 步发展了运用明暗色调再现光影效果,从而在画面背景上凸显 绘画形式。

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 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叶子
11
一张纸经左右反复折合,呈长方形的折子形式。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书页 上,糊以尺寸相等的硬纸板或木板作为封面和封底,以防止损坏。
▲经折装
12
旋风装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经折装的基础 上,将外封纸对折,形成前后相连的整体, 如同套筒。二是卷轴装的变形,把书页按 顺序逐次相错粘在事先备好的卷子上。风 吹过时,书页翻飞犹如旋风,故称“旋风 装”,也称“龙鳞装”,曾在唐代短暂流 行。
▲欧洲中世纪书籍(局部)
25
▲俄罗斯构成主义书籍设计
20世纪的书籍设计师们力求以独特 的书籍语言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作品。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德国的表现主义、 意大利的未来派、具有实验性设计 的俄罗斯构成主义、瑞士的达达主 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
26
20世纪是书籍设计试验的世纪。设计家们打破传统的束缚,把书 籍视作可塑的对象进行自由造型。多种材料、方法、技术的运用, 塑造了形态各异的现代书籍。20世纪末又出现了“数码读物”,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书籍世界已经呈现 在我们面前。
▲旋风装
13
蝴蝶装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与雕版印刷的发展密切相关。将印 有文字的纸页沿相对应的鱼尾纹中缝对折,再依顺序摞叠成方形,将对 齐的折缝处粘在包脊纸上,书遂完成。翻阅时,书页如蝴蝶展翅。
▲蝴蝶装
14
▲包背装
元代的包背装与蝴蝶装正相反,是将 书页有文字的一面朝外,以折叠的中 线作为书口。在近书背处打孔,以纸 捻穿订。最后,以一整张纸绕书背黏 合,作为书籍的封面和封底。
4
书林漫步
5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知识的 载体,古今中外的书籍形态万千。让我们漫步其中,探寻 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xxxx中学原群教材分析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本课时主要是在再现性美术教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及其语言进行进行感知,使学生对创作思维过程和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初步了解表现性美术语言的特点,走近表现性美术作品。

2.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尝试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3.情感:感受活动及学习的乐趣,体验绘画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可以表达情感并能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美术作品中情感心绪的表现并学会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主观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水粉笔、水彩笔调色盒卡纸剪刀等。

一、导入,讨论
创设情景,启发引导
师:展现两组美术作品(侧重再现生活真实的作品和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第一组作品:希施金的《黑麦田》,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王军的《不再哭泣》。

第二组作品凡高的《麦田群鸦》,梵高的《星空》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

生:讨论这两组作品的不同(第一组作品真实侧重再现生活,第二组作品手法夸张抽象,突出情感表现)。

师生共同总结:美术不仅可以再现生活真实,还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总结:美术可以表现情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比较相同表现内容的具象美术作品和抽象美术作品,直观感受抽象绘画语言的情感表达。

师生共同欣赏两幅相同表现内容的作品:青年画家王军的《不再哭泣》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语言(哭泣的女人当中扭曲的脸和线条色彩等)
生:比较两幅画面的情感哪幅更强烈并总结:抽象绘画表现的情感更强烈。

师生共同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和《春酣》以及马瑟维尔《西班牙共和国哀歌100号》。

生:感受作品的语言方式:点线面色的表现。

师生共同欣赏抽象绘画,并感受抽象绘画通过点线面色所表达的情感。

生:对画面的情感进行感受,给绘画搭配上相对应的情境。

师生分析绘画从哪些方面去表达情感(线条色彩等)
2.文化交流,进行多感官的感知、体验和领悟,感受抽象美术语言的情感表达。

师生共同欣赏闻一多的诗《色彩》,感受色彩的情感。

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热情平静伤心等)
师生共同欣赏《二泉映月》,感受音乐情感,并选择与其情感匹配的色彩构成作品。

师:不仅色彩,绘画语言中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去表现不同的情感(再以线条为例)
师生共同欣赏欢快的民间音乐教师展示两种线条。

生:判断线条所表现的音乐情感。

师生:欣赏钢琴曲《爱的协奏曲》,感受音乐的情感节奏。

生:选择与音乐情感节奏相吻合的线条。

师生共同欣赏电视剧《聊斋》片头的视频和音乐。

生:分析视频所带来的紧张情感选出表现紧张情感的线条。

师(总结)点线面色能够表达丰富的音乐情感,因此许多大师喜欢用点线面色去表达各种的音乐情感。

师生共同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米罗《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感受大师是如何利用美术语言去表现音乐情感的。

生:通过欣赏分析画中的抽象图形和色彩感受作品的情感。

(用美术语言去表达音乐情感,再通过美术作品去分析感受音乐的情感,进行美术语言和音乐语言的交流)
3.以一个幽默小故事引导,使难于理解的绘画语言通俗化。

师生共同欣赏马蒂斯的作品《戴帽子的妇人》,通过一段与作品相关的幽默小故事,强化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感受,加强学生对绘画的理解。

生:通过小故事总结这种抽象绘画的艺术特点(抽象夸张),在教师引导下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

生:分析画面的造型,色彩、形象、笔触和线条讨论总结这类作品表现主观情感的手段(夸张变形的方式)
4.拓展学生视野,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表达情感所运用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能表达情感的美术作品?他们是以哪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欣赏名作感受表现性美术作品多种多样的形式。

三.体验与表现
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求:情境由学生自选。

因时间限制,本节课以手绘为主,兼可剪贴。

(设计目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实践体验美术语言的魅力。


四.交流与评价
1、让作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让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对哪些作品有哪些感受?什么评论?有哪些建议?
3、教师评价:肯定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意见和建议要中肯,在激励的前提下实事求是)。

(设计目的:从学生出发,启发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描述出来,以此加深体验表现性的美术语言)
五.小结与课后拓展:
今天同学们通过学习,走近了表现性的美术作品,其实早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出现之前,我国古代的画家们就已经开始用画笔去表达某种情感,(欣赏图片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和清代郑板桥的《竹石》,感受画家情感),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下,感受一下传统的中国写意绘画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设计目的:拓展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