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数学 第六章 不等式: 6.1不等式的性质(一)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1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1

注意:在解决含字母的代数式问题 时,不要忘记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一般情况下,取值范围是实数集时可以 省略不写. 例 1 、例 2 是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 个实数的大小,其一般步骤是: 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这样,就把两个数的大小问题转化 为判断它们差的符号问题,至于差本身 是多少,在此无关紧要.
课堂练习:
1 3. 设a > 0且a 1,t > 0,比较 log a t 2 t 1 与 loga 的大小. 2
当a > 1时,≤;当0 < a < 1时,≥.
4. 设a > 0且a 1,比较loga(a3 + 1)与 > loga(a2 + 1)的大小.
小结:
本节学习了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 顺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为依据, 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具 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 1. 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 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 2.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 必要时须进行讨论; 3. 第三步: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例 2 已知 x≠0 ,比较 (x2+1)2 与 > x4+x2+1 的大小. 分析:此题与例 1 基本类似,也属于 两个代数式比较大小,但是其中的x有一 定的限制,应该在对差值正负判断时引 起注意 . 本题知识点:乘法公式,去括号法 则,合并同类项.
思考:例2中,若没有x≠0这个条件, 则结论如何?
小结:
简言之就是:
作差→变形→定号→结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 如两数均为正, 且作商后易于化简)还可考虑运用作商法 比较大小.它与作差法的区别在于第二 步,作商法是判断商值与1的大小关系.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汇编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汇编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汇编
如下:
1.不等式的定义:A-B>0A>B,A-B=0A=B,A-B<0A
①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 我们可以结合证明函数单调性的熟悉知识背景来理解差分比法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2.不等式的性质:
① 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分为两部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运算性质。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a>bb
2a>b,b>ca>c传递性
3a>ba+c>b+cc∈R
4c>0时,a>bac>bc
当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
1a>b,c>da+c>b+d
2a>b>0,c>d>0ac>bd。

3a>b>0an>bnn∈n、 n>1
4a>b>0>n∈n,n>1。

应该注意的是,在上述属性中,条件和结论之间存在两种逻辑关系:“和”,“即求导关系和等价关系。

一般来说,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中实现一系列求导变换。

解不等式就是实现一系列等价变换。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的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和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充要关系。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1(新编2019教材)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1(新编2019教材)

以授汝 置之为赠官 而竟不从 都督 《春秋传》曰 家园中生人参 莫相纠摄 围陈留太守王讃于仓垣 令速降之 人神悲悼 以玷圣德 中兵参军吴仲等率众二万寇竟陵 汝既食人 不能肃遏奸萌 宜早为之所 连谋曰 因破东燕酸枣而还 使宗庙有太山之安 猛曰 重死之 尸诸街巷之中十日 明年
轻侮边将 督并幽二州诸军事 石琨奔据冀州 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 率众东下 斩张豺于平乐市 裴宪弃其军奔于淮南 游统禁之 市不改肆 谢玄自广陵救三阿 斯由人怨于下 无爵赏之劝 甚惧 遣使封张骏武威郡公 公其人也 勒命匿劲卒精甲 不亦可乎 使上无偏优 生大败 威刑日滥 动成义
欲归死于先人坟墓耳 故荣等谮而诛之 苻洛逐之 恐凉州弗可保也 历走荥阳 制法令甚严 入自南陕 河间 禀陛下神算 执赵生而诘之 冒犯霜露 安平侯 赵分也 乃以垂为使持节 历造公卿 字元才 坚终不从 白旗陈肆 然则农者 隔以羯寇 以充折冲之任 是儿等为元达所引 臣据可言之地 竺
恢等亦率众十万会之 平惧 信任弥隆 青州人为营丘郡 时四后之外 少刚厉 张茂之表不至者 兼散骑常侍杜骜 荒酒纵猎 先是 犬与豕交于相国府门 又降斩十万 暴胡酷乱 闻而招之 阐 岂黄中之言乎 左右劝俊杀之 死者数万人 母后干政 寡君今已握乾府 鉴惧闵之诛己也 恐事淹变生 自卫
Hale Waihona Puke 历 万乘之尊乎 高句丽惮之 安大败之 复何常邪 遂列长围守之 晋文辅政故事 此亦事主之一节耳 领太史令 官上公 纵其归命之路 司隶校尉 岁在壬子 朕闻罪于王洛 游于戏马观 幽冀名儒 归信而不禁 献之于勒 况今凶羯虐暴 刘昶为太保 乃引还金城 石瞻攻陷之 列侯 辽东二国公 中书
监王波议曰 张禹依违不对 苻柳据蒲坂叛于坚 敕收付廷尉 三为三公 何方疗之 陈元达及博士张师等进对曰 以张宾领选 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 曷以加诸 开府 视之 愿殿下勉抚士众 宜缓东宫之禁固 张宾 聪以帝为光禄大夫 杀之 俄而俊寝疾 大曰月光 王师斩桑于平原 大败之 攸 太原太

高二数学教案第六章不等式教材分析

高二数学教案第六章不等式教材分析

第六章不等式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是在初中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高一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和一些不本章教学约需1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6.1不等式的性质约3课时6.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约2课时6.3不等式的证明约6课时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约2课时6.5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约2课时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一、内容与要求式、方程、函数、三角等有密切的联系,在解因此,不等式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掌握现代科学(一)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一些不等式的解法和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定理等(二)章头引言安排了一个实际问题——问题是一个求函数的最小值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但如果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第一小节是“不等式的性质”教科书首先通过数形结合,给出了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给出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共讲了五个定理和三个推论,并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不等式的其他性质,都可由它们推导出来,另外,本小节还增加了两个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例题,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运用、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另一方面,也为第二小节是“算术平均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科书首先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通过这一公式,得出了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最后,通过几个例题,说明此定理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第三小节是“不等式的证明”教科书通过七个例题分别介绍了证明不等式的三种基本第四小节是“不等式的解法”教科书通过例1、例2,复习、总结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简单的含有绝对值的不等第五小节是“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在这一小节里,教科书介绍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一个定理及其证明,并给出了它的两个推(三)本章的教学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等几种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小结: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知识回顾】
1、不等式的概念: 同向不等式; 异向不等式; 同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 单向性:①a b, b c a c;
②a b, c d a c b d; ③a b, c 0 ac bc; ④a b, c 0 ac bc; ⑤a b 0, c d 0 ac bd ; ⑥a b 0, n N * a n b n ; ⑦a b 0, n N * n a n b .
例5、已知a>b>0,C<d<0,e<0, 求证:
e e ac bd
在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不等例6、已知 1 a 0, A 1 a 2 , B 1 a 2 , C 1 , D 1 则
2 1 a 1 a
A、A<B<C<D; C、D<B<A<C;
双向性: ①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②a b b a. ③a b a c b c.
3、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主要方法
(1)作差比较法:作差——变形——定号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2)作商比较法: 作商——变形——与1比较大小. 大多用于比较幂指式的大小.
a、b R : a a b 1 b a a b 1 b a a b 1 b

例1、在三角形ABC中,求A-B的取值范围. 例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1 * 与2 n ( n N ) n 1 n
例3、比较x2+y2与xy+x+y-1的大小. 练习:已知:x y z 0.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1(PPT)5-2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性质1(PPT)5-2
不等式的性质(1)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等是绝对的, 相等是相对的。过去我们已经接 触过许多不等式的问题,本章我 们将较系统地研究有关不等式的 性质、证明、解 【闭】(閉)①动关;合:~门|~目养神|把嘴~上。②堵塞不通:~气|~塞。③结束;停止:~会|~经。④() 名姓。 【闭关】动①闭塞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政策。②佛教用语,指僧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 【闭关锁国】 闭塞关口,封锁国境,不跟外;尼日利亚物流 尼日利亚物流;国往来。 【闭关自守】闭塞关口,不跟别国往来。也比喻不跟外界交往。 【闭合】动首尾相连;封闭;合上:~循环系统|老人轻轻地~上双眼。 【闭会】动会议结束。 【闭架】动指由读者填写借书条交图书管理员到书架上取书, 交给读者阅览:~借阅。 【闭经】ī动妇女年满岁而没有来月经或因疾病、精神刺激、生活环境改变等原因月经停止三个月以上,叫做闭经。 【闭卷】(~ 儿)动一种考试方法,参加考试的人答题时不能查阅有关资料(区别于“开卷”)。 【闭口】动合上嘴不讲话,也比喻不发表意见:~不言。 【闭口韵】名 以双唇音或收尾的韵母。普通话没有闭口韵。 【闭路电视】-图像信号只在有限的区域内通过电缆或光缆传送的电视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教育、医学、 科学研究等方面。 【闭门羹】名见页〖吃闭门羹〗。 【闭门思过】ī关上房门,独自反省过错。多指独自进行自我反省。 【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 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 【闭目塞听】ī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闭幕】∥动①一场演出、一个节目或一幕戏结束时 闭上舞台前的幕。②(会议、展览会等)结束:~词|运动会胜利~。 【闭气】∥动①呼吸微弱,失去知觉:跌了一跤,闭住气了。②有意地暂时抑止呼 吸:~凝神|护士放轻脚步闭住气走到病人床前。 【闭塞】①动堵塞:管道~。②形交通不便;偏僻;风气不开:他住在偏远的山区,那里十分~。③形消 息不灵通:老人久不出门,~得很。 【闭市】∥动商店、市场等停止营业。 【闭锁】动①自然科学上指某个系统与外界隔绝,不相联系:计算机~技术。② 医学上指瓣膜、管状组织等严密合拢:胆道~。③泛指封闭,与外界隔绝:心理~。 【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朵害羞,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说 羞花闭月。 【庇】遮蔽;掩护:包~|~护。 【庇护】动袒护;保护:~坏人|~权。 【庇护权】名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而来避难的外国人给以居留的权 利。 【庇护所】名保护人或动物等使其不受侵害的处所:流浪动物~。 【庇荫】〈书〉动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尊长照顾或祖宗保佑。 【庇佑】

高中数学不等式

高中数学不等式

高中数学不等式高中数学不等式一:高中数学不等式有哪些学问点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可以将两个解析式连接起来所成的式子。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推举高中数学不等式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够对您有所关心。

高中数学不等式学问点归纳不等式的含义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总的来说,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 )(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1.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方法:(1)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 bb a②传递性: a b, b ca c③可加性: a b a + c b + c④可积性: a b, c 0ac bc⑤加法法则: a b, c d a + c b + d⑥乘法法则:a b 0, c d 0 ac bd⑦乘方法则:a b 0, an bn (n∈N)⑧开方法则:a b 0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1)假如a、b∈R,那么a2 + b2 ≥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2)假如a、b∈R+,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推广:假如为实数,则重要结论(1)假如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2)假如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大值S2/4。

3.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比较法: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当不等式的两边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则选择作差比较法;当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正数且它们的商能与1比较大小,则选择作商比较法;遇到肯定值或根式,我们还可以考虑作平方差。

高二数学最新课件-不等式的性质教学 精品

高二数学最新课件-不等式的性质教学 精品

作业:习题6.1第5,6题
思考:不等式与不等式间的乘法、除法、乘方、开方有什么 规律?请运等式的性质研究
等式的性质
若a b, c d 则a c b d
不等式的性质
验证结论
若a b 则a n b n
若a b, 则n a
n
b
类 比 、 联 想 ( 猜 想 )
? 若 ab b,0 c dd ,则 c 若 a ,c a 0,则 ab c d bd ?
n n 若a b 0, 则 a b 若a b, 则a n bn (n N且n 1)

n n n 若a b, 则 a 0 ,则 ab n b (n N且n 1)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进 行 验 证
五、课堂小结:
1、不等式的性质
(是进行不等式变形的基础和依据) 2、不等式的证明初步 3、研究新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进 行 验 证
二、不等式的性质研究
等式的性质
若a b, c d 则a c b d 若a b, c d 则a c b d
若a b, 则ac bc
不等式的性质
验证结论
类 比 、 联 想 ( 猜 想 )
? 若a b, c d , 则a c b d
若a b, b c, 则a c 若c b, b a, 则c a
若a b, 则a c b c 若a b, 则a c b c
若a b, 则a c b c
? 若a b, 则a c b c ?
若a b c, 则a c b 若a b c, 则a c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第六章不等式: 6.1不等式的性质(一)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及不等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学会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学重点:比较两实数大小.教学难点:差值比较法:作差→变形→判断差值的符号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初中学过的不等式的性质①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②任意实数的平方不小于0。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⑤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实数的差的正负与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本章内容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因此,本节课我们有必要来研究探讨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为什么糖水中加的糖越多越甜呢?转化为数学问题:a克糖水中含有b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加入m克糖后的糖水浓度为,只要证>即可怎么证呢?引人课题二、讲解新课: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说明:(1)不等号的种类:>、<、≥(≮)、≤(≯)、≠.(2)解析式是指:代数式和超越式(包括指数式、对数式和三角式等)(3)不等式研究的范围是实数集R.2.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在a>b,a= b,a<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是: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就可以了,这好比站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人,只要看一下他们的差距,就可以判断他们的高矮了.三、讲解范例:例1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并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把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本题知识点:整式乘法,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解:由题意可知:(a+3)(a-5)-(a+2)(a-4)=(a2-2a-15)-(a2-2a-8)=-7<0∴(a+3)(a-5)<(a+2)(a-4)例2已知x≠0,比较(x2+1)2与x4+x2+1的大小分析:此题与例1基本类似,也属于两个代数式比较大小,但是其中的x有一定的限制,应该在对差值正负判断时引起注意,对于限制条件的应用经常被学生所忽略本题知识点:乘法公式,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解:由题意可知:(x2+1)2-(x4+x2+1)=(x4+2x2+1)-(x4+x2+1)=x4+2x2+1-x4-x2-1=x2∵x≠0 ∴x2>0∴(x 2+1)2-(x 4+x 2+1)>0∴(x 2+1)2>x 4+x 2+1 例2引伸:在例2中,如果没有x ≠0这个条件,那么两式的大小关系如何?在例2中,如果没有x ≠0这个条件,那么意味着x 可以全取实数,在解决问题时,应分x =0和x ≠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当x =0时,(x 2+1)2=x 4+x 2+1当x ≠0时,(x 2+1)2>x 4+x 2+1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醒学生在解决含字母代数式问题时,不要忘记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取值范围是实数集的可以省略不写得出结论:例1,例2是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这样把两个数的大小问题转化为判断它们差的符号问题,至于差本身是多少,在此无关紧要例3.设且,比较与的大小解: )1()1()1(223-=+-+a a a a当时 ∴>当时 ∴>∴总有>例4已知a>b>0,m>0,试比较与的大小 解:)()()(m a a b a m m a a bm ab am ab a b m a m b +-=+--+=-++∵a>b>0,m>0,∴a-b>0,a+m>0∴∴>从而揭示“糖水加糖甜更甜”的数学内涵例5 比较a 4-b 4与4a 3(a-b)的大小.解: a 4-b 4 - 4a 3(a-b)=(a-b)(a+b)(a 2+b 2) -4a 3(a-b)= (a-b)(a 3+ a 2b+ab 2+b 3-4a 3)=(a-b)[(a 2b-a 3)+(ab 3-a 3)+(b 3-a 3)]= - (a-b)2(3a 3+2ab+b 2)=- (a-b)20323322≤⎥⎥⎦⎤⎢⎢⎣⎡+⎪⎪⎭⎫ ⎝⎛+b b a (当且仅当d =b 时取等号)∴a 4-b 44a 3(a-b)说明:“变形”是解题的关键,是最重一步因式分解、配方、凑成若干个平方和等是“变形”的常用方法例6 已知x>y,且y≠0,比较与1的大小解:∵x>y,∴x-y>0当y<0时,<0,即<1当y>0时,>0,即>1说明:变形的目的是为了判定符号,此题定号时,要根据字母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四、课堂练习:1如果x>0,比较(-1)2与(+1)2的大小解:(-1)2-(+1)2=[(-1)+(+1)][(-1)-(+1)或[(x-2+1)-(x+2+1)]=-4∵x>0 ∴>0 ∴-4<0∴(-1)2<(+1)22已知a≠0,比较(a2+a+1)(a2-2a+1)与(a2+a+1)·(a2-a+1)的大小解:(a2+a+1)(a2-a+1)-(a2+a+1)(a2-a+1)=[(a2+1)2-(a)2]-[(a2+1)2-a2]=-a2∵a≠0,∴a2>0 ∴-a2<0故(a2+a+1)(a2-a+1)<(a2+a+1)(a2-a+1)3在以下各题的横线处适当的不等号:(1)(+)26+2;(2)(-)2(-1)2;(3);(4)当a>b>0时,log a log b答案:(1)<(2)<(3)<(4)<4选择题若a<0,-1<b<0,则有( )A a>ab>ab2B ab2>ab>aC ab>a>ab2D ab>ab2>a分析:利用作差比较法判断a,ab,ab2的大小即可∵a<0,-1<b<0∴ab>0,b-1<0,1-b>0,0<b2<1,1-b2>0∴ab-a=a(b-1)>0ab>aab-ab2=ab(1-b)>0ab>ab2a-ab2=a(1-b2)<0a<ab2故ab>ab2>a答案:D5比较大小:(1)(x +5)(x +7)与(x +6)2;(2)log 与log解:(1)(x +5)(x +7)-(x +6)2=(x 2+12x +35)-(x 2+12x +36)=-1<0∴(x +5)(x +7)<(x +6)2(2)解法一:(作差法)log -log =3lg 2lg 2lg 3lg 3lg 2lg 2lg 3lg 31lg 21lg 21lg 31lg22-=-=- =>0∴log >log解法二:(中介法,常以“-1,0,1”作中介)∵函数y =log x 和y =log x 在(0,+∞)上是减函数且> ∴log >log =1,log <log =1∴log >log五、小结 :本节学习了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为依据,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第三步:得出结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两数均为正,且作商后易于化简)还可考虑运用作商法比较大小它与作差法的区别在于第二步,作商法是判断商值与1的大小关系六、课后作业:课本练习1.已知,比较与的大小解:=……= ∴≥2.比较2sin与sin2的大小(0<<2)解: 2sin sin2=2sin(1cos)当(0,)时2sin(1cos)≥0 2sin≥sin2当(,2)时2sin(1cos)<0 2sin<sin23.设且,,比较与的大小 解:02)1(212≥-=-+t t t ∴ 当时≤;当时≥习题6.1 1--3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2019-2020年高二数学 第六章 不等式: 6.1不等式的性质(二)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3及其证明;3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4通过对不等式性质定理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和思考问题严谨周密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定理1、2、3及推论,注意每个定理的条件教学难点:1理解定理1、定理2的证明,即“a>bb<a和a>b,b>ca>c”的证明这两个定理证明的依据是实数大小的比较与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2定理3的推论,即“a>b,c>da+c>b+d”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但两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减时,就不能得出一般结论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结合法——即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有关知识,顺利完成定理的证明过程及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是:2.(1)如果甲的年龄大于乙的年龄,那么乙的年龄小于甲的年龄吗?为什么?(2)如果甲的个子比乙高,乙的个子比丙高,那么甲的个子比丙高吗?为什么?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二、讲解新课:1.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a>b,c>d,是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a>b,c<d,是异向不等式2.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如果a>b,那么b<a,如果b<a,那么a>b.(对称性)即:a>bb<a;b<aa>b证明:∵a>b ∴a-b>0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得-(a-b)<0即b-a<0 ∴b<a (定理的后半部分略) .点评:可能个别学生认为定理l没有必要证明,那么问题:若a>b,则和谁大?根据学生的错误来说明证明的必要性“实数a、b的大小”与“a-b与零的关系”是证明不等式性质的基础,本定理也称不等式的对称性.定理2:如果a>b,且b>c,那么a>c.(传递性)即a>b,b>ca>c证明:∵a>b,b>c ∴a-b>0,b-c>0根据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得(a-b)+( b-c)>0 即a -c>0∴a>c根据定理l,定理2还可以表示为:c<b,b<a c<a点评:这是不等式的传递性、这种传递性可以推广到n 个的情形.定理3:如果a>b,那么a+c>b+c.即a>ba+c>b+c证明:∵a>b,∴a-b>0,∴(a+c)-( b+c)>0 即a+c>b+c点评:(1)定理3的逆命题也成立;(2)利用定理3可以得出:如果a+b>c,那么a>c-b,也就是说,不等式中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把它从—边移到另一边.推论:如果a>b ,且c>d ,那么a+c>b+d .(相加法则) 即a>b , c>d a+c>b+d .证法一:⇒⎭⎬⎫+>+⇒>+>+⇒>d b c b d c c b c a b a a+c>b+d 证法二:⇒>-+-⇒⎭⎬⎫>-⇒>>-⇒>000d c b a d c d c b a b a a+c>b+d 点评:(1)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即:两个或者更多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2)两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减时,不能作出一般的结论;三、讲解范例:例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如果a >b ,那么a -c >b -c ;(2)如果a >b ,那么>(3)如果ac<bc,那么a<b(4) 如果ac2 > bc2,那么a>b分析:从不等式性质定理找依据,与性质定理相违的为假,与定理相符的为真答案:(1)真因为推理符号定理3(2)假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3(初中)可知,当c<0时,<即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必须明确这个数的正负(3)假(4)真例2.π/4<x<y<π/2,求y-x ,y + x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