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父必有其子——成功家教启示
读《做一个优秀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有感

读《做一个优秀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有感读《做一个优秀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有感假期在报纸上学习这篇文章《做一个优秀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以下简称《做一个优秀家长》),我也从读这篇文章中感到书中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没有急切近利的操作,他们家教智慧完全顺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一切皆道法自然。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读后的感受。
一、人性美的是根基。
读《做一个优秀家长》,我感受非常深的就是:优秀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就是培“根”,即教育孩子的真、善、美。
良好的根基对于一个人将来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书则从感恩、充满爱心、做真人、积极的心态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培养教育孩子人性中的美德。
一个孩子品质的涵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蹴而就不会打造出极品。
早熟必然带来早衰,孩子将来的发展要靠强大的根基做支撑,本书正是给广大的家长提供了支撑孩子成长的庞大根系,即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
当一个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了对世间万物的爱心,有了真诚和积极的心态,试想,这样的孩子,你还怕他将来的人生会不幸福吗?有了人性的真善美之根,他在社会生活和与他人交往中就能如鱼得水。
社会上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少年、成年人吗?因为在人生之初没有培育好美德之根,结果在诱惑面前不能自持,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信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必是人性美德之根系庞大者。
《做一个优秀家长》告诉我们:家教,一定要从培养孩子真诚、善良、宽容等人性美德之根基做起。
二、言传身教是关键。
如果说《做一个优秀家长》前面的部分是讲培育人性美德之根基,那么,后面的内容就可以理解为育生命丰茂之枝干。
就像一棵树,在根基扎稳以后,要想成为参天大树,还就要源源不断从地下吸取营养,丰茂枝干。
本书后几张内容,重点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生存、学会交友、快乐学习等几个方面讲述如何让孩子更优秀。
有其父必有其子——成功家教启示

有其父必有其子——成功家教启示2013-03-30 08:00:44| 分类:家庭教育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
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
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
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
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
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
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
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
”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
你要千万爱惜,千万谨慎!”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
成功案例范文优秀作文示例

成功案例范文优秀作文示例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成功案例范文优秀作文示例》的内容,具体内容:其实当你写作的时一下子想不到什么蔬菜,把你知道的一些成功案例写进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热门的,希望你会喜欢。
成功案例范文篇1:坚持成功的例子肯...其实当你写作的时一下子想不到什么蔬菜,把你知道的一些成功案例写进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热门的,希望你会喜欢。
成功案例范文篇1:坚持成功的例子肯德基成功的例子已进入商业教科书而广为传颂,其创立人桑德斯可以说是靠不懈坚持而赢得成功的卓越代表之一。
上世纪四十年代,年逾六旬的桑德斯因擅长炸鸡而闻名于当地,但后来因经济环境的变化,他变得身无分文,很多人都认为65岁桑德斯会在贫困中了此残生。
但桑德斯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开始到其他饭店去推销自己炸鸡的秘方,希望能从营业额中抽成,但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甚至被人嘲讽和讥笑。
他跑了1000家饭店,吃了1000次闭门羹,如果换了别人早就退却放弃了,但桑德斯仍不气馁,在经过1009次的失败后,他终于用诚心感动了"上帝",幸运地签下第一个合约,并最终缔造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快餐帝国肯德基成功案例范文篇2:创业成功案例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每个喜欢做梦的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对类似机器猫这样"造梦机"的期盼。
她是一个平凡的山东农家女孩,从小患有弱听,面对择业她毅然决定放弃大城市返乡创业,用乐观的心态和创新的意识,寻找到一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
从今年3月到6月,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她的淘宝店快速成长为三钻。
"我要让来店里购物的人们享受到邻家小妹般温暖贴心的服务,如同在品尝一个家制的红豆馍馍一样随意自在。
"这是一个85后女孩的创意和决心,她就是网店"小雪出品"的店主赵雪。
返乡创业从头做起乐观看世界因小时候被错打庆大霉素,弱听让赵雪一直模糊地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会走一条不寻常的路。
有其父必有其子

关于“有其父必有其子”一、“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什么意思: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是父亲是什么样,儿子就会是什么样。
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父子之间是血缘关系,有遗传因素;同时,生活在一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有其父必有其子”出处:此语最早出自汉代《孔丛子·居卫篇》,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子思(姓孔名及,孔子之孙)曰:“有此父斯有斯子,道之常也。
”这里,第一个“斯”字是副词,“乃”“就”“则”之意;第二个“斯”字是指示代词,“这”“这样”之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父亲就有这样的儿子,这是通常的情况。
这里的说法与现代的说法有点差别,但在元代白仁甫《东墙记》第三折中,就有了与现在说法一样的表述:有你父亲,也不曾弱了。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
”三、“有其父必有其子”幽默笑话(1)有一个人,他心高气傲。
一天,他走在街上,对面走来一个人,没给他让路。
他当然也不肯让,于是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地僵持着。
过了很久,这人的父亲来找他,着急地问他:“怎么还在这儿站着,家里人等你买米回去做饭呢!”“我走不了,这个人不给我让路!”“那你去买米,我替你在这儿站着,看最后谁给谁让路!”平和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斗中。
(2)父亲与儿子一起砍柴,父亲一不小心伤着儿子的手。
儿子立即骂他父亲:“你这笨蛋,你害吗?”听到这些话,孙子生气了,不假思索地反驳他的父亲:“你这逆子,你父亲可是你能骂得的?”有位名人说:“老鸡怎么叫,小鸡怎么学。
”此话一点不假。
(3)“爸爸,今天老师对我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一定又干了什么混账事情!”爸爸说。
(4)齐国有一个富人,家里已积蓄了可观的钱财。
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愚笨,他只管自己挣钱,对他们从不管教。
一天,艾子对那个富人说:“您的两个儿子长得虽然很帅,但不通事务,今后怎么能承担起家业呢?”那个富人一听就火了:“我的儿子聪明伶俐,而且多才多艺,哪里能不通事务呢?”艾子说:“您不用考问他们别的,您只须问一下您的儿子所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父母各司其职才能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家庭中父亲千万不能缺位

父母各司其职才能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中父亲千万不能缺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
所有的父母都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谁也没有做过岗前培训,匆匆忙忙就成为了父母。
所以,在教育孩子前,我们做父母的也要接受教育,学习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01要了解孩子,别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婴儿期中最重要的学习期。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3岁左右的孩子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和语法,之后语言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想象力发展关键期(2~8岁):这一阶段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
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4~12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02要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
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
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孩子入学之前,一般对母爱需求更多。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03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1. 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教育知识,提升自己,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精选8篇)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精选8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承家风家训读后感篇1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国人心中,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岳母刺字到西花厅的家规家训,无不体现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淳朴的家风家规。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或是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小时候,父母就要求我们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互相尊重;我父亲曾经跟我们兄弟说过讨便宜就是吃亏的“后门”,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要占有的贪欲之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勤俭节约,碗里的饭必须要吃完等。
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不好的家风必然导致家庭的不幸。
孟母为保家风纯正三择其邻,又断机杼,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孟子刻苦攻读,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
位列三公的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不允许高人一等,提倡节俭持家,使其子女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风家规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构建良好的家风家规最重要的是要有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家风家规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包容、和谐的家庭关系。
其次是对家规的坚持,家规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德教育非常关键,我父母的一言一行,是我家家风得以发扬光大的根基。
家规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
如果一家之长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家风家规也无济于事。
只有正当的家风家规,才能给家庭全体成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成长环境,良好的家规家风将是家庭和社会永远的财富。
家教和门风,浸润孩子一生

家教和门风,浸润孩子一生家教和门风,浸润孩子的一生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好的家教和门风,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影响一生。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成器,天天惹是生非,表现得很没教养,别人在指责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老师没教育好,也不会说小伙伴把他带坏了,只会说:“这孩子家教不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全家一个德行!”有人说,家教与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潜力股,会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里,畅意人生。
树立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一个家庭最丰厚的财富,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纵观古今中外,家教与门风,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01忠厚传家久“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
上句是说人品德忠厚才能传家,下句则是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短短的十个字,却体现着传统社会人们对于家风家教的理解与重视,显示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何谓忠厚?忠不是现在词义上的忠,而是包涵忠诚、仁义、正直、宽容、谦让、善良,厚则是厚道,厚积。
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然而,河南巩县的康氏家族却延续了400余年,确切地说,康氏家族自第六代康绍敬于16世纪嘉靖年间,在康店村建立起第一家小店开始,截止到18代康庭兰,中国土改运动开始为止,一共传承12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长寿的家族企业。
康家崇尚耕读,康家子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是: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
此家训意在告诫康氏子孙,在经商结交过程中勿求凡事有利于己,要努力实现一定程度的利益平衡,留余于人,以保持商业关系的持续稳定;日常交际中要懂得谦恭退让,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学会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家族子孙定要“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精选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精选现如今很多家长在为如何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的问题上犯愁。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1澳大利亚籍华人孙大勇,教育孩子颠覆传统父母的思想:经常找老师“求情”,希望对儿子“放鸭子”;为让女儿参加歌唱比赛,宁愿她半年都不上课。
在这种“无为而治”思想的教育下,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
昨日,孙大勇给记者讲述了他的“育儿经”。
向老师求情尽量对儿子“放鸭子”孙大勇本是武汉人,后移民澳大利亚。
不过,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汉语,他每年都让孩子在武汉上学,寒暑假时再到澳大利亚学习英语。
儿子孙叮叮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孙大勇就多次找班主任,希望能对叮叮“网开一面”:上午上课,下午走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孩子从小就学习网球、爵士鼓等多种爱好。
叮叮的初中是在武汉外校上的,孙大勇还是延续他一贯的做法,找老师“求情”:我不希望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老师能尽量对他“放鸭子”。
孙大勇对老师说:“让孩子在中国上学,一是让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老祖宗;二是让他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经历;三是让他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晚自习不要上,平时考试也不要对他有要求。
”当时,叮叮的班主任也觉得这种方式值得一试,破例让孩子做了“试验品”。
初中毕业后,叮叮到澳大利亚上高中。
因为在国内学习了很多技能,他在澳大利亚高中里如鱼得水:有的学习科目经常考全校第一;打篮球进入了校队,还被评为“最佳球员”;在校期间一直是学生干部,深得老师器重。
不久前,叮叮申请了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利亚大学,三所学校都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孩子高兴耽误上课没关系孙大勇的女儿孙当当今年8岁,目前也在武汉一家小学上学。
他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一个原则:自己喜欢就好。
上幼儿园时候,老师告诉家长让孩子们学习一门特长。
孙大勇带着女儿看了跳舞、国际象棋等培训班,最后因为女儿提不起兴趣统统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其父必有其子——成功家教启示
2013-03-30 08:00:44| 分类:家庭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
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
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
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
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
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
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
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
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
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
”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
你要千万爱惜,千万谨慎!”
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
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关板桥52岁始得子,但他严格要求儿子。
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
他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
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
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
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
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
”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二、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
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
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
“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
”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
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
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
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
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
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
三、注意教育方法
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克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喜欢且经常与孩子亲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2、有行动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3、善于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
4、家庭在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
5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6、按照孩子的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7、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教育方法。
鲁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
”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
例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
蔡衍晃说:“更可恨者,凡子有过,母辄蔽之,父
不得而知也。
业已知之,则又曲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败子也。
”这里指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不一致,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中就会出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