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专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意象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意象专题训练

诗歌专题训练------意象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之冠。

1、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①【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从弟,堂弟。

2、品味“松柏”这一意象,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它抒发情感的。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送人东游温庭筠·唐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的意境?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

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殊方:异域。

4、请任选一个意象,说明该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内涵,结合全诗分析该意象表达的情感,并再写出一句含有这个意象的其他诗句。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注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注]刘辰翁,南宋爱国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

5、词的下片选取“归燕”“落花”两个意象,对表现作者心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词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翼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高中语文 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 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包括冰雪、月亮、柳树、蝉、草木、南浦、长亭、芭蕉、梧桐、梅花、松柏、菊花、桃花、牡丹、杨花、杜鹃、乌鸦、蟋蟀、猿啼和羌笛等。

这些意象和典故被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情绪,例如忠贞、高尚、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惜别之情、盛衰兴亡的感慨、孤独忧愁、富贵、飘零之意等。

其中,冰雪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

月亮常常引发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愁。

柳树则被用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蝉被用来喻示品行高洁。

草木则被用来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和长亭分别是水边和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和___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梅花被视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而松柏则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则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则象征美人,牡丹则寄寓富贵。

杨花则有飘零之意。

杜鹃鸟则常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其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则常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则被直接唤为“促织”,常常象征着一种怀念征人的感情。

猿啼则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则发出凄切之音,常常让___怆然泪下。

1.关于典故的使用方法在古诗词中,常常会引用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根据典故在诗句中的显隐程度,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是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而暗用则是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辞若己出。

虽然暗用在写法上更佳,但古诗词中还是以明用居多。

此外,根据在诗文中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正用和反用。

正用是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一致的,而反用则是引用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相反。

2.具体例子1)“___吐哺”是历史故事,指在位者礼贤下士。

___在《短歌行》中用这典故表达其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2)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和“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诗,而“微雨如酥”则是化用了诗中的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

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开放意象类默写题型专练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开放意象类默写题型专练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开放意象类默写题型专练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韩愈《早春》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高考一轮复习名句情景默写专练:意象系列

高考一轮复习名句情景默写专练:意象系列

高考一轮复习名句情景默写专练:意象系列1.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

“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示例二: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示例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示例四: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张素))2.“桑”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它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示例二: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3.在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4.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咏愁叹怨之情。

他们或以实物喻愁,或借愁绪凭空发愁。

请写出包含“愁”字的古诗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示例二: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5.“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示例二: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苏轼《赤壁赋》)示例三: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示例四: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6.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常与季节更替、时间流逝、羁旅游子、凭栏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联,因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唐诗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诗典故专项练习K 甫-r 与知讪花柏花花丹花鹃 "!?邸si 梅松菊桃牡杨杜 凉 .. • • • .戋 .0 1 2 3 4 5 6 5678^091111111【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1. 冰 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 月亮:对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 西安的渝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渝陵桥两边乂是杨柳 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渝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 之所。

4.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水边的送别之所。

:陆上的送别之所。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统竹乐《雨打芭蕉》,表: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象征高洁的品质。

:象征美人。

:寄寓富贯3:有飘零之意。

:杜鹃鸟俗称布谷,乂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柱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 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枉鹃高歌之时,正是枉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 鹃花那样寒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枉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 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 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乂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7.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题目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一枝开”是画龙点睛之笔,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意象的?解析:作者用“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梅花“孤根暖独回”,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特点。

“前村深雪里”,点明环境的极度严寒,而“昨夜一枝开”,以“一枝”这一数量词,凸显出这枝早梅的与众不同和傲然独立。

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数量的对比,突出了“一枝开”这一意象。

题目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具有怎样的意象特点?解析:诗中的杏花生长在北陂,有一池春水环绕,环境清幽。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展现出杏花即使飘落如雪,也胜过在南陌被碾作尘土,表现出杏花高洁、不随波逐流的意象特点。

题目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中的“蝉”具有怎样的意象?解析:诗中的“蝉”,垂着触须饮用清露,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叫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强调蝉声远传不是凭借秋风,而是因为自身站得高。

这里的“蝉”象征着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外在力量就能声名远扬的人。

题目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花这一意象有何寓意?解析:词中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无人欣赏,独自开放,在黄昏中忧愁,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即便凋零飘落,被碾作尘土,依然香气如故。

梅花象征着作者自己虽终生坎坷,但坚贞不屈、高洁孤傲的品质。

题目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中“柳”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解析:诗中的柳曾经在春风中摇曳,在乐游苑里舞动,而到了秋日,却在斜阳和蝉声中显得凄凉。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ば燮婀謇霆せ趾敫咴丢ず棋?辽阔?げ┐笮缕妾ど铄淦驷泉る?胧渺远?た樟楦咴丢た彰擅悦*ば榛闷?渺?げ粤贡?壮?τ琶烂匀霜で逍旅骼霆で寰挥脑丢つ?静恬淡?ぐ糙酌篮锚で寰挥葡歇?冷森幽僻?て嗲謇渎? 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专练
(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
1.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简而言之,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意象的作用有:
(1)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
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

如“枫叶荻花秋瑟瑟”;“青海长云暗雪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3)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4)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2.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

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意象特征分析型
1.设问方式
(1)分析某意象的特征。

(2)概括某意象的形象特征。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意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

(概括题此步骤省略。

)3.方法总结
意象特征分析三关注:
一关注:诗人用来修饰描述意象的词语。

二关注:意象本身的自然属性。

三关注:诗人描写意象的修辞及衬托作用的句子。

四关注:意象在诗中常见的表意作用。

(三)意象作用型
1.设问方式
(1)某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某意象在诗中的有什么内涵?
(3)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4)结合诗句鉴赏诗中的某意象。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

(结合诗句判断是画面意象、传统意象、比喻意象还是象征意象;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点出形象的意义。

(意象传达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点出给读者的感受。

(画面意象有画面感、传统意象引人联想、比喻意象生动形象、象征意象含蓄凝练。


第四步:分析意象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

3.方法总结
意象作用解题四关注:
一关注诗中意象特征。

诗人在诗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诗人情感的。

二关注诗中意象的传统内涵。

有些意象是具有传统内涵的,也能表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三关注诗中抒情词句。

意象最终是为抒情服务的。

四关注意象所在位置。

要从意象所在位置来看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