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导学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繁星》《春水》,积累“荫蔽、徘徊”等重点词语。
2.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3.整体把握本诗与《金色花》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重点)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她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和小说集《超人》等。
2.写作背景本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用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往事(一)》的内容。
《往事(一)》内容丰富多彩,从细微处落笔,撷取生活中的片段,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本诗就是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
3.字词积累PPT6-10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攲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荫蔽:(枝叶)遮蔽。
三、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请概括文中以“莲”为中心的画面内容。
白莲凋谢图;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
2.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的姿态如何?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3.本文的二、三段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第二、三段是插叙。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导学案5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网络作者:龙的故乡????????????第一课时《金色花》泰戈尔【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难点】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1、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圣树,开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诗人、作家,被称为??????????。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等,长篇小说有、等。
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给加点字注音:嗅闻(??)??衍那(??)花瓣(??)膝上()笑嘻嘻(??)匿笑()??祷告()沐浴( )3、解释下列词语:祷告:沐浴:匿笑:嗅:4、这首诗写一个???????????????????????????,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__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
5、阅读全文,选出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明确目标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吃点,要多穿衣服,要注意安全……你觉得她很啰嗦,很烦,但同时也觉得很窝心;这种人,在你缺钱的时候,她总会说些赚钱不容易、省着点花的话来教训你,但一边教训你,又一边塞钱给你,这种人的名字叫做——母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导学案人教版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
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
(板书课题)二、授新、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
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1)这篇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金色花荷叶母亲导学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一、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本课时的知识网络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本课时的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五、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示(5分钟)1、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2、扫除字词障碍3、自由朗读,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二)展示交流(5分钟)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探究学习(10分钟)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自己思考后,小组间相互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做总结、规范语言。
)(四)拓展延伸(10分钟)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学习本课,我的收获是2、学习本课,我的感悟是荷叶母亲一、本课时的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导学案。金色花、荷叶母亲

《金色花》导学案主备人:谭盼组员:张芬谭盼袁莉向婧娟备课组长:张芬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学习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导学时间:一课时预习案一、自由的朗读,期待永恒美。
1、嗅( ) 罗摩()衍( )那匿笑( ):祷告( ) :沐浴( ):2、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1)泰戈尔,_______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
2)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通过整体感知,你眼中的孩子和妈妈分别是怎样的形象?探究案一、交流整体感知中的疑惑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
1、自由朗读了这首诗,同学们了解这首诗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2、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初一语文《荷叶母亲》原创教案

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业
布置
探究作业
写一首送给母亲的小诗,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隐蔽爱护
红莲——我
课后记
学生初读此文产生的疑惑是文章前几段有什么作用,学生往往能感受到荷叶和母亲之间的联系,却忽略了红莲和“我”的联系,如果关注到这层关系,前几段的作用就不言自喻了。其实这也是学生在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缺少铺垫。果然阅读和写作的障碍是有一致性的。
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文章的题目荷叶与母亲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哪个段落明确告诉你的?
1.文中对荷叶的哪些描写让你联想到母亲?请你深情地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2.文中哪些内容让你由红莲想到“我”?
1、说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
总课题
散文诗两首
总课时
2
第2课时
课题
荷叶母亲
课型
阅读课
教材
分析
《荷叶母亲》出自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七年级语文初一语文教学案例 《金色花》《荷叶 母亲》导学案

《金色花》《荷叶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
荷叶,莲花的叶子。
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
2、走近作者。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闻名女作家。
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学习指导:朗读法、谈话法、合作讨论法。
导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落()下载()体匿()笑祷()告嗅()落()枕载卷倘()若沐()浴花瓣()落()笔转载( )2、成语接龙(前一成语的尾字和后一成语首字相同)。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学生活动二这首散文诗,表现的是母子情深,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中心人物“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我”这样做的的愿望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孩子变成金色花为什么要向妈妈保密?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荷叶和母亲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文章四至六段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花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习小结《金色花》一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设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四、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3、聊一聊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1]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 ) 匿.( )笑祷.( )告菡萏
..( )
徘徊
..( ) 荫.( )蔽攲.( )斜姊.
( )妹
罗摩.()衍.()那分
歧.()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1941),、文学家,1913年获奖,著有诗集《》《》《》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1.《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3.《金色花》中提到的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母子之情?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1.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四节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的不同命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并指出形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白莲:
红莲:
原因:
3.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答案
《金色花》
1.散文诗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儿童喜欢嬉戏的心理,以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孩子要妈妈时时刻刻注意他的存在,让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让她为自己着急。
2.上文写道:“(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由此可以想象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3.文中的孩子欢乐、活泼、可爱,而这种幸福都是源于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相互的,孩子领受了爱,同样也想把这爱回报给母亲,作者泰戈尔就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那是最美的圣树上的花朵。
花儿看着妈妈工作,花儿让妈妈嗅到花香,甚至还投影在妈妈阅读的诗行上,这就象征着孩子对母爱的回报这样一种心愿。
所以,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爱与被爱的真挚的母子深情。
《荷叶母亲》
1.为下文做伏笔,意在体现“红莲”与“荷叶”的关系。
2.白莲:凋谢;红莲:盛开;
原因:有无荷叶的支撑;体现母爱主题。
4.①“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
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②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身后依恋。
③对母爱的赞扬;总结点题,升华。
拓展延伸
请你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采用直白简单的灌输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不足之处授课语言显得过于直白,如果能够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