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赏析
《如歌的行板》ppt课件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 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 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从生 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 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 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 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 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
1、旋律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旋律委婉、给人忧郁、沉思的印象, 情绪十分压抑。
2、使用什么乐曲演奏的?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知识链接: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区别
1、小提琴的摆放位置不同 从乐队的摆放位置而言,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区别在于前后了。 一般来说,第一小提琴是放在乐队最外边的两排小提琴,醒目又中心 ,直接面对着观众。从字面来说,”一”是”首”的意思,这就决定 了第一提琴的首席位置,是无可替代的。自然是摆放在中心首要位置 。而第二小提琴摆放的位置就在其次了,老二嘛。要不要那么醒目, 不重要,不能抢眼。
哼唱主题音乐
分析乐曲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 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 加上弱音器,使音色带有 朦胧、暗淡的色彩。 情绪: 哀伤,忧郁,无 奈。
复三部曲式
A B A’
aba
a
b a’ b’
小结:
《如歌的行板》旋律 深沉婉转凄美,体现 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 感悟,对劳动人民苦 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 无可奈何,一首音乐 能让我们感受如此深 刻,带给我们这么多 震撼,这就是音乐的 魅力。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诞生 于一个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 矿山工程师,他的母亲是一个颇有修养 的音乐爱好者。童年的柴可夫斯基从母亲 那里听到了许多动人的俄罗斯歌曲。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资料第十周-----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这部四重奏很快就在西欧许 多国家上演,特别是它的第二乐 章行板还被改编为各种器乐独奏 曲演出。柴可夫斯基本人也常常 在交响音乐会上指挥演奏《如歌 的行板》。随后几年内又接连有 柴可夫斯基的第二、第三弦乐四 重奏问世,然而最著名的仍然是 他的第一首弦乐四重奏。柴可夫 斯基终于完成了对自己提出的任 务:使俄罗斯室内器乐曲成为广 大群众的财富。室内器乐曲正是 从此走向了繁荣。
鲍恩和巴尔巴拉在《挚爱 的朋友》一书中说:“《如歌 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 代名词,正如亨德尔的《广板》 一样,世人有时简直忘了作者 还写过别的作品。”
欣赏提示
《如歌的行板》 为复三部曲式。第一 乐段bB大调,混合拍 子(2/4、3/4)。
主题悠长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民歌音调 (加弱音器)、抒发了内心世 界的情感,而多次的下行四度 进行,形成了俄罗斯民歌中通 常表现沉郁、痛苦的典型音调。 当主题第二次在小提琴声部完 全重复时,其它声部作了不同 的复调处理。
柴可夫斯基最出色的创作体裁是 交响曲。他在第四、五、六交响曲中 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交响曲风格。他 以这种宏大的器乐形式哲理性地表达 普通人的精神历程,命运的重压、痛 苦、欢乐、憧憬,难以排解的忧郁, 一系列情绪对照构成心理的戏剧。这 些既显露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且 不失人类精神的典型意义。音乐中热 情、坦诚和浓重的忧郁感人至深。语 调般明显起伏的亲切旋律,高旋低回 的摸进,从细致入微的乐句到壮丽高 潮的磅礴戏剧性气势和精彩的配器都 是其音乐魅力所在。
第一弦乐四重奏演出 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评 论界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拉罗什的评论文章中指出: “这首作品的特色是鲜明 的曲调配上优美的和声, 显得迷人;音调优雅,不 同于一般;略带轻柔意味 ⋯⋯确实具有美妙的音响效 果。”
如歌的行板 意思

如歌的行板意思摘要:一、行板的定义与特点二、行板音乐的价值三、如何欣赏行板音乐四、行板对人生的启示正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触动人心、唤起情感。
其中,行板作为一种音乐节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价值。
本文将从行板的定义与特点、价值、如何欣赏以及行板对人生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行板的定义与特点。
行板,顾名思义,是一种较为缓慢的音乐节奏。
在西方音乐中,行板的速度约为每分钟60-80拍;在东方音乐中,行板的速度则相对较慢。
行板的特点是节奏稳定、旋律悠扬,给人一种宁静、庄重的感觉。
它常用于宗教音乐、古典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是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节奏。
其次,行板音乐具有很高的价值。
行板音乐能够表达深刻的情感,如悲伤、忧郁、沉思等。
它能使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感受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同时,行板音乐还对身心健康有益。
研究表明,行板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血压、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行板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那么,如何欣赏行板音乐呢?欣赏行板音乐首先要了解音乐背景和创作意图。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意图有助于更好地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其次,要关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行板音乐的旋律通常悠扬、优美,节奏稳定。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试着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变化,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欣赏行板音乐时要保持心境平和,让自己融入音乐中,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最后,行板音乐对人生有许多启示。
首先,行板音乐的稳定性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冷静和稳定,面对困境时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其次,行板音乐的悠扬旋律教会我们,人生要有目标和追求,不断向前迈进。
同时,行板音乐让我们明白,生活中要学会欣赏美好,感受身边的点滴幸福。
总之,行板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和价值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能带给人们美好的听觉享受,还能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平和、追求美好。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據說,1877年初,俄國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來到莫斯科。當 時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樂學院舉行了一次音樂晚會招待托 爾斯泰,其中有一個節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絃樂四重 奏》。當托爾斯泰聽到第二樂章時,感動得淚流滿面,說:“我 已接觸到苦難人民的靈魂的深處。”柴科夫斯基內心十分激動,他 在日記中寫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許的一生中,至今還沒有得到 過這樣的滿足和感動。”
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
取自作曲家1871年創作的 《D大調絃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
《如歌的行板》1869年夏,柴科夫 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 莊園旅居時,從一個泥水匠處聽來 的,本曲曾使俄國大文豪、偉大的 列夫·托爾斯泰老淚縱橫感歎道: “我已接觸到苦難人民的靈魂的深 處。”有人甚至認為本曲就是柴D
產生背景:它的旋律出自一首小民謠,當年老柴在他妹妹家 旅居時,一天忽然聽到窗外粉刷牆壁的泥水匠哼著一支民歌, 柴科夫斯基立即被這支淳樸優美而又婉轉淒惻的民歌吸引住 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記錄下來,配上 和聲,收進了他在這一年中編成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
兩年後,他在寫作《D大調絃樂四重奏》的時候,用這首民 謠做為第二樂章的主題,這第二樂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行板,是音樂速度術語,記號Andante( 每分鐘66拍),指 稍緩的速度而含有優雅的情緒,屬中慢板。 出自義大利語,
8下-6欣赏如歌的行板

(2)欣赏乐曲,
①请大家一起视唱A段主题旋律。注意旋律中出现的下行四度的音准。有多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这段主题旋律。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
2、关注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
重点
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深厚感情以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
难点
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深厚感情以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3)欣赏乐曲
1乐曲由两个主题构成:俄罗斯风格与东方音调的主题。我们先来聆听一遍俄罗斯风格的主题,请辨识主奏乐器以及担任背景音乐的分别是什么乐器,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描绘骆驼和马的脚步声。
②乐曲进入第二主题后,请同学们辨识这段旋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介绍英国管的音色特点
③师:俄罗斯音调再次出现后与开始时有什么区别?
授课人
薛开红
学 科
音乐
执教班级
八年级
课 题
欣赏《如歌的行板》《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4月9日
教材
分析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创作而成,四件乐器都加上了弱音器,是的音色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一起,回声长久的在草原上回荡。
④两个主题交替、叠加演奏,请同学们在听赏一个声部时倾听另一个声部的旋律;以培养多声部的音乐感觉。
《如歌的行板》PPT课件5

❖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 音乐情绪激愤,就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 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
❖ 最终,在长大的尾声中,祈求的旋律再次出现,好 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以两个平静的和弦 结束。
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 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 室内乐:原指室内演奏的“家庭式”的小型 重奏曲,后引伸为在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 乐。
❖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的重要形式,由第一小提 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1件组成;
❖ 弦乐重奏与管弦乐合奏不同,前者每一声部由 1人演奏,后者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
分析乐曲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 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 加上弱音器,使音色带有 朦胧、暗淡的色彩。 ❖情绪: 哀伤,忧郁,无 奈。
《意大利随想曲》 ❖ 《音乐会幻想曲》
交响序曲
❖ 《暴风雨交响序曲》
❖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 曲》
协奏曲
❖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 《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室内乐
《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号》(《如歌的行板》)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号》 《a小调钢琴三重奏—为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而作》 《降e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三号》 《佛罗伦萨的回忆弦乐六重奏》
除此之外,古典芭蕾依动作又可分为快舞与慢舞。快 舞孕育于意大利,最大特色是跳跃与旋转,专指男舞者与女 舞者随著迅速的音乐踊舞的舞蹈,所有活泼迅速而华丽的 舞蹈均属之。慢舞孕育于法国,是法国舞蹈的最大特征, 舞者以缓慢的动作,或以单脚支立平衡身体,构成优雅曲线 之舞步与舞姿等均称为慢舞,这种舞蹈充满了纤细的美感 。
音乐欣赏《如歌的行板》教案

音乐赏识《如歌的行板》教课设计【教课目标】一、可以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究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倾听《如歌的行板》,感觉、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因素方面探究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可以用柔和黯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伤心与想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演唱《夜曲》。
【教材解析】《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 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好多人把它称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全曲采纳复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四件乐器平时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模糊、黯淡的色彩。
【教课要点】领会第一音乐主题,感觉乐曲素材的音乐特色并作出解析。
【教课难点】在音乐作品的学唱体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音乐赏识课【年级】职高一年级【讲课教师】沈利【讲课教师工作单位】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教课过程】盘点人数,进行相关安全教育。
一、导入:(播放大家熟习的俄罗斯音乐,创建境界。
)问题一:同学们,我们刚刚赏识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问题二:那同学们还有哪些会唱的俄罗斯歌曲呢?(请同学们哼唱)问题三: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色呢?(充满诗意、深情、寂静、伤心)1877 年,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一部音乐作品后,竟感动得百感交集,他说:“我已经接触到忍耐累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这终归是一首如何的乐曲呢?今日我们就来赏识这首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的乐曲——《如歌的行板》。
二、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科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
他是一个和蔼、郁闷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
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感人了全球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常常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公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弘扬者。
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习的舞剧《天鹅湖》、《睡佳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
中的第二乐章,创作于1871年。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19世纪俄国最有才华的作曲 家。10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1862年又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 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 任教。由于他勤奋地工作,在音 乐的各种体裁上都大显身手,创 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如歌剧 《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 人》和《第四交响曲》《第五交 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 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总之,柴科夫斯基在各种音乐体 裁里都有名作。这在世界乐坛上 是首屈一指的。
情绪感受
痛苦、不安、叹息、哭泣、抽噎、忧郁、倾诉、激动 情绪词语(供选择) 、愤慨、沉思、压抑、祈求、悲伤 ◆音乐结束时情绪变化趋于怎样?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完后这样说“我已经接 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著名作家王蒙说:“如果夜阑人静,你聆听了柴 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 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 不会完全麻木。”
谈谈你在欣赏完音乐之后的感想和启发。
谈谈由音乐想到柴科夫斯基是怎样一个人。
愿同学们珍惜生活、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节奏型一
: ⅩⅩ
Ⅹ Ⅹ:
节奏型二
:OⅩ
:O
Ⅹ
:
:
你觉得这种节奏型伴奏,对音 乐情绪的表达起了怎样的作用?
节奏型三
ⅩⅩ
《如歌的行板》
第一部分 主题及变奏安排 声部组合方式 力度变化安排
复三部曲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歌的行板》赏析
谈到俄罗斯音乐,就不能不谈到柴科夫斯基;谈到柴科夫斯基,就不能不谈到《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取材于小亚细亚民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弦乐曲,并逐步演变成为多种乐器独奏或协奏的保留曲目,其中最为地道的是弦乐四重奏。
《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
这首曲子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听这样的曲子很难不受其打动。
《如歌的行板》是属于那种能够净化人类灵魂的音乐,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的人,只要良知尚存,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善良、真诚和同情。
《如歌的行板》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毫无雕琢的痕迹。
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著名的《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由于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把他的忧郁风格发挥到极至,因此这首作品被誉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弦乐四重奏,是由小提琴、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担任一个声部演奏的乐曲体裁,也用于音乐会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