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与火的艺术
人教-九上-《土与火的艺术》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土和火的艺术》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一、课题土和火的艺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陶艺作品的独特美感,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提升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陶艺的独特美感,掌握其制作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难点:提升对陶艺文化的热爱,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创设法、展示法等。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黏土、陶器瓷器等。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问学生:“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呢?”(陶土、高岭土)2.教师展示陶瓷的作品图片,提问学生:“这些黏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顺势导入本课《土和火的艺术》。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1)教师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提问学生,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有哪些呢?(区别在于制作材料、敲击声音、吸水性、烧制温度等方面。
)2)教师展示《彩绘陶尊》、《红绿彩高足洗》等各种陶艺作品图片,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作品分别在图案、色彩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纹样、色彩、造型。
)2.深入探究教师播放陶艺的制作视频,请学生观看并讨论,如此精美的陶艺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手工拉坯成型。
)(三)教师示范教师通过微课视频演示,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并讲解制作步骤。
(四)学生练习要求:选择一种陶艺的成型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教师以“陶瓷艺术展”为题举办作品展览,并以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五)小结拓展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课后欣赏生活中的陶瓷日用品。
本文字数732字,同学们可以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增减。
《土和火的艺术》试讲稿(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场语: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面试中学美术教师的第16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土和火的艺术》(板书:土和火的艺术)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年级美术上册《土与火的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4.观察日记作业:
-学生需在课后观察生活中遇到的陶艺作品,记录在日记中,并简要描述作品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
-通过持续观察,学生可以培养对陶艺作品的敏感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作业提交与评价:
-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技巧和实践过程。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它们是怎么从泥土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3.引入主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土与火的艺术——陶艺,并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历史和在我国的文化地位。
(二)讲授新知
1.陶土的特性:介绍陶土的来源、种类和特点,如可塑性、吸水性等,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五)总结归纳
1.展示作品: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2.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针对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成度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
3.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陶艺制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的陶艺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动手欲望强烈的阶段。他们对美术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直观、可触摸的材料更感兴趣。《土与火的艺术》这一章节恰好满足了他们对于泥土这种天然材料的探索欲望。在学科和课本的基础上,我分析以下学情: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在具体操作和细节把握上还需进一步指导。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互动意愿,但团队协作和分工合作的能力尚待提高。
3.学生对于陶瓷艺术的认识有限,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
九年级美术《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让我们陶醉其中
课 题
土和火的艺术
年级
九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时 间
姓名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泥性,学习泥条盘筑法及装饰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泥条盘筑法,用规范的“泥条盘筑法”按课堂作业要求创作出有主题的泥塑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陶艺创作带来的愉悦和自信。
学生说说体验感受
观察老师的搓条手法,注意泥条间的衔接及加固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学习泥条盘筑法。
欣赏“泥条盘筑法”制作的陶艺作品
欣赏图片,感受泥条魅力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装饰方法
1、雕刻,2、镂空3、镶嵌,4、粘贴
小组确定主题,分体制作
作品完成
合作整理。
评委入座。代表介绍作品
评委按作业要求评价。
颁发证书,教师和获奖作品、作者、评委拍照留念。
2、教师引导:像这样把泥搓成泥条、盘起、然后向上叠加的手法,叫做“泥条盘筑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和火的艺术·陶醉其中”
二、体验泥性
1、每位同学桌上都有一块陶泥,请你用1分钟时间,把陶泥搓成泥条,看谁的泥条粗细均匀、长而不断。
2、教师演示:请同学说说搓泥条的感受,搓断的是什么原因。
3、搓泥条前先要揉泥,注意泥的干湿度,如果泥较干,搓泥条时就容易断裂,需要揉泥时喷水;如果泥较湿,就继续揉泥,使水分吸收。搓泥条时要用手掌向两边用力,不要用手指。
欣赏微课,学习陶艺成形法作品
情感升华
收拾整理结束课程
创设“鉴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陶艺作品导入课题,进入探索阶段。
章丘黑陶:传承4000_年技艺_重现泥与火的艺术之美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非遗绝活儿丨宁志浩1928年,济南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现,揭开了惊艳中外的龙山文化之神秘面纱,也让“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龙山黑陶蛋壳陶重见光明。
由此,一群热爱黑陶艺术的现代龙山人开始了追光之旅,而张国庆更是他们中最虔诚、最痴情的那一个。
2012年,龙山黑陶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9年,张国庆被评为山东省级非遗项目龙山黑陶代表性传承人。
专注执守 坚守初心土生土长在古老龙山村的张国庆从小就喜欢玩泥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进入章丘龙山镇黑陶厂,与黑陶结下不解之缘。
镇办黑陶厂倒闭后,张国庆在自己家建了一个手工作坊,尝试做黑陶。
1992年,他又踌躇满志地成立了国庆黑陶厂。
可没想到,由于经验不足,前期烧出来的几窑黑陶根本不成功,家中积蓄也几乎赔光,满腔热情被浇了个透心凉,张国庆几乎想打退堂鼓。
他寝食难安,把自己关在屋内好几天,最后还是咬着牙决定从头再来。
张国庆和妻子一心扑在泥巴上,一个雕花,一个拉坯,反反复复研究和实践黑陶制作的17道工序,一次次烧出产品,又一次次亲手砸碎,汗水和着泥巴,沮丧伴着疲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张国庆凭着天赋和韧性,边学边干,边实践边改进,经过两年的沉淀,终于研制出孔子像、梅兰竹菊、心经、九龙熏等多系列几百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黑陶产品,在1994年首届济南市龙山文化艺术节上一鸣惊人。
欣慰之余,张国庆又有了新想法,他要攻克技术难关, 恢复失传4000多年的蛋壳陶!城子崖遗址出土的黑陶蛋壳杯,杯壁只有0.5毫米,重50克,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是黑陶中的极品,被称为东方艺术珍品,世界陶艺一绝。
“古人是慢轮制陶,现在是快轮制陶,拥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精密仪器,我们理应比老祖宗做得张国庆的黑陶作品更好,先人们能做出蛋壳陶,我们为什么不行?”张国庆不服气。
他打破“艺不外传”的陈规,招收十几位有文化、有志向的年轻人做徒弟,组建研发团队,开始潜心钻研蛋壳陶制作技艺。
紫砂奇葩——泥与火的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 。也正是此时 ,使我对紫砂艺术从原来的感
术 的深奥 :从紫
我 之所以作此论 断 , 最重 要的一 个理 由是 , 有浑无斧凿痕之鬼斧 神工制作 , 必有天孙云锦之妙手补无缝之天衣 ,珠联而璧合 ,此
器此形必为此书此画而设 ,此书此画必契此器此形之韵 ,然后镌
一
云 ” ,岂非 壶 之 制 ;
体 的综合艺 术性 ,紫砂壶作 为中 国传 统的 工艺品类 向来与奇 “ 令人幽 ,令人远 ,令人 爽 ,令人 寂 ,令人 闲 ,令 人侠 ,令人
石 、兰花一起被古人并称为文人三雅 。 之所 以称之 为雅 , 因为 是
紫砂是我国宜 兴特产 的陶土 ,经匠人或大 师之手制作烧制为壶后 用来泡茶 ,既不夺香 ,叉无熟汤气 ,而且贮茶不变色 ,盛夏不易
砂陶的创始和发展到紫砂技艺上的演进 ; 从对 紫砂 陶艺的鉴赏到 历史上对紫砂艺术发展 有推动作用和 贡献的几位大家 ;从紫砂泥 的 “ 妙色天错 ,灿若披 锦”到砂 壶造型 多姿多貌 ,千变 万化的 “ 综合今 而合度 , 变化 以从心 ” ;从对 紫砂陶雕 、刻 、镂 、 极
剔 、划等装饰技法到紫砂器需用 1 0 5 。C_ 8 。C在 氧化气氛 1 1 O 1 下烧成等 ,使我对紫砂有 了更深的情愫 。
轻 ,令人雅 ,令人清 ,令人冷 ,令人韵 ,令人隽 ,令人 旷 , 令人
谈 ,令人野 ,令人怜 ,令人奇 ,令人博 ,令 人古 ” ,岂非壶之神
馊。 经过精心保养的紫砂壶 ,肌体丰满 ,浑圆滋润 ,光润亮泽 , 正 因为紫 砂壶具有 很强的 实用性 、高 超 的工 艺性和 优雅的 艺术
性 ,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收藏的对象 ,特别是一 些制作精 良的 紫砂壶 ,更是呈现 出 “ 泥土与黄金等价 ”的现象 。
中国传统陶瓷火与泥的艺术交融

中国传统陶瓷火与泥的艺术交融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就,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火与泥。
火,代表了烧制陶瓷的技艺和工艺;而泥,则是陶瓷制作的材料基础。
火与泥的交融,让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成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凝结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火,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陶瓷的烧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最终通过高温烧制而成。
在烧制过程中,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将陶瓷材料烧结成坚硬的瓷器,还能赋予陶瓷作品独特的质感和美感。
中国传统陶瓷烧制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柴窑或者龙窑等烧制方式,这些窑炉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独特的烧制工艺和温度控制技术,使得每一件陶瓷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色彩、纹理和形状。
烧制过程中的火焰,经过陶瓷的体表,形成了独特的釉色和装饰效果,使得每一件陶瓷作品都独具魅力。
而泥,则是传统陶瓷艺术的灵魂所在。
中国陶瓷泥料丰富多样,包括瓷土、炻土、赤陶和青瓷泥等。
每种泥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陶瓷制作。
中国陶瓷泥料的选择和处理技巧对最终的陶瓷作品质量至关重要。
泥料的细腻度、塑性和烧制收缩率等因素,决定了陶瓷作品的质地和成型效果。
在中国的传统陶瓷制作中,泥料的处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过筛、搅拌、晾晒和加水等工艺步骤,以确保泥料的质地纯净且易于成型。
泥料的制备过程是一门艺术,需要传承和创新。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火与泥的交融,不仅仅是技术和材料的结合,更是精神和文化的碰撞。
在陶瓷作品中,火焰在烧制过程中的痕迹成为了装饰的一部分,它们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象征着时间和历史的洗礼。
而泥料的选择和处理,则代表了传统和创新的平衡。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在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中展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瓷器、陶罐、雕塑等不同类型的陶瓷作品在艺术家的创作下呈现出了丰富的风貌和内涵。
火与泥的艺术交融,也体现在中国人对陶瓷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上。
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明清官窑的精湛技艺,还是宋代青瓷的独特风格,都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土和火的艺术》教案

1. 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土和火的艺术》这一单元内容,你们知道土和火在艺术中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土和火可以用来制作陶艺、壁画和瓷器等。
老师:很好!那么,我们接下来会一起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 知识讲解:
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陶艺。陶艺是一种利用土制作器物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分为手工陶艺和机械陶艺两种。手工陶艺需要借助我们的双手进行捏塑和造型,而机械陶艺则是利用机器进行制作。陶艺作品可以是花瓶、餐具、雕塑等。
学生:老师,壁画颜料、画笔等材料,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
老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瓷器。瓷器是一种以瓷土为原料,经过特定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物。它通常具有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装饰,被广泛用于餐具、摆件等方面。
学生:老师,瓷器的制作过程复杂吗?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包括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
2. 通过实践和观察,掌握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 了解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践和观察,掌握制作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对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的认知阶段,他们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正在不断发展。他们对于陶艺、壁画、瓷器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制作技巧和方法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作文

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作文英文回答:Ceramics, the Art of Earth and Fire.Ceramics is the art of combining earth, water, air, and fire to create beautiful and functional objects. It is one of the oldest forms of human art, and it has been practiced in all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The history of ceramics begins with the earliest human settlements. The first ceramics were simple, crudely made vessels used for cooking and storage. These early ceramics were made from clay, which is a natural mineral that is found in abundance in the earth.As humans began to settle down and establish permanent communities, they began to develop more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for making ceramics. They learned how to refine the clay, improve the firing process, and add decorativeelements to their pottery.Over time, ceramics became a major art form. In China, Japan, Kore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ceramics was raised to the level of high art. The Chinese were particularly skilled in making porcelain, a type of fine white ceramics with a hard, glassy surface.In the West, ceramics was not as widely appreciated until the Renaissance. However, during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ceramics became a popular art form in Europe and America. The French were particularly adept at making faience, a type of glazed ceramics that was used for decorative purposes.Today, ceramics is still a popular and widely practiced art form. It is used to create a wide range of objects, from functional tableware and cookware to decorative sculptures and tiles. Ceramics is also used in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manufacture of bricks, tiles, and pipes.First, the clay is mixed with water to form a paste. The paste is then shaped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throwing, molding, and pressing. Once the object has been shaped, it is dried and then fired in a kiln. The firing process transforms the clay into a hard, durable material.The firing process i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a ceramic object. The temperature and length of firing must be carefully controll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If the object is fired at too low a temperature,it will not be strong enough. If it is fired at too high a temperature, it will melt or warp.The firing process also affects the appearance of the object. The higher the firing temperature, the morevitreous the object will become. A vitreous object has a hard, glassy surface that is resistant to water and stains.Ceramics is a versatile and expressive art form. It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wide range of objects, from simple functional items to complex and beautiful works of art. Therequires skill and experienc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中文回答:瓷器,泥与火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与火的艺术-----走进陶器
执教:肖巍2004.11.8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陶器的历史及其应用.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是同学们能够简单制作一些陶器,熟悉陶泥.
3. 结合人类古老文明,让同学们尝试仿古活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陶器,尝试制作
2. 难点:结合人类古老文明,开展仿古活动.
三. 课时
四课时
四. 单元设计思路:
初二年级艺术课程是结合戏剧,舞蹈,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上本门学科时,我注重课堂教学的综合性评价.在这个单元<<泥与火的艺术>>中,着重探究了陶器在人类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我觉得在设计课程中,如果单是上陶泥的技法课会是很枯燥的,所以加入了仿古活动,氏族公社的活动.带领学生全面进入古代社会.
[教案]
第四课时
一. 引入
1.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陶器单元后,谁能举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陶器?
(陶做的小挂件,饰品.洁具,碗碟等,高科技的宇宙飞船外壳)
2. 我请同学来介绍陶器的历史
多媒体演示马家窑文化等地图
二. 新授
1. 学生主持
扮演氏族公社的长老,宣布男生出去打猎,剩下来的人做祈祷丰收的面具
2. 学生制作
泥板制作面具(1)把泥团揉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形板
(2)用添加的方法在泥板上加眼睛,鼻子和任意的图腾
(3)注意突出面具的象征性,夸张性
3. 教师辅导
三. 作业展示
1. 学生展示,并说出寓意
2. 教师评论
3. 男生打猎归来,长老宣布庆祝活动开始,戴上面具开始祈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