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的老舍先生PPT课件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一、读准字音,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标调。
侍.弄花草沏.茶品茶一脉.流泉芝麻酱.宽敞豁.亮
二、形近字辨析,组成词语。
惦()兼()卿()供()炖()
掂()廉()聊()哄()钝()
三、词语积累,将词语补充完整。
痴成性有礼温文尔赞叹不
以礼相不应平易人妙横生
五、结合语境,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是夏天你拜访老舍,一进院()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让你流连忘返。
2.老舍先生()书房兼卧室,陈设相当简单:一桌、一椅、一塌;()老舍先生的要求极其严格,平民写家体现人民的意志,可敬可爱。
3.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他()爱喝茶,喝得很勤,()很酽。
六、走近老舍,体会其人物性格。
1.生活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会生活,的人。
你看他的小院,院中的花更像是主人,“”、“”。
他的夫人也“”,常常“一身热汗”,但仍然。
一个生活中与花为友的人,想必心里也是,充满阳光的。
2.平民化的老舍还善于、、、。
让登门拜访的人等候也变成一种,与人握手总是轻轻的,让人感到很。
3. 老舍作为人民的家,他追求闲适的生活,但是他更关注更底层贫民的生活,关心百姓的,关注弱势群体的,是一个很严格的、的平民作家。
七、课外阅读老舍作品。
写出自己阅读过的关于老舍的作品:。
最新老舍介绍及作品分析PPT

老舍小说的京味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老舍小说“京味”的具体表现
• 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景 观。 • 剖析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心理结 构。 – 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 – 讲究礼仪。 – 性格懒散、苟安、谦和、宽 厚、懦弱。 • 使用原汁原味的北京话。 • 风格幽默。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相声 片断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北京小吃
• 三、北京小吃
• 卤煮 、爆肚 、炒肝、豆汁 • 东来顺——涮羊肉、
• 全聚德—烤鸭
• 例如现在的王府井小吃街, • 穿着传统的服装叫卖。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四合院
三、北京四合院,所谓四
合院指东西南北四面, 合成口字形。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创作背景
• 1936年春天,老舍听一位朋友 “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 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 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 受穷。” • 还“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 转祸为福,趁军队移动之际,偷 偷地牵回三匹骆驼。” • 于是,他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开始写作。九月开始在《宇宙风 》上连载,1937年9月续完。1939 年出单行本。到1941年就印行了 六版。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主要人物及其典型性格
• 一、祥子性格特点 • 祥子:一个普通车夫,是城市里的 最底层劳动者,但是,他和一般城 市贫民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从农村 刚刚进入城市的,还没有完全市民 化。他的身份虽然是市民,但是, 性格却是农民性格。从这点上看, 祥子是城市里的农民。他具有农民 式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农民式的善 良、朴实、勤劳、内向和坚韧。 (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 苦耐劳; (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 宜、自甘堕落。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拓展阅读:老舍——勤劳的一生

老舍——勤劳的一生阅读提示:为什么说老舍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老舍家祖辈都是文盲。
到了他这一辈,靠母亲辛勤劳动供他上了学。
19岁那年,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从此,开始了他劳动的一生。
当了两年小学校长之后,老舍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这时,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个震撼整个中国大地的事件也震撼了老舍。
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老舍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偷偷地用白话文写小说,像发了疯、着了魔一样练着写白话文。
白话文的兴起,使老舍有了用武之地,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实践,从而在文字上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他到了英国,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讲师。
这时,他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一写就是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
1927年老舍回到了祖国。
1930年到济南齐鲁大学担任文学院文学教授兼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
1934年到青岛的山东大学文学院当教授。
在山东的七年里,他创作了《骆驼祥子》等二百篇作品。
这些丰硕的成果凝聚着老舍的辛勤劳动。
老舍与勤劳的农民一样,扛着他的“农具”:毛笔、钢笔……在他的稿纸上“耕耘”。
他每天早起早睡,极有规律地写作,平常连星期天也顾不得休息,暑假、寒假也全部用在写作上。
流下的是汗水,结出的是丰硕的果实。
老舍创作的笔始终没停过。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由济南奔赴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在周恩来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给他带来了旺盛的创作热情,他以自己的作品,热情歌颂党,歌颂新社会。
十几年间,他写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二十多个剧本。
其中《龙须沟》影响较大,揭示了解放前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新中国,他也因此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的一生是创作的一生,勤劳的一生。
2014.12.30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我去理发时,碰见老舍先生,是他替我付了钱。
“我”对老舍先生的印象:
细心体贴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
我也没有那个能力。
(老舍先生的写作能力大于我之上及对老舍先生道德文章的最高点评。)
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
(略写“我”现在写作的能力、写作的范围。)
季羡林
2014.12.30
4~7段解读
题目解析的方法:
1.判断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找描写对象.(写人、写物、写景) 3.记叙文:揣摩主题思想,试发现作者所表
达的中心.
4.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
可以想到赞美老舍的品质、含遗憾 之情.老舍先生对作者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从三件小事: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陪他吃饭、他请大家吃饭、为我
交理发钱等生活中细琐平凡的小事;记述老舍与普通百姓交往的真诚,写出老舍 没有教授架子,和蔼可亲,热情、质朴、细心体贴他人的性格,表现了我对老舍 先生的喜爱、敬仰、怀念尊敬之情。
勇敢地向太阳靠拢吧!——哪怕只是一缕阳光, 它也散发着榜样的力量!
平凡中见伟大体会老舍先生、体会整个人格的缩影---老舍先生 的品质。)
概括段意:
方法: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人物形象、情感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
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 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
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水煮肉,当然是 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 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 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 健在的叶圣陶、吕叔湘两位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者简介:汪曾祺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者简介:汪曾祺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
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
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如《葡萄月令》。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
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分段学习)教学 精选教学PPT课件冀教版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 了生活中得老舍是一个会生活、富有生 活情趣的人。
北京东城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 常豁亮。院里,有两棵柿子树,到处 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 的。
写出了老舍先生对花的喜爱。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 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 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 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 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 而且很酽。
老舍不仅有着文人的种种雅趣,还 非常好客,这好客的背后,实际上体现 出了老舍先生对朋友的尊重与热情。朗 读时,要读出亲切、热情的语气。
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 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 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 往往谈得很投机。
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课文分析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作 者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工作中的老舍, 赞叹他的可敬。
情窦初开的年华,一朵鲜花,谁采不是采,谁献不是献。也可以说、谁先采来谁先戴。但是、爱情还存有它诸多的要素与情感的诠释。 人到成熟自然而然就会寻求恋爱。恋爱会造就情侣的幸福与美满。爱情与年龄无关;有共同语言,相似情怀,类似的经历坦诚自然的交流,毫不做作的表现。只有深入了解,才有爱情的起因。爱情用真情来实现相互交流的过程。爱情是向往,是打造婚姻的基础。 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从古至今,在世俗面前往往是种摆设。门当户对,门第观念。才会有爱情悲剧故事的上演:《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全面再现了封建世俗末世人性世态,揭示了弱势与强势的种种悲剧与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 爱情的行为是柔,慢条斯理,不是急于求成。爱情是双方感情的因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叫爱情。爱情是有针对性的,千万别搞错,有的只是友情层面上对你好,那不是爱情。一个人来维持痴情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没有物质的爱情是可悲的,他保证不了爱情的延续性。 真正的爱情,不论贫富,不论远近。千般情怀,万般眷恋。红尘陌上,心系悠长。约言迢迢千里,只因情怀而来;邈路遥遥朝暮,只因眷恋而去。在这个世上,只要不是完全的独身主义者,爱情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的经历过程,只是有些人爱得轻松,有些人爱得枯涩,有些爱天长地久,有些爱曾经拥有而已。在爱情中,爱的伟大是经得起考验,爱的最高境界是两情相悦的欣赏,是彼此的懂得。
老舍自传_课件

著作
合作探究
1.《老舍自传》记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提示】本文篇幅虽然短小,却具备了传记的基本要 素。以时间为序交代自己生平,按出生、幼年、志学 之年、壮年等四个年龄段介绍自己的经历。 传记又以极为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 点。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加以介绍:孝爱老母、 教书为业、甘于寒贱、儿女可爱,喜读书写作、为人 处世认真。文字简约,内涵丰富。寥寥几笔,如同大 写意图画,将传主情态、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1934-1936年在山东大学任中国国文系教 授并继续写作,短篇多收在《樱海集》和《哈 藻集》里,1936年辞去工作,专心进行文学创 作,发表了《骆驼祥子》和《文博士》开始发 表。1946年创作《四世同堂》。
建国后,老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 时期,发表了话剧《龙须沟》等 。
快读文章,梳理文脉。
全文共分两段 第一段:介绍自己的家庭、求学、工作和业
余爱好及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
第二段:介绍自己的著作情况 。
细读第一段,分层概括内容
第一层:从介绍姓名入手,写到自己求学为 止。
第二层:介绍自己壮年之后,养家糊口、著 述结婚的情况 。
第三层: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
小结:结构 家庭:生于北平,三岁无父,老母健在
中篇:《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短篇:《微神》《断魂枪》 戏剧:《龙须沟》《茶馆》
谢谢观赏
老 舍 自 传
教学目标:
1、了解老舍先生的风格。 2、了解本文的写作风格。
年 四 十舒 岁舍 面予 黄, 无字 须老 。舍
茶馆老舍ppt课件

VS
思考
老舍先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宝 贵财富。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探索与展望
探索
通过研究老舍等现代文学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我们应该关注和推动文学的健康 发展。
老舍的作品以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北京文化特色而著称,他的作品语言幽默、生 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老舍作品概述
老舍创作的小说、散文、随笔、 翻译以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
响。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茶馆》、《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老舍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 种问题,如贫富差距、人性的弱
茶馆老舍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老舍简介 • 《茶馆》简介 • 《茶馆》中的人物形象 • 《茶馆》的主题思想 • 《茶馆》的影响与评价 • 总结与思考
目录
01
老舍简介
老舍生平
老舍(原名舒庆春)出生于北京,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语言大师。
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期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
秦仲义
有理想、有抱负、有行 动力、有学问、有勇气
、有担当。
04
《茶馆》的主题思想
社会批判主题
总结词
揭示社会不公与腐败
详细描述
通过对旧社会中各种人物的刻画,老舍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特别是官僚 腐败、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
人性探索主题
总结词
挖掘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详细描述
老舍通过《茶馆》中各色人物的性格与行为,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 人性的光明与阴暗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叹,总结全文。
说一说文中叙述了老舍先生哪些事情?
(1)老舍先生爱花、养花、品茶、闻茶香、
收藏画作;
(2)老舍先生待客热情;
(3)老舍先生生活简朴;
(4)老舍先生约同人聚会; (5)老舍先生关心盲艺人; (6)老舍先生提案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
本文从生活与工作两个方面记叙了老舍先生的一 桩桩小事。在生活上,老舍先生喜欢养 花,而且养得 很好,他还品茶、闻杏香、观画,称得上是自然、文 雅、情趣盎然;在工作中,他常常会想着别人没有想 到的问题。他是一个真正关心盲艺人的疾苦、关心老 百姓生活的人,被作者称为“平民写家”。
彬彬有礼: 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造句:有礼貌的人与人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的。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生活中的老舍。写生
活中的老舍是一个会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工作中的老舍。通过 具体的事例,介绍工作中的老舍先生,他为人民服务 的工作精神令人敬佩。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作者发出感
常更换。
老舍先生的藏画都是精品,可是为什么壁上所挂的画还 时常更换呢?
挂画是为了让等候的客人一边闻杏香,一边欣赏;
时常更换是为了让常来的人不觉得单调、乏味。
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jiān)带算
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 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
16 *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1.理解“豁亮、痴迷、彬彬有礼、熟识”等词语,并
自觉积累文中的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从 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重点)
走近作者
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 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 工作团。1950年后曾任《北京文艺》 《民间文学》等刊编辑。1962年到北 京京剧团任编剧,曾参与改编京剧 《沙家浜》。所作小说以短篇为主。
的“人大”代表了,他如此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把老百姓的事 当成要紧的事来办,让人肃然起敬。老舍先生真不愧是“人民
艺术家”。
老舍先生曾连任了几届(jiè)北京市“人大”代表。当人民 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有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的提
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先生说:“北京人夏
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就有芝麻酱卖了, 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从解决芝麻酱供应这件小事上可以体会到什么?
老舍先生可能是唯一一个为芝麻酱这种小事而提案上书
(2)她那(
文雅
),我们非常喜欢他。
高雅 )的气质,吸引了众多观众。 供应 提供
(3)日用品的( 供应 (4)我国给非洲国家(
)一定要跟上。 提供 )了很多援助。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所填的关联词写句子。 (1)( 如果 )是夏天,( 的甜香味儿。
就 )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
示例:如果我是孙悟空,就去帮助那些穷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
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 位老艺人翟(zhái)少平、王秀卿(qīng)唱了一段《当皮箱》。 从“亲自主持”“特烦”可以体会到什么?
老舍先生为了使盲艺人的生活有出路,为了使他们的手艺不
失传,真可谓不遗余力。可见他关心人民疾苦的优秀品质。让人感 受到他的可亲、可敬。
主要作品: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等,散文集《蒲
桥集》,文论集《晚翠文谈》等。有《汪曾祺全集》行世。
易读错字
bīn
bō
彬彬有礼
瓷钵
多音字
同
tòng(胡同)
tóng(同学)
供
gōng(提供) gòng(上供)
理解词语
豁亮:宽敞明亮。 痴迷:深深地迷恋。 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造句:我们曾共事过,彼此都很熟识。 投机:意趣相合;见解相同。 造句:我们一路上谈得很投机。
5.连一连。 把屋子收拾得 把书橱整理得 舒舒服服 漂漂亮亮
把老人侍候得
把自己打扮得
干干净净
井井有条
16 *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及课外资料,进行 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 语文素养。(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qī)出色了,老舍先生执
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 茶的。 从老舍先生亲自给客人倒茶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什么特点? 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很好客,对来访的客人非常热情, 非常尊重,难怪“来访的客人不断”。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壁上所挂的画也时
1.辨字组词。
侍( 侍弄 ) 待( 等待 ) 徘( 徘徊 ) 排( 排队 ) 惦( 惦记 ) 踮( 踮脚 ) 睁( 睁眼 ) 挣( 挣脱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意态(
生活( ( 乌黑
悠远 )
藏画( 甚富
( (
)
艰苦 )
)的石崖
活泼 )的流泉
地道 )的风味
3.选词填空。 文雅 高雅
(1)李老师的谈吐(
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文章表现了老舍先生怎样的优秀品质? 串珠问题: 1.读课文,弄清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老舍先生。 2.想一想,课文叙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哪些事情。 3.从待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什么特点? 4.结合本文感悟一下,你对老舍先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老舍先生是文雅(yǎ)的、彬(bīn)彬有礼的。他的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