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
最全的文学诗歌流派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入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了解和熟悉它们,【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南朝三谢】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竟陵八友】“竟陵八友”指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八人中最有成就的是沈约与谢朓。
解读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

解读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解读《独立》18期“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专辑西域2011年度由《非非》与《非非评论》联合评出的“2011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中,“《独立》推出'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专辑”作为第九条入选本年十大新闻。
文中说:“2011年12月,《独立》第18期大篇幅推出'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专辑。
《独立》是四川独立诗人发星主编的一本卓有影响的民刊,多年来致力于体制外写作、少数族裔写作、隐态写作和地域写作的文本整理和传播。
此次出版'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准备期即达4年,该《诗选》由著名先锋诗人、诗学理论家周伦佑先生作序。
《诗选》图文并茂,除作品外,兼顾了资料性等,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由发星选编的十大流派分别为:非非主义:后非非诗歌;《独立》:'地域写作群体’;《存在》诗群;打工诗歌群体;'北回归线’诗群;新死亡诗派;垃圾诗派;《活塞》群体;神性写作;现代禅诗派。
”。
且勿论这个“十大”是否具有唯一性与权威性,但《独立》推出“'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专辑”作为非功利与非利益关联而以民间之纯粹性能够入选,足以说明此期《独立》所具有的重要性与在林林种种的诗歌官民二刊中所自蕴的份量。
诗歌发展到今天,随着单一的一元的强迫性的体制话语写作方式的打破,不同风格的各类写作文本与五花八门纵横交错的主张、宣言像破笼而出的鸟儿向着各自的方位与轨迹展翔而来。
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又将这种趋势推向了极致。
谁都可以在诗歌的范畴内自由的言说,一个人就是一个派别,二个人就是一块阵地。
而在这摇曳多姿的后工业季节,需要一双穿越雾里看花的慧眼才能穿透层层雾霭,分辨这纷纷扰扰的时代与变幻莫测的网络世界,而《独立》18期“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专辑就是淘尽沙砾与穿过烟雾之后呈现出来的最具活力与“流派”意义的专辑文本。
现代诗派

结构分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
雪峰
冷 到 彻 骨
黄河
水 夹 泥 沙
水田
蓬 蒿
荔枝花
憔 悴
雨船
苦 水
重点难点释疑:
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祖国 的 土地,他当 时的感受和内心世界是怎 么样的?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及描写明显 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用了什么样的 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象征主义 “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代 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 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 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 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 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 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雨巷诗人”戴望舒
20世纪30年代“现代 派”的代表诗人。早 期的诗多写个人哀愁, 情调比较低沉;抗战 爆发后,诗风有较大 转变。代表作有《雨 巷》、《在天晴了的 时候》、《偶成》、 《烦忧》和《狱中题 壁》。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 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 随大学南迁长沙国立长沙 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 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942年2月投笔从戎,1942 年2月投笔从戎,报名参加 中国入缅远征军。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 “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 1949年8月自费赴美留学 , 12月在佛罗里达州与正在 生物系留学的周与良结婚 。
3、本诗押韵灵活错综,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 个韵,找出所押的韵及韵脚,说说这样的韵律 变化有何作用?
艺术特色
1、运用幻觉和虚拟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前后鲜明的对比
拓展阅读一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VIP专享】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新月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
它为什么叫“新月”?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其命名者原来竟是天津文化名人、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先生。
1919年6月,张彭春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4月,他的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通过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中国诗歌史

中国诗歌史现代部分(1917-1949) 当代部分(1950-)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诞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话诗的创作1921年7月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1921年7月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1923年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诗1925年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20世纪20年代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冯至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诗人,曾任《新月》主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曾与梁实秋等成立清华文学社:红烛》《死水》…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微雨》《为幸福而歌》…穆木天,原名穆敬熙,现代诗人翻译家:《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5年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20世纪30年代1932年《现代》:《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诗人发表诗作的重要刊物,施蛰存任主编1935年中国现代派:由新月派和中国早期象征派演变而来,孙作云首次提出现代派概念,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6年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出版合集《汉园集》,因此被称为“汉园三诗人”1937年9月七月派:《七月》(主编胡风)《希望》等杂志及丛书上出现诗人群,代表诗人有艾青等20世纪30年代代表诗人林徽因戴望舒李广田艾青卞之琳何其芳南星辛笛覃子豪纪弦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林徽因诗集》…戴望舒,1905-1950,1926年创办《璎珞》旬刊,成名作《雨巷》:《望舒草》,《望舒诗稿》…李广田,1906-1968,汉园三诗人之一:《汉园集》《春城集》…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汉园三诗人之一:《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汉园三诗人之一:《预言》《夜歌》…南星,1910—1996,原名杜南星:《石象辞》《松堂集》…辛笛,1912-,原名王馨迪:《手掌集》《辛笛诗稿》《印象—花束》…覃子豪,1912-1963,主编《蓝星周刊》《蓝星诗选》和《蓝星季刊》:《自由的旗》《海洋诗抄》…纪弦,1913年-,本名路逾,16岁开始写诗,曾创办《现代诗》月刊及季刊。
新时代新生活诗歌大全(17篇)

新时代新生活诗歌大全(17篇)作文是一种能够展现写作者思想和观点的文字表达方式,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中汲取灵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歌颂新时代现代诗歌中国进入新时代,政治判断明晰改;主要矛盾新揭开,幸遇扁鹊把准脉。
中国进入新时代,革命信仰第一拜;立党为公补骨钙,共产党员做表率。
中国进入新时代,马列主义放光彩;(新)自由主义脚下踩,历史虚无抛天外。
中国进入新时代,人民利益最关怀;追求公平示大爱,充分发展靠人才。
中国进入新时代,初心不改除公害;反对霸权把祸埋,铲除腐败不懈怠。
中国进入新时代,主义大厦人民盖;地基深挖钢砖塞,雄伟壮观多气派。
中国进入新时代,发展方向转过来;社会主义福花开,共同富裕永常在。
中国进入新时代,奋力追梦大步迈;复兴中华友谊赛,战天斗地高姿态。
新时代新生活作文诗歌一轮朝阳正缓缓升起。
历经数载劫难的中国。
亦如觉醒的雄狮。
在朝阳的辉映之下。
逐渐展现雄风。
南昌起义的枪声。
井冈山上的号角。
万里长征的足迹。
都见证着伟大的崛起。
党啊,伟大的党。
您是用锤头和镰刀打拼出来的。
是您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遵义会议的曙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西安事变的调解。
党啊,伟大的党。
您用您那伟大的智慧。
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党啊,伟大的党。
有了您,才有了新中国。
有了您,祖国才能如此强大。
有了您,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如今,您已经历百年风雨。
作为您的儿女。
向您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作为新时代青年。
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都将不辱使命。
奋勇向前。
新时代女性朗诵诗歌轻轻奏响了世界上最美的赞歌。
在春天苏醒的大地上放飞希望。
如春风一般明媚,似阳光一样灿烂。
伸出双手捧出蔚蓝海水般冷静的智慧。
带着明月皓洁的神秘。
淡而清,美而雅,宛若清池里洁白的莲花。
女人如画,如一抹桂林山水,清丽、神奇。
女人如烟,仿佛温婉朦胧的江南水乡,安详、静谧。
女人如歌,似淙淙如练的飞瀑,开朗、奔放。
女人如水,宛然山间清澈透明的小溪,纯净,润泽。
现代诗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现代诗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以后出现的一些诗歌流派或诗人群体,他们打破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以新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社会观察和审美追求。
现代诗派的出现标志着诗歌创作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们在形式、语言和主题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现代诗派的诗人们对传统的韵律、押韵和格律进行了颠覆和重新定义。
他们更加注重诗歌的自由度和表现力,倾向于使用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摒弃了传统的格律和固定的韵律规则。
这使得现代诗派的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更贴近日常语言和生活。
在语言方面,现代诗派的诗人们也尝试着创造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他们运用生动的意象、新颖的表达手法和独特的词汇来塑造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他们常常使用隐喻、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以表达复杂的感受和思想。
现代诗派的主题也远离了传统的宗教、爱情和自然等主题,而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尖锐的政治观点、个体的内心体验和身份认同等。
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反思。
现代诗派的出现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
它们通过突破传统形式、更新语言表达和深化主题探索,使诗歌更加现代化、个性化和富有表现力。
它们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文视野: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简介

语文视野: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简介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
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创造社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
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
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形成了湖畔诗派。
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
代表作家: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
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
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新时代诗派诗歌流派,了解一下吧!
国风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五四”派
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其主体是用白话写作,以打破旧诗词格律为主要标志的新诗。
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2卷6号上刊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
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现代派
“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等等。
何其芳的《预言》等诗华丽,精致。
卞之琳的《数行集》,《鱼目集》里的作品善于将日常生活的观察转为哲理性的感悟,其圆熟、冷静的表达常常出奇制胜。
30年代还有另一诗潮是“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运动,以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为中坚,特点是密切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追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
30年代成名的艾青和臧克家也是贴近现实,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的诗人,他们的创作更能代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成就。
更能代表抗战时期以及40年代新诗发展水平的,是“七月派”和“九叶派”。
“七月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代表人物有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等。
九叶派
“九叶派”则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
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
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
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
六十年代的诗歌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
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是群众自发的诗歌集体创作运动。
新时期首先出现的是现实主义诗歌潮流,稍后出现了有关"朦胧诗"的讨论,说明一种新生代的诗歌正在文坛崛起。
朦胧诗
“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
因其作品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被称为“朦胧诗”。
如北岛,舒婷,海子,顾城,江河,杨炼,等等,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中间代
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机会成为“第三代诗群”的成员,他们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写作,被称为中间代诗人。
他们的诗歌,已成为1990年代至今中国诗歌的精神高地。
中间代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运动,而是指一代诗人的写作立场和诗风,代表诗人有安琪、山水情人、臧棣、伊沙、叶匡政、陈先发、赵丽华、潘维、西渡、桑克独孤琼昪等。
中间代诗人有鲜明的写作个性,自觉维护诗歌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诗歌派别之间的对立,对观念写作持否定的态度。
他们对写作可能性的尝试与实践、对个人话语的敏锐和维护,都呈现出一代诗人独有的精神气质.有了生动的语句。
新生代
几乎和"朦胧诗"群体同出于80年代初期,而在90年代终于成为主潮的"新生代",是比较庞杂的诗人群。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所谓“后朦胧”诗人,此外,还有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
他们的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所谓的崇高,反所谓的英雄,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
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
是新时代的美化用语。
湖畔派
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
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
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惠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韵脚派
韵脚诗的特点之一句尾韵脚,出道于2000年之后,属于最新诗体,典型代表为方文山作品《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和王茂作品《歌美人》。
作为一种新型诗体出道较晚,代表诗人较少,其中以方文山、王茂、金涛最为典型代表。
韵脚诗隶属于驾驭在现代诗歌之上的新诗体,在尊重现代诗歌提倡的“一、形式是自由的,二、内涵是开放的,三、意象经营重于修辞”的前提下,又新添了一项步骤,那就是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使中国现代诗歌在追求自由和豪放的同时,又继承古体诗歌韵律流传千年的宝贵血脉,倡导诗人要表达经过加工的具有鲜明节奏的非自然语言,更加强调追求真情实感和韵脚的规范形式,为诗歌的创作和发挥制定一项行之有效的标准界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其倒向现代诗歌自由散漫和无章法可循的口语化写作,让诗歌创作有章可依,有律可循,从而使现代诗歌的创作更加规范地发展和成长,并以更加良性更加持久的姿态坚忍不拔地在文学道路上永久生存下去。
现代韵脚诗最初受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的深刻影响,甚至可以说集现代普通诗体与素颜韵脚诗之大成,通过吸收兼并而构建起来的新诗体,它不仅包容了人们对于古典诗歌的音乐韵律之美的追求,同时兼并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使古典诗韵与现代诗歌完美融合而并驾齐驱。
现代韵脚诗后世或将淘汰其它流派而成为中国诗歌命脉的唯一向导和主力。